“母后……”
刘玉娘面色微红,可也懂得,她的爹娘为了她的婚事,已经操心许多了。
只是……
在心中,刘玉娘猛然之前,想起来曾经的未婚夫谢世恩来。
其实,谢世恩在刘玉娘的心底,真有不错的印象。奈何,如今两人隔了千里万里,自然不可能了。
现实就是如此,非是人力能改变什么的。
而且。
刘玉娘觉得以谢世恩的年岁,如今怕也是成家立业了吧?
他们终归只是各自的过客。
彼时。
原新罗国最东面的郡城。
那里正在上演了一场的战争。
当然,刘长石哪怕是君王亲征,他也只是掌握了中军,任由陆军的总部制定了谋划,按计划行事。
整个陆军部,已经成长了起来。
在热兵器和冷兵器混搭的东屠国,整个后勤比纯粹的冷兵器战争,更依耐了后勤。
因为,火药的消耗,这是大宗的消耗。
可以说,一场的战争,没后勤的供应压力,这些原来在新罗国东面的势力,早被东屠国的兵力给碾压了。
为何能苟颜残喘?
不外乎,对于东屠国而言,一场战争打得是物资的消耗,是金钱的消耗。
国库存打仗,那是有度量的。
这支出与收获要平衡,总不能一气就把东屠国的国库,打一个破产吧?
本来在郡城的守军,已经被打的没脾气了。为何?
围点打援,围魏救赵。
东屠国的野战,在有过交战的势力看来,那就是天下无双。
为何?
无它。
近战是步兵的长枪大方阵。以及护了侧翼或是短身接战的刀盾兵。
中程是刺刀加弓弩。
远程?更有火炮的威力无双。
至于补刀者,更有骑兵的守护。
若非国力有限,军力有限。其实,在合理的布置了军力时,东屠国更有加大了热兵器的运用。如今限制的?
无外乎钢铁与兵器坊的规坊。
当然,这更是时代技术还需要进步。
“报。”
近身随侍的翰林在接过了陆军部的传令兵,呈上了最新的战报后。就是递到了君王的面前。
刘长石瞧了一眼后,又是站在了舆图前,看了关于陆军部之前的计划。
这一看,刘长石就是心中在沉思了。
目前看来,自然是好消息。
正因为是好消息,刘长石更没有太多的得意妄行。
当然。
这一位君王更不会胡乱指挥什么。
这等打仗之时,已经行了计划。那么,就是按陆军部的方略进行了汇战。
一切铺开了,打的是综合的军力与国力。胜利的天平,在刘长石的眼中,肯定属于东屠国。因为,为了这最后的决战……
东屠国在前面的时间里,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以前的优势,不过是为了决战之时,谋得了更多的筹码。
“报……”
又是捷报来。
刘长石大喜。
当场就是给有功战士,吩咐记大功。
因为。
新罗国的疆域之上,最后的一座城池,也是打开了城门,迎接了它的新主人。
胜利,胜利,胜利。
这等字眼儿,充满了刘长石的心头。
万寿节。
这个万寿节,大胜是对刘长石而言,最好的生辰之礼。
城池在手。
一些小势力,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崩哒不了多久。在纳入了东屠国的统治之后,再是打扫了后续便是。
目前大局定了,战略赢了最大的筹码。
剩下来的,就是打扫了战场的事情。
不光是君王欢呼,所有的将士也是高兴。肯定是要大赏的。
事实上也是的。
宣文四年。初秋。
君王搬师回朝。
这意味着,曾经的新罗国的疆域,已经完全的纳入了东屠国的统治范围内。刘长石这一位君王,终于有了他统治的国度。
不再是曾经的一个座小小海岛,而是真正的在大陆上,有了属于他治下的国度。
东屠国扩张之路,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我来,我见,我征服吗?”
在归途之前,刘长石莫名的想起了,那位“X”先生记忆里,那一位所谓的亚力山大大帝的名言。
“不,不只是征服,我要这治下的疆域与土地,牢牢成为我的新帝国的基石。”刘长石的野望,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王国。而是一个辽阔的大帝国啊。
第154章
蓬莱行宫。
荣娘正与婆母刘王氏、亲娘赵春花,以及一堆儿的外命妇们,那是聊天打发时间时。
宫人来报了喜讯。
“大王领着禁军,已经离汉京城不过一天的路途?”
太王太后嘴里说着宫人的禀报,满面的喜色。
“太好了。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儿。”在太王太后身边,凑趣儿的宁国公主王遂娘赶紧发表了自己的态度。
“恭喜太王太后,恭喜太上王后。大王归来,真是天大的喜讯儿。”
“恭喜太王太后,恭喜太上王后……”
“……”
一堆儿的外命妇,能来了蓬莱行宫参加了小型的聚会的外命妇,自然真是些有门路的。这时候,没人傻得不说了好话。
在场的人,人人都是喜气洋洋。
当然,荣娘是真高兴。长子归来了,前线又是早早传了大捷,这等归来。宫里宫外,整个汉京城的热闹,荣娘能想像的到啊。
“好,好。”
荣娘也是连赞了两声的好。
这时候,外命妇自然都是巴结了好话。便是奉国老夫人赵春花,也是乐呵呵。
荣娘心中就是在算了,长子伯玉归来了。唉呀,大喜讯,如此不光解了家人的思念,更能解了儿媳明月的相思苦。
甚者说。
长子伯玉归来,也能赶紧跟儿媳明月早早的制造了小人儿。
当然,女儿玉娘的婚事,也得有做君主的伯玉给指了婚啊。
十里红妆,想来又是一场的盛事。
光想想。
荣娘就觉得,儿子归来后,又是忙碌了。
当天。
外命妇们离开时,自然人人都得了太王太后的赏赐。当然,太上王后也给了赏。
宁国公主王遂娘是晚些时候,才是从太王太后那儿告辞的。说实在,王遂娘自然也知道了,弟弟、弟妹一直在给侄女玉娘选了夫婿一事。
可惜……
在王遂娘瞧来,知源就是年纪太小了。
若不上,亲上加亲多好啊。
想着知源跟表兄仲玉、表弟叔玉、季玉,那是相处的不错。王遂娘就是觉得,太可惜了。
次日。
就如先头传来的汇报一样。
君王回京了。
王后付明月是迎出了宫的。在宫墙之上,望着战袍加身的君王,王后付明月那是不自觉里,泪流了满面。
那不是伤心,而是喜极而泣。
当天。
宫中大宴,犒劳将士。
君王更是多有旨意下来,有功的将士,人人按功劳奖赏。
东屠国,什么最重?
军功最重。
要知道。东屠国那是军功有授勋外,更有军功计了田产。哪怕是普通的小兵,那也是除了本来的四十亩的田产之外,若有功劳,还会再加赏的。
这四十亩的田产,是按着小兵和等级啊。可若是在军队之中久了,岂能不升职?
这升职之后,待遇自然又不同。
老兵与新兵,这等级待遇,那也是天差地别的。
对于一只军队而言,老兵与新兵那战力,更是差距甚大。
爵位与田产,这就是世间最大的诱惑力。前者,能光耀门楣,后者,能传与子孙。
当晚。
宫宴之后。
作为君王的刘长石是喝了一个大醉。可他高兴。
王后付明月也是这一晚,与夫君再度温存。久不相见,再相见,自然是小别胜新婚。
次日。
刘长石醒来时,有些头疼的。
那是宿醉后的情形。
当然,这让刘长石起了心思,明白以后不可再醉了。宿醉的感觉,并不好受。
早膳后。
君王与王后出了王宫,去蓬莱行宫,给诸位长辈请安。
太王太后那儿,是聚集了所有的王室成员。对于长辈,刘长石自然是恭敬的,一一行了晚辈礼。付明月是随了夫君一起。
太王太后见到了长孙,那自然是欢喜。
“哀家听到了前线的喜讯,心里头高兴。这是大喜事,得召告了祖宗。”太王太后的话,刘长石听后,自然是回应了。
“王祖母说的是。此等大喜,不光召告了祖先,同时,寡人也会召告了天下。普天同庆,也是宣示了东屠国的赫赫军威。”
这是大胜,东屠国自然是喜庆一片,肯定要热闹一回的。
在场的热闹里。
荣娘是仔细的看了长子伯玉,看得出来,长子精神头不错。整个人也是威势赫赫,想来,定然是大胜之后,作为君王的长子心头高兴。
不过,那满面之上,那些风霜色,还是瞧得出来。
长子的个头不变,却是瘦了少许。
相似小说推荐
-
登科 (坤极) 起点女生网首页的强推VIP2018-05-21完结小女子古代的科举路上曾说有很多铁哥们。某男人问曰:铁在哪儿?小女人...
-
权相是棵含羞草 (谢清辞) 2018-4-12完结是我胖虎飘了还是我萌宠不够撩了?穿越前女主:不就是人形,宠物切换撩个汉子吗?小意思穿越后女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