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登科 (坤极)



曲清言这般估计提及王嬷嬷的存在,无非是要借由张公公之口,告诉朱瑾睿她是去西北为官,而不是去做他王府中的下人。

张公公一头冷汗的在门外站了许久,见她没有丝毫下车的打算,只得苦着脸回去复命。

“还真是不识好歹的性子,随她去好了,启程。”

她既是不愿,朱瑾睿也懒得玩那种仗势欺人的戏码。

车轮滚滚一路向西,尚未进入陕西的地界就先一步在西风下感受到了何为漫天黄沙。

曲清言卷起车窗上的帘布,西风卷着黄沙呛得人直咳嗽,她远望了几眼就又落了帘子。

不过是既来之则安之,黄沙又哪里有人心可怕。

仪仗进入陕西地界,就有王府前来接应的管事,陕西境内皆算是朱瑾睿的封地,想要安顿行程住宿就要比之前在山西境地方便得多。

朱瑾睿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那管事只在他身旁呆了一晚,待到了第二日一早就带着仪仗护卫浩浩荡荡的启程直奔长安城。

而正主此时正‘憋屈’的坐在曲清言的马车上,跟她大眼瞪小眼。

“王爷,这是何意?”

曲清言一直都都知道朱瑾睿的蛇精病属性,但从没想过这还没到豫王府就事先发作出来。

朱瑾睿没有理会她的提问,只反手从身后翻出几卷书册,每一卷都拆开看了几眼。

“诏书上写一道陕西便随即入职,曲大人千里迢迢的到西北开化民风,可是想好先要如何做?”

“王爷刚刚已是翻看过这几本书,王爷觉得这几本书如何?”

“浅显。”

“那用作启蒙如何?”

“太难。”

西北地区的未开化问题已不是一日两日,被放逐了近百年,这里的民风受塞外侵蚀已是越发的彪悍。

朱瑾睿在西北已是有数年,早已将这里的问题看在眼里,景帝不愿派人前来开化原因他也一早就已想到。

彪悍是把双刃剑,在对战鞑子就地征兵时,这里的男丁固然好用,可若是这般继续放任下去,也许不出百年,这西北就会滋生出脱缰的野马,带领西北再不受控制。

景帝身处京城,不曾到过西北,无法理解他背后的用意。

只他现在对那方宝座并无兴致,也不过是出于责任,想要消除一二隐患,能尽量为后代帝王守住西北。

朱瑾睿的回答在曲清言的意料之中,她抬手指了指朱瑾睿身后那被塞得满当当的书卷。

“微臣以为所谓开化民风无非是因材施教,西北不是江南也不是北直隶附近几省,越是靠近权力就越知道读书的好处,西北几省不说位置不佳气候不好,常年受到鞑子的侵扰,也是民不聊生。

“永宁侯能守住城池,那他们就还有安生日子可过,若是受不住,也许就要连夜收整行李准备逃亡。

“朝不保夕的地方,想要他们可以安下心来读书识字,呵,谈何容易。”

这就是摆在西北的现状,没有安稳的日子可过,命都不知何时就会保不住,又谈何理想。

逃亡的路上,只有衣裳和食物最珍贵,也只有那种书呆子才会将书册呆在身上。

这边城中,拥有家谱的人家怕是都已经没几户。

曲清言的话格外直接,朱瑾睿费劲心力将他们几人带入西北也不是为了听他们唱赞歌,所以这番话听着有些逾越,可她知道朱瑾睿不仅不会介意,还会认同。

果然,他上手中的书卷往身后一丢,“所以你的办法呢。”

“没有办法,”曲清言很实在的摊了摊手:“我对西北的所有观感都来自书册,但这里真是情况如何我要看过之后才能想到办法。”

“嗯,所以我现在就是带你去看这里的县学州学。”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下马威突然而至(二合一)

西北、西南,地域广阔。

但成百上千年来一直是战事不断的苦寒之地。

这种地方鲜少有皇帝会将皇子的封地落在这里。

除非是那种极不受宠或是皇子太多实在无处安顿的。

朱瑾睿作为一个身负战功又算受宠的皇子,景帝原本是将豫州赐给他做封地,从他亲王的头衔上也能看出。

只他出于私心主动上奏要求将封地改在了西北,朝中除吏部尚书张乾远心头庆幸外,旁的朝臣对他此举就多了几分忌惮。

这份忌惮不是没有表示,景帝每月都会收到几份奏疏,建议景帝将朱瑾睿的封地再重新迁回豫州。

朝臣甚至是太子心中的忌惮朱瑾睿不是不知,只他向来我行我素,对这西北的民风看不上眼就直接管景帝要办法要人。

将人拐到西北,连长安城都等不及先回去,中途就带着人到了附近的县镇。

曲清言看着他那理所应当的做派,已是实在不知还能说些什么。

“王爷,陕西境内各州府下置学几处?又有学生多少?”

朱瑾睿手指在车厢上敲了敲,早已被换下的车夫听话的将车停住。

他撩开车帘对着车外淡淡的出声:“府学名册。”

张公公在车外应了声,没一会就听着脚步声传来,车门打开张公公带笑的脸已是凑了上来:“殿下,册子。”

朱瑾睿视线往曲清言身上扫去,曲清言认命的起身去接了过来。

这册子递进来是和用意她问都不需多问,直接便翻看起来。

这州县置学都会有相关官员制造名册,学校置在何处、有讲师几人、收入学中生员多少、每年每月开销费用,册子上俱是会写明,很是详尽。

只这种数据掺杂在一堆无用的记录里,想要快速抓取就不算容易。

而曲清言还有些不适应这种标记方式,粗粗翻了几页便眼花的再看不下去。

“知道了?”

“不知,”她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将那册子往身前一扔:“虽然记录详实,但微臣想要知道的几个答案需要逐行查找,太过费力。”

也太过费时。

“你想让孤找给你?”

朱瑾睿挑眉反问,冷硬面上神色似是并不算好。

“王爷何出此言,这册子待微臣到了长安亦或是旁的当差之处,总归要逐本的翻找过去。”

她不过是现在不想看罢了。

马车摇晃着,出了驿站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速度就已是开始放缓。

张公公凑到车旁只扬声说着:“殿下,再有半个时辰就要进入安和县。”

安和县与山西相距不远,因不算临近边城县内百业也算兴旺,私塾、书院并不算少,而安和县县衙下开设的县学内,生员更是不少。

太祖开国,几次修改置学目的,最终废弃了沿袭千百年的书院制,在各省各州开始推行官学制。

童生时大半还会在私塾或是书院中就读,但一旦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在身就可以进县学,在县学中成绩出众还可以进入府学州学,成绩再到出类拔萃的地步,就可以进入国子监。

大明有一南一北两座国子监,不论能得进哪一所都算得上是无上的荣光。

在国子监中可以攒学分拿毕业证,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会试,如曲清闻、曲清言一般入仕,灵活的很。

所以这样一条求学入仕之路就直接替代了各地的书院。

前朝中享有盛誉的几所书院因着这般国策制度,几经消沉乃至差点消亡。

设在各县中的县学便算是最基础的教学机构。

马车停在安和县县衙旁,朱瑾睿丝毫没有锦衣夜行、低调华丽的想法,排场虽然敲敲打打打的回了长安,到了此处他依旧是让张公公持他的手谕,直接找上了安和县的知县。

安和县知县毛海峰是同进士出身,没能考入翰林院就在吏部补了差事,打杂打了四五年这才寻到了机会,塞了全部的身家补到了这安和县知县的缺。

还未到晌午,毛海峰赶巧了正在县学中探查情况。

朱瑾睿请旨去讨要翰林来西北开化的消息从没遮掩过,似是安和县这般临近山西几省的府县对朱瑾睿此举都喜闻乐见。

不论到时来到这西北的翰林是何人,只要他们不是来应景,是切实想要做些什么,那他们这些知县跟在一旁总能享有一二的好处。

三年一次的考评,只要能加上开化置学这一条,到时想要再谋个适合的职务应也就不算难事。

毛海峰从京中过来,眼界自然也就高出两分,这些天对县学一直格外关心,只让他没想到的是朱瑾睿刚一回到陕西,连王府都不回就直接跑到这里。

“微臣见过王爷。”

毛海峰可以说是收到消息就一路小跑着出来迎接,朱瑾睿随意的负手站在一处,身上的气势没有遮掩,让毛海峰连看都不敢看,视线一转就落到了曲清言的身上。

因一直在赶路,曲清言路上穿的都是宽大的袍子,自她过了乡试,在曲府中的地位就已是拔了一截,待她中了状元,府中的管事只恨不能每天站在她身前讨好,衣物方面自然是捡着好料子好样式,做好就送到菊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