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莫梓枫性子冷,刘氏活着的时候就有点怕他,就算是死了,估计也还是一样害怕。
这么一想,林娇杏心里更踏实了。
槐花婶子看小菊把草木灰洒好了,这才又跟林娇杏说道,“我估摸着一会儿方禄那边该有人过来报丧了,我跟你说,你身在怀着身子呢,你可不能自个儿带俩孩子过去,你叫四英嫂或是小菊小桃带过去,反正俩孩子跟她又不亲,去了也是走走过场。”
槐花婶子这么一说,林娇杏才想起来庆海不在家,“庆海昨儿个跟着梓枫一块儿去云坞书院了,最早也得明天晚些时候才能回来。”
“要是她只停一天的灵,那庆海怕是赶不上了,等一会儿有人来报丧,你问问是停几天的灵,若是赶不上就赶不上,等到庆海回来了,让他去坟上烧个纸祭拜一下就行了。”
槐花婶子又叮嘱了林娇杏几句便走了。
槐花婶子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报丧来了,是方有金来报的丧,而且据方有金说,只停灵一天,明儿个就要出殡。
林娇杏听了只啧嘴。
当地风俗,停灵一般都是停三天,五天,最长的是七天。
停七天的人家一般都是实在不舍得逝者入土,想让逝者在家里多停留几天。
当然,停一天灵的也有,一般都是逝者死在了三伏天,尸首不经放,所以只能早早的就入了土。
可现在才是5月底,天气不冷不热的,刘氏只停一天的灵,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她活着的时候,实在是招人厌,现在好不容易盼到她死了,所以都想早早的把她下葬。
可见不管是方大年还是方禄那一家子,都受够了刘氏,对她已经没有半点感情,如果不是怕村里人说闲话,估计都恨不得刘氏刚一咽气就赶紧把她埋了。
林娇杏告诉方有金,说庆海不在家,方有金也浑不在意,说晚些时候,只要有一个孩子过去走走过场就行了。
方有金说完就走了。
林娇杏想了想,派小菊去把四英嫂喊了过来,让她晚些时候带着庆林去刘氏灵前祭拜一下,若是要守灵,让四英嫂回来说一声,给庆林抱些厚棉被过去,省得冻着。
四英嫂一一答应了。
天快黑的时候,四英嫂带着庆林去了方大年家,可是很快的,俩人又回来了。
四英嫂和庆林站在外面,让小菊拿了艾草,在两人身前身后扫了扫,这才进了家门。
“咦,咋这么快就回来了?”
“庆林太爷爷说庆林年纪小,守上一夜怕是吃不消,所以让我把庆林带回来了,说是明儿个出殡的时候,再把庆林带过去。”
方大年的话,林娇杏自然求之不得,不过明儿个一早四英嫂要去小味轩干活,只能改由小菊带着庆林去送灵了。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二章巧儿姑娘
第二天半上午的时候,林娇杏才让小菊带着庆林去给刘氏送灵。
从坟上回来后,小菊和庆林也没在方大年家吃饭,直接回了家。
“少奶奶,你是没看到,送灵时有多冷清,连个吹响的人都没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也没见谁大哭,往坟里一埋,然后大伙儿立马就回来了,我看那些人的样子,一个个倒象是松了口气一般。”
林娇杏嗤的一声笑,心想要是刘氏真有魂灵的话,看到自己死后竟是这般待遇,也不知道她心里会咋想,对以前做过的那些缺德事,会不会感到后悔。
刘氏就这么冷冷清清的入了土。
刘氏死后,方大年看上去倒是比刘氏活着的时候还精神了些,林娇杏有一次看到他在村东头那棵大槐树下跟人扯闲篇儿,眉目是前所未有的舒展,林娇杏经过那儿的时候,还听到他在那儿大声笑。
听说方大年跟方禄家的关系也有所缓和,逢年过节的,方禄还会把方大年叫到家里去吃饭。
至于刘氏,被村人提起来的频率还是蛮高的,不过都是听说哪个做婆婆的刻薄刁钻,刘氏才会被人提起,当然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被人提起。
“做人呢,不能忒刻薄,要不然,等到百年的时候,怕不是要跟刘婆子一样,连个哭孝的人都没有,死了也要被人戳脊梁骨,丢人呢。”
刘氏死后多年,还时常被人拎出来当反面教材,她活了六十多年,总算是有了一点存在的价值。
刘氏上午入的土,天擦黑的时候,莫梓枫三人也回来了。
据莫梓枫讲,云坞书院的山长确实已经听说了庆海的大名,还亲自考问了庆海的学问,对庆海十分满意,随时欢迎庆海过去念书。
林娇杏听了,喜不自胜,跟莫梓枫商量,等到刘氏过了末七,就把庆海送到云坞书院去。
刘氏是庆海的太奶奶,按理儿来说,是不用守孝的。
不过庆海爹娘早逝,而且爷奶也都已不在人世,所以林娇杏才决定让庆海为刘氏守49天的孝。
必竟庆海是读书人,读书人是最讲究这些礼节的,林娇杏这么做,也是想为庆海博一个好名声。
莫梓枫也赞成林娇杏的想法,立马给云坞书院的山长写了一封信,将庆海要为太奶奶守49天孝的事告诉了云坞书院的山长,信中说49天孝期一满,立马会将庆海送到云坞书院。
第二天,林娇杏让小菊带着庆海去刘氏坟前祭拜了一番,俩人从刘氏坟前回来的时候,林娇杏又带着庆海去了苏涵家,将庆海要去云坞书院的事告诉了苏涵。
苏涵听了,自是欢喜。
他是教书的先生,自己教的学生越有出息,他越是高兴。
因为苏涵要成亲,家里另起了两间半坯半砖的东屋,等成了亲,苏涵和妻子就住在这两间东屋里。
此时苏涵家里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新屋子里,该添置的东西也都添置齐全。
若是苏涵娘身子骨利索,苏家的日子肯定也是过的红红火火的。
只是苏涵娘身子一直不好,苏涵挣的束脩,一大半都花在了给苏涵买药上,所以苏家的日子过的还是有些艰难。
林娇杏想着苏涵这次成亲,肯定得不少银子花,所以今儿个过来,她特地封了一份大礼,一是感谢苏涵对庆海的教导之恩,再一个也是存了接济苏家的意思。
苏涵娘看到林娇杏送过来的一百两银子,唬了一跳,赶紧把银子又推到了林娇杏的跟前,“娇杏,你这礼太重了,大娘可不能收。”
林娇杏笑着又将银子推了过去,“大娘,您听我说,这些年苏先生可没少在庆海身上下功夫,要不是苏先生,也不会有庆海今天的功名,我跟梓枫心里一直感激着呢,总想着要好好谢谢苏先生,可又不知道怎么谢,我跟梓枫都是俗人,思来想去,也只能用俗人的方法表示一下谢意,这是其一。
其二呢,虽然没有正式认亲,可在我心里头,您早就是我娘了,您是我娘,苏先生就是我哥,如今我哥哥要成亲,怎么着我也得送份礼吧,这也是我跟梓枫的一点心意,所以您跟苏先生可千万不要再推让,要不然,就是您烦我,不想认我这个闺女,从今往后,我也不敢再来看您了。”
苏涵娘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她咋能不知道林娇杏这是想方设法的在接济她家呢?
她拿出巾帕子在眼角按了按,“娇杏,我知道你是怕涵儿成亲的事让我犯难,可这礼实在是太重了,就算是我收下了,涵儿只怕也是要埋怨我。”
林娇杏霸气道,“苏先生除非是想跟庆海断了师生关系,要不然,不收也得收。”
苏涵娘被林娇杏的话给逗笑了,“行,这些银子,大娘就收下,就当是大娘借你的,等到大娘手头宽裕了,再还你。”
林娇杏呵呵笑,“行,借期凑个整数,一百年好了,一百年以后再说。”
苏涵娘脸上笑着,心里却是感慨万千:林娇杏又有本事,心眼又好,还会说道,自己当初怎么就不同意她跟涵儿的事呢?要是现在跟涵儿成亲的是林娇杏,该有多好。
一想到即将娶进门的儿媳妇,她的心里就有些说不上来的难受,但愿苏涵娶这个姑娘,是真心的喜欢这个姑娘,而不是她心里猜的那个原因。
林娇杏送过来的一百两银子,苏涵也没说还回去,只是当天夜里,他对着那一百两银子,整整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苏涵娘看到他眼圈都是红的,不由又是一阵后悔。
不管苏涵娘后不后悔,苏涵娶亲的日子还是到了。
林娇杏怀着孩子,莫梓枫说什么也不让她去凑那个热闹。
其实林娇杏知道,莫梓枫对苏涵,一直有些敌意,为了避免莫梓枫误会,林娇杏也没有坚持着要去。
林娇杏没去,莫梓枫却是去赴了席,算是代林娇杏尽了礼数。
苏涵娶的那个姑娘,闺名叫巧儿,林娇杏没有见到过她,也不知道她长啥样,不过有一次槐花婶子悄悄跟她说,那姑娘眉眼之间,跟林娇杏有几份相似。
“以前给苏先生说了那么多姑娘,他都不同意,独独这一个,他看上了,原先我还奇怪呢,等到我见了赵巧儿,看到她有点象你,我就知道为啥苏先生看上了这一个,我看他那心里头啊,还是放不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