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示意许多福说说怎么回事。
许多福:“今天早上,我们的座位恰巧和这位成先生相邻,这位成先生不顾我助手对知识的迫切渴望,数次骚扰她,扰乱了大会的秩序,被我制止之后又在午餐的时候过来纠缠,再次被我制止。这位心胸狭窄的先生就转头跟身边的朋友说要给我个教训,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成先生带着一帮人拦住了我们……哦,对了,要给我个教训的话,成先生就是对您旁边那位先生说的。”
什么形容词~对知识的迫切渴望!!!
因为许多福好似有点不着调的回答,气氛都不这么紧绷了,松快了许多。
刚刚在成建初身边的人赶紧离他远远的,跟他撇清关系:“这是个误会……”
许多福当然知道这是个误会,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误会了。
可是,该搞清楚的是一定要搞清楚的。
J省领队人用眼神询问旁边的年轻人,这年轻人是亲耳听到成建初大放厥词的,他微微点头,J省领队人的脸瞬间就青了。
八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什么玩意,这传出去他们J省的医生都没脸。
杨教授并不是得理不饶人的,见情况说清楚了,先退了一步:“如果没事的话,我们先去吃晚饭了?”
J省领队的人连忙点头,又跟杨教授说:“这件事我们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等杨教授和主办方的人都离开了,J省领队人带着J省数个医院共同组成的团队一起进入了电梯,出了电梯之后,他就让众人解散了。
“成医生跟我来!”
一群人眼观鼻鼻观心连一句交流都没有,各自回房了,一回了房间就打听这个成建初。虽然都是J省医院的,但除非是特邀来参加交流会的行业翘楚,其实也就是在自己医院表现比较突出的医生,当然,也有可能是关系户来镀金的。J省的医院这么多,谁认识谁呀!
既然是在同一个行业内,同一个体系中,那么圈子还是比较小的,一打听就把成建初打听出来了。
J省人民医院……哟,不得了!还是副院长的女婿。
单位一般不会管员工的品行操守,只要你有工作能力,你私底下男女关系再混乱,只要不闹到公司里面来,都无所谓!
成建初这个人吧,各种毛病都很突出,最突出的毛病就是好色。有不少从他呆的科室出来的护士都说他爱动手动脚,这在行业内不是什么大秘密,因为成建初毕竟是科室的副主任,人家小护士没什么实际损失,只当是办公室骚扰。成建初选的又都是淼淼这种刚刚毕业的性格温顺的小姑娘,她们往往涉世不深,都忍了没直接闹出来而已。
还有,和成建初一起出差的人悄悄跟人说,他一离了J市就跟鸟儿飞上了天空似的,常常在外面乱搞。
只要你做了,这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成建初这样的平时就得罪了不少人,多的是人看他的笑话。
有人在群里发——岁数不大,丑闻不少。
立刻就有人回——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关于成建初到底怎么处理的,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大家都看到了的,这个人渣当天晚上就收拾了行李离开了酒店。
***
这家粥铺上过美食节目,小有名气,粥的种类非常的丰富,配粥的颜值小菜都有三十几种,还有各种新鲜的菜肴。
粥是用砂锅煲的,如果是现场单点的话要等三十几分钟才能吃得上,邹旭是提前点好的,一进门就可以吃到热粥。
淼淼灌了一大杯热水才缓过气来,翻了个白眼:“怎么会有这种人呀!”
其余三个人都比较淡定,这人没在面前蹦跶了都不当回事,甩一边去了。淼淼是太年轻,经的事情少,当然会把这当做一件大事……也没啥,谁不知这样过来的呢!
学校生活未必多简单,但相比社会这个大熔炉来说确实也可以说是象牙塔了。
淼淼:“这种人居然也能当医生!”
这人恶不恶心其实和他的职业真没啥关系!
认为医生就该人品高尚,这对在场的两个职业医生来说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夸奖嘛!许多福有点好笑,招呼义愤填膺的小姑娘过来坐下。
“你中午就没吃多少,赶紧坐下吃东西。”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淼淼也不气了,坐下来舀了一碗粥,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碟子,她伸出筷子尝了两眼,就不再夹菜了,而是陪着一样腌菜喝下了一大碗粥。
邹旭:“怎么不吃菜,我点的菜不喜欢吗?”
淼淼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不挑食的,这些菜我都吃……就是不大好吃,赶不上我们医馆食堂的菜。”
淼淼这种小姑娘是不会撒谎的,一眼就能看到底,邹旭是美食编辑嘛,闻言很有兴趣:“你们医馆的食堂难不成有大厨子?”
许多福倒是不挑食,点的菜是四人份的,虽然赶不上中医馆的,她也不爱浪费。
许多福:“论手艺我也不知道和粥铺大厨比起来咋样,不过我们医馆胜在食材新鲜。”
好多干了一辈子厨子的都说没见过中医馆出品的那样水灵的菜,多新鲜啊!用水凝露稀释液浇灌出来的,能不好吗?!
淼淼特别自豪的加了一句:“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
许多福好笑,在中医馆上班的,就算是医护人员也下过地,也算是另类的一种锻炼嘛!不过算起来也不知道淼淼翻够一块地没有。
杨教授跟弟子说:“你不知道,中医馆可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要不这样,等明天交流会结束了,我们上中医馆住几天。”
许多福当然只有欢迎的,她不仅特别赞同杨教授过去住几天,住着不走喊她给他养老都成啊!
杨教授这样的专家,来十个百个中医馆都不嫌多。
不过许多福也知道,住几天是个虚数,中医馆就算再好他也住不了几天,杨教授每逢周三和周五得去医院坐诊,据说只要他人在F市的,从没有缺席过。
许多福来参加这个交流会,未必没有找两个合适的人捞进中医馆的想法。
缺人、缺人……中医馆缺人呀!
现在看来有点悬,除了姓成的渣渣,都没人主动跟她结交嘛!
杨炳怀:“你这是自身价值展露得不够啊!”
换句话说,风头没出够啊~
杨炳怀:“教你个乖,明天好好露一手。”
第76章 福多多和正骨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 来的太晚, 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后面一句说, 个人即使等得及, 时代是仓促的。
张爱玲的这句话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而这句话被放在此刻,也非常的合用。
许多福现在还很年轻, 大约杨教授才是真正理解到‘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的人, 他是六十几岁‘出名’的, 到这个岁数,精力已经非常有限,平日里坐诊之外,剩下的时间并不多, 他这几十年积攒下的经验,这一身的医术,还是能传给几个人呢!
传统医学呀……到底是没落了。
这并不代表杨教授就排斥西医,相反他一直也在研究西医,还常去医学院蹭课听, 在他看来,不管中医、西医,医生的本质在于治病救人。
西医在迅速的发展,可中医却举步维艰,除了固步自封、受新思想冲击之外,也有传承丢失的缘故。
杨教授是忧心的。
人之所病, 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所担心的事,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
老一代的国手大师一个接一个的去世,他也老啦,等到他这一辈人也埋进土里,有一天传统医学会不会就消失了呢……
如果有那一天,他大概死了都闭不上眼睛。
有一句俗话说,十个中医九个庸,并不是说中医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它有特殊性,就是杨教授也要说一句‘难学’。同西医不一样,西医有‘指标’,可以通过记忆仪器检查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判断,是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批量教学的,而中医传承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师徒关系,而不是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杨教授带他的大徒弟,手把手教了近二十年,他心里知道,这个徒弟缺少一点悟性,当初杨教授肯收他,是因为他品行皆优。他是个真正的好医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在医学界颇有名气了,却没有被名利迷惑,还保持着这样的品行。
拿卢长庆的病来说,他判断自己的治疗无效,不会因为身上有名医的光环、有名医包袱就拖着患者等他回来,而是老实的告诉患者他没有办法,让患者能更及时的获得有效的治疗。
一个医生能坦白的告诉患者——‘这病我治不了’是很难得的。
治不了他也不是就不管了,而是清清楚楚的记着,等到有治疗的办法还会联系患者。
杨教授觉得,他这个徒弟收得好。
当然,如果悟性再高一点,那就完美了……之后,杨教授就发现了许多福,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在他看来就是天赋被点满了医学奇才,真正的天生吃这一口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