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清 (leidewen)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leidewen
- 入库:04.10
这些年,咸丰对青妤拼命的买书、买装备,找各国的人来办各种讲武堂,其实并不看好。青妤这么做时,咸丰想的是死马当做活马医,他是政治家,他知道这些人这么高兴的把武器装备倾销到中国,这本身就是一种瞧不起他们的行为。他们甚至以为,这是一种讨好的行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寻求保护。
权贵们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当年两千一百万银元的赔款是分四年还清。而这五年,青妤用内币又花出了一千万两白银。银元一枚约二十七克,清末一枚约等于半两白银。所以这五年,青妤相当于又给了列强一个《南京条约》的赔款。
大家一致觉得这不好说成赔款,用这种方式跟各国搞好关系,让他们别再打来,也不错。算是一种默认!
而一些老古董的朝臣们也觉得这是变向的赔款,但他们觉得这有辱国体,一个个的在朝上抨击皇后娘娘干涉朝政,用内币买些没用的东西回来。
咸丰虽说不能说这些东西没用,但是能起到多大的用,他还真的不知道。但在老婆和朝臣之间,他立场还是坚定的,问他们,是军舰没用,还是民间的农业机械没用?
大家想想也是,买了那么多军舰大炮、办了各种装备厂、还有军工厂,这个好像真不是没用。至于说农业设备就更有用了,再说这些人还是觉得大清以农业为本,进口这些农业机械,真没人敢说这没用。
至于说,买机械的钱是朝廷帮人代买的,相当于用民间的钱去给洋人买好脸,他们合理的忽略了,也觉得这是娘娘在忽悠百姓与商人,倒不是那么的反对。
不过这些人不反对还是这些人吗?他们的重点在于,为什么是皇后娘娘出面,这不合祖制。所以,这就是后||宫干政。其实,这也是他们惟一能拿出来说的东西。
这回就不用咸丰回话了,理藩院的人直接说,人家只信娘娘,更何况,娘娘是代表国体的,人家看娘娘的面子,价格都优惠一点。人家的女王还特意送礼物给娘娘,这个我们能代替吗?
其实他们不好意思是说,每次谈判时,他们是带了通译,可是人通译还没皇后娘娘说的好,反应快。皇后娘娘能跟人吵架、拍桌子,通译能吗?谈回的价格,他们这些年的训也不是白受的,都成了懂行的人,此时,理藩院已经认定了,皇后娘娘是他们的老大。
不过说了也没用,反对的都是老古董,又不参加理藩院的学堂,就算咸丰强制让人在乾清宫里办班,自己也坐下头听听课。不过对这些人来说,讲了也白讲他们看到了变革,也十分清楚,他们快要被淘汰了,于是趁着机会,拼命的反对。真的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了。于是没事就在朝上说说,让人不胜其烦。
但敏感的人却知道,这种情况下,皇后娘娘参与朝政慢慢的就成半公开的事了。就算反对的人,没事闹腾一下,但在对洋事务上,却也慢慢的明白,没有人能比皇后娘娘更合适。
青妤每每听咸丰进来说,再看看那些弹劾的折子,她都想扒开咸丰,自己出去吼死那些老头儿。但是她知道,不行!
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听说还有些地方在办什么女德班,宣传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鬼话。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照样没几个女总统。只能跟咸丰说,她可不想当武则天,而咸丰也不是李治,所以她不生气。
第26章 曙光
第二更
这些年,她在咸丰的身上下了不少的功夫,正如她所说的,咸丰从来就不是李治,因为咸丰比李治差远了。
李治是真正有为的君主,他的意志之坚,非凡人能想像。李治可是历史上惟一同时建立水师打败过日本和朝鲜的帝王。就凭这一点,也不是咸丰可比的。不过,咸丰有一点比李治好,咸丰不会拿老婆顶雷。
青妤知道,她做的事想出成果,那需要漫长的时间。能说今天买了枪,第二天就国强了?那是鬼话!只问咸丰,他在京营这些年,可是有什么心得。
京营是咸丰一手拉起的,每一个改变都是他的亲历。从自己去练习,到阵法的演习,还有后来有了自己的兵工厂后,请来洋武官做讲武堂。他能看到改变,可是也知道这个改变的漫长,甚至他很清楚,他们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用鸦片战争为战例,他们不断的推演,然后,他们无奈的发现,他们只能用人海战术。没有水师之前,他们就在地面上以百倍的军力来对付这些人。让他们有去无回,打到他们心疼。打到他们不舍得再派兵过来。
有了这种感受,咸丰才会咬牙坚定的支持着青妤,这也是这回青妤终于走上前台,坐在养心殿里能与外臣对话的原由。就算恭亲王吼了,其它人却没一点反应,青妤从容的待到她说完自己想说的话,从容退场。
“没想到,在那么紧张的时候,你让我命令他们去剿海盗,我当时还以为你疯了。”咸丰此时非常幸福,他终于证明了自己这些年来无条件的支持青妤的正确。
“那你还下了令?”青妤笑了,那天事情一发生,就让咸丰命令水师去打海盗。而且在指定的地点打,不能远了也不能近了。
北洋有奇瑞,接了信,他就明白了,立刻亲自布置。那打得又狠又准。而福建水师这几年也一直在报海盗的事,不过青妤更多的让他们吊着打,除了保存实力,更重要的是想让他们有实战的机会。
这回下了令,之前做的准备也就有用了,一下子把他们几个窝都端了不说,还在日本近海弄了一个海战。他们也懂那是敲山振虎。打得无比畅快。
这个还真是在这么多年,看新闻上说各种军事演习得到的灵感。一但有什么问题,周边就会有各种的军事演习。然后有各种的解读。就算她这个军事盲,也知道,演习就是一国武力的综合体现。
她们可没有友好国家跟她玩一次演习,但这里是清末,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清末。我们找不到友好的国家跟我们玩个演习,但我们能打击周边各种的不安定因素。打海盗可是符合国际法的。他们只要在自己的领海里。
“虽说隐约的猜到了,不过我当时不是很自信。”咸丰实话实说。
“我们打的是海盗,我们占着理,十倍与他们的力量怎么会打不过?这件事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起到敲山振虎的作用罢了。”青妤笑着随口答道,她现在已经不想已经结束的事了,她现在笑着看着报纸,报纸写的是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严厉打击海盗的报导。
写得都挺好看的,跟小说一样,不过呢这个青妤所乐见的。让他们打海盗,这是小事儿,主要是给国人一点强心针罢了。我们也有水师,我们也能打击海盗了。
只是国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打海盗,只是因为他们关注这些海盗很久了,是作为海军磨刀石而准备的。这回全线打击,只是为了喝止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国罢了。
“说明,你是对的,你让他们看到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咸丰很开心,这一次,最大的强心针其实是打在了咸丰的心里。
“这么做其实也很危险,现在各国在卖武器装备给我们时,会想一下了。我们以后就算进口机械设备也不会那么容易。因为他们要开始防备我们了。”青妤终于抬头看着咸丰,抿起嘴笑着。
“我相信你做好了准备!”咸丰笑了,抽起她手上的报纸,自己开心的看了起来。
这一次咸丰就真的觉得报纸是好东西了,还有让全国铺上电报线的事,因为有了这两样,他再也不是聋子和瞎子了。无论什么事,就算官员想虚报,但是民间的报纸却没法让他们得逞。想瞒,谁又能真的只手遮天。
虽说小刀会的‘反清复明’根本就没有任何回响,就被烟没了。报上只存在的是一批坏人在高处乱开枪,破坏当今的大好形式。
那些小册子倒是快马进京送到他们的面前。但是咸丰和青妤细细的把小刀会那些小册子仔细研究。
青妤还让人拍了照,在自己的中央日报上写文探讨。她再一次强调,她真不介意人起义,但别影响大多数人。她特意做了一个设想,假如按照小刀会那两位所想,英法把军舰开过来,对中国宣战,不说中国现在打不打得赢,就算能打赢,那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炮火一开,黄金万两,这不是赚的钱,而是花出去的钱。而这些钱谁来承担?她又把当年鸦片战争时不算战争赔款的数字一一列举,包括战时的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然后天下群雄逐鹿,最终朝廷下台一鞠躬,有谁想过,这个国家会怎么样?这里想吃口安稳饭的善良百姓会怎么样?
算账此时大清除了奇瑞,还真没人能算得过青妤。而她的数字非常详实,写的也都是大白话,一下子就在大江南北传开,都是读书人,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还没有走远,一些人还记得住,人家也是会想的,倒是引来一些小报转载,并且评论。这不是强制的,而是自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