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岁数大了,虽然吃了大丫的丹药,可是毕竟还是老了,一路的奔波,让她一躺就睡着,还轻微的打着呼噜。
大丫把车马牵到院里把院门关好,和丫头们把车上的东西卸到西厢房,然后略微的洗了洗,三个人和主家打了下招呼,也都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听到主家一家人都起床干活的声响了,有的劈柴,有的去打水,有的扫地,生怕自家不勤快,让客人笑话。
因为要定居在这里,所以紧张的心都放松下来,通过昨天这家人最小的那个孩子的表现,就知道这家人的品性,一家子老实人,对孩子的教养也不错。
几个人起床后,大丫看见他们把马都喂了,水也喂了,于是对这家的印象又好了些许,让丫头把车上的米面肉都搬到主家厨房,开始做早饭,并按照大丫的意思,把主家的饭也做出来。
主人把客人让进正房里,阿婆知道大丫的意思后,就对老汉说”这位兄弟,不瞒你说,我们一家前面的府城投奔女婿家,没想到女婿家造了难,女婿也被人害了,这不没办法变卖了家产,出来找个僻静的地方过日子,一路上看了不少的地方,才相中了你们这里,觉得很安静,想在这里定居,你给看看中不中“
这老汉也是老实巴交,一听这个同情心马上就泛滥了,”中,有啥不中的,过日子都不容易,谁家还没个灾没个难的,不过我看你们也不象我们庄户人家,在这里能能行嘛?“
阿婆叹了口气”昨不行呀,老兄弟,你可不知道,俺以前也是庄户人,我们以前的地种的可好了,就是不稳中有降道这位兄弟能不能想个法子,让我们在这个村子安家“
老汉想了想才说”安家有啥不行的,就是这里太穷了,我怕你们受不住“
”老兄弟放心,我闺女说这里行就行,我相信我闺女“
”那中,只要你们有官籍户本,再从我们这里买几亩地,然后去衙门里办理一下迁籍,就能在这里安家了,我们这个村子太小,就十五户人家,你们来了就十六户了,这个村叫日落村,没村长,都是左邻右舍互相帮衬着,你们要来安家,我们村的人都欢迎你们“
这时两丫头都做好了饭,烙了十几张白面饼,一锅小米粥,一盘咸菜,一盘泡菜,都是满满的,阿婆赶紧喊了这一家人一起吃饭,都是老实人,也不会客气,就这样,坐在这一张桌子上吃起饭来。
这一家人第一次这么好的吃的,所以早饭被吃的一点不剩。
因为要麻烦日落村这一家,所以大丫也不亏待他们,带来的干粮啥的,都放在了这户人家,他们的到来,给这个小小的村庄凭添了一丝色彩,村里人都象向希罕物一样,看着他们。
虽然出门在外,低调了再低调,可是四个人身上都是穿着精细的棉布,但是比起这个村里的人来说,那可是好的百倍,他们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个不是没有补丁的。
好在这里的人都是特别憨厚实在,也不多嘴,吃早饭的时候,村里好多人就来看望远来的客人,一听说要在这里落户,一个一个都特别高兴,尤其是孩子们,都围在这户人家不想离开,眼巴巴的望着大丫他们带来的东西。
大丫让丫头们把带来的水果和糖,分了一些给村里的孩子们,惹得孩子们都尖叫起来,一个一个拿着都回家显摆去了,大丫望着这里朴实的人们,心里面暖暖的,曾经的自己和弟弟妹妹,何尝不是因为吃到一顿饭而这样开心过。
老汉这一家姓葛,四个男人分别是老汉,一个儿子,二个孙子,二个女人分别是一个女主人,一个儿媳妇,大孙子今年十五,二孙子今年六岁,一家人就靠开荒得的十亩地过活,村里有一口深井,那是十五户人家集资打的,供着全村的吃喝用度。
吃过早饭,老葛带着大丫去了县里,因为家里有了大丫家的马车,很方便,大丫还是一身男装,去了县衙,因为村里好多土地荒着,只要说是买地,县里面马上就会派人来丈量土地,现场办公发放地契,现在也不是农忙季节,所以老汉家的人都有的是时间。
赶在中午之间,老葛和大丫带着县衙的人来了日落村,大丫挑了离村里最近一处荒地,大约有一百亩,当场丈量当场办契,总共一百零五亩荒地,一亩三两银子,一共是三百一十五两。
这里开荒五年以后纳税,交了银子全部弄妥后,大丫给来的人一人一个二两银子的红包,拿到了地契送走了县里的人,都忙完,也到了晚上。
两家人凑到一起,匆匆的吃了饭,大丫就上炕休息了,阿婆让丫头给大丫按了按腿,然后洗了一下脚,自己才和丫头休息,看着这个怀着身子,还女扮男装为这一家生计跑腾的大丫,躺在炕上的阿婆心里真的好难受,侧着身子,偷偷抹了几滴眼泪。
第二天,大丫因为身体的原因,实在不方便总是来回跑,于是给了葛老汉十两银子,让他去县里买粮油和菜,就照着十两银子的东西买,能多买就买,顺便再找一下建筑班。
还别说,葛老汉虽老实,但是办事很利爽,中午之前把东西全买回来,足足一整车的东西,都搬到了屋里,家里人虽然没说啥,可是眼里全是满满的喜欢。
下午的时候建筑班的工头就来了,大丫带着他们去了地头,划出了五亩地,这五亩地靠近村路,等房子盖好,再修一条小路通到村路就可以了。
图纸有,包工包料,不包吃,省事,五亩地,一座大型的四合座,二十间房,包括深度压水井,晾晒场,都讨论的清清楚楚后,交了五十两的定金,打了条,工头才离开。
在风越国,能盖青砖大瓦房的人不多,因为一个穷字,穷人太多,但是能在这么穷的吐血的小山村,盖这种房子的人就是少之又少了,大丫就是其中之一。
好多农户为了省钱,能糊弄一天是一天,所以盖房的活计不是很多,所以在昨天交了订金后,今天工头就带着人来开始做工了,图纸上画的清清楚楚,和主家也都探讨过了,今天就是来驻营扎寨,开始动工打地基。
对于盖房的事大丫都经历过好多次了,所以大丫没什么表面的变化,只是阿婆和两个丫头却因为要盖新房天天很开心,想到住了新房就不用跟老葛家挤着住了,就更开心,在一起住实在不方便。
大丫家的到来,葛老汉家的生活直线提高,大丫他们吃什么,老葛一家就吃什么,能吃到瓜果新鲜蔬菜,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因为这里没有多余的水浇菜地,就是种些菜,也是赶紧腌了咸菜。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转眼离开上河村快一个月了,大丫每天吃了饭就和阿婆去新房那儿看看,左右是需要散散步,这里的人干活很实在,实打实的做工,垒的墙相当结实,主要还是大丫不怕花钱,怎么结实怎么好看怎么实用怎么来。
转眼已是六月中旬,房子已经盖好,家具都是提前预订好的,房子一好,家具就全部拉了过来,老葛一家帮着擦洗收拾,一应的用品都列了一个单子,由老葛赶着自家马车采买。
第一百一十四章 见面
终于在六月二十搬进了新家,再也不用挤着住了,洗漱一下都要省着点水。这时离山子大婚还差半个月,摆了暖房酒宴请了全村的人之后,大丫就开始准备回家的事宜。
回家之前,给家里买了五百斤的大米,五百斤的白面,五十斤油,十斤盐,又给了阿婆五百两银票,二十两碎银傍身,家里的马车由老葛暂时负责,一个月给他一两银子,专门负责家里的事宜,两个丫头就专门侍候阿婆。
想了想那一百亩地,于是找来老葛,给了他五百两银子,让他找人做工来开恳,每人一天二十文,不管饭,上午四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都翻好后,把杂草烧了,扫到地里,然后每隔十亩地打一口深水井,浇好地,种上一茬玉米,再顾五个长工每天侍弄地里的活计,其它的可以等她回来再按排。
现在家里有的是房间,阿婆睡一大间正房,大丫一个睡房一个书房,中间正房是一间大客厅,客厅分着一边是餐厅,平时四个人就在这里用餐,没有外人,两个丫头做好饭就跟着一起用餐。
两边一边六间侧房,中间是八大间的正房,中央是一个大院子,都是青砖漫地,干干净净的。
这么大一个院,四个女人住还有点空荡,怕他们害怕,想了想第二天又去县里买子几个丫头婆子回来,有专门烧饭的,有专门洗有打扫的,现在家里一共两个粗使婆子,二个烧饭婆子,四个丫头,每两个丫头一间睡房。
感觉没什么可安排的了,晚上吃过饭才和阿婆说”阿婆,我最近要出远门一趟,短则一个月长则二个月,我会尽快赶回来“
吴阿婆心里咯登一下,她可是真怕大丫离开她,紧张的望着大丫,”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大丫轻轻拍拍吴阿婆的肩膀”阿婆,你不要多想,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弟弟要大婚了,在七月初八,“
”那也快了,还差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