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延倍感无奈,他是文人,手底下无一兵一卒,想要揭竿起义亦是有心无力,他原以为藩王之中唯有凉王最适合登顶皇位,至少在皇帝的几个儿子之中,只有凉王所管辖的凉州境,百姓安居乐业,甚少起过民乱,凉王亦是礼贤下士,仁善谦和之人。
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假的,以前他就感觉凉王的仁义是装出来的,可若是凉王愿意一直戴着仁义的面具,对于百姓而言未必不是一种福气,毕竟,其余几个藩王包括太子均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享乐的人。
凉王,这是装不下去了?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还紧抓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放,心性狭隘,鼠目寸光,当真是难堪大任!
难道这大庆终究会落入白荻手中?而大庆的子民皆要受家国灭亡之苦?
魏昌延眼中的明光一点一点的熄灭,直至最后他微微弯着腰,迈着步子缓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朝廷六万守备军倾巢而出,加上沈宁所率领的一万五千士兵,足以抵抗叛军,按理说,沈宁作为主帅,一般而言都是在大后方坐镇指挥,怎么又会重伤昏迷呢?
一切都是猪队友惹的祸。
朝廷出兵,皇帝要点一名主将,吃一堑长一智,光帝先前被臣子糊弄,这一次挑选主将由他亲自出题,是的,出题!像科举考试一样直接出个卷子,让有志于当主将的候选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答题。
这规格是不是很熟悉?科举取士最后一关就是殿试,由皇帝出题,会试中选者答题,只不过如今这个殿试是为了挑选武将,所出的卷子当然不会考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而是由光帝翻阅了大量的兵书精心挑选出来的题目,最终定国公家的小儿子齐怀远夺得第一,被光帝封为定国大将军率兵平叛。
齐怀远是定国公的老来子,定国公祖上是军功起家,传到如今的定国公手里早已失了祖上的荣光,齐怀远从小到大听说了不少祖上的光荣事迹,他成日里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先辈一样驰骋沙场,重现定国公府的荣光,故而他最是爱看各类兵书。
定国公是老牌公府,底蕴自然不差,府中书籍种类繁多,齐怀远又备受定国公的宠爱,自然任其予取予求。
定国公见自己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儿子竟会被圣上封为定国大将军,原本是想劝光帝收回成命的,但仔细一想,光帝还调了沈宁去平叛,沈宁是具有丰富行军经验的老将,此战应该十拿九稳,不如就让自家小儿子去战场走一趟,也好借此揽揽军功,说不定皇帝龙颜大悦破例将国公府变成郡王府。
他千叮咛万嘱咐让齐怀远务必不要亲身涉险,有战事就吩咐底下士兵在前面挡着,最好就呆在大后方不要出去,调兵遣将的事都交给沈宁,他只要走个过场就行了。
定国公想的挺美,可奈不住齐怀远是个有雄心壮志立誓要闯下不世之功的人。
一开始齐怀远确实牢记定国公的话,乖乖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实在耐不住性子了就出去逛一逛。
当他头一次看见死人时吓得半死,常常半夜里被噩梦惊醒,后来他就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至于战场,他是更不可能去的了。
沈宁不愧是老将,他整合兵力,让一万多个被抓来的壮丁充当后勤,抓紧时间训练士兵提高他们之间的默契,又挑选精锐士兵组成先锋部队,一路稳扎稳打,将叛军打回了老巢,正待最后决战之际,齐怀远不甘寂寞了。
齐怀远寻思着他也是将军,代表着朝廷的脸面,不能总让沈宁出风头啊,再说沈宁会的那些他也会啊,甚至他所看的兵法还不止这些呢,加上身边小厮的加油鼓劲,齐怀远果断作妖了。
齐怀远好歹也是光帝亲自任命的主将,自然具有调兵遣将的权利,他自认为自己的作战方针比沈宁制定的计划更加严密有效,在被沈宁否定后深觉对方是因为害怕自己一战成名故而才不让他出头,因此,在沈宁已经排兵布阵后擅自下令更改作战计划,导致底下的士兵压根不明白到底该听谁的。
士兵不明就里,有的按照原计划进行,有的则按照齐怀远的命令行事,导致原本稳操胜券的决战败得一败涂地,沈宁眼看着士兵被围无法撤退,只有亲自率兵上战场救援,若只是如此沈宁也不会重伤昏迷。
齐怀远见敌军势如破竹吓得屁滚尿流,他生怕沈宁抵挡不住,立马下令封闭城门将敌军阻挡在外,沈宁好不容易率领部下突破敌军的包围,正打算回城之时眼睁睁的看着城门关闭,于是他们一大堆人都被堵在了城门外,身后的敌军一拥而上。
好了,这下城门是彻底开不得了,沈宁带领士兵与叛军在城门外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搏斗,虽然最终惨胜,但此战中士兵死伤无数,折损两员大将,更糟的是主帅昏迷不醒,平叛大军群龙无首。
主帅昏迷,齐怀远就是最高统领,他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然而他却是空有理论而无半点实战经验,真正的战场瞬息万变,哪能照着书本生搬硬套,就这样,平叛大军节节败退,沈宁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形势被齐怀远败坏得一塌糊涂。
沈宁重伤昏迷,凉王算是损失了一个臂膀,也不知他是否后悔将人派到青州平叛。
苏锦楼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的赶至青州边城天水城,刚表明了身份,就见一个满身脂粉气的小白脸迎面走了过来。
“你就是百姓口中的战神?”齐怀远目光中满是失落,“也没见你多长一只眼或是一条腿嘛!长相普通,满身尘土,压根毫无出色之处,你这战□□号打哪来的?”
苏锦楼本来就因为凉王的调令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临到阵前还遇到个不知世事对自己评头论足的愣头青,顿时怒气冲天。
他飞起一脚就把这个碍眼的小白脸踹飞了开去,在齐怀远小厮的尖叫声中抽出随身长刀毫不犹豫一举挥下。
齐怀远感觉腹中的五脏六腑都移了位,他疼的冷汗直冒嘴唇打着哆嗦,刚想抬头质问,猛然一道银光闪过,只见一把长刀携劲风急势直直向自己的面门劈来,惊吓过度大脑一片空白,整个身体似乎被定住一般无法动弹,就在他以为自己小命休矣之时,长刀在临近鼻尖的地方稳稳的停了下来。
齐怀远双眼瞳孔猛缩,只见眼前这个手执长刀,浑身溢满杀气,面上平静无波的男人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再敢多言,宰了你!”
第121章 布局
为了不延误行程, 苏锦楼一路上快马加鞭,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是省出来的,压根没闲心打听战败的原因以及平叛大军的现况, 自然也不知道沈宁为何会重伤昏迷。
只不过即便没有仔细打听, 他也猜到事情恐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不然凉王也不会贸然任命他为平叛主将。
可当他听完底下领将所描述的过程后,心中只觉得滑稽可笑,就刚才那个浑身充满脂粉气的小白脸竟然害得整个平叛大军一败涂地, 就连沈宁这个经年的老将都被他坑去了半条命。
“你们明知道齐怀远决策有误,为何还要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先前说话的武将,也就是左翼前锋营统领赵柯刚想回话,苏锦楼突然伸手制止了他,“你不用说了, 是我想岔了。”
这个时代最是讲究兵为将有, 军中最大的忌讳莫过于越级指挥,且除了指挥方面, 在发放军饷和请功封赏上同样不能越级操办。
这也是为何战场上一旦主将阵亡,底下的士兵都会逃跑的原因,大军之所以溃不成军, 并不是因为士兵胆小怕死, 而是主将死亡意味着士兵失去了请功的渠道,即便他们拼死搏斗打赢了战争, 也得不到任何的赏赐。
投身军旅的人都是提着脑袋过日子的,尤其是最底层的士兵, 他们从戎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攒军功请封赏,若是无银亦无官,谁愿意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去白白送死?
故而,在沈宁重伤昏迷群龙无首之时,底下的将士只能听命于最高指挥官齐怀远,若是对齐怀远的决策有异议,他们可以提出建议互相商讨,但绝不能越俎代庖擅自下令,也就是说最终的决策权仍然在齐怀远的手中。
很显然,齐怀远这个只会做梦的愣头小子压根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若是他能听进人言,当初他也不会更改沈宁的作战计划,导致平叛大军最终败北了。
如今平叛大军只剩下四万余人,其中有五千多人还是不懂作战的壮丁,他们除了负责后勤打扫战场外,压根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壮丁既然称之为壮丁,有七八成都是青壮年,按理说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对阵杀敌,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些人均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平民百姓,陡然被那些黑了心肝的官员抓过来充军,心里不可能没有怨恨,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平安活着,回家与家人团聚。
要想将这些对战事一窍不通的壮丁训练成能上阵杀敌且可以配合别人排兵布阵的合格士兵,用时至少得要一年半载,可平叛大军最缺的就是时间,真要训练个一年半载,估计人家长青王早就攻陷汴京坐稳皇位了,这也是当初沈宁当机立断闲置这些壮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