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女娃却没瞧着他,反而是看着蜀王,低声在问什么。自家儿子也是一脸柔情,对着她点点头,那女娃似乎是得了表扬,脸上神采飞扬。
这——
堂堂大唐帝王,忽然觉得好尴尬啊,居然被一个小丫头无视了。
“如此,着弹劾者过大理寺过堂,玄成你亲自去过问。”李世民言归正传。
魏征应承了这差事,江承紫这番获了胜。便说起在弘农杨氏,有人企图瓦解弘农杨氏,以杨氏族人性命要挟老夫人,欲要置杨氏六房于死地。
“你的意思是说先前种种对杨氏六房,皆是敌国所为?”李世民蹙了眉,心生不悦。
他准许合理范围内解救恪儿,却决不允许自作聪明胡乱言语。这女娃到此时,表演过了。
江承紫看李世民脸色并不好看,心知他是觉得她这事说得过了。然而,她必得如此。她假装没瞧出李世民的不悦,径直点头道:“我大伯父查出了老夫人身边的细作,因突厥认为我大唐格物院建立起来,农业、工程、百工越发先进,必定会对他们拿下中原的图谋产生莫大的阻碍。因此,一直就想着除去我杨氏六房。亏得我大伯父心细如发,才发现老夫人的异样,将她身边威胁她,控制她的细作揪出来。也因此,他们狗急跳墙,一方面诬陷蜀王,一方面还派人行刺蜀王。这一则是混淆视听,二则是阻止蜀王继续调查,三则是削弱大唐的发展,同时为他们攻打长安争取时间。”
“攻打长安?”
文武百官都觉得这话说的太过惊悚。突厥现在什么情况,大唐如今各地防守合理,前年的事决计不会再现。突厥那时不过是趁虚而入罢了。
“各位是否觉得我在危言耸听?”江承紫看文武百官的模样,朗声反问。
“攻打长安,小姑娘,你知什么是军事吗?什么是打仗吗?”尉迟敬德笑道。
江承紫摇摇头,说:“我不懂军事,我也没学过。但是,就说前年吧,就算突厥是趁虚而入。可远在北地的突厥怎么知晓长安的变故,又是如何知道何时是虚,何时是空?”
众人忽然没说话。这种事,他们当然是讨论过的,但这小姑娘不是朝廷命官,他们没理由回答她。
江承紫知晓他们的顾忌,便继续分析:“这只有一个可能:长安有突厥细作,还有对长安非常了解之人在为突厥出谋划策。至于这个人,我在弘农时,曾问过我大伯父和十二叔父。他们就我这个问题分析了许久,一致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前朝大司空府邸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至于为何是她,我伯父与叔父并未向我说起。”
“义成公主!”李靖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江承紫看他一眼,她知晓李靖与这义成公主是认识的,但她不想点破。
李世民却问:“那义成公主如今是何光景?”
“回禀陛下,这义成公主如今是跟着吉利。”侯君集上前一步回答。这朝廷对突厥的监视,派细作的事,他也是有份儿参与的。
“原来如此。这义成公主之事,你们得好好查一查。”李世民顺水推舟说了这么一句。
事实上,朝廷对义成公主与萧皇后的事已在前年长安遇袭后就着手摸索了。这是这属于国家机密,他断然不会说出来。如今这女娃既然说出来,他也就随口说一句。
“这突厥狼子野心,自是不死。蜀王原本想在弘农继续查探,却不料接到了长安的书信,催促蜀王火速回长安接受弹劾。但当蜀王要前行时,却突然遭遇劫杀。当时,我就在场。”江承紫说到此处,忽然停住。
众人本来还在听,却发现这女娃没说话,却是一脸凝重地瞧着李恪。
“没事,说吧。”李恪声音温柔,脸上是从未在众人面前绽放过的柔情。
江承紫点点头,道:“因杨氏六房连番遭遇劫杀。蜀王便派了只的亲卫保护我六房入长安。同时,又再次修书一封,让三路将领能细查细作,护送杨氏六房。正因如此,蜀王身边并没有什么亲卫。当夜,月黑风高,寒鸦声声。数十个顶尖高手悄无声息出现在蜀王所在的别院。当时,我与蜀王正下棋,分析前日里抓到的细作的来历。我们奋力拼杀,才总算等到杨氏护卫前来。那些人都是死士,悉数自杀,只有几人逃脱。蜀王觉得这是契机,我与蜀王便紧追不舍。最终,在弘农附近的一座山中追上了敌人,同时也与另一伙人狭路相逢。”
“弘农附近的山,莫不是迷途山?”尉迟敬德不由得插嘴问。
“对,正是迷途山。先前,我与蜀王并不知这是迷途山,只一味追击那些刺客,待料理了这些刺客,才发现我们迷路了。”江承紫讲到这里叹息一声。
“这迷途山地形复杂,谷深林密。若非亭午,不见曦月,老猎人也不敢深入,迷路之事,太过寻常。此山也因此而得名。你们两个小娃迷路也再正常不过了。”尉迟敬德说。
“嗯,我与蜀王迷路了。甚至看不到星月太阳,辨不清方向。依稀看树木能知东西,然也是走几步就又迷路了,山中又多雾气,猛兽毒蛇遍布。”江承紫语气低沉起来。
“那你们到底与何人狭路相逢?”长孙无忌憋了很久,忍不住询问。
“我们在山中行了半日,与一队人马狭路相逢。准确地说,这一队探路之人。”江承紫故意卖关子。
“何人?”李世民也不禁追问。
“回禀陛下,是梁师都的人和突厥人。他们带着猛禽、大狗,还有熟悉掌故与风水的行家,以及行猎者精英。”江承紫缓缓地说。
“这不可能?”有人立马喊道。
江承紫却不理会,只是瞧着李世民,问:“陛下,接下来的事,是要在这朝堂说,还是让蜀王以及相关之人单独向您汇报?”
李世民看这女娃与李恪的神情皆凝重,便知此事非同小可,便道:“既是军事机密,那早朝后,你二人、秦将军、太子一并入御书房来商议。”
“多谢陛下。”江承紫拱手回答。
“那各位还有什么要启奏的,没有的话,退朝。”李世民说。
太子却站出来,道:“臣有事启奏。”
第五百三十七章 男神
李世民意味深长地瞧了瞧太子一眼,先前他一直不敢让太子参与对李恪的调查,因从逻辑上讲,长孙无忌忌惮李恪,也是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可今日在朝堂上,太子却亲自为李恪说话,并且还将李恪放在东宫藏起来。
“讲。”李世民手一挥。
太子便说:“既是这军事要在御书房说,臣就想说一说蜀王之事。”
“蜀王之事,太子理应避嫌。”长孙无忌立马站出来打断太子的话。
太子瞧了长孙无忌一眼,道:“尚书此言差矣。我非但不能避嫌,反而该极力澄清。其实,早在去年七月,我便发现长安有细作活动,但陛下正忙于山东大旱一事。再者,我也没十足把握,并未钓到大鱼。因此并未禀告,只是暗中留意。想为朝廷,为陛下分担。后来,蜀王从蜀中回来,说起羌人一事,我便与蜀王说起似有突厥细作在长安频繁活动之事。蜀王也接受我的意见,暗中调查,每次调查的结果,皆有书信给我。”
太子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沓书信。侍从将书信拿上去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看,点头道:“不错,确系是蜀王手迹。太子你继续说。”
“蜀王所有的调查,皆回报于我,与我商议。过年时,我与蜀王在监视几个细作活动,企图钓出大鱼,给父皇奉上大礼。却不料大旱来临,长安这边,便交给秦大将军来调查。我因要往西北陇右,便往那边调查。蜀王要去河南道,便去了弘农一带,一方面是为朝廷的旱情奔走,另一方面也是暗中调查突厥细作。就在半个月前,蜀王派人传书于我,说这次怕要抓到特大的鱼儿了。却不料,第三日就有了弹劾变故。”太子说到这里,不由得看了看满朝文武,冷冷地说,“我是不是该怀疑怀疑,在场的各位里,也有细作的存在?”
满朝文武骤然无语,内心都在骂娘:你这帽子一扣,这得人人自危啊?
“很有可能。”江承紫立马点头附和,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
“承乾,作为太子,所言所行皆要谨慎。无谓的推测与怀疑,不要随意乱说。”李世民很严肃地说。
李承乾感恩戴德地感谢了他的教诲,立马又说:“我本想向陛下上奏,呈现证据为蜀王洗清罪名。但蜀王来信,认为这也许可以钓出大鱼。因此,我与蜀王按兵不动。”太子说到此处,又看了看满朝文武。
满朝文武只觉得背脊发凉,立马检查一下在蜀王这件事里,到底有没有做什么不合时宜的事。若是做出了,哪怕就是附和了某位大臣,怕都得进入怀疑对象了。
“哦?那大鱼可是钓出来了?”李世民询问。
他万万没想到承乾会跟李恪联手,在印象中,无论如何这两兄弟都不可能是兄友弟恭的。
可是,确确实实在李恪被弹劾这件事上,承乾前前后后都没做过什么落井下石的事。反而是单独进宫见过他,说,“父亲,我与三弟都是你的孩子。你虽常年征战在外,不太了解三弟,但我与三地从小一起长大,我很了解他。他为人谨慎,生怕逾矩,就是帮助父亲,也得走很多弯弯绕绕,生怕旁人有什么举动,让父亲为难。如今,他遭遇弹劾,还请父亲相信三弟。”
相似小说推荐
-
快穿之教你做人 (南岛樱桃) 晋江金牌推荐高积分VIP2018-4-30完结穿越各个世界,教极品们做人。备注:苏爽文。男主始终是一个人,没切片,没失忆...
-
酒家小娘子 (哀家有喜) 阿里文学网VIP2018-01-09完结烽火江山,故酒微凉,一生迷离牵绊,半盏恩怨情仇,他和她的记忆泡在酒中,酿成一壶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