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随后附和:“是啊。这朝堂上可有不少武功卓绝之人,再者,陛下功夫也不弱呀。”
“各位莫要议论,宣杨氏阿芝前来。”李世民挥了挥手。
众人不再说话,长孙无忌心里却是有些不安。若是外面的人将这杨氏阿芝弄死了,这边厢要追查起来,若是查到长孙一族的头上,岂不是说长孙一族也是奸细。
就算没证据,这陛下一旦怀疑了,长孙一族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长孙无忌只觉得脑门上的汗涔涔下,背脊一阵阵发凉。怀着同样心事的还有长孙冲,他先前交代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做得干净利落”,如今要真是将这杨氏阿芝灭了,这事还真就复杂起来了。
众人各自心怀鬼胎,又各自都期待瞧一瞧杨氏阿芝到底是怎样一番惊才卓卓。
朝堂上很静,只有屋外的鸣蝉在不遗余力地叫着,预示着夏季马上就来临了。
过一会儿,魏征忽然便上前一步,道:“陛下,杨氏阿芝来此,还有好一会儿,趁此时,臣想向陛下进言。”
“嗯,你说。”李世民耐着性子。
“恕臣直言,蜀王弹劾案,陛下得拿出方案来。可不能因他是你的儿子,就这么无限期地拖着。”魏征径直说。
“魏爱卿,前些时候,我已说过,蜀王遇刺,在弘农杨氏生死未卜。此番情况下,还如何审理这弹劾案?”李世民继续耐着性子解释。
“即便蜀王遇刺不能来长安,但人证、物证俱在,还请陛下早日下了定夺。”魏征朗声道。
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局
魏征知大局,严于律己,不畏强权,又确实有大才能,早年更云游四方,知民间疾苦。
也因此,李世民才会想方设法把这个李建成的旧部变成大唐的重臣。在秦王府旧部的联合不满下,先给了个谏议大夫,再兼任尚书左丞。
得了个良臣,李世民高兴。但世上所有的事都有利有弊,你享受了好处,就要连带着接受一下负重用。比如魏征的好处很多,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他是出名的倔脾气,认死理,而且认定的事从不给他这个皇帝留面子,丝毫不考虑考虑他的感受,好歹他还是一国之君啊。
比如,现在,他最厌恶旁人提及李恪的事,尤其是弹劾。
“魏爱卿,如今军情十万火急,实在不是提蜀王这么微不足道事情的时候。”李世民很严肃委婉地表明现在能提李恪。
但魏征立马就反驳道:“陛下此言差矣。这事一是一,二是二,若蜀王真有二心,那动摇的也是国之根本,岂是小事?”
“魏爱卿,大理寺过堂也需亲审犯人。如今,你是让我直接宣判蜀王吗?”李世民不悦。
那些蠢蠢欲动想火上浇油的人立马按兵不动。魏征则是睁着一双大眼睛,很刚正不阿地说:“臣并非是让陛下现在宣判,而是想让陛下派出人将蜀王接回来。到底身子骨如何,是否真实重伤不能成行,这些都不能光听蜀王一面之词。另,既然有人弹劾蜀王与三路将军过往甚密,那就有可能有二心。陛下该早日命人看管蜀王。这既是为蜀王好,也是为大唐好。”
李世民无言以对,魏征这话没错。
李恪既是犯了事被弹劾,无论是否无辜,就该回来当堂对质,查明真相。若真是重伤不能前行,就该请医术最好的尚药局奉御前去诊断,若尚药局奉御诊断不能前行,那就作罢。若是可以,那就要将李恪送回长安。另外,既是可能反叛之人,就该看管起来。
但是作为父亲,他本能排斥这样对待儿子,尤其是救过他命的儿子。他看了看文武百官,没有人要为李恪说情的。就连前排的秦叔宝也是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无动于衷。
罢了,百姓有百姓不的自由,君王有君王的难处。再者,李恪本身就引得太多人蠢蠢欲动,是处于风口浪尖的孩子。如今接受魏征的方案,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各位爱卿,对蜀王一事,可还有别的建议?”李世民例行公事地问一句。
他本来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可是年幼的太子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臣有话想说。”
李世民心一凉,若说谁人对太子地位威胁大,那得是蜀王。就连他这个做父亲的也这样认为,太子自己怎么会不这样认为呢?此番,太子是要落井下石么?倘若真是要落井下石,那真是让他觉得凉薄。
“你,身为太子,此番,不合适吧?”李世民径直说了。
太子一愣,道:“多谢陛下体恤,臣乃大唐太子,自有太子的气度。此番,臣所言之事乃臣弟蜀王李恪已回到长安,如今就在东宫。”
“什么?”李世民诧异,文武大臣除了秦叔宝,皆是惊讶不已。
长孙无忌父子更是一脸懵逼:这太子什么时候跟蜀王这么好了?他们还是太子的拥护者,居然不知太子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以前,他们还三番五次直接对太子说过,蜀王李恪的身世,以及李恪身后可能的势力。若是一旦有了机会,怕蜀王就会取而代之。
可如今,这太子到底是怎么了?
到底是年幼无知,被蛊惑了么?
长孙无忌父子第一次觉得局面不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
“回禀陛下,因有十万火急之事,蜀王与杨氏阿芝才秘密入长安。今日臣禀告之事也正是这十万火急之事。至于魏大夫所言的弹劾,依臣之见,还是放在此事整理清楚之后。”李承乾很认真地说,声音还略略奶声奶气。
他说完后,还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眉头蹙起来,上前一步道:“蜀王明知被弹劾,还秘密进京,这有位法度。”
“敢问魏大夫,不知蜀王违了什么法度?”就在这时,清雅的女童声音在殿外响起。
众人一惊,这魏征的声音不大,这大殿却足够大,站在外面基本上是听不清这里面的对话。但是那女童敢说话,就表明是听清楚了这里的话。
文臣还不太惊讶,那些武将却知晓这样的听力意味着功夫不弱。
“是谁人在喧哗?”李世民是武将出身,自然知晓来人的听力过人,功夫自然不弱。
众人不由得都回过头去瞧,本以为会见到一个粉雕玉砌的女娃,但进来的却是个穿着普通直裰的年轻男童。不过,这男童眉目如画,神采奕奕,一双眸子秋水般清澈明净,浑身有一种通透干净的灵气。
众人不约而同地觉得这真是个神仙般的孩子,不知是谁家的孩子。
他从容淡定上了殿前,跪地行了礼,道:“弘农杨氏六房,杨氏阿芝拜见陛下,愿陛下长乐无极。”
“原来是杨氏阿芝,怎得作这一身打扮?”李世民笑道。
他之前对杨氏阿芝与李恪在一起非常忌惮,也曾见过杨氏阿芝的画像,但真的见到了真人,却与想象中差别很大。这分明就是个粉雕玉砌的女娃,那一双眼睛也是秋水眸子。他这一生见过各式各样的美人,也见过各种小女娃,却从没见过有人的眸子这样好看。很干净,却又带着诚挚的狡黠。难怪恪儿会为之不顾天下悠悠众口,不顾旁人对他的明枪暗箭。
红颜祸水,怕就是这般。
想到这事,李世民心里又有点疙疙瘩瘩。
“原是杨氏阿芝。”魏征瞧了瞧,也没给什么好脸色。
江承紫起身来,略略对魏征福身,道:“我年幼无知,知识涉猎也不广,对朝廷之事,只是略知一二。如今,实在不知魏大夫所指蜀王秘密入长安有何不妥?”
“他如今算是戴罪之身。”魏征说。
“何罪?又是谁人定的罪?刑部?大理寺?还是你们各位?”江承紫的声音极其悦耳,带着孩童的天真,像是孩童天真的问话,却分明带着质问。
众人一时不敢说话,李世民蹙眉道:“杨氏阿芝,不可喧哗,你上殿来,说有要事禀告,便只管说事。”
第五百三十四章 帝王的看戏模式
江承紫不紧不慢,对着李世民拜了一拜,才说:“回禀陛下,蜀王一事与我前来殿上所禀告一事算是一件事。因此,我务必要问蜀王所犯何事。”
“哦?你自禀告你的军情,蜀王一事,自有决断。”李世民朗声道,不知不觉,声音神情都带着的略微的愉悦。
他对这女娃生出一种莫名的喜爱。他觉得这女娃的到来,恪儿的事有了转机。作为一个父亲,这必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作为一个君王,他之前就知晓蜀王被弹劾一事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满朝文武似乎都一致瞎了,没有人来为他解这困局。而且,他甚至怀疑蜀王的遇刺都是弹劾事件的延伸。
这些日子,他一拖再拖,大臣们却道貌岸然地一再逼迫,他有一种抗不下去的感觉。如今,一直不表态的魏征都亲自来说这事,他算是烦透了。
前几日,他去看淑妃。淑妃依旧在礼佛,眉目安宁。
他在那边坐了许久,喝了一盏素茶,才说:“恪儿的事——”
“你是他的父亲,你是一国之君,相信你自有决断。”淑妃打断了他的话。
他蹙了眉,叹息一声,问:“你就不担心?”
淑妃依旧眉目平静,说:“各有各福。”
相似小说推荐
-
快穿之教你做人 (南岛樱桃) 晋江金牌推荐高积分VIP2018-4-30完结穿越各个世界,教极品们做人。备注:苏爽文。男主始终是一个人,没切片,没失忆...
-
酒家小娘子 (哀家有喜) 阿里文学网VIP2018-01-09完结烽火江山,故酒微凉,一生迷离牵绊,半盏恩怨情仇,他和她的记忆泡在酒中,酿成一壶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