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名门天姿 (紫苏落葵)


她想到前世里的父母,一时之间,悲哀涌上来,眉目里便有十分的伤楚。
杨王氏吓了一跳,问:“阿芝,你怎了?”
江承紫回过神来,摇摇头,说:“没事。我只是在想,不知蜀王所做的预防能减轻多少损失。”
她扯了一句,杨舒越抓住了此话,便问:“阿芝,你这事有对蜀王讲?”
江承紫怯生生地点头,轻声说:“父亲,你家国天下,悲天悯人,我是你的女儿,既是知晓这一可能,如何能自己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可你,糊涂,你告诉他作甚?”杨舒越很是着急。
江承紫垂眸,道:“父亲,我的命是他救的,而且,我信他。再者,他是皇子,能以不着痕迹的方式去预防这可能的灾害。如果灾害发生,固然能早有准备;如果没发生,所做措施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老爷,你听听,孩子想得很周到。这事,自有朝廷来做,你就没操心,好好商议一下,这粮食的运送。”杨王氏打了圆场。
杨舒越点点头,一家三口这才开始统计粮食,以及粮食的运送。
因为筹集的粮食不少,如果都运送回弘农,一路上被查起来,肯定要被官府拿办,或者会扣上通敌的帽子。
因此,一半粮食留在益州,一半粮食托暮云山庄运送去弘农。
暮云山庄本来也在经营粮食买卖,商铺遍布南国北地,运送粮食就不会引人怀疑。
另外,蜀王早先就修书给暮云山庄,说姚子秋的大哥今年年中就可回来。
江承紫自然知晓这并不是蜀王得救的功劳,而是这天灾人祸,李世民大赦的结果。
暮云山庄承了蜀王的恩情,又知晓蜀王极其中意杨氏九姑娘,因此可以说是站在杨氏六房这边。
就这样,因为粮食的运送问题,杨氏六房又在益州停留了几日。
这几日里,粮食处理妥帖。杨王氏又去寻蜀锦,蜀绣,想着为大女儿出嫁添置一些珍品。
这样磨磨蹭蹭,才差人先去杨氏祖宅报信,说杨氏六房已动身,约莫二十日,就可到了。
“二十日?”秀红也有些不解,据她了解,这蜀道再难,即便是携带家眷,最多九天就可到弘农了。
“留多得时间给他们,好为我们把院子腾出来啊。”杨王氏说。
秀红这才恍然,当日杨氏六房举家离开弘农前往晋原县,人家祖宅可没想过他们还能再回去,老狐狸还派了人途中击杀,巴不得他们死在途中呢。如此一来,又怎么会将杨氏六房原先的宅子保留呢。
“也不知,他们会不会。”秀红话说了一半。
杨王氏只瞧了瞧套好的马车,又在马车里加了软垫子,才说:“管他们的,横竖总得给我们一个说法,好歹老爷就要升迁了,除了大老爷,驸马爷之外,老爷可就是杨氏这一辈里官位最大的。”
“大老爷去年升迁,也比不得老爷呢。”秀红眉目里都是骄傲。
这个精于算计的女人,经过生死,好像真是脱胎换骨,安心于六房了。
江承紫仔细瞧着她,一言不发。心想:这次回祖宅,怕还得要想办法试探试探这秀红。这杨氏六房可不能有不安定因素存在。
祖宅那边接到杨氏六房送回来的信,老夫人也是气得发抖,将信扔在桌上,喝道:“这贱妇真是好大胆子,竟敢说二十日。”
“二十日怎了?”老四夫人怯生生地问。
“蜀中到此处,即便如何游山玩水,十日总可到了。如今,摆谱说要二十日。”五夫人叽叽喳喳。
六姑娘正在祖母房里玩,听闻这话,便是撇嘴,道:“这分明就是挑衅,让我们隆重点迎接他们六房嘛。”
这话无疑火上浇油。原本,杨老夫人趁春日天气新,正召了女眷老小在院落里玩,小厮就急匆匆送信来,说是六房差人送信来了。
六房发迹了,杨舒越升迁为工部右侍郎,杨如玉要嫁给太子作侧妃,而杨氏六房年初就要回祖宅,祭祖一番后,再去长安。
原本这些事,祖宅的人都知道。祖宅各房还私下里编排六房,说六房那九丫头就是个狐媚子勾搭了蜀王,才平步青云。那杨王氏以前柔柔弱弱,以为是个没主见的,却不料是个会经营的,居然还将那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塞给太子作侧妃。
总之,六房发迹后的事,祖宅是没有一天不议论的。
如今,这六房要回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还送信回来。不知能有什么显摆的。”老四媳妇向来嘴糟,撇撇嘴就径直说了。
老夫人没理会,径直打开,就瞧见说“二十日后到达”。她是经历风雨的人,如何不知杨王氏写这封信的目的,顿时觉得那女人简直是挑衅。
他是真心后悔:当日怎么就没好好打听一下,只图便宜,为老六娶个名门庶女回来,却不计是那狐媚子的侄女。如今看来,这杨王氏与她那狐媚子的姑姑与,还有他那犯贱的姑婆如出一辙。
“小人得志。”她轻吐一句。
下面的女眷都在附和:“是呢,小人得志。”
老夫人不想理会这院落里的女眷,儿媳妇也好,孙女儿也好,说来说去也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老夫人累了,你们且散去吧。”一直没开口的大夫人缓缓地说。
众人一听,知道事情不对劲儿,也不敢撩虎须,赶快告退。’
不大一会儿,偌大的院落,就剩了老夫人与大夫人。
“老太君,我这就吩咐人去打扫六房的宅子,毕竟是一家人。”大夫人说。
老夫人看了看她,点点头,说:“去吧,也只有你懂。”(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应对

初春,北地还寒冷,稀稀疏疏的树木冒死嫩芽新发。许多达官贵人还裹着厚厚的冬衣,而敏锐的农人早已觉察温度回升,大雁归来。封冻的土地已解冻,于是农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照例在农人开始繁忙之时,长孙皇后携了后宫女眷、朝廷命妇入田间地头,开始一年一度的农事祭祀亲蚕,寓意来年是个丰收年。
御书房内,李世民正来回踱步。
“粮食筹集如何?”李世民停下脚步问长孙无忌。
“陛下放心,从去年开始筹集,太仓已满仓。”长孙无忌回答。
“杨刺史有何看法?”李世民又询问过年赶回来述职就被留在长安的杨恭仁。
去年,杨恭仁被任命扬州刺史之前,曾于深夜秘密进入御书房拜见李世民。当时,李世民板了脸,问:“不知杨刺史还有何大事,要如此秘密?”
“陛下,杨氏家族里有一女娃,降生时,曾有鸾鸟绕梁三匝,衔来五彩石。后来痴傻九年,前几日,忽然不痴傻了。”杨恭仁说。
李世民一惊,“哦”一声,问:“可有找高僧瞧瞧?”
“淑妃刚好省亲,带了李淳风道长,李道长亲自瞧了,不是鬼魅作祟。”杨恭仁回答。
李世民从鼻子里“嗯”了一声,道:“怪力乱神,切不可多言。你我君臣,在此说说即可。”
“臣下谨遵陛下教诲。”杨恭仁拜了拜。
李世民拨弄了一下案几上的奏折,示意杨恭仁讲述。
杨恭仁便说:“此女自言因鸾鸟捣乱让她魂魄不稳,鸾鸟主人一个叫潘的得到仙人就带她残魂破魄去修炼。前几日被歹人所害,才不得不返回。”
“哦?”李世民这一瞬间,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冲动,那眸光里闪过一丝期待。
杨恭仁在权力场上角逐日久,自然揣度得了李世民也是对寻仙这种事动心了。那么,自己这侄女儿就不至于有性命之虞。
“是的。此女乃臣下六弟小女。如今醒来,虽未曾有神奇之处。但她与我说起,她师父曾交待了几件事,让我务必转告陛下。”杨恭仁顿了顿。
李世民蹙了眉,狐疑地扫了他一眼,问:“何事?”
杨恭仁也不管李世民的怀疑,径直说:“臣下侄女所言,她师父委婉说过,明年开春,旱魃横行,蝗灾肆虐。”
“痴女说话,何以当真?”李世民反问。
杨恭仁拜了拜,道:“当日我亦这般怀疑,但臣下侄女所言,三月日食。”
李世民一惊,只蹙眉,又问:“除此之外,可还有别的事?”

“据说大旱蝗灾后,关中大水。”杨恭仁又说。
李世民站起身,在烛火摇曳里走来走去,走了许久后,才停下来,反问杨恭仁:“此事甚为风险,你为何要说?”
“臣下并非为了自己的前途,亦不是为杨氏利益。毕竟,我亦年迈,浮沉大半生,所希望的亦不过是天下太平。而陛下与大唐能给予天下百姓这份儿太平。臣下冒死亦也要禀告。但因为鬼神仙道之说,我亦将信将疑,故而只能以此方式来与陛下说起。还望陛下不动声色予以应对。”杨恭仁说着,跪地行了匍匐大礼。
“你且起身,此事我亦知,便自由定夺。你此去扬州上任,还请竭心尽力,为扬州百姓谋求福利。”李世民说。
杨恭仁不再说什么,弓身退出御书房。御书房外,正等着的长孙无忌扫了他一眼。
李世民自然不会将此事与长孙无忌说起,莫说此事存诸多疑点,就是弘农杨氏在这几年所做的谋划,他却也知晓一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