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纪婉青挑了挑眉,“是哪户人家?”
她这堂妹,本人不省心,父母同样爱出幺蛾子,当初闹出争夺纪宗庆私产事后,便宜没沾上,反而惹得一身膻。
反正在京城上层圈子中,二房的名声是臭了。这也直接导致,皇后打消了让儿子纳纪婉姝为侧妃的念头。
这般一来,纪婉姝是很难寻个好婆家了。
差的,二婶曹氏看不上;好一点的,人家看不上她女儿。现在纪宗贤也不为官,只挂着爵位,也给亲事带来极大掣肘。
千挑万选近一年,不得已,曹氏只能接受现实,放弃上层勋贵子弟,往下面扒拉。
这般又扒拉了几个月,终于从矮个子里选了个高个儿出来了。
“男家姓齐,在京城只能算中等人家,不过,却与安乐大长公主府有渊源。”
何嬷嬷话罢,纪婉青心念微转,“难道,是驸马家的子侄?”
安乐大长公主的驸马,正好姓齐。
大长公主自幼体弱,后来渐渐养好了些,却还是有些欠缺,御医早已直言,公主体质不适宜孕子,也极难怀上。
安乐大长公主本尊贵,又是先帝最看重的嫡妹,即便不能孕子,愿意“牺牲”子弟尚主的勋贵人家依旧不少。毕竟,本朝驸马身份,并不影响为官。
只不过,公主却不愿意选这些人家,她干脆就让先帝选个寒门子弟,也懒得看勋贵们的阿谀嘴脸。
先帝仔细扒拉几遍,选出了几个出身寒门的青年官员,有文有武,虽家世不显,但为人能干,样貌也不错。
安乐大长公主选了其中一个,这人名齐耀林,祖籍陕北,父亲是走镖的,自小学了一武艺,后投于军中,一步一步升上来,时任京营其中一个卫的副统领。
寒门子弟而言,他是其中佼佼者,父母都没了,下面仅一个弟弟,家里人口也简单。
齐耀林尚了主,与公主感情甚笃。他本身甚有能耐,又得了上面关照,二十余年过后,已是官至京卫副指挥使,拱卫整个京城。
他的弟弟则比较平庸,不过在哥嫂的关照下,也起来了,齐家现在京城也算中等人家。
“姑祖母怎么会愿意,让驸马侄儿娶纪婉姝。”
纪婉青皱了皱眉,不是她贬低这位堂妹,而是对方真扶不起来,迎进家门,大约将家无宁日了。
何嬷嬷一边哄着小主子,一边抽空回道:“这驸马清明,兄弟未必如此,况且那边再折腾,也折腾不到大长公主头上。”
那倒也是,哥哥明白,弟弟糊涂也不足为奇,就好像纪宗庆兄弟一般。
毕竟,纪婉姝好歹是侯门贵女,名头很能唬人。
纪婉青也就好奇一问,随后便丢开了手,“嬷嬷,你按规矩捡了贺礼,命人送过去便罢。”
双方早就撕破脸,二叔二婶帖子不得不送,她随意赐下贺礼面子情。反正太子妃出宫不易,她也正好坐着月子,连上门也不必了。
何嬷嬷应了,将哄睡的安哥儿放回主子身边,便下去张罗了。
她前脚刚出门,后脚高煦就回来了。
纪婉青刚在软塌躺下,侧身微笑看着儿子小脸,便听见熟悉的脚步声响起,她诧异抬头,“殿下,今儿怎么这般早?”
高煦应了一声,抬手挥退屋中所有宫人嬷嬷,挨着妻子坐下,并熟练把儿子抱在怀中。
“青儿,孤有话与你说。”
他神色虽温和,但眸中隐带郑重之色,显然说的是正事,纪婉青立即坐起,正色问:“何事?”
“事儿不大,只是通敌信笺一事有了新进展。”
高煦腾出一手搀扶她,并温声安抚几句,见妻子精神极好,才简单说了实情。
“耶拉原来是松堡之役的幸存将士,他获悉英国公之事后,便说,当年楚立嵩也有可能将信笺交给了同袍。”
“他提出的一位将军,正是你的父亲。”
第一百零五章
高煦说得非常简单, 旨在知会妻子一声,以免扰了她调养身体。
只是纪婉青十分聪敏, 立即抓住重点,“殿下是说, 信笺很可能没有落到收殓者手里,而是楚将军在殉国之前, 便交了出去。”
“耶拉看见楚将军与我爹爹有过接触?”
耶拉此人, 纪婉青有印象,之前高煦跟她说过, 对方很可能楚立嵩或者父亲的部下,为了调查通敌一事,潜伏在鞑靼王都。
那么对方参与松堡一战就顺理成章, 他大约是机缘巧合下没有牺牲, 而是辗转到了鞑靼。
“耶拉就是楚将军附近吗?楚将军除了我爹爹以外,还接触过什么人?”
妻子问话句句都在关键之处, 高煦眼见她反应正常, 只认真分析, 情绪并未过激,他放心之余, 索性将密信取出递过去, 并详细叙说一番。
纪婉青一边听夫君低声讲述,一边细细看着信笺。信中许驰说得很详尽,甚至连耶拉最后强调,纪宗庆忠君爱国, 个中必然另有隐情的话,也如实记录下去了。
“耶拉在回城之前,看见与楚将军近距离接触过者,只有我爹爹一人?”
其实这事很正常,毕竟战场情况紧急,如非特殊情况,谁有闲暇凑在一起说其他。
“殿下,我爹爹对大周一片赤诚,请殿下明鉴。”说这话时,纪婉青一脸严肃,身体不禁绷紧。
在这一刻,她不单单是高煦的妻子,她还是靖北侯的女儿。
这个问题,其实方才她就已经意识到了。父亲若得了信笺,不可能不打开看看,既然看了,为何他没有揭露此事呢?
这难免会沾染一丝疑窦。
纪婉青这话,是替已去世的父亲对皇太子说的。
“孤知道。”
妻子的心思,高煦了然,他立即低声安抚,“孤都知道。”
纪宗庆为人,他即使在未大婚之前,都是给予高度肯定的,现在没有存疑,绝不仅仅因为对方是爱妻之父。
高煦一手抱着酣睡的安哥儿,腾出一只手来搂住妻子,轻拍了拍,“青儿,你父亲忠君爱国,孤从未生疑,你莫要多思多想。”
“嗯。”
纪婉青绷紧的身躯软了下来,她父亲保家卫国,甚至为国捐躯,她不希望他遭遇丝毫质疑。
她仰脸看着高煦,他目光温和,只有关切,她可以确定他说的是真心话。
纪婉青了解自己的夫君,他是个很有原则的人,哪怕再爱妻子,能说出这种话,少不得对父亲的肯定。
她眼眶无端有些发热,胸腔像是被什么反复翻搅着一般,十分难受。
她把脸埋在他的肩窝,让布料悄悄吸取了湿润。
“不许哭了,你还坐着月子,落泪容易落下病根。”
高煦声音一如既往低沉,但有几分急。他事前考虑再三,就是怕涉及纪宗庆,妻子情绪起伏过大,会影响身体调养,“这密信,该过几天再给你看。”
“我没哭。”
纪婉青眨了眨眼眸,想宝宝,想身畔男人,努力将热意忍下。
她仰脸,对他展颜一笑。
夫君的心思她知道,往常他都是直接将密信给她,哪有话说一半才拿出来的。
纪婉青抬起一双莹白的纤手,捧着他的俊脸,啄了一口,“我不管了,好好养着,下面就交给你。”
“嗯。”
很温馨,很缱绻,她眸中情丝,让高煦嗓音中多了隐隐缠绵,他一抬手,将人紧紧搂住。
妻子,儿子,都在抱得牢牢的。
夫妻温存良久,纪婉青才说起正事,“我父亲回京那几天,他的伤很重,昏迷的时间多,也就清醒过三次。”
当初纪宗庆回京三天,昏迷时间占大半,仅清醒过三次。头两次时间较短,最后一次则长些,他如果需要处理某些事务,大约会在这个时候。
但那已经是最后一天的半夜,当时姐妹二人年纪小,熬不住打了瞌睡,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刚好错过了。
纪婉青黯然中夹杂着惋惜,高煦安慰,“这些事情,你爹爹若不想你们知悉,他还是会支开你们的。”
这是肯定的,寡妇弱女,知道太多有害无益,换了他是纪宗庆,也绝不可能透露。
“殿下说得对!”
纪婉青打起精神,“我的嫁妆,大部分都在京郊的庄子放着;至于妹妹那边,则是银票金银占大半,她基本都带到边城去了。话罢,她将京郊庄子地点详细讲了一遍。
“好,”高熙应了一声,“稍后孤便遣人过去。”
还有靖北侯府,也是需要查探一遍的,谨慎起见,哪怕现在侯府已经易主。
“啊,不!”
说起嫁妆,纪婉青陡然想起一事,她立即攒紧高煦的手,“殿下,我突然想起,我父母去世前,曾各给了两样物事我们姐妹,说是留作念想。”
没错,她想起的就是那本兵书与银簪子,母亲临终前说,是父亲留给她的。里头藏了金箔,当初纪婉青取出后,顺利接手父亲留下的暗探。
她从前以为,这就是父母遗物的奥秘所在,难道不仅仅如此?
“殿下。”
纪婉青一颗心跳得厉害,“砰砰”声仿佛就响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