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民国俏厨娘 完结+番外 (安静的九乔)


  第二天,常小玉“无恙”归家。同时从阮家传出消息,阮老爷子阮正源应了宁淑的请求,同意让阿俏与阮浩宇各自分得阮家一成的干股。
  阿俏已经将满十八岁,阮浩宇却距离成年还远,而且现在正离家求学,不住在阮家。不过这也没关系,宁淑直接找到了公证人,写了公证书,并且将那两成干股的文书交给了公证处保管。等再过几个月,这一成干股就是阿俏的,除非她出嫁,她就有持股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力,而阮浩宇则还要多等几年,到他成年才能动用。
  这就是宁淑听了常婶儿向阮茂学的请求之后,受启发想出来的主意。
  如今阮家的情势已变,阮老爷子手里还有三成,阮茂学宁淑夫妇手中各自有二成干股,其余三个子女,一人一成。
  常婶儿与常小玉自然不满,跑去寻阮茂学要这一成干股。阮茂学眼一瞪,说:“说好了的,总得见着个一男半女的影子才能说其他,你这倒好,小玉的肚子还没半点儿动静呢,怎么就来要干股了呢?”
  常婶儿不忿,指手画脚地说宁淑不过是个继室,凭什么手里持着的干股与老爷手里的一样多,该把宁淑手里的两成分一成出来,交给小玉,这样才公平。
  阮茂学登时急了:“二太太管着阮家的全部生意,你们这样,是想要逼她撂挑子么?”
  这下子常婶儿与常小玉就傻了眼,她们没想到宁淑手中握着阮家的干股,是她多年辛苦,打理阮家的报偿。可要教阿俏说,这才是真的不公平呢,阮茂学什么事都不管,竟然还分了两成干股。
  到了最后,阮茂学经不起常家母女两个的软磨硬泡,终于勉强答应,回头常小玉若是真有了身孕,他阮茂学就从自己名下的两成干股里分一成出来,给常小玉和她的孩子,算是个保障。
  这消息偷偷地传将出来,阿俏忍不住冷笑:她这个耳根子世上第一软的爹,果然,整个事情看下来,最倒霉的的确是他。只不过阮茂学纳妾之事,已成事实,无法逆转。两害相较取其轻,若能赶走常婶儿,只留一个常小玉在阮府孤立着,她应该能变得老实点。
  常小玉这件事余波未尽,另有人上门来找阿俏。
  这天正好下雨,门前园子里的一株女贞树树叶被打得簌簌作响。来人则披着一件蓑衣,戴着个竹箬笠,只管立在阮家见客的大厅里等着。阿俏一出来,便见她摘下头上箬笠,露出面孔。
  “阿俏!”
  “寇珍姐!”阿俏又惊又喜,她回省城的事还未告诉任何人,寇珍就已经打听到,而且来看她了。
  “阿俏,你呀,这真叫人嫉妒,两年不见,出落得这么好!”寇珍故意做出一副恨得牙痒痒的神情,“啥叫我见犹怜,我可算是知道了。”
  “训导主任,”阿俏也开起玩笑,“是不是我哪里没遵守好纪律,要您今天亲自登门训导啊?”
  两个好朋友许久未见,一见面自然有好多话说。寇珍瞅瞅阿俏,笑着说:“你可知道,如今我们两个,可是省城里最热门的一对对手。”


第97章
  寇珍来见阿俏,阿俏才知道,她在惠山的时候,省城这里一直有人将她与寇珍比较。随着寇珍在饮食界名气渐渐响亮,连带她的知名度也有所提升所谓“寇珍阮俏”是也。
  寇珍开玩笑地望着阿俏,说:“外头人用这个名号,就是在说,寇家做出来的珍品佳肴,味道那是没的说的,而阮家那位送去惠山学艺的姑娘,相貌乃是一等一的,所以人都叫她‘阿俏’!”
  阿俏不依,上前咯吱寇珍,两个女孩嬉笑成一团。阿俏这才发觉,昔年那位古板严苛的“训导主任”,性情已经开朗得多了。
  “对了,阿俏,你回省城之后,有什么打算?想不想将你在静观大师那里学到的在省城好好露一手。”玩闹之后,寇珍顺手捋了捋耳边的几绺散发,换了一张严肃脸。
  “我正有此意。”阿俏点点头,将回城之前,她与张老板所商量的一切事宜向寇珍和盘托出,“这样我可以摆一道以‘云林菜’为主的席面,或者,干脆在省城里摆一次‘辋川图小样’。摆席面的场地和材料费用我都可以请张老板帮帮忙。”
  “辋川图小样?”寇珍惊讶地问,“你竟然能做辋川图小样?”她随即由惊转喜,拉起阿俏的手,大声说:“这太好了。不如,不如我俩一起……我现在能做‘素蒸声音部’了,我俩干脆一道摆一席仿唐五代的‘烧尾宴’吧!”
  素蒸音声部?
  阿俏闻言也愣了一下。
  这“素蒸音声部”与她的“辋川图小样”一样,乃是一道天下驰名的“看菜”,几乎就是专门用来看的菜不是中看不中吃,而是叫人一见了就不忍心下口。唐代有十部乐,唱歌伴奏的人就叫“音声人”。而“素蒸音声部”就是用素菜和面,蒸出七十个模拟蓬莱仙境音声人的面人。这七十个面人的服饰、姿态、面部表情,全都各不相同:有弹琵琶的、有鼓瑟吹笙的、有翩翩起舞的,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由七十人组成的,盛大的仙乐歌舞场面。
  这道“菜”,本是唐代“烧尾宴”一道最重要的大菜。这道菜能做出来,相当于将唐代饮宴的巅峰“烧尾宴”复原了一半。
  “我有‘素蒸音声部’,而你能做‘辋川图小样’,这样我们两人的技艺加起来,正好在席面上呈现盛唐气象。”寇珍越说越兴奋。
  “我还有个主意,早先剩我一个人在省城的时候,就有那好事之徒想要撺掇我寇家和你阮家比试一次,看看这私房菜谁家能做得更胜一筹。不如这样,我们干脆借比试的名义,把人都请过来,然后联手摆这一席‘烧尾宴’,这样既替你打响了名号,我也跟着沾光,也好教那些闲人晓得,我寇珍,和你阿俏,我们两个是情谊不容旁人挑拨的好朋友!”
  “好啊!”阿俏望着寇珍,也觉这是个绝妙的主意。她听寇珍说得恳切,心里颇为感动。须知她两年不在省城,这个地方是人一走茶就凉的,所以如今她的人望远远不及寇珍。寇珍此举,乃是真心实意地提携阿俏。
  接下来两人便商量了摆“烧尾宴”的细节,彼此分派了任务,各自去忙。
  按照寇珍的主意,两人是打了“比试”的旗号向外宣传,实际上则是联手摆一出大席面,期望达到震撼世人的效果。
  于是阿俏通过阮清瑶去寻一名记者。阮清瑶别的不行,但是在“黎明沙龙”里混得久了,人脉很广。她很快就给阿俏联系上了一名省城报社的年轻记者,名叫上官文栋的,两人约在一间咖啡馆里见面。
  上官文栋听了阿俏的想法,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问:“所以你们两人名义上是打擂台,可实际上却是联手演出。我若是文章写得天花乱坠的,回头旁人问起来,你们该怎么解释?”
  阿俏见对方问得犀利,点点头说:“这个您尽可以放心,我们准保宾客前来,一见了这席面就能彻底忘了‘打擂台’这回事儿。”
  上官文栋想了想,说:“你们的故事很有意思,到了你们比试……嗯,不对,是联手表演的那一天,我也能来,写一篇后续报道么?不用坐在席面上,能让我看见席面,把这场面和氛围都能写出来就行。”
  阿俏当然没问题。两人将诸事谈妥,从咖啡馆作别,上官文栋就回报社去了。
  阿俏则从鼓楼闹市往阮家大院那边慢慢走过去。她两年没回省城,城中已有不少变化。阿俏一抬眼,远远地见到上次她与姜曼容比试切磋的那间“醉仙居”,记起母亲宁淑曾经提起过,“醉仙居”现在已经易主,原主凌老板回乡养老去了。
  然而眼前的“醉仙居”看起来依旧富丽堂皇,巨大的金字招牌高悬楼上,一楼大堂里人来人往,生意兴隆。这新主人将此处经营得不错。
  阿俏信步往前,在一间橱窗跟前停住了脚步。
  橱窗里陈列着日常用的青瓷碗碟,用聚光灯照着其中最精美的一两件,叫人自然而然地将视线投在那两件上。青瓷表面泛着质朴而柔和的光线,这提醒了阿俏:是了,初回省城,她想要凭借一道“辋川图小样”扬名立万,光有美食还不够,还需要美器。
  她信步走进“知古斋”,一名伙计前来招呼。阿俏终于还是不敢提沈谦的名字,只向伙计说了要求,她想要釉面质朴大气,边长在一尺二寸以上的方形素白色瓷盘,而且一要就要二十个。
  “这个……”轮到伙计挠头了,“这位小姐您请稍候一下,我得请示一下我们老板。”
  阿俏赶紧摇手,“我也只是随意一问,若是贵店货不趁手,也不打紧。”
  方形瓷盘本就极少,何况还是那么大尺寸的,烧制不易。不过若说做“辋川图小样”,却还是方形的瓷盘来得好。她早先在惠山做过的那一次,用的是圆形盘,虽说已能震住前来观赏的诸位香客,可到底还是缺了点什么。
  那伙计赶紧留她:“您千万别走,要是错过了您这样的主顾,我们老板铁定要教训我。”说完那伙计转身就跑,咚咚咚地往楼上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