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农家种田忙 (钱钱)


  丁五看了看扒着他的腿玩耍的罗子衿,又看了看罗天都,抿了抿嘴,坚定地道:“小娘子,我、我愿意念书。”念了书多学了本事,将来才能更有用。
  罗天都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立刻拍板定案:“就这么说定了。”
  夷县穷成这样,以前连口吃的都凑不出,更别说上学堂念书了,正儿八经的学堂也没有,罗天都想教几个掌柜的出来,除了丁五一个,也是不够的,再者将来真的和夷人开了互市,这边热闹起来,会算帐识字容易讨生活多了。罗天都想着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一样教,罗白宿重新的户籍她早瞧过了,虽然人口少了些,适龄的小孩儿更少,但加起来总还是有不少的,她打算把这些孩子都聚起来,问问他们,愿意学的就跟着一起学,不愿意的也不勉强。
  罗白宿听了她的计划后,表示了支持,他知道罗天都精通明算,若是那些小孩儿真的跟着她学两年明算,将来当个小掌柜是不成问题的,他是夷县的父母官,自然想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他也不是迂腐的人,既然有法子能让他们将来过得更轻松些,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学堂也不要紧,罗白宿便让人将赋役坊那边清理出来,当作罗天都教学的场地,然后让子书和程青去张了榜,将这条告示发了下去,但凡愿意让自家孩子读书认字的,每日辰时将孩子送到县衙来,不拘男女。
  告示一下,第二天天不亮,县衙门口居然黑压压地来了一群人,俱都是又黑又瘦,仿佛难民一样,子书早上去开衙门的时候,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出什么大事了,惹得这许多百姓齐齐地聚在县衙门口,一问才知道都是送了自家皮猴子过来认字的。
  子书也不敢怠慢,立即将这事禀了罗白宿。
  罗天都听得学生到了,匆匆吃完早饭,领着丁五出去了,也被外头那情形吓了一跳。小孩儿倒是不多,数了数,只有三四十个,但是陪同来的大人她估摸着不下一百人,想是秋收已完,家中大人都陪着过来了,每个人都眼睛亮晶晶地望着罗天都,拿她当女菩萨看的。
  “小娘子,这是我家的化生子,交给小娘子管教了。”
  “还有我家的这个,臭小子还不上来叫先生。”
  “出门的时候怎么叮嘱你的,这会儿哑巴了?”
  因为起得早,有些小孩儿还没睡醒,手里还拿着野菜饼子,正抱着饼子啃,因为今年开荒的人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粮,吃的倒是不缺了,大人们节俭舍不得,但是给自家小孩子吃的都是好的,这会儿小孩子们都把饼子藏了起来,瞪着眼睛看着罗天都。
  罗天都心里有些发虚,她可没那么好心,她不过是想培养两个将来能替她打点外头生意的人罢了,倒是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轰动。
  “别急,慢慢来,今天只是报道,正式讲课还有几天啊。”罗天都将小孩儿们排好队,由大人们领着一个一个来登记。
  第一个进来的是个姑娘,扎着羊角辫,被一个年纪老大的妇人牵着,颤颤巍巍地走进来,那小姑娘年纪不大,大约是不习惯见生人,脸上的表情十分紧张,躲在老妇身后不肯出来。
  “大娘叫什么名字?住在哪个村的呀?这个是您的小孙女吧?”罗天都笑眯眯地问。
  老妇人有点耳背,大声地啊了一声,罗天都只好又用夷县方言又问了一次,她在夷县生活了也快一年了,每天逼着自己学,基本的方言都能听得懂也会说了。
  老妇人抿了抿因为牙掉得太多而显得有些瘪的嘴,一双浑浊的老眼也眯了起来,道:“姓杨,她是我外孙,就住在杨家寨。”
  “她叫什么呀?”罗天都又问。
  “她叫囡囡。”
  罗天都一听,也不接着问了,知道这姑娘八成没有大名,又问明白了几岁,平时喜欢在家里玩些什么,家里到县城多远,然后就打发她出去了。
  第二个进来的好些,是个八岁的小男孩,估计是家里的独苗苗,总算有个能和别人区分开来的名字叫铁牛,就是人长得跟棵豆芽菜似的,跟这个名字极不相符。
  第三个进来的又是个小姑娘了,领着她进来的是个中年媳妇,罗天都还有印象,年前夷人摸进城来时,领着自家人往山里躲的两个小媳妇其中的一个。
  遇见了熟人,罗天都更加亲切了:“大嫂,这是你家闺女,今年多大了?叫什么?”
  “姓、姓于。”于大嫂有些诚惶诚恐,握着小姑娘的手死紧死紧的,小姑娘被捏得疼了也不叫出声。
  “她是你闺女吧,长得挺可爱的。”罗天都笑道,其实这是她的客套话,小姑娘长得瘦,一张巴掌大的脸显得眼睛格外大,看着有些碜人,其实并没有多可爱。
  “囡囡。”
  “……”罗天都。
  好吧,这个也是没大名的,罗天都看于大嫂实在太紧张,跟她轻言细语说了两句话,也打发她出去了。
  紧接着第四个。
  “大娘,这是你孙子吧,长得虎头虎脑的,挺可爱,叫什么?”
  “细伢子。”
  “……”
  “我闺女,囡囡。”
  “……”
  “细崽。”
  一共四十七个小孩,光是登记报道就去了一天,其中男孩三十五个,姑娘家才十二个,没一个有大名,就是小名也就那么十来个人有,其他的孩子据说都是喂来哎去又或者囡囡细崽细伢子这样叫唤的。她以前在罗家村住着的时候,还觉得村里的长辈们给小辈取名字太随便,一个春花桃花石头就打发了,可是跟夷县九成以上的孩子都只有一个细崽的称呼一比,那些桃花春花一类的名字简直称得上高端洋气了。
  得,看来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些孩子取名字了,总不能讲课的时候,叫一声囡囡,然后好几个小姑娘齐刷刷地站起来,都认为是在叫自己吧。
  她将这二十七个孩子按年龄住的村寨离县城的远近,分成了两个班,一个班是住在城里和附近村寨,能当日来回的,这个班的孩子多些,安排他们每日走读,巳时中开始讲课,申时末放学;另一个班是住得比较远不能当日来回的,就留在县里,每隔两天回去一趟。
  她本来只打算教教县里或是附近村寨的孩子,当天来当天回,自家比较省事,毕竟有小孩子住在家里,负的责任大些,万一这些孩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人家的父母找上门来还真不好解释,反而好心办坏事,只是没想到罗白宿闹得这么大,不光是县城的百姓,就那些老远的村落,听得了这个消息,赶了大半夜的路把孩子送过来了,又一副殷殷期盼的模样,她也不好说出不收的话。
  登记完了,罗天都便让他们领着自家孩子回家去,五天后开始正式讲课,听得就能开始讲学了,守在外头的大人领着自家孩子呼拉拉地散了。就是再穷,家里孩子要上学了,还是太爷家里的人教,总得给孩子打点一下,今年不比往年,家里收了粮食,除了够自家人吃的外,还能余下不少,也有人琢磨着要不要卖点粮食换点钱,给孩子置身衣裳,总不能都要读圣贤书的人,还衣不蔽体的,惹人笑话。
  罗天都安排好了五天后开课,她得计划好科目怎么安排。她能教的就是她的本行明算,至于诗书经义这些,她完全教不了,这个还得仰仗罗白宿,罗白宿不行,那个巫老头刘老头也成,要不尤大夫和甘老头也凑和,她早看得明白了,这四个神神叨叨的老头,绝对是朝中工部那些脾气古怪的老头儿,这些人虽说学问算不得十分精通,但好歹也是科举出身的,教人启蒙总是小事一桩,诗书有罗白宿和新来的主薄。
  她早计划好了,两天文化课,然后一天明算,先教上一年半载的,看那些孩子的资质和兴趣爱好,到时读诗书的读诗书,学做掌柜的做掌柜,做木匠的做木匠,总之务必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吧。
  还有一样,她没有课本,这是个大事情,罗白宿听了,二话不说,号召新来的主薄加上刘老头几个,连同药铺的尤大夫也没有例外,伏案疾书,总算抄录了几十本三字经,启蒙的教材算是有了。
  唉,有个二十四孝老爹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有用。罗天都拿着课本的时候,就发现巫老头和甘大夫的字居然是最好的,罗白宿的字是最差的,难怪巫老头看到她写的字时,嫌弃得不行。
  一个铁匠一个木匠,把字练得那么好,连正儿八经进士科出身的主薄居然都比不过,是要闹哪样啊。


第275章
  书本有了,方氏和罗名都又帮着裁了许多红纸,订成了红纸本,巫木匠帮着做了一块大木板,刨得光光的,当做黑板,又领着人照着罗天都描述的,打了几张上下铺,十多条长板凳小马扎一类的,到了要开课的日子总算齐备了。
  第五日要开课的日子,学生们早早地就被父母带着送到县衙,离家远的那个班的孩子,十分自觉地带上了被褥一类的物品,这是罗天都提前要求了的,县衙大,赋役房如今都是空的,倒是有屋子住,只是褥子一类的自家匀不出许多,只得让他们自己备齐了。不光是被褥,还带上了口粮,都是算好了约摸着够自家孩子吃两天的,总不能人家不收钱教孩子念书,还要人家管着饭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