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农家种田忙 (钱钱)


  至于方氏这个大庆土著,从小就被灌输了妇人不得进宗祠的观念,对此更是没什么异议。她是个很实在的人,别人对她好,她便尽力回报,罗家托了罗家村的庇护才有今日,为村里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她也愿意。
  里正开了宗祠,焚香祷告,祭拜了先祖,再让村里的后生将匾额万般郑重地挂上了学堂正门上,罗家村第一间学堂便正式落成了,虽然只是一座普通的两进小院,可是却给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带来了一线的希望和可能。
  自此,罗家村值得向外人炫耀的东西又多了一样。
  罗白翰自然是学堂的第一位正式的先生。原本罗白翰窝在族祠边上那个木棚里,只觉前程渺茫,也没有什么心思认真教导,不过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混口饭吃罢了,如今看到这座整洁的小院,心底里居然陡然真生出了一股子豪情,反倒兴起了认真传道授业的心思。更不用说村子里的其他人了,只要想到以后自家的孩子想读书认字,再也不用跑到镇上,也不用交那贵死人的束修,任是谁心里都高兴。要知道这可是他们罗家村的学堂,周围十里八乡的,哪个村子也没有这么体面的事,有孩子的不说,有了罗白宿这样现成的例子,早就打定了主意,只要学堂正式开始授课,就把自家的泥猴子送过来读两年书,多少认几个字,嗯,不是说后头是专门给女孩儿开设的讲堂嘛,家里的丫头没事也送过来吧,那么丁点大的小孩儿,再能干做的事也有限,自己多辛苦一下也就是了;就是没孩子的,也想着回家后跟媳妇多努力,生个小崽崽,好生养大了,送过来读书认字,以后也能多条路走。
  这里原本是罗家村里比较偏僻的地方,如今有了这座学堂,村里人没事都爱上这里来转两圈,听一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时竟格外热闹,就连外村的,听说了这事,也寻了机会过来瞧一瞧,听着那些小娃娃用略带稚气的声音朗朗念着听不懂的字句时,格外眼红,有那机灵的,便开始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以后娶媳娶女,多往罗家村走走,攀上关系,看能不能让自家的猴孩子也跟着沾沾光。
  当然这热闹是传不到罗家的,自打学堂建成后,罗天都便和方氏清了行李,赶了骡车,往上京去了。
  【)


第177章
  罗天都她们十月底动身,一路风雪,路上难走,到上京时,已是腊月末尾,正好赶上过年。{}
  罗白宿在上京正眼巴巴地盼着她们回来,好容易盼着人了,难免有些小情绪,问她们:“怎地这时候才到?”
  罗天都难得看见向来沉默寡言的罗白宿这会儿竟表现出有些赌气的意思,十分意外,笑嘻嘻地道:“村子里盖学堂,我和娘怕有什么人捣乱,就留着一直等到学堂建成了才来。”
  她和方氏留在罗家村建学堂的事,只给罗白宿去了信,旁的细节也没有多说,罗白宿听罗天都说起,也十分关心:“可是建成了?如今还缺什么?”
  罗天都便将当日建学堂时,方姥爷如何无赖要拖砖料,邻村的泼皮半夜来偷东西,最后被村人逮到送官的事情说了一通,末了又道:“我听大伯讲,祭祖开祠当日,齐家还送了好些上好的宣纸过来,这些倒是尽够了,论起缺东西,学堂倒还真欠一样。”
  “什么?”罗白宿又问。
  “书呀。”罗天都道,“现在学堂里只有当日二叔留下来的几本旧书,旁的都没有。”
  罗白宿沉吟片刻,道:“这好办,四书五经这类的,著作局尽有,我闲着无事的时候,慢慢誊录几卷,到时托人送去就是了。”
  罗天都一想,可不是嘛,罗白宿在著作局任职,著作局别的没有,书倒是齐全的,只是这年代印刷术不算发达,印书成本贵,多数人还是用的手抄本,据说上京许多穷学子,就是靠给人抄书赚钱来糊口呢!
  说到著作局,她难免想得多了一些,跟罗白宿商量道:“爹啊,既然咱们家掏了钱办了学堂,好歹也要办出个名堂来不是?”
  罗白宿已经习惯她这副打商量的表情,多半是表示她有什么新想法,便认命地道:“你想要些啥就直说吧,哪怕是天上的月亮,爹也要搭了梯子给你摘一个角下来。”
  罗天都脑补了一下罗白宿搭着没有尽头的天梯去摘月亮的情形,觉得没法想象,忍不住笑了笑,道:“我要月亮做啥,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放在家里还嫌占地方,再说咱家也没有那么大地方放月亮呀,哪怕是小小一个角也没有。”
  罗白宿就奇怪地问:“月亮有多大呀,怎么会没地方。”
  呃?罗天都无语了,她怎么跟一个古人解释,咱们并不是居住在四四方方的水平线上,而且居住在一个球体上,月亮距离咱地球平均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你看着只有一个圆盘大的月亮,其实是个直径三千四百多千米的球呢。
  得,她还是说正事吧。
  “我想说的是,这天底下读书人虽多,但是十年寒窗,真正熬出了头的那还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学子,最多还是泯然于众人之间,一辈子默默无闻,咱们村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读书,当然也有人像爹这样一点就透的,考功名不在话下,但是也有人虽然在诗书上不行,其他方面却很在行的呀,比如说二伯瓦匠做得好,三叔公的女婿木工不错,我就想咱们学堂能不能不光是教人念诗书,也能多传授一些这些匠人的工艺呢?”
  罗白宿皱了下眉,并没有斥责罗天都异想天开,反而认真想了想,道:“你说的这法子倒是好,可是天底下的匠人,依靠手艺吃饭,自然把手艺看得十分重要,多数是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代代相传,很多工匠的手艺连女儿都不肯传,就怕女儿嫁了人,将手艺带了出去,你说的传授匠人手艺,只怕请不到师傅呀。”
  罗天都当然也知道手艺对于匠人的重要性,她也不奢望真能请个师傅到学堂讲课,便道:“我的意思是,既然读书认字有二叔教了,咱们能不能想法子,多弄些这些农书、医书、药书、匠书一类的,存在学堂里,只要认了字,村里头谁对什么有兴趣,也有着前人的经验可以学着慢慢摸索,这天底下的学问何其多,光靠老师传授如何学得完呢?”
  她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建个小型阅览室,各式各样的书都收录一些,学堂里的先生只管教基本的读书认字,以后学生们朝哪个方向发展,便要靠自己琢磨努力了。
  罗白宿自己是仕途出身,自然是希望罗家村能多出几个读书人,这才是正道。不过他也知道罗天都说得有道理,天底下的读书人那么多,但凡有些家底的,能供得起的,多半都会送家中的子孙进学堂,谋个好出身,只是真正能出人头地的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诗书不在行,在别的行业上却是十分有天份的。比如他的闺女罗天都便是很好的一例,明算那是不消说,算帐什么的,嘟囔两下飞快地就算出来了,连算盘都不用,算得却是又快又好,只怕那些经年的老掌柜也比不上,帐本也记得十分别致,那上面一个圈两个圈的,跟天书似的,饶是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仍是看不懂,可是家里的银钱进出帐目,却是分毫不错的。
  罗天都提了一提,罗白宿倒是真琢磨开了。他们著作局的书算是全的,可是最多的也是经史子集一类的,刑律、国家志、兵家、农书这些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医书、草药、匠书这类的,真是少之又少,换句话说,给朝廷用的书多,适合天下百姓用的却少,可是这天下的根基却是百姓呀。其实民间也流传有许许多多的学识,若是着专人不辞劳苦,整理出来十之一二,都是天下百姓之福。
  罗白宿这么一琢磨,越想越觉得有必要,花了好几个月,将著作局现存的书本一一归类入册,然后整理了名单,呈了上去。
  他是本着一心为民的想法,着实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再说了,著作局本来就是干这事的,编写史书也是写,整理这些匠书也是写,只是科目有些差别罢了,若是朝廷开恩,哪怕是同意编纂一两类的,那也是百姓之福了。
  罗天都并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本着后世的“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原则,稍稍对罗白宿提了一点点无理的要求,居然会真的被人写成折子,摆到今上面前。当然,这是后话了。
  她和方氏五月回的罗家村,到了年底方回,中间隔了六七个月,连左君瑜的婚事都错过了。
  过完新年,到了初十那日,左君雅带着丫鬟婆子气呼呼地上门了。
  罗天都忙把她引到自己的闺房里,好奇地问:“大过年的,这是谁招惹你了,气成这样?”
  左君雅只顾着生气,连话都没回,倒是她边上的一个小丫鬟,知道左君雅素来跟罗天都亲近,寻了个时机,悄悄跟她说了。
  原因无他,左君瑜嫁的那个通奉大夫,长得确实俊逸非凡,胸中又有几点才华,在外头名声颇好,左君雅也以为自家大姐嫁了个好的,等到左君瑜嫁进了门,才知道那人在女色上头十分放纵,屋里头养了好几个不说,外头还有一个,只是平日瞒得紧,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左君雅知道左君瑜刚嫁进门,就遭遇一堆的妻妾之争后,气得半死。不过是个通奉大夫,虽说是个从三品,却是个散职,并没有什么实权,这样的人家,娶了她们左家的千金闺秀,竟然不珍惜,还弄了那么些乱七八糟的女人到屋里,左君雅气得火冒三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