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唐愈就像是牛皮糖一样黏上他了:“晚辈听说侯爷此番入京受了些惊吓……”
不等他说完,聂冬正色道:“本侯一切安好。这世上还有什么能吓着本侯的,倒是你们这些年轻人还需要多历练!”
虽然被教训了,但唐愈一点儿都不伤心。博陵侯这是关系他才说的吧!
聂冬不欲与他纠缠,不由加快了步伐。唐愈虽有心继续攀谈几句,去见楚博朝他挥了挥手,只好作罢。自他令了武库署后,与楚博也算是半个同僚了。
楚博显然有话要与他说,二人约定出宫后去一处茶社小坐。刚坐定,楚博开门见山道:“唐兄与博陵侯似乎十分相熟?”
“呃……算吧。”唐愈心虚的回道。他跟博陵侯一同去过池宁,与霍文钟关系也不错。
“那你可曾知道博陵侯曾经镇守过抚北郡?”
唐愈回忆了一下:“那已是先帝时候的事了吧。楚兄怎么问了此事?”
楚博道:“今日大朝会上,除了我,也就只有博陵侯真正去过北地。”
唐愈顿时了然:“难道你想约上博陵侯一同去找圣上?”大朝会上,虽然有不少人提议出兵,但也有很多人并不赞同。楚博是领军先去督过阵,对北地比旁人要了解的多,所以他是有自己的见解了?
楚博垂眸:“我只是有些事想问问博陵侯。只是我与这位老侯爷一向不熟,还请唐兄牵个线。”
唐愈很想一口应下,楚博与他是同窗好友。而且自己刚才还夸了海口与博陵侯很熟,立刻反驳的话……简直就是秒打脸啊。
哎,要是霍文钟也来京城就好办了。
楚博见唐愈面露难色,知道他为难,不由笑道:“若是有难处,那边算了。”
唐愈想了想道:“褚家的褚成元还在京城,博陵侯是他舅舅,此番来京,褚成元没有不去拜见之礼。”
“大善!”楚博立刻起身。
褚成元倒是个好说话的,如今正京城国子监念书,说起来大家也都是校友……
唐愈见状,也立刻跟上,无论是与博陵侯套近乎,还是关于北地的军情他都十分感兴趣。
221、二二一章 隐情
见到唐愈和楚博登门, 褚成元心中诧异。毕竟他身份特殊, 算是池安褚氏放在京城里的质子,所以除了去国子监外,褚成元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不要与京城的圈子打的太过火热。
唐愈自来熟的性格直接打了招呼:“褚兄好久不见啊。”
褚成元也含笑道:“唐兄楚兄今日是来看祭酒大人的吗?”
“啊……”唐愈尴尬道笑了笑,“不瞒褚兄,我们二人前来是有一事相求。这里说话不方便……”说着,他与楚博二人便一边一个,将褚成元架着走了。
褚成元惊得一头雾水,奈何他自有体弱, 哪里是这两个人的对手, 一时间窘迫的不知如何是好。身旁的小厮也惊呆了……
“二位!”褚成元不由抬高了音量,“这是求人办事的态度吗?!”
此时三人已经走到一处偏僻的拐角,唐愈挠了挠头, 颇为不好意思:“对不住、对不住!”想当初他也是一个温润优雅的贵公子啊, 自从领了武库署成天和那些武将打交道后, 流氓指数直线上升。
楚博更是毫无压力了, 嗯, 他就是个正宗的武将。
“其实我们二人素来仰慕博陵侯,想请褚兄牵个线,毕竟我与楚兄官职卑微, 还不够格给周阳侯府上递帖子。”
管制卑微?!
褚成元差点以为自己耳朵出了什么问题。你们一个是当朝御史大夫之子,一个是当朝太尉之子,你俩这是闹哪出呢?!
“二位真是开玩笑了。”褚成元呵呵, “二位若是去周阳侯府上,想来博陵侯也不会避而不见的。”
唐愈道:“实不相瞒,不久前在下见过博陵侯,与博陵侯有了一些误会。只怕老侯爷现在还在气头上,此番只想登门道歉。”
褚成元默默打量着唐愈,对于唐愈说的话他也分不清真假。不过唐愈曾经与博陵侯一同去过博陵,据霍文忠透露,博陵侯似乎的确不喜欢唐愈。
不过褚成元在京中也待了快一年了,唐愈的为人他还算清楚。此人算是年轻一代里勤奋好学的,皇上交代的差事也都认真办完了。
最终褚成元道:“既然是误会,那还是要说清楚的为好。”
唐愈一喜,与楚博对视一眼,褚成元是看来是答应了。
褚成元心里却是想的此二人背后乃御史大夫与太尉。明眼人都知道他舅舅与柴丞相水火不容,哪怕不能拉拢剩下的二公,让他们保持中立也是好的。
楚博与博陵侯之间有甘州内乱的秘密,但他也知道双方都不想让天下知道这件事,所以明面上他与博陵侯是不熟的,自然也不能去登周阳侯的门。但有唐愈和褚成元一道去,便不是什么问题了。
三个人各怀心事,周阳侯府听得褚家大郎带了两位友人来一起拜见博陵侯,也没阻拦。聂冬听到唐愈和楚博也来了,本能不想见,但一听褚成元也来了,想了一会儿,还是要给这个便宜外甥一个面子。走了两步,见霍明明还跟在身边,不由道:“你……”
霍明明挑眉:“我不能去?”
“不不不。”聂冬赔笑。他是不想让唐愈看见霍明明啊!但这种话说出来又显得自己太小心眼了,明摆着他家女票对唐愈一点意思都没有。
事实证明霍明明对唐愈基本就是拿对方当空气的存在,她来的目的是见楚博的。也幸亏唐愈不知道内情,不然自己一心爱慕的女神竟然这般心思,估计要悲愤而死。
而聂冬见到楚博时,心里也十分微妙。这个太尉府的庶出之子,刚过双十之龄,竟然都凭借自己的军功给自己谋了一个爵位!太尉当然也有爵位,但那是传给嫡子的,这位庶出之子能力颇高啊,今年还单独领了中央军去督阵,如果不出意外,在积累几年军功,定然是大将军一职的有力竞争人选。更关键是,此人知道霍明明曾在甘州与匪寇为伍,也知道博陵侯府在甘州维护过那些匪寇,但这些事他完全没有上报朝廷,于是今年博陵侯府暗中送给他的年礼,他也收的非常坦荡……
啧啧,胆大,心细,手黑。
比起天真的唐愈,楚博倒是令聂冬十分刮目相看。
“你们找本侯有何事?”聂冬随意地坐在案几背后,歪靠在软枕里,“大郎什么时候与唐府楚府这般相熟了?”
霍文钟不在,这声大郎自然喊的是褚家年轻一代里排行老大的褚成元。
“唐兄与楚兄都是我的同窗。”褚成元自然介绍道,“打小就十分仰慕舅舅。”
聂冬冷笑:“仰慕本侯?本侯何德何能。”
褚成元果断闭了嘴,提这一句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偷眼往唐愈那边瞧了瞧,见唐愈面有激动之色,心道这货难道是真的仰慕他舅?
谁料这次开口的却是楚博:“其实我们这次来,是想向博陵侯讨教一二,我二人在一事上有些不明,想来想去,放眼天下,也只有侯爷能够解惑了。”
啧啧,还会拍马屁!
聂冬对楚博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呵呵,你倒是会给本侯戴高帽,说罢,何事?”
唐愈终于忍不住道:“此事侯爷您也知道,便是今日大朝会上圣上所说的北地军情……”
“够了!”聂冬立刻抬手打断他,“本侯远在博陵,刚入京城,对这些也不太懂。”
褚成元心下默默摇头,这位唐兄还是沉不住气啊,需要历练历练。可又转而一想,若是自己宁愿与唐愈这样的人打交道,也不愿与楚博这般心机深沉之人交往。
“的确是我们强人所难了。”楚博也是无奈,有唐愈这个猪队友也不知是幸或不幸,继续道,“不过侯爷曾任过扶北郡郡尉。实不相瞒,此番圣上派到去北地督军,虽说不服圣上所托,斩了匪寇首级,但下官无能,未能平息战乱。此番战火又起,说不定不日圣上还会宣下官问话,下官在北地时日有限,怕是无法替圣上分忧,所以特来叨扰侯爷,还望侯爷能指点下官一二。”
这下连霍明明都感觉到唐愈与楚博的差距了。唐愈那小子还真是与当初去池安一样,直肠子一个。
鉴于楚博与博陵侯府的“甘州友谊”,聂冬也不好继续拉着脸,他也记得对面二人代表着御史大夫与太尉,他可不想真的给自己树两个庞然大物当做敌人。既然楚博台阶都搭好了,他也顺势道:“北地风情与京城自然是不同的。”
此话一出,唐愈三人顿时来了精神,不由坐的越发端正。就连霍明明也认真听了起来,关于北地三郡的事聂冬还没来得及对她说,那是属于原来老侯爷记忆的一部分。
聂冬道:“那边民风彪悍,想来楚小将军去过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就连女子也可直接为兵,所以匪寇自然也与中原大地不同。哪怕是斩杀了一批,恐怕也只会立刻又引起一批。而且北地三郡与北疆相连,匪寇还可以往北疆出逃,而此时朝廷的军队自然不会再去追击,待匪寇休整完毕,又可以继续与官府打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