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绩可是让完全不曾预料到的云景灏夫妻俩都咋舌了一下。
洛锦绣知道他们这偏僻的小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书院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么好的书院,应该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吧,锦书年纪尚小,还一次考试都没参加过,连童生都算不上,岂不是进不去?”
她和其他家长们一样,能上最好的书院当然希望送去最好的,可如果只能凭借着走后门塞钱的方式进,便是她愿意掏钱,锦书怕也不愿意这么进去读书。
可当他们打听清楚云麓书院的招生条件后,却沉默了。
这书院,居然还挺奇葩!
云麓书院的规矩在整个府城所有书院当中都是出了名的怪,因为云麓招生,可以说什么要求都没有,只要你想来云麓读书,只要你不是先天智障,脑子不灵光,只要有足够的束脩,就可以来!
云麓书院束脩并不贵,一般人家都负担得起,所以这个问题完全不是问题。
可这样一来,云麓书院那么高的考取功名的概率,岂不是要人满为患?事实却是,云麓书院的学生人数又是府城所有书院当中最少的,完全可以显示出其汇聚的全部都是精英人才!
却原来,云麓书院入学没有任何要求,可入学以后却会每个月都进行一场考试,连续三个月的考试如果没有达到书院的最低标准,以及一点进步都没有的学生,便会被‘劝退’。
以后的学业方面也是如此,每年会有一次大考,大考成绩如果还不如前一年的,以及每月月考的平均成绩,同样会‘劝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云麓书院的要求确实很高,也很严厉,可相应的,只要是肯努力上进,本身也有读书天赋的人,要达到要求又并不那么困难。
因此,哪怕有无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家里没什么读书天分的孩子送过来,三个月后大部分人依旧要被淘汰掉,而且心服口服。
再者,三个月后被‘劝退’的学生,书院也会将交的束脩返还一半,这更是让那些家长们无话可说。
不会拒绝任何想学习的人,却又不会为了那些天赋毅力都或缺的庸人平白浪费师资力量,虽然这样的规矩在这个时代让人觉得奇葩,可洛锦绣却觉得,这书院非常对胃口!
因为书院没有特殊要求,而且随时都可以报名入学——只要不怕入学后因为落下进度,无法应对接下来三个月的考试——云景灏和洛锦绣今天过来无非就是看看书院内的具体环境,顺便报个名,把束脩给交了。
如无意外,锦书三天后便能正式入学。
云麓书院规模很大,位置位于府城一个僻静的角落,夫妻俩坐马车走了大半个时辰才来到书院,因为来之前让白壁提前知会过,当他们抵达后,书院方很是体贴地找了一个没有课的先生带他们在书院内转一转,顺便给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书院内部的情况,学生们每天都有那些课要上,还有课余时间都可以做些什么等等。
云麓书院有一个专门开辟出来的大的教学院落,刚入学的学生会统一安排在那里,通过三个月的考试最终留下来的人便会转移到正常教学的院落当中,和其他进度相仿的学生安置在一起听课。
书院后面紧挨着一座山,闲暇时,书院的学生们可以上山踏青甚至野餐,或是书院搞一些活动,比如作画,作诗等等,也常是在山上风景宜人之处。
书院内还有许多诸如专门的棋室,琴室,供学生们交流,或是放松心情所用。
书院内的书阁有许多外面的书肆买不到的孤本典籍,只要是书院正式的学生——三个月的那个算是临时学生——都可以到书阁内看书,甚至是将书籍借走翻阅,但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还回来,如有损坏也要予以一定赔偿。
书院还有一个专门摆放‘毕业’学生们留下来的作品的地方,能够在这里展示出自己作品的,无一不是参加会试得了名次的学生,最低是同进士,甚至探花,榜眼都出了好几位,唯一让云麓书院比较遗憾的,大约就是至今为止书院还没有出过一位状元郎吧。
最后,洛锦绣也特意仔细询问过书院的师资力量,能在云麓书院教书的,最差也必须是同进士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为官多年年老致仕后来此教书,或是只有进士出身却不曾为官,总是先生们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尤其书院山长据说还是当世大儒,云水国好几个大臣都是其门生!
这来历说出来都能吓死人!
不过据给他们领路的人说,这位山长平素很少会出现在书院,更多时候会在国内,乃至于其他国家云游,好几年才会回来一趟,平日里都是副山长惯例书院,这位副山长也不得了,书院展览室内某个榜眼留下来的画作就是他年轻时候的。
正因为有这些都有参加会试经验,甚至为官经验的先生们的教导,书院的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考科举,不至于死读书后走许多弯路。
看了一圈后,夫妻俩对书院的印象更好了,也坚信,本就很有读书天赋的锦书能来这里,日后一定能够取得斐然的成就!
报完名交了三个月份的束脩,一行人便前往‘锦绣缘’铺子所在。
此时,铺子已经装修结束,牌匾也定做好挂上去,只是上面蒙着一层红布,要等开张那天再揭开。
进入铺子里,里面的格局基本和京城的铺子一致,各个柜台上还没有将要卖的脂膏摆上去,但货已经从上溪村运过来,就放在后院里。
他们来到铺子的时候,铺子里外都聚集了不少人,白壁正忙着给他们做记录,这些人都是来报名做‘锦绣缘’的伙计的人。
说到这个,前些日子她让白壁在府城各处公告栏上贴出通知的时候,还很是引起了一些热潮。
第一百九十九章 :招工面试
锦记脂膏如今在整个府内的名声都很大,‘锦绣缘’一招伙计,引起的反响当然是巨大的。
只不过最初有一点小乌龙,白壁贴告示的时候,上面是直接写的‘锦绣缘’新铺招工,京城那里比起‘锦记’,更认准‘锦绣缘’的招牌,可这边刚好相反,说‘锦记’,大家伙马上就能想到脂膏,但‘锦绣缘’?这是个什么铺子?
冷不丁的还有人以为是裁缝铺或者是布庄之类的。
后来还是白壁特意解释了一下,众人才恍然!原来是‘锦记’脂膏的东家要自己开铺子了!
再让识字的人将告示的内容念上一念,更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锦绣缘’招的伙计底薪居然就有一两银子!要知道,便是府城比起县城伙计工钱普遍高一些,最多也就是县城四百文,府城六百到七百文,一两以上的至少也得是干了五六年的老伙计或者是账房一类。
可‘锦绣缘’呢?上面明确地写着,工钱是一两银子,但除此之外还有提成。
这里的人对提成的概念并不清晰,只知道一般铺子里的伙计如果碰上出手大方的,可能会有赏钱拿,但这赏钱也是根据掌柜的不同,有的伙计可以自己全部收着,有的则是要上交一半。
何为提成,依旧是白壁仔细说明了一番才让府城的百姓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居然是靠着卖了多少脂膏来计算提成的,从自己手里卖出去的脂膏越多,每一份脂膏能额外给自己增加一部分的收益,然后等下个月发工钱的时候会将一整个月的提成一起发下来。
只要干得好,提成的收益比工钱还多是轻轻松松的事!换言之,就是说实际上每个月差不多能赚到二两以上!
这可赶得上一些小铺子里掌柜的工钱了!
除此之外,每个月按时上工,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还有额外的两百文钱可以拿,每年都会固定给伙计们涨一次工钱,而且是一涨就五百文,百姓们一开始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一年涨五百文,那岂不是两年以后光是底薪就有二两,再加上提成还有奖励的两百文钱,一个月就三四两银子,发财了啊!
这还是洛锦绣没让白壁将逢年过节会送伙计们一些年礼,以及过节的时候上工会给双倍工资的事情都写出来,否则在百姓们中引起的轰动肯定更大。
当然了,待遇如此优渥,要求也不低。
比如年纪要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不分男女,长得不能太难看,也不一定非要多俊俏/标致,但至少要看着顺眼,要机灵,嘴皮子厉害等等,这些都是作为销售的基本要求。
其余的,就要等真正面试的时候才知道了。
尽管条件明确地写在了告示上,可仍然有许多百姓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明明并不符合要求,仍然一窝蜂地感到了‘锦绣缘’所在的位置,拉着白壁不断地打听,以及试图说服他收下自己,还巴拉出一堆自己的优点说自己不必那些年轻的差。
但是……洛锦绣站在铺子门口不远处看着被一个中年大婶拉住嘴角一个劲抽出的白壁,自己也无奈抚额。
这位大婶啊,就算你说的天花乱坠,白壁也不可能答应把你招进来好吗,应该说,白壁本就只是负责将符合条件的人记下来,等她和云景灏来了再亲自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