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黑等人瞬间象霜打的茄子了,他们还指望着忙过了这段时间能歇歇,再跑远一点去多打点猎物回来吃呢。现在已经是十月了,虽是南方暖和但气温也下降了不少,到冬腊月时,也一样能腌制腊肉了,打回来的猎物多,也不用怕坏放了,大家伙也能好好的吃几顿了。
大家平时的伙食也不算多好,每天都能炖个荤菜,但菜里想要多两块肉也是不可能的,大家没时间跑远去打猎,附还别提有个阿竹和丑姑,这两人功夫又好,又闲,没事干就出去转圈,她俩也不可能走太远,所以附近的山鸡野兔子都快被大家吃光了。
阿黑不敢反抗老陈,只得一个劲的冲宁二眨眼作口型,众人更是眼巴巴的望着他。
宁二忍住笑,对老陈说:“也可以歇两三天啊,正好也可以多派几个人去远处的山上打猎,弄几头山猪回来让大家好好吃几顿。”
老陈忍不住骂道:“呵呵,真是养叼了你们的味口啊。还嫌现在的伙食不好,以前掺着石籽沙粒的杂粮都吃不饱,现在顿顿热腾腾的饭,还有三个新鲜的菜蔬,这日子你们以前敢想吗?”
“现在是有条件嘛,干嘛不让大家吃好点呢。”宁二忍不住反驳道。
“行,老资过几日带两个人去打猎,好好让大家过个肉瘾。”老陈沉吟片刻,还是答应了。
“好啊,好啊。”大家都开心的欢呼起来了。
接下来的冬播,大家也干得格外有劲。
老陈拉了几袋小麦种出来,也不知道他收藏在什么地方,这一下子就三百来斤呢。
宁二也参与了播种,先在地里起垄,然后撒种,再盖上一层土,种法也很简单,人又多,三天就干完了。
老陈也依约点了两个兵去打猎了。他们带走这里的全部马匹共五匹,总共就老陈骑的是一匹青壮年马,另个两匹老马两年轻的小马,所以平时干活,都靠人力,没有牲口使,大家既累效率又不高。
宁二曾想提议让老陈搞两头牛或者驴子过来,但想想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终也没好意思开口。
老陈一走,大家的心情都格外放松。宁二也顺便就放了几天假,不跟着下地了。说实话,他这段时间把自己搞得这么忙,也是因为没想好如何面对丑姑。丑姑心有顾虑,他也一样有。
他带着丑姑出来转转。但这么忙,还真是令他觉得很累。
他俩那天也不过是牵着手,走了一小段路,月亮就又出来了,而且阿竹也出来寻丑姑了。他们也自然而然的放开了手。那一瞬间的心跳,好象都因为月亮与阿竹的出现而消失了。但终究是给他们留下了些什么。以至于两人这段时间都在故意避开对方。
阿竹当时也没有发现他们之间的异样,也许发现了也没有说什么。
宁二酝酿了好一会儿情绪,才装成若无其事的来找丑姑,“今天没事干,带你去看看我们种的小麦吧。”
丑姑看他强装平静的样子,忽然又觉得两个人很搞笑,再加上又因为天天在屋子里做针线活,做烦了,当下扔了针线,拉上阿竹,三个人一起出去了。
“听说老陈带人出去专门打猎了,看来我们也能跟着沾点光了。”阿竹说。
“哎,要是我自己能去,多好啊。”丑姑忍不住叹息起来。
平时她与阿竹,宁二在这附近跑跑,打几只山鸡野兔子是没问题的,但是想要出去就万万不能了,而且凭步行,也不可能跑太远。这时候,她就无比怀念在姜吴村的生活,那时候的她,想怎么打猎就怎么打猎,爱跑多远就跑多远。
“你就别想得这么美了,连我都没办法呢。”阿竹忍不住打击她。她这纯属幸灾乐祸,故意惹丑姑生气的。
这段时间,她被丑姑拉着关在屋里天天做针线活,都快要把她搞疯了。那小小的绣花针,简直比刀剑还难搞,把她的一双手都钻了无数个小洞,疼她倒是不怕,可是当满手指头的针眼时,还是令她难以忍受了。
丑姑却一个劲的鼓励她,“慢慢来啊,多做几天就会啦。我以前也不会的,现在还不是能教你了。”
要不就是说:“你想想啊,以后我们得在这里呆个十年八年的,都不能出去,你内里的小衣烂了,要怎么办?外面穿的衣裳也许还能找老陈想办法。还有鞋子,你也得学会啊。不然,你一个女人家,难不成和男人们一样去打赤脚啊。”
这里的军汉们基本都打赤脚,讲究点的他不过是编双草鞋,而且这里天气又不会太冷,一年里就两个月冷点,这些人只要一双鞋基本都够穿了。但是他们几个不行啊,就是阿树也都只是习惯了穿草鞋,而没有直接打赤脚,宁二和丑姑,阿竹,白大夫就更加不行了,就是最热的时候,大家都没打过赤脚呢。
总之,在丑姑的忽悠下,阿竹不得不拿起了针线,跟着她学做鞋子。这个过程比丑姑当初学习时更加痛苦。所以,现在有机会,她立马开始打击报复了。
宁二多么聪明的人啊,立马就明白了阿竹的想法,连忙劝丑姑:“你就是还在老家,也不可能还去打猎了,你现在可是大姑娘了。”
“大姑娘怎么啦,说的我好象得天天关在绣楼里当大家闺秀一样。是不是还得笑不露齿,走不能见脚啊。”丑姑忍不住反驳道。
说着说着,她自己都觉得好笑,要真让她象正经的大家闺秀一样,她只怕要疯掉呢。
宁二顺着她的话想想,画面太美,惹得他实在忍不住了,笑道:“你只怕要连绣楼都拆了呢。”
“你什么意思嘛?”丑姑怒道。
“没什么,没什么。”宁二连连摆手,却捂着嘴笑得一抽一抽的。
就连阿竹乐得“哈哈”大笑起来了。别说丑姑不可能当大家闺秀,就是她自己一想也恶寒的浑身直打颤。
第182章 大事
三个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刚播种完毕的十亩小麦地。
丑姑看着眼前这整齐的十亩田,心里其实还是蛮震憾的。他们过来也不过半年多的时间,这里的变化相当大,从一开始的一片荒芜到现在阡陌交错,良田成片,村庄的规模越发象样了。要是外人见到了,肯定会以为这里有个老村子,还生活着不少人口。但其实呢,他们才来了半年多,人口也总共只三十五口。
“哎哟,辣椒都红了啊。”丑姑惊讶的说。
她不过几天没怎么出门,没想到菜园子里的辣椒就都在变红了,在几畦绿油油的各种蔬菜,格外显眼。红红的辣椒挂在枝杆上,一个个象小灯笼似的,点缀的菜田格外漂亮。
“怎么样,这里也还不错吧。”宁二笑问道。
“是啊。要把这整块地开出来,只怕得十年八年时间呢。”丑姑感叹道。
“十年八年算什么,只怕能成千上万的粮食,也值得啊。”一旁干活的军汉们听到他们的谈话,都豪气的说。
“是啊,粮食充足,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宁二也说。
丑姑并不太理解,毕竟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国度有多大,哪些地方产多少粮,人口几何?等等问题。以她的理解,古代人口基数少,土地又没受到污染,按理说应该良田多的种不完,根本就不需要安排人四处开荒。随便都能找到块可以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干吗非得把他们大家弄到这个偏僻无人的地方来开荒?
除了为了保密,她也想不出有什么必需的理由了。但是保密也没太大的用处啊。实验出来的成果总是要推广的啊,不然有什么意义。就比如现代水稻之父研究出夹杂水稻之后,全球人们都在种植杂交水稻了。这样对整个人类才有意义。大不了让外族人来买种植方法嘛,大家都能自产自足了,就不用整天想着去抢别人的了。
回去后,她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
宁二微愣,过了片刻才说:“有一点你说对了,就是为保密。不过,你说的叫人来买这个办法还真不错呀。阿竹,你觉得如何?”说完他期待的看着阿竹,希望她能把这个方案传达上去。
阿竹点点头,说:“确实不错。”大家只知道保密,但当大量种开后,这个秘密就守不住了,还不如早早就卖掉,还先赚一笔呢。
接下来,宁二又告诉丑姑,哪个地方都缺粮。朝中年年都拔不出边关将士的粮晌,更有不少老百姓被饿死。而且周边的其外族人也会来抢粮食,特别是北边的阿努族人,因为他们地处寒冷的地方,一年里能种植的时间短,更是缺粮缺的厉害,每年的冬天,他们都会翻山跃岭来抢粮食。阿努人非常勇猛,善骑射,生性好斗,那些得不到充足补给的将士们哪里抵挡得住,只得连连后退,最终让给了他们一座城池,给他们自己去种了”
“难道他们这就满足了,不再来烧杀抢虏了?”丑姑怀疑的问。
宁二停顿了好一会儿,艰难的咽了咽口水,才说:“那个害了我一家的恶人,却趁机与相邻的腾丰,贵川,湘水三地联盟,反了朝庭,自封为王了。”
“这三个地方很大很富裕吗?”丑姑好奇的问。
“那可是我们国土的三成呢?比不上江南的富裕,可是当地矿产资源丰富啊,产白银产玉石。可以说,让朝庭失去了不止三成的收入呢。”宁二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