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盛宠:倾城帝医妃 完结+番外 (紫伊281)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紫伊281
- 入库:04.10
陆小宁火速报与三舅知晓。
纪家上下振奋不已。
三舅当时就要去放炮仗了,还好外祖母给压了下来,还没放榜呢,你就开始放炮仗庆祝,不知道的,眼红的还道纪家走了什么后门,平白给人抹黑的借口。
外祖母把乐的找不到南北的三舅狠狠训了一顿,三舅只好偃旗息鼓,不过又差人去买来几万响炮仗,备足了好几筐铜钱,准备第二天大肆庆祝,又被外祖母叫去骂了一顿,勒令明日一个炮仗都不许放。
第二天,纪三爷早早的派人去看榜,虽然已经知道结果,但只有真正看到皇榜上红纸黑字的写着纪子明的名字才算数。
毫无意外,纪子明的名字果然在皇榜榜眼上挂着。
开玩笑,皇上亲自透露给陆小宁的消息还能有假?
喜报传来,纪家一片欢腾,但是秉尊纪老夫人之命,高兴归高兴,不许大肆庆祝,不许大肆宣扬,要低调行事。
但总不能一点动静也没有吧,太低调了人家也会说你心虚,于是,纪三爷搞了个纪氏绸缎庄为庆祝纪家公子高中榜眼,新货七折大酬宾,陈布五折大酬宾,一时间绸缎庄里生意兴隆,连积压了多年的旧货都卖了个一干二净。
这还不算,纪三爷又把盈利的一部分拿去捐给工部修桥铺路。
没有放一个炮仗,没有摆一桌酒席,就博了个名利双收。
连赵寅成知道后都对纪三爷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事儿办的漂亮。
而金陵城里也有几个官家子弟也高中的,虽然没摆宴席,但炮竹放的震天响,家中整日热热闹闹,前来道喜的客人络绎不绝,于是,就有御史言官写了奏折将这几家狠狠参了一本,说先皇龙驭宾天,九九八十一天都还未过,他们便如此这般大肆庆祝,实在是对先皇的大不敬。
说大肆庆祝,其实真有点冤,他们都没请客好吗?人家要来道喜,总不能拒之门外吧,茶总得给人家喝一口吧,律法也没规定国丧期间不准放炮仗啊?
这时工部周侍郎站出来举了纪家的例子,纪家子弟也高中了,还是第二名,人家却用做善事来庆祝,多么高风亮节,多么有意义。
被参的官员欲哭无泪,你怎么不说纪家趁机发财?
徐阁老的学生有在朝为官的,便站出来说,纪家那是惠利与民。
纪子明是徐阁老的门生,大家师出同门,自然帮同门说话。
被参的官员中有脑子灵活的,也不申辩,当场承诺也捐一万两银子,于是大家纷纷捐资以求御史言官闭嘴,坐在龙椅上神色阴晴不定的新皇息怒,谁不知道新皇极重孝道,谁敢对先皇不敬,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事后皇甫少烨笑眯眯地给了陆小宁一纸批文,朝廷拨款十万两给陆小宁办的惠民医馆。
陆小宁拿着批文哑然失笑:“那些御史言官,还有工部侍郎周大人,是皇上您安排的吧?”
这一套,以前他就配合着先皇玩过,活生生坑了一帮王公子弟,解决了赵家军打倭寇的大半军饷。
皇甫少烨施施然道:“那也得纪家这个榜样树的好。”
陆小宁欣然收下这十万两,虽然她并不缺银子。
为了能长久的筹集到银子做慈善,陆小宁参照现代的法子,成立了慈善会,长公主和外祖母是第一批会员,她的几个好姐妹也都踊跃加入,金陵的贵妇和闺秀们闻风而动,纷纷要求入慈善会,有些人是真心想做点善事,积福积德,有些人做善事是为了博名声,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愿意捐善款的,陆小宁来者不拒。
并且让陈夫人担任了慈善会的会长,沈家夫人和杜家夫人为副会长,这也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忘了已故的陈丞相。陈丞相一死,陈彦禹要守孝三年,这三年陈家要是没点能吸引人目光的举动,就要沉寂下去了。再则找点有意义的事情让陈夫人做做,省得她整日陷在悲伤哀痛中出不来。
果然,陈夫人当上这个慈善会会长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为慈善会到处奔走呼吁。短短半月时间就筹集了四十多万的善款,足够惠民医馆支撑几年了。
皇甫少烨才登基,也正是需要民心的时候,朝廷愿意拨款给惠民医馆,正是赢得民心的举措,陆小宁自然要成全。
此事暂且按下不提,皇榜一出,紧接着便是殿试。
几日后的殿试,简舟被点了状元,纪子明为榜眼。
在这件事上,皇甫少烨有过犹豫,其实简舟和纪子明才学相当,真要较个高下,那又简舟的文采要稍胜一筹,但简舟有些华而不实,纪子明就沉稳内敛,更务实一些,平心而论,于公于私他更喜欢像纪子明的才子,他真的要点纪子明为状元也不是说不过去,且他们都是徐阁老的门生,不存在驳了谁的面子。
不过,简舟颇有盛名,呼声极高,纪子明是才冒出来的,声望远不如简舟。加之他总是要娶陆小宁的,纪子明是陆小宁的表哥,到时候怕是会有人质疑纪子明是沾了裙带关系才被钦点为状元,那是对纪子明的羞辱。
皇甫少烨左思右想,再三定夺,还是点了简舟为状元,纪子明第二,状元,榜眼,不过是一个称呼,真正入朝为官后,可不是看谁会写文章,而是谁的能力更强,谁更会做人做事。他相信纪老夫人调教出来的子孙,在这方面绝对胜过旁人。
☆、第781章 秘闻
三年一度的朝廷取士终于落下帷幕,今科涌现出不少人才,可喜可贺,不过,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响起某个正在山上结庐守孝的人,只是要想一睹某人惊艳绝才的风姿只能等到三年以后了。
皇甫少烨的新政在缓缓推行,任何一场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艰难重重,因为一定会触及到某一个阶层,某些人的利益,皇甫少烨只能徐徐图之,用温和的手段温水煮青蛙,不能一下触及大家的心里底线,容易遭到反弹。
效果是明显的,二十一条力度不大的新政顺利的推行开来。
而陆小宁也在忙着她的惠民医馆。
两人各忙各的,偶尔见上一面,日子入流水,很快一个月又过去了。
五月底,魏老从徐州回来,带回来一个惊天的密闻,如同一颗巨石砸进了皇甫少烨的心湖,波翻浪涌。
“此事可已查实?”皇甫少烨惊问道。
御书房里,别无他人,只有他和魏老。
魏老肃然道:“已查实,陈家的三太爷为了保一家老小,这才供了出来,此事便是在陈家人中知道的人也不多,兹事体大,老奴不敢书信传送,只好亲自回来当面向皇上禀报。”
皇甫少烨眉头深蹙,背着双手在御书房里来来回回的踱步。
原来陈子阳是前朝十一皇子的后裔,当年的陈御医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穿上十一皇子的衣裳假冒十一皇子,假十一皇子与混乱中被当街格杀,而陈御医则带着真的十一皇子逃出了金陵,逃回徐州。
这么多年来,陈家人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难怪陈子阳野心勃勃,原来是想要光复前朝。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当年逃离金陵的不仅有十一皇子,还有前朝太子,前朝太子逃往南滇,还在那边娶妻生子,跟随前朝太子的人里头,至今还剩下七个,这七人潜伏在大周各地,默默地发展壮大,号称七大家,密谋复国大计。
魏老踟蹰道:“据陈家三太爷交代,他曾偷听到十一皇子与陈家太爷的谈话,谈话中提及前朝太子在南滇留下一个女儿,成了南滇王的王妃。”
皇甫少烨的脚步顿时停驻,蓦然回首紧盯着魏老,南滇王的王妃?一个可怕的猜测从心头掠过,皇甫少烨脸色微白。
皇甫少烨定了定神,道:“速传四爷,命他秘密追查此事。”
话一出口,皇甫少烨这才想起,四爷早已经离开金陵。四爷无心仕途,他只是遵从母妃之命为他效力,助他一臂之力,如今功成身退。
等等,四爷当初自动找上门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太子妃当年有过交代,倘若殿下是平庸之辈,便不用来找殿下了。
……草民的家族十几年经营,已然有了一张巨大的信息网,且积累下了巨额财富,这些都是殿下的。
正是这位四爷,一来就给他带来了十一皇子还活着的消息,并告诉他,十一皇子的人已经出手了,却对前朝太子的事情含糊其辞。
一来便直指父王和母妃遇难的疑点。
这么说来,四爷会是七大家中之一吗?
七大家密谋的复国大计,就是助他上位吗?
皇甫少烨被这一连串的猜测惊的脸色越发苍白。
魏老还不知四爷已经离开,立即应了下来,便要去传四爷。
皇甫少烨道:“罢了,不用了。”
魏老眼中闪过一丝错愕,旋即了然,如果陈家三太爷所言属实,那么这个秘密还是不要去揭开的好。
南滇王妃那便是皇上的外祖母,那皇上身上岂不是也有前朝皇室的血统?
魏老见皇上眉头深锁,沉思不语,他也只好站着等皇上发话。
许久,皇甫少烨问道:“魏老,你自小便伺候孤的父王,是父王最信得过的,也是孤最为信任之人,孤来问你,当年孤的母妃来到大周,她可曾见过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