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民国明珠 (即墨伦珊)



等回到官邸,高先生立刻吩咐侍从去准备一份原版大清全地图,又让助理摇电话,请了二十多位名士学问家过来。

这些名士们对于高先生的招呼,大多数时候是有招必来的。很快就集会在一起。

高先生指着大清全地图请诸位品鉴。

都是有见识的学问家,其中的一位文人伸出手来,摸了摸地图:

“这个用的是外国地图纸,机器印刷的,便宜货。这个装裱的料子是桑蚕丝布棉,也是机器上出来的便宜货。”

他眼皮耷拉的很厉害,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接着说:

“要再往前几年来说,这份地图是常见的。这几年大约是损毁的不少。大家都换了新的,可是这一版也并不算稀缺,想找是很容易的。”

另一位文人要更加有学问一些,他把地图来历说的更加详细:

“这一版的大清全地图,是日本国印刷,当中这五个行书大字,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亲笔所题,笔风遒劲,笔力重。吴公是桐城派的大家,曾帅曾国藩的得意门生。”

名士文人嘴巴里,随便扯出来,就是上几代的名人。

高校长点头,也伸手指着地图描画说:

“这几天咱们做诗歌,题字作画,都是说前几天我在塞外给巡边大军践行的事情,周将军是从木兰围场往东北走,出张家口,再往北,过呼和、乌璐盖,塞音山大……,一直到这里,唐努务梁海。”

高校长原籍绍兴,苏州杭州扬州上海都呆过,官话虽然说得好,可也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他一路往上念着名字,发音腔调有些失声诡异。

很费力气,也越来越尴尬,声音越来越轻,说完最后一个地点,他伸手揉脑袋:

“这些都是大总统极为看重的地方,需要周将军带一万两千精兵强将去巡视,其实要我说,都是些蛮荒不毛之地,别的不说,光这些名字,听着就是一个比一个的怪!”

他旁边一个文士笑着接话说:

“高校长此言差矣,这怎么算是古怪名字?这都是最正宗的满蒙名字,现在五族共和,满汉蒙回藏,这都是嫡系的华夏血脉。”

清朝一朝的名士,是要通晓三族文字的。

高校长连忙笑着拱手:

“受教了,兄弟我现在从大总统那里领了一个差事,以后咱们民国,就要用这一版的地图了,只是名字上要更换,请孟公来给这副地图提写抬头吧!”

那个被称呼做孟公的文士心脏狂跳,面上仍旧淡定的推脱掉:

“我这个字,也是手生了,我看还是另请高明才好,毕竟是一国都要用的,国用御笔,要说起来,怎么不请大总统来写?或者要能请动山东先生他老人家,岂不是更好?”

高校长摆手,大义凛然的说:

“现在百废待兴,正是需要诸公尽力的时候,万望不要推辞,时间上也紧急,总务处这几天就要翻印的,第一批也要五万张。”

满屋子酸丁一起叹息,他们真心真意的觉得这是关系到国运昌隆的大事件。

于是酸丁们论资排辈,又论学问深浅,最后决定了由刚才发言的那个孟公来做主笔。孟公脑门子上微微冒汗,又和诸位酸丁们讨论了字体,在楷体,行体,隶书之中选定了楷体字。

有人拿砚台磨墨,有人拿镇纸铺宣纸。

孟公挽起袖子,挥毫写了民国全地图五个大字。

众人齐声赞好。

孟公自己看来,也觉得超常发挥,有如神助。

结果又有一位考据派的酸丁发言说:

“原本是大清全地图,现在改成民国全地图,怎么有些别扭?该是大民国全地图才好!”

大家一起拍手赞成。

有人从新铺纸,拿毛笔醮了墨。

孟公再次挽袖子,一起哈成,大民国全地图六个大字,这次看来,竟然比第一次更加顺畅自然,通泰大气!

在场的酸丁们全是名人,有几位在他们晚年的回忆录里提到此事。

“大民国全地图,蕴含了全民族的沉重感情在里面。”

值得收藏一份!
------------

583大清全地图(三)

高校长的前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后半生荣耀传奇,光环无数。到死后名载史册,青史佳话。达成这样伟大成就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作为山东先生的替身之一,冥冥之中,经常有和山东先生神交的错觉。总是能够通过蛛丝马迹猜测出山东先生的意志,并且更加周到和精细的宣扬出去。

这间文豪名士酸丁们聚会的官邸会客厅供暖充足,众人云起风兴,情挚意切,慷慨激扬了一阵子之后,纷纷宽衣解带,只穿着内层单衣,把魏晋的放荡风范表现的淋漓到位。

高校长赞过书法,又引导着众人研究地图,标注巡边的周大将军行动路线,感慨着说:

“河山壮美,延绵九万里。周大将军为国巡边,可歌可泣。鄙人钦佩至极,所以想着,诸公前几日合力著称的诗词,正好可以再配一些地方的风物志,结集成书。”

酸丁们都拍手叫好,按着大民国全地图上标注的各类地名。或者是搜肠刮肚,或者是查阅经典。做出了十多份地方介绍来。

新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新的地图和地理书就印刷出炉了。不出意料的,非常受欢迎。

最捧场的就是各地的督军们,周大将军巡边,其实是要各地督军配合的,需要他们换防,并且出兵驻防。这样统一调度,令行禁止。正好解决了军阀割据的混乱,让全国大一统,全国一盘棋起来。

督军们实际上是把这些地图和书籍当做是军事内参资料的。书很受欢迎,多翻印了几次,然后又出补充册,再补充册,最后干脆每月一期。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国家地理杂志的雏形了。

督军们需要军事内参资料,普通老百姓们偶尔也会买一份,充当消遣读物。老百姓的需求比较简单,眼界还停留在要吃的好,要穿的好,好住的好,要和邻居工友们攀比……,好吧,其实老百姓的需求也挺贪婪复杂的。

总的来说,老百姓对这个地理和巡边关注的比较少。关注的最多的是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以及预备役的下一代中上层阶级,学生们。

高校长出书之后,又做了全国巡回演讲,演讲选择的主要地点,就是大学和专门学校。比如上海本埠的平安工程师学院,已经扩招了多少次,在校师生过万。

高校长给自家的学生演讲。是轻松自在,信心十足的。

那天天气不算是特别好,高天上堆积着大量灰白黑的云,云朵流转变幻,就好像上演千军万马交战的大戏一般。

学生们人数多,年轻聪明灵巧的黑色脑袋一个挨着一个,从天空中俯瞰,简直就像铺了一层黑色的绒毛地毯一般。

高校长站在高台之上,二蓝布的长衫,随风舞动。伸手指向身后那面方大了几倍的大民国全地图:

“来!同学们,跟我一起念,唐努乌梁海!”

学生们很听话,跟着一起喊: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

高校长满意的压了压手:

“你们知道唐努乌梁海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们互相看看,很嘈杂的互相议论。

其中一个离得最近的学生助理回复说:

“好像是满语!”

“对!”

高校长拍手称赞。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周大将军巡边唐努乌梁海,这是天下的大事。你们一定要记得。下面跟我一起念,唐努乌梁海!”

底下的学生们开始热血沸腾,跟着一起喊: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

高先生说这是天下大事,后来的史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真实的细节,说起来还是很平凡的,周大将军的巡边大军从木兰围场出发,人马太多,人吃马嚼,天气苦寒,前锋后勤,杂事繁多。虽然行军速度比标准的军事守则快了一倍,绕路的原因,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到达唐努乌梁海。

北寒带边缘的早春时节,树木低矮,除了叶尼塞河的冰雪还没有消融,其他还有到处都是大片的颜色通透的湖泊,湖面如镜,波澜不兴。

当地的土人打渔为生,生活贫寒,没有什么剩余价值可以当成税务来上交的,化外之地。那些打鱼的土人,见了大军,竟然也不害怕。

有公推的当地老者,走过来说话,开口居然是中原的汉话。让人立时倍感亲切。按老者的叙述:

“我们这个地方,原本是归大清管的,早几十年,大清派来过一个参赞。参赞老了后,多次向朝廷发信,请求派遣新的官员过来,朝廷那边也不回复。后来签订了一个什么条约,说是我们归了沙俄管辖,沙俄那边也派来一个参赞。四年前,有个沙俄将军带了五十多个兵过来,把那个沙俄那个参赞杀了。现在我们都归那个将军管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