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名督军姓邱,外号“邱疯子”,在中华大地一片混乱,列强觊觎之时。邱督军的职位是边防军总司令。他能不能打的动日本俄国不说,因为那个都不是他的管辖地盘,他的直辖地盘是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
总的来说,就算中国再弱,也不是这些阿三阿四们可以沾便宜的,“邱疯子”发动多次对外远征,把以上这些小猫小狗们打的落花流水,保卫了边境线的安稳和完整,是一位当之无愧,声名赫赫的“戍边大将”。
“邱疯子”通电全国,表示拥护治安维持会的统治。
第三十四名督军姓徐,外号叫做“活曹操”“老狐狸”。这个督军原本是满清的进士出身,后来进驻翰林院做翰林,算得上是舞文弄墨的一介弱书生。这位徐督军曾经想把自己的女儿塞给满清最后一个皇帝做皇后,因为当年曹操也有这样的行为,所以一直被骂做“活曹操”。在满清时代,新藏和西疆都是国家行省之一。这两个地方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自然风光神奇瑰丽。到民国时代,也延续了这样的制度。规定专门为这两个行省设置委员会,委员会直接由一国总理来管理。派遣的驻藏办事长官,相当于满清时期驻藏大臣,把中央统一管理和地方佛教自治结合起来。
民国时代的总统换的太快了,总理就换的更快了。唯一没有更换,长青不倒的就是徐督军,他驻守这两个边疆省份,多次粉碎了邪恶份子挑拨离间的阴谋。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老狐狸”也通电全国,表示拥护治安维持会的统治。
第三十五名督军姓石,外号“石阎王”,这位督军职务“包头镇守使”,驻地是内蒙古一代,因为当地土匪特别盛行,全部都是骑马的,烧杀抢夺之后很方便跑掉。满清时代尚且控制不住,到了民国时代就更难了。石阎王上任之后,整顿秩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活捉了当地的三个大土匪头子,押到市区在市民的围观之中将三人砍头示众。并且用绳子将三人的脑袋吊在城门之上,供人参观多日。
此后他又在内蒙地区的四个主要城市设置刑场,所有抓到的土匪,根本不审问,不论罪恶大小,一律只有一个砍头的判决。有时候一天就能处决两三次,每次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脑袋全部都挂到城门之上,一时间血流成河。
有一部分土匪被吓破了胆子,纷纷前来投降。石阎王将投降的土匪收编成几个营,命令他们驻守在城外,不管公私事件,一律不许进城,凡是进城者也不问缘由,一概杀掉。脑袋用绳子吊起来。
石阎王铁血镇蒙古,短短的半年时间,一共杀人五千个左右。最让人恐怖的不是他的鬼头刀,而是他吊脑袋的绳子,所以民谣里唱“韩青天的板子,石阎王的绳子。”
“石阎王”通电全国,表示拥护治安维持会的统治。
第三十六位督军徐树铮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外号是“小诸葛”“小扇子”。聪明果敢,文韬武略纵横捭阖。徐督军曾经担任“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满清亡国之后,原本满皇族的盟友蒙古王公开始摇摆不定,最后终于受到苏俄的蛊惑,宣布独立自主。
徐督军三次赶赴蒙古,第一次就快刀斩乱麻,关押了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和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并且深明大义:
“宽限一日,夜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
外蒙高层被吓得战战兢兢,连夜召开王公和喇嘛的聚会,决定撤销独立宣言。重新回归中国,接受北平政府领导。
徐督军第二次赶赴蒙古,就是主持册封大典,册封了当时几个主要王公和喇嘛,让他们在名义上和制度上都归属中央管辖。
第三次赶赴蒙古之时,当地已经是一片稳定祥和,可是无奈国内政局紧张,他所在的一派在争斗中失利,他也丢掉了所有的职务,不得不逃往日本。一年后,蒙古再次在苏俄的鼓动下独立。
现在流浪日本的徐督军听说山东先生名下的治安维持会掌权,顿时痛哭流涕,表示坚决拥护。并且希望治安维持会能够给力,收复外蒙。
------------
555传说中的治安维持会
三十六路督军来势汹汹,虎视眈眈,他们嘴巴里说着服气,可是心里服气不服气,简直就是可以猜得到的。在这些督军的人生历程里,充满了超越以及胜利,一旦发现弱点,立刻毫不犹豫的扑上来撕咬,超越掉并且压制起治安维持会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三十六路督军之下,还有上千万士兵土匪,这些人也是对治安维持会充满猜疑、期待、幻想。
在有刀有枪的兵士之下还有四万万的民众,不管是为温饱挣扎的市井小民,还是颇有资产的知识分子、新旧商贾,这些都莫不是翘首企盼,期望治安维持会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给一个国家带来真正的统一和安宁。
可是他们想着,盼着,寄予无限希望的治安维持会,只不过是张家老太爷随口所起的一个名字。治安维持会的灵魂人物山东先生,如今还在音信皆无,遭遇了什么样的危险也无人知晓。
二十多天过去了。
得益于平安集团科学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治安维持会的中下机构还在平稳运转,继续执行着寻找张家千金的任务,可是最高的决策层,反倒是有些萎靡不振,摇摇欲坠的意思了。
在飘雪的最北部边界,天寒地冻,周大少爷一身戎装,因为烦躁,好几次把军大衣扔掉,只留一身单薄的蓝色保安军服,骑马或者坐了汽车到处狂奔,然后又默默地停留在边界线发呆,冰雕一样的站在乌苏里江江畔或者阿尔泰山之山巅。
如果可以,周大少爷当然愿意冲破边境,征战到遥远的国度里,但是那里几百公里不见人烟,跑过去又有什么意义那。
就像一把最锋利的宝剑一样,没有了主人又该何去何从!就像一部顶级配置的内燃机动力汽车一样,嗷嗷轰鸣着,就只能在原地打转,因为完全没有了方向。
后方的电报滴答着不停地催促,催着周大少爷大军回师。
张家大爷驻守在大庆,他跟高校长相互爱慕许久了,现在终于见面,也只是相顾无言,执手泪眼千行流淌。
钱主任请示说:
“郭松龄和东北王的矛盾也该解决了,不然军心动荡,随时都可能出现不能预估的风险。另外,冯玉洋已经赶过来了。”
高先生惊呼:
“这里可是东北王的地盘,冯玉洋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钱主任还算是有几分底气的:
“他是来求见山东先生的,什么好怕的!”
张家大爷坐在一张躺椅上研究全国地形图,他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无限憔悴的脸:
“行,你安排他们来见我,我看能不能暂时调节一下。”
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安排,“倒戈将军”和“东北王”的大公子一见面,就立刻剑拔弩张红了眼睛。
冯玉洋说:
“我要见一下郭松龄,他还活着吗?”
大公子气急败坏:
“你还有脸见他!你还有脸来大庆!卑鄙无耻,无耻小人,狼心狗肺!”
钱主任沉着脸:
“大公子,请稍安勿躁,咱们有话慢慢说!”
大公子那双原本可以眉目传情的俊秀双眸现在只有一个睚眦欲裂的成语可以描绘:
“为什么要留着这个倒戈将军?为什么不杀了这个叛徒?你知道他一共背叛过多少次吗?几千年的史书,这么大的国家,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厚颜无耻的人。人无信而不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拿了多少次的军饷,然后又多少次反咬给他发军饷的人一口!”
冯玉洋曾经投靠过大公子,拿过他八十万的军饷,后来不光反咬一口,倒戈一击,还拐带哄骗了大公子最信任最嫡系的郭松龄叛变。现在东北王坚决要求杀了郭松龄。
这次就连钱主任看向冯玉洋的眼光也开始不善起来:
“做人最主要的还是要讲诚信,拿了主子的好处,却每次都反咬一口,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啊,冯督军!”
钱主任的语气有些严厉,他最看重的莫过于忠心二字了,倒戈将军,就算是神也忍不了。
冯督军却顶住了压力,他一双虎目环视全场:
“你们只看见我背叛过几十次,看见我拿了别人的好处。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还不都是老百姓血汗钱!我冯玉洋吃的喝的,都是老百姓那里来的,我心里也只有老百姓一个主子,我为老百姓打仗,就永远不算背叛,永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说完了这句话,看向了高坐在正中的张家大爷,左脚碰右脚啪的一声响,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治安维持会就代表了真正的民心所向,请接受我的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