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民国明珠 (即墨伦珊)



安保队长周太太的身体已经大好了,每天都出去巡逻,手下的安保队规矩也越来越大,不许这些灾民进村镇和县城,这是多年的习惯,灾民变劫匪就是一瞬间的事。

灾民都是守着施舍粥饭的棚子,每天排队领吃的。

连着下了几天的雪,下雪冷,化雪更冷。

身子弱的灾民就受不住,每天都死人。

周家的三位少爷是每天出门,跟着周太太打下手的。

但张太太不让张美溪出门。

周三少爷每天过来找张美溪,把外面的事情告诉她,讲的绘声绘色:

“二哥想了个办法,让他们挖地窝子,大部分都住在半地下,果然就死的人少了,就是地冻住了,硬的很,不好挖。”

张美溪又让人抬了她的首饰箱子,去老太爷的养老院。

老太爷拿一个匣子给她看,

一匣子花花绿绿的,是美金。

张老太爷笑着说:

“你不认识这个,这个是美国钱,存到花旗银行里,他们发了电报汇款凭证,你舅舅在上海那边就直接用了,你舅舅也是发汇款,粮食都是外国的产地直接装船运来青岛的。”

张美溪对民国时期的美元很感兴趣,翻来覆去的看。

张老太爷让她把首饰箱子抬回去:

“那里用的到你出钱。”

看她对美元感兴趣,又叫她拿一些回去。

张美溪果然就拿了两张,两百美金,带着祖母的首饰箱子,回自己房里就立刻把美元封进信封花出去。

张美溪已经想的清楚,她最值钱的东西并不是老太太留下的这只首饰箱子,而是自己头脑里百年之后的制药知识。

立刻就写了两封委托信给律师,去申请欧美的制药专利。

在信的结尾,张美溪标上了山东平安,这个是地址,她又迟疑了一下,并没有写自己的名字。

这在后来就产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山东平安这个地名,就成了她的别名。

灾年的日子难熬,可是熬着熬着,就过去了。

腊月初八,这个日子也算是山东习俗里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张老太爷就说:

“腊八灾民的伙食要好,还有晚上和周家人一起吃饭。”

到晚上,周太太和她的三个少爷来的特别晚。

周家大少爷还是穿的是军大衣,英姿飒爽的。

小桃悄悄给张美溪说:

“周大少爷裤腿上好多血。”

张美溪一看,果然是血渍。

张老太爷并不介意周家人的迟到,笑呵呵的招呼。

周太太就解释:

“有灾民闹事,打死了十几个。”

周三少爷憨憨的,一副激动又骄傲的样子:

“我大哥功夫可厉害了,一个人都能打十来个。”

周太太就敲她三儿子的头,教训他说:

“打十来个也没有用,不能有勇无谋。”

周三少爷就给大家普及了一下他大哥如何勇武。

“他们领吃的都是老实排队,就是领完了,有人从那些老弱的手里抢。我大哥看那些人不顺眼,凑得他们满地找牙。”

“挨完打他们肯定不服气,容易找事,我就全杀了。”周大少爷总结道,神情淡淡的。

到晚上睡觉的时候。

张太太用一个枕头砸了张大爷:

“以后不许再提和周家的亲事,老大老二老三,统统不行,他们一家子大大小小的,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匪。”

张大爷苦笑:

“他们是匪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实话告诉你吧,张家祖上也是匪那,这世道,不杀人能活吗?”

张家大爷说的特别对。

民国的世道果然很乱,本来张美溪以为,今年虽然绝收,难民也多,但是买了几船粮食,加上张家的存货,应该算是应付过去了。

但是大年二十八的时候,张家大院,又被匪兵给围了。

领头的姓段,段老总,外号断头段。秋天里就是他带的兵劫了周太太的粮车。

------------

019祖传的夜明珠

这个断头段,本来是南方省的一个军头,手下也有三五千人马,只不过脑袋不太灵活,现在南方省,也分了好几派闹事,他随大流的跟着闹事,谁知道闹到最后,竟然把自己的地盘给闹没了。

就有人给他出主意,树挪死,人挪活。如今徐总统在北边是极威风的,我和他是同乡,不投奔了他去。

这个断头段,脑子一发热,真就带了他的三千兵丁北上了。可他连路费都没有,好在有人有枪,只好按惯例一路走一路抢,也并不费什么脑子。

到了山东,他抢了周太太的粮队,根本就连名姓都没记住,这事太多了。

等到了北京城,麻烦就来了,权利中心必然有精兵强将来守护,他就抢不动了,还挨了几次揍,熬了一个月,眼看着队伍要散了,总统府里才传出信儿,不收他。

原来这个徐总统,是主张偃武修文的文治总统。

断头段心里那个气啊,直接就把给他出主意的那个心腹给断了头。

这个时候又有心腹给他出主意,这个南边回不去,北边也不收,三千人马一路奔袭三千里,毛也没有捞到一根,就是一路上抢过几次行商,倒是很顺利,不如就直接开干土匪这个很有前途的工作吧。

断头段一拍大腿,

“行呀,就这么干吧。”

民国的兵和匪也没有太明确的界限。

当时天津有俄国人,河北河南又有张大帅,都不敢动。往南走就是山东,山东地面上又有孙大帅,都是惹不起的。

抢劫目标就舍弃了府道,改了县乡的。

果然平安县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稍微一打听就知道,平安县的大户姓张,是个大肥羊,又没什么官方头衔,让灾民一吓唬,就又是舍粥又是放粮的。

不抢你抢谁,断头段立刻就围了张家老宅,并让人传话,问张家借十万大洋路费。

张家的院墙,早就被洋炮轰过好多次了,现在修理的比县城的城墙还宽大,周太太带了几百保安兵,站在院墙上指挥。

言语娇媚,竟然和断头段胡乱攀起交情来,让断头段的一众兵丁都喜欢的抓耳挠腮,浮想联翩。

张宅的电报房里,电报滴滴答答的发了出去,四面八方,调兵遣将。

张家被抢过多次了,各人倒也镇定。

张太太还抱怨: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让不让人过年了。”

到晚上和张美溪一起吃饭,忽然又说:

“现在是民国了,女孩子出门读书,留洋的也多。”

等吃完了饭,又拉着张美溪的手说:

“你爹今天晚上要在外面熬夜,你跟我睡一次吧。”

张美溪知道现在是紧急战争状态,也不多说,点头答应。

晚上就跟张太太睡,自然是睡不着的,迷迷糊糊到了半夜,就听见外面喊杀声一片,又是枪鸣炮响。

张太太喊醒了她,母女两个都穿上利落的衣裳,披了大毛披风,带了黑色的大帽兜。

张太太拉着张美溪望后院走,一双小脚走的飞快。以后一群仆妇,哗啦啦跟着。

到了松风院,院里都开着十几盏白炽灯,老太爷就坐在院子正中椅子上,看见她们母女过来,就笑呵呵的说:

“你祖母最喜欢安静,看着外面闹得,你们去给她上柱香,磕个头吧。”

张太太拉着美溪的手,小心翼翼的说:

“爹也一起”

老太爷摆手:

“不用”

张太太就拉着美溪往一间偏房里走。

后面的小桃还要跟上去,被老太爷的管事拦了。

张太太进了偏房,就搬开了桌椅,在一面挂了水墨牡丹画的墙上使劲拍了几下,就听见一阵咯吱响,露出一扇门来。

张太太带了张美溪走进暗门,又拍了几下墙,暗门就关掉了。

这个时候,她们呆在通道里,倒是还能模糊的看见东西,再往前走几步,一转弯,就极亮堂。

这是一个长长的通道,墙上有凹凸的位置,放置了三只烛台,烛台是黑色的,不知道什么制材,做工精致,烛台上没有蜡烛,顶端是莲花半开花苞状,放置了三颗拳头大的珠子。

拳头大的珠子散发着清冷的光芒,一点也不比一百瓦的白炽灯差。

张太太取了一支烛台,拉着张美溪继续往前走,大约走了一刻钟,就路过一扇铁门,转弯又往前走,路过第二扇铁门。

再往前走就没有路了,张太太停下来拍墙,就打开一扇暗门,拉着张美溪进去,走七八米,就来到一个极为宽敞的空间。

空间里很亮,因为墙上挂了八支同样的黑色莲花烛台,八个拳头大的珠子,发出清冷的光芒。

空间正中的空地上堆了十几只箱子。

张太太在一张黑色的大椅子上坐了下来,伸手脱自己的皮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