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和隋炀帝恋爱的正确姿势 (柯染)


  贺盾听他说得趣怪,心里莞尔,往里挪了挪道,“那阿摩,马车里晃悠,做不了其它的事,陪我睡一会儿好不好,我很舍不得昭宝宝,再加上好几日没睡,精精神不怎么稳定,想起来很容易就哭,阿摩你陪我说说话,转移转移我的注意力好不好。”
  贺盾把笔拿到里侧放好了,这床榻足够宽,足够两个人躺的,就想他陪她睡一会儿,这十多日两人都忙,能这样好好说说话也是头一次。
  杨广依言上了榻,等妻子自觉窝来臂弯间,搂着人静静待了会儿,待察觉到怀里的人困意上来了,紧了紧手臂,在她额头上轻轻吻了吻,低声道,“困了便睡罢,到了驿馆我叫你。”
  贺盾应了一声,很快便又睡了过去。
  杨广越过她的头顶还能看见里侧放着的毛笔,目光微暗,下颌在她头顶摩挲了两下,心说等着罢,终有一日,她仰仗他活,独独能仰仗他一人。
  杨广陪妻子睡了一会儿,听铭心又来叩窗,说有事禀奏,轻手轻脚起来,给她盖好被子,出了马车,与铭心一道去了另外一辆事先准备好的空车。
  三九寒冬与如沐春风只有一线之隔。
  铭心看着语气温和的自家主上,自己也长长松了口气,总算是和好了,否则他也快被阴晴不定的自家主上折磨得喘不过气来了。
  铭心将密信呈给了杨广,看了看前头的马车,迟疑问,“以后回禀正事真要瞒着王妃么?”
  全瞒她定是要起疑。
  “一部分。”杨广拆了信看,沉声吩咐道,“往后她与什么人通信,来的什么信,先过了我这里,回禀朝事政务也不必全全避着她,江南庶务民生政令自可说,其余的朝堂政事,都吩咐了府里的人,闭紧嘴巴,违令者杀无赦。”他身边的朝臣亲信他自会一一嘱托,他已经不想她在插手这些事了。
  铭心心下凛然,点头应了。
  杨广吩咐道,“有政务相商,去请苏孝慈、李靖,杨玄感来见我。”
  铭心应声去了。


第110章 吊他身上不下来
  贺盾好好睡了一觉,完全恢复是几日以后了。
  贺盾休息好以后,醒来便接到了一项任务,几年前派去占城寻回来的稻种,杨广让在并州和江南试种,一年多下来,普遍成效很好,果然如贺盾所言,占城稻耐旱、高产,收割季节短,自种到收不过五十余日,一年下来,总体的稻米产量足足翻上来了一翻。
  粮食是百姓的命,尤其是粮种,百姓们护得跟命根子一样,决计不会轻易换粮种,光靠朝廷鼓励推广是不行的,得用大面积的产量和成效说话,这个事情自然是得晋王府打头做表率了。
  这个也不难,因着迁居江南,贺盾把并州的地还给了杨坚,几年下来,那些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几年下来也被百姓爱护成了肥田良地,她这么做,杨坚也高兴,大笔一挥又把自叛军手里缴获的田产连带着一些空头的土地额数都赐给她了。
  这时候的江南多有商贾文人,种地反倒算不上正经事,杨坚正想在江南推行重农劝桑的国政,贺盾杨广才写信一说,与杨坚的念想不谋而合,诏令马上便下来了,杨坚顺便把杨昭的土地也迁来了江南,贺盾手里的地就多了起来,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好几百顷了,够她发挥的了。
  因着先前在并州有经验,贺盾对这件事也不陌生,高高兴兴接下来了,抓了把饱满金黄的稻种,信心十足,毕竟占城稻其实最适合江浙这一待的气候环境,高产是迟早的事。
  除却经商走货赚钱,粮食带来的红利会让江南更多的百姓爱上种田的。
  贺盾朝坐在一旁的杨广笑道,“阿摩,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啦,我和王韶大人一起,把这件事情办好,来年送给江南百姓一个丰收年,而且稻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种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些更优良的品种,亩产会更高,阿摩你等着看罢,这一带会变成粮仓的。”
  杨广看着妻子,温声道,“江南与北地不同,僧尼道士众多,扬州城为最,到时候你见到了莫要理会便是。”
  贺盾看他散漫坐在她身边,高大俊美,听着就有点忍俊不禁,温声应道,“我当然知道啦,我在长安听说了,你现在是有法号的人,总持菩萨,到时候我尊重大师前辈们,也不歪缠你,在扬州好好给你当贤内助,绝对不拖你后退……”
  贺盾在长安的时候就时刻关注着这件事,现在来了江南,更方便切实了。
  眼下正是佛教发展融合的关键时期,杨广在里头起的作用重中之重,这件事马虎不得,贺盾是决计不会打扰他的。
  隋朝佛教比南北朝更盛,能在大隋得到了迅速发展,是文帝和炀帝合手铸就的。
  杨坚和杨广在对待佛道两教的态度和理念上又非常不同。
  杨坚扶持佛教,一方面是出于政治社会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个人爱好。
  杨坚着重在度僧、建寺、造像这些上,这几年把这一喜好发挥得淋漓极致,开皇元年至如今,动辄度僧千余人,到如今普诏天下,听凭百姓出家不说,还出钱出力,迄今为止总共铸造佛像十万余尊,修缮故像一百五十余万具,着令官员修誊经书上万部……
  由杨坚带头掀起的这股崇佛热潮,几乎弥漫到了大隋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规模和数量,总体上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但贺盾知晓这还不是杨坚最为狂热的时候。
  按她知道的历史记载,再过几年的仁寿年间,杨坚前后三次下诏,令百官在一百多个州郡建造舍利塔共一百余座,大小寺庙四千余所,这还只是杨坚个人建造的,再加上官员百姓跟风,建造佛寺佛塔的风潮可想而知了。
  杨坚此举利弊参半,他对僧众的优待,便多有为逃避赋税徭役,或者为家人规避赋税徭役出家的僧人,并且耗资巨大,杨坚对于佛教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其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空前绝后的。
  杨广对待出家僧众,建寺造塔这些事十分冷静和清醒,一定程度遏制僧侣寺庙的数量,把目光放在议理经典的探究上,着重拉拢和控制佛道两教的僧众名流们,这些大师们一呼百应,几年下来成效颇丰。
  这些年杨广虽是镇守江南,却并未偏居江南,召集的是南北天下全国各地的僧人名流,共聚一处,研经论典,相互交流,著书立说。
  杨广的目的从始自终都只有一个,打破因为南北分治在政治、文化、地域上的隔阂。
  由他组织牵头,南北荟萃,佛教思想渐渐有了交光互摄的机会,让原先南北互异的教派慢慢排除固有的偏见,相互交流和融汇吸收,最后统一,甚至是创新。
  这很难,但他坐镇江南的这几年,贺盾和杨坚一样,看见了不斐的成效,朝臣远在长安,对他赞不绝口,想做的事,他一一谋划,都做到了。
  说到底是因为他天赋高,又有旁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精力,这才能在完全出于政治目的的情况下,做到现在这种地步。
  杨广在佛学上颇有造诣,杨坚笑言甘拜下风。
  贺盾看着马车里堆叠得和奏报信件一样高的经书译本,朝杨广扬了扬手里王韶的来信,温声道,“阿摩,你接着做你的事,农事交给我,我现在对这一块很娴熟了。”
  杨广看着贺盾,未应答。
  贺盾看他没说话,只当他是太累了,这段时间他很忙,有时候露宿山林,她睡着了醒来身边冷清,反倒是后头的马车里油灯点到天亮,彻夜不眠是常有的事。
  贺盾搁下手里的信,坐近了些,拉过他的手,温声道,“阿摩,别太累了。”
  杨广顺势握着她的指尖把玩了一会儿,把人也揽来怀里了,低声道,“府里在编纂江都礼乐,阿月你若想去看,也可看看,先生安居扬州,闲来无事修整北齐史,我知道你喜欢这个,特意和先生交代过了。”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李德林,贺盾点头应了,李德林和颜之推都在扬州,一个修北齐史,一个在写颜氏家训,两本著作她都能看见真迹了。
  贺盾看着面前搂着她温声软语的杨广,忽地福至心灵,拉开距离坐直了,伸手捏了捏他的耳朵,莞尔道,“阿摩是不是等到了扬州政务繁忙,你不能好好陪我,所以才想着找这些我喜欢的事情给我做,嘿,我都很喜欢,会一一做好不给你添乱的,也控制好自己,不歪缠你的。”
  他哪里是怕她缠着他,如果可以,他巴不得她能吊在他身上不下来。
  杨广低低嗯了一声,把凑到身前的人松松揽进怀里,一点点的吻她,细细体味着这温香软玉。
  说着正事也能亲起来,贺盾有些脸热,轻咳了一下,拉开了些距离,想了想临行前独孤伽罗的嘱托,便朝杨广道,“那阿摩,你可不可以答应我一件事。”
  杨广颔首,松松揽着她,“你说。”只要不是放弃争夺皇位,其它再难,他都应允了她。
  贺盾笑了一声,看着他的眼睛认真道,“阿摩,你在外头,如果不是喜欢上别的女子,不要碰她好么?便是应酬也不要应酬,嗯,连手指头都不要碰,可以不可以?”江南民风开化,美人配才子传出来都是风流佳话,他晋王的身份放在这里,才,貌,地位都一等一,在外还有个痴情的名头,除却多有女子爱慕他以外,平时官员们也容易在这一块上动心思,偶尔也有推却不得的时候,独孤伽罗担心的这些情形,不但有可能发生,还容易经常发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