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候老夫人笑得脸上像一朵菊花。
她突得想起一件事,微微坐直了身子:“……听说你家菡娘前个儿在宫里头受了委屈?”
说到这事,平国公老夫人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就落了下来。她唉了一声,叹道:“可不是嘛……”
一直在旁边静静听着的方菡娘见外祖母脸上多是感伤,她上去轻轻的帮平国公老夫人揉着肩膀:“外祖母,我没事呢。”
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那口气还没平下去呢,见外孙女这般乖巧,更是心疼,转过脸来不忘训了方菡娘一通:“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头就扑通扑通直跳。好在谨王殿下早在珠子上刻了字证明了你的清白,若是没有这桩子事,你还不得让人诬告一通?……你这孩子,当时发现了珠子不对劲,就该提前告诉外祖母啊。这样藏着掖着,家里头也没人能帮衬你一下。好在这次没事,要是后头……”
平国公老夫人说不下去了,她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心肝肺都在颤。
方菡娘忙给妹妹方芝娘使了个眼色,姐妹俩一块儿上去,娇声喊着“外祖母”,这个给平国公老夫人揉肩,那个给平国公老夫人捶腿,态度殷切又小意,直把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疼得半个字都不忍再说她们了。
本来么,在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这事她家乖外孙就是完全的受害者。
都是那个福安郡主跟忠勇王妃不好!
景文候老夫人见了很是羡慕道:“哎呦,阿韵你看看你这福气,你这俩外孙女这么乖,就不要再怪孩子了。孩子也是不愿意让你担心嘛!……好在忠勇王妃跟福安郡主都被圣上一旨罚出了京城,后头就没人再找你家菡娘麻烦了!”
平国公老夫人听得这话正是,她不由得点了点头,念了句佛:“……我就盼着我这几个心肝外孙平平安安的呢。”
景文候老夫人心里头一动,借机道:“阿韵,你是知道我的,这孙子辈里头,无论嫡庶,就得了一个孙女。孙女还早早的出嫁了……我这看着你这俩个外孙女承欢膝下,实在羡慕的很哪。”
平国公老夫人年纪虽然大了,思维不如年轻时那般灵敏,一听景文候老夫人话里头流露出的意思,微微一怔。她把景文候老夫人当自家姐妹,倒是也不避讳:“你的意思是?……”
景文候老夫人看了方菡娘姐妹俩一眼。
平国公老夫人倒是懂景文候老夫人的意思,这是想让姐妹俩回避。
不过平国公老夫人对待这几个外孙堪称溺爱也不为过,她觉得两个外孙女都是如珠似玉的,日后嫁的人家定都不凡,眼下听听也不为过。
于是,平国公老夫人笑道:“咱们多年的老姐妹了,你放心直说。我这两个外孙女都是再好不过的姑娘,不碍事的。”
景文候老夫人便呵呵笑道:“我家那个小孙子你也是知道的,向来是个再文静本分不过的好孩子。我见着你家菡娘聪明伶俐,又很有一府主母之风,想替我那不成器的小孙子向你家菡娘下个聘。”
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狠狠动了下。
聘,说的就是正妻了。
若是没有前头那个人,景文候老夫人的小孙子,在平国公老夫人这般为了外孙女挑剔的眼神里,也是顶好不过的人选了。
家风清正,为人正派,景文候老夫人的儿媳景文候夫人是个再贤淑不过的好主母,平国公老夫人是知道的。景文候的长子娶了长媳五年未孕,景文候夫人不曾动过半分给儿子房里头添人的想法,待长媳一如既往的好。景文候世子夫人在外头无论何时提起她的婆婆,都是一脸感激动容。
对待长媳尚且如此,对待小儿媳,那定然是更加宽容了。
而景文候老夫人的小孙子,个人条件就更是让平国公老夫人心动了。
长得好学问好不说,脾气也是一等一的好,待人彬彬有礼的,平国公老夫人之前见过景文候老夫人的小孙子一次,那次就对他印象颇为深刻。
只是可惜了……
平国公老夫人在心里头叹了口气。
她的宝贝外孙女心里头早就有人了啊。
若不是她的菡娘一心一意想要嫁给谨王,哪怕谨王爷对菡娘再好,平国公老夫人都不愿意松半句口的。
皇家那是什么地方,王府哪里是好待的。
谨王爷又是那般冷情的性子,一看就不是那种知冷知热的人。
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一想起来,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不过,看之前谨王爷对她家菡娘上心的样子,等菡娘嫁过去,应该也不会差……
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杂乱无章的想着。
景文候老夫人一直在等着平国公老夫人回话。
然而平国公老夫人一脸沉吟的模样,迟迟没有回话。
景文候老夫人的眼神便落到了一旁的方菡娘方芝娘身上。
尽管事关自己的亲事,方菡娘只是端正大方的坐在那儿,垂着眼,不激动也不怯场,很有仪态;年龄小一些的方芝娘,更是神情温婉,乖巧的待在长姐身边,眼神也没有乱飘,规规矩矩的,并没有显出多好奇的模样。
一看就知,两人的规矩都是很好的。
景文候老夫人心里头更是满意了。
然而平国公老夫人却迟迟没有回话。
景文候老夫人正想问一问,却听外头管事回报,有圣旨到了。
他们这种顶尖的勋贵人家,经常有圣旨下来抚慰一番,倒不是什么稀罕事。
景文候老夫人按理说应该告辞的,但她没等到平国公老夫人的回话,心里头有点着急,索性没有提出告辞。
反正她同平国公老夫人的交情在那儿,辈分也在那儿,虽说不告辞有些奇怪,倒也不是多失礼的事。
平国公老夫人也没放在心上,她笑道:“你稍等,我家去接个圣旨。”
宣旨的公公体恤平国公老夫人年纪大了,特特将宣旨的地方选在了芙蕖堂里头。
眼下平国公府在家的主子不算多,但也一个不少的都赶到了芙蕖堂,齐刷刷的跪了一地。
等他们听完圣旨里头的旨意,都有些懵了,呆在了原地。
简单来说,圣旨分两件事。
第一件事,因着施衣施粮的事,皇上知道了,为了表彰平国公府女眷的一番善心以及对灾区百姓做出的杰出贡献,皇上把平国公府女眷几个有诰命的都往前提了一品,像平国公老夫人这等超一品没法提的,就赏下了大量财物。
正文 第四百七十六章 贞善慧娴
第476章
其实这等赏赐在公爵之家虽然罕见,也不算是惊世骇俗。
毕竟像平国公这等军功起家的公爵之家,本身已经是最顶级的勋贵了,上头再怎么赏也没法赏了,一般就封赏家里头的女眷。
然而,尽管如此,像这次平国公府的女眷们,人人的诰命都进了一层,这才是最稀罕的事。
满门荣耀啊!
圣旨念到这儿的时候,平国公老夫人跟家里头几位夫人奶奶倒还好,做客的景阳侯老夫人却是真心实意的替平国公府高兴起来。
前些日子平国公府受流言蜚语磋磨时,往日里与平国公府常来常往的人家,很是有几家减少了同平国公府之间的往来,甚至连年节礼都没送,气得安平翁主这等和善人都冷笑了一声,将那几家给记住了,准备后头慢慢断了关系。
剩下一些人家,都是不管外头流言蜚语怎么飞,依旧同平国公府常来常往的。倒不是说多亲热,那样太过刻意。像景阳侯府,对平国公府那就是一切照旧,邀请夫人小姐们出门赴宴的帖子照发,年节时礼照送。这不,还没出了年,景阳侯老夫人甚至都亲自过门来看望平国公老夫人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对于这份情谊,平国公老夫人心里头是记念着的。
这不,眼见着圣旨这么一下,平国公府满门家眷都被褒奖了,这不可谓是不荣耀。
若是后头再有人质疑平国公府后宅的清明,那旁人就可以拿这圣旨来打脸了:
人家平国公府的女眷们可是皇上都盛赞过的,你算什么东西,也敢质疑当今圣上?
——若不是宫里头来得公公还在宣旨,景阳侯老夫人都忍不住去恭喜平国公老夫人了。
然而,这第一桩事已经够荣耀了,在场的,无论是平国公府的还是景阳侯老夫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真正无上荣耀的还在后头。
这就是圣旨上说的第二桩事了。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皇上他老人家觉得平国公府的家风不错,家眷们个顶个的优秀,给平国公府后宅的女眷们赠了块匾下来。
平国公府老夫人听到圣旨上“赐匾”二字时,还愣了愣。
宣旨的公公满面笑容,嘴角都快咧到了眼角,他殷勤的笑道:“在这里咱家要恭喜平国公府上下各位夫人太太小姐们了。”他声音又细又长,催着后头的小太监把那匾给抬上来。
便有两个粗使太监,费力的抬着一块金丝楠木做成的牌匾从后头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