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宁居不是一个建筑的名字,而是一群建筑的总称,里面自带小花园。
两人进去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少人,先他们一步的太子已经跪在皇帝面前请罪,皇帝让他起来,又看见四爷,就朝他招手,“老四你也过来。”
慢一步的敏宁已经走到旁边的人群中,她扫了一眼,发现不仅太子妃在这里,就连四福晋也在。
不过此时正陪在德妃身旁,貌似没发现她这个躲在人群中的格格。
四爷给皇帝请过安后,走到三皇子下手站着,没多久又陆陆续续有阿哥们赶了过来。
整个小花园瞬间觉得有些拥挤起来,皇帝坐在椅子上,两旁站着成年的阿哥,再下面是今日伴驾的大臣。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皇帝这才对三皇子说,“刚才说的事在给你这些兄弟说一遍。”
三皇子站出来,激情昂扬的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说了一遍,然后对着皇帝跪下,“儿臣请命主持天下修书一事,还望汗阿玛同意。”
下面对政治触觉敏感的皇子们立刻反应过来,老三这是想上天?咋不跟太阳肩并肩?修天下书,这是大事,可垂万世名的大事!想要讨好天下读书人,捞一项大的政治资本,开玩笑,这种事怎么能让老三一个人独占了?
当即太子站出来请命,“这事太劳累三弟了,不如就让二哥来代劳。”
一旁的明珠给大皇子使了个眼色,大皇子当即也站出来,“汗阿玛,儿臣也愿意为汗阿玛效劳。”
下面一伙的小阿哥一听,这正是表孝心的时候,也跟着站起来,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汗阿玛,儿子也愿意为汗阿玛分担一些重任。”
三皇子在一旁急得温文尔雅的人设都快崩了,搞什么?好不容易找到刷好感度的法子,这群家伙出来捣什么乱?
皇帝看着魁梧雄壮的大儿子,有些啼笑皆非,“你平日里不是最讨厌读书吗?怎么想要修书了?”他这些儿子当中也只有老三读书天分最好,其他儿子虽然出色,但没有出色到令人侧目的地步。
大皇子拍了拍胸口,昂首对皇帝道,“汗阿玛,虽然儿子文采没有老三好,但平日里也是熟读四书五经,那什么符号看着挺简单,这点小事相信儿子还是能胜任的。”
太子还没开口,三皇子就急切的反驳他,“大哥别开玩笑,断句那么大的事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说着单膝下跪对皇帝说,“汗阿玛,这种紧关科举取士的国家大事可不能交给一个武夫!”
大皇子当即被气的跳脚,“老三你什么意思?说我是武夫?你是看不清起武官吗?”大皇子未必是想要将修书的任务夺过来,只是受到明珠的指示先将水弄混,总之不能让老三得逞。
第4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49)
三皇子被安上了一个看不起武官的帽子,急着辩解, “不是, 我不……”
一时间觉得自己说不清了, 三皇子立马朝着皇帝跪下, 一脸焦急的解释, “汗阿玛, 儿子绝对不是这个意思。”老大想给他安个看不起武官的帽子,回头要是传到朝堂上,他还有什么念头?
皇帝笑呵呵的看着儿子们在拌嘴,一副慈父模样的看着下面的儿子争着表孝心。
下面的明珠手不经意中摸了一下嘴,掩住往下撇的嘴角,万岁爷若是真想将这件事交给三皇子,早就同意了,也不会把其他儿子叫来,果然这些皇子们如万岁爷所料习惯性给对方扯后腿。
万岁爷玩平衡的手段已经炉火纯青, 太子有个大皇子磨刀石, 这个时候自然不允许三皇子蹦出来打破平衡。
“你别放在心上,快起来, 你大哥也只是说笑而已。”皇帝让人将三皇子扶起来。
正月里明明是寒风凌冽, 但三皇子额头上却冒出了汗, 一看就知道刚才吓的不轻。
皇帝又转向太子, 问道:“胤礽, 你有什么看法?”
太子出列, “回汗阿玛的话儿, 臣觉得此事应该在朝堂上与众位大臣好生商议,修书是一件关系到国政的大事,不应该这样随意决定。而且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书籍多如繁星,这些书哪些应该先修,哪些应该挪后,都应该有个章程。”
其实对于敏而好学,聪明伶俐的太子,皇帝还是很满意的,太子安全是皇帝按照储君要求培养而成,除了偶尔有些盛气凌人以外,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是年轻人,有些朝气也是应该的。
只是太子跟索尔图走的太近让皇帝有些不满,觉得太子有被索图教坏的趋势,这样想着皇帝决定让索图退出朝堂,减少对太子的影响。
这个想法只在心里转了转,皇帝脸上没有露出声色,而是对太子说,“胤礽说的有理。”
说着他又看向其他阿哥,最后将眼神停在一直未垂眸也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四子身上,“胤禛,你有什么看法?”
四爷听到皇帝的问话,向前一步,“回汗阿玛的话,儿子才学不深,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意见,不过儿臣觉得太子说的有道理,这是国家大事还得问过内阁,最好召集天下有学之士共同修书。”
皇帝知道四子这是不愿掺合进老大跟太子之间争斗。只是太子是正统,所以老四向着太子说话,但这不等于站队。
也是,老四这孩子一向纯孝,向着太子,也是因为太子是他这个汗阿玛亲口所封。
不像其他儿子,已经出现笼络朝臣的苗头。
他不是不知道儿子之间的蠢蠢欲动,眼看着下面的弟弟相继长大,太子也有了危机。前两年老三出事,他知道谁干的,只是儿子大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只能学着民间的老父睁一只眼闭只眼。
皇帝右手手指依次敲击桌面,沉思了一会儿才说,“你回去写个具体的章程上来,等上早朝时呈上来。”
敏宁正和其他女眷一起跟着德妃荣妃往外走,也不知道为何突然打了个喷嚏。
她心头顿时有种不好的感觉,一抬头,果然看见其他人都在看着她,而福晋显然也发现她混在人群中,还皱起了眉头。
花园里皇帝看着四儿子应下后,又转向跃跃欲试的八子,便开口问他,“胤禩,你有什么看法?”
八贝勒从阿哥队伍中走出来,恭敬的向皇帝开口:“汗阿玛,朝堂上文官武官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大哥身为将领,这次若是令大哥主持修书,那有助于文武两官关系缓和。”
一旁的大皇子给了八贝勒一个赞赏的眼光,还是老八好,也不亏额娘养了他这么多年,关键时候还是站在他这哥哥一边。
皇帝深深的看了老八一眼,然后又问向一旁的差不多想要蹦出来的老九,“你又有什么看法?”
九阿哥一溜烟跑到八贝勒身边站好,然后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哥,五阿哥瞬间感觉到不好,果然下一刻就听自己那宝贝弟弟说。
“汗阿玛,我觉得这事不能少了我五哥,五哥虽然不怎么通汉文,但是却精通蒙文,一些蒙文书籍完全可以交给他来办。”
五贝勒赶紧走出来跪地,“汗阿玛,小九就是瞎起哄,儿子才疏学浅,担不得这个大任。”这个坑哥的弟弟,稍稍没注意,就怕他这个旁观者拉下了水。
对于这个出生没多久就被送给太后养的五阿哥,皇帝是有些愧疚的,老五被太后养的为人淳厚心性善良,只有一个缺点小时候只懂蒙语满语,六岁也没搬到阿哥所,直到九岁都未学过汉文,后来想学也迟了,导致这些年在学业上也没什么成就。
不懂汉文注定与这个位置无缘。
皇帝也只是感叹了一下,然后让五子起身,和蔼的说,“既然你没那个想法,朕也不勉强你。”
说着又看向一脸不乐意的九子,嘴角抽了抽,赶紧让他和八子一同退下。
最后皇帝站起来对着在场的人说,“这事就按太子所说,元宵节后的大朝再商议此事,命内阁先拟出章程来。”
不管是大成还是皇子,听到皇帝的话后均下跪,异口同声道:
“儿臣遵旨。”“臣等遵旨。”
散了后,四爷发现花园里早没了敏宁的身影,也没了其他女眷。
苏培盛走了过来,不等四爷开口,他就主动说:“女眷都被德妃娘娘带出去了。”
“知道去哪里了吗?”
苏培盛回答:“回爷的话,被带去了北边赏灯去了……”
敏宁被夹在人群当中,跟着德妃一同赏灯,来到北园后,德妃和荣妃分别带着一批人分开。
她也顺利的被德妃看见,在福晋冷眼中被德妃叫到身边,让她想趁机离开都不行。
和一群各个年龄阶段的女人一起赏灯,顺利的发现了与皇太后汇合。皇太后身边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光彩夺目和一旁显得谦逊的宫妃格外不同。
就如同草原上的海东青一样,绝对不是宫里这群金丝雀可比。
皇太后正指着那盏会发出响声的走马灯跟她说,“这灯不错吧,比我那八音盒也就稍差一筹。”
八音盒正是皇太后去年过寿时,皇帝送上的,因为上面的马和草原让她想起了在科尔沁的时光,还有一段家乡的音乐,可以让皇太后缓解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