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才能够知道整个大清现如今正陷于危险境地,一直被外觊觎着。
只有一致对外,才能够解决国内的矛盾。
四爷作为帝王,一点也不觉得敏宁提出的主意显得恶毒,成大事者,从来不拘小节。
相比较用这些反贼来做试验,四爷甚至觉得有些慷慨,要知道这些人原本就是死罪。
用来试验福寿膏的药性,知道福寿膏的恶毒性,也算是为黎民百姓造福。
“内阁大臣已经过去看了,肯定也会认知到福寿膏的严重性,正打算在早朝时,禁止鸦片流入大清,你有什么好建议,防止洋人再使诡计将鸦片改名换姓流入大清?”
敏宁放下手中的牌,边洗牌边垂下眼眸说,“但如今有几点最紧要,一是设立海关,形成第一道防线。凡是从海外流通流入内陆的货品全都要抽查,这样还可以防止走私。也可以防止一些对于我大清有害的物品流入进来。二来,我大清列出一项清单,只允许清单上的物品可以进入港口。三来,抓紧派遣官员前往广州调查鸦片传播的情况,凡是吸食鸦片的官员,不管轻重全都关押起来强行戒毒。且一旦吸食过鸦片的人,极容易二次复吸,所以这些官员务必要罢官。”
“四……”敏宁抬起头,看向了四爷,“既然洋人偷偷的将鸦片流入大清,肯定贼心不死,未来务必会想尽办法偷偷当鸦片流进来。所以我们急需宣传,成立一个禁毒日,每年在禁毒日宣传鸦片等毒品的危害性,甚至在每年禁毒日时,需要各个学院开一堂课,向学院中的学子普及毒品的特性,以及吸食过之后会有哪些症状。还有告知所有百姓,一旦发现有人吸食鸦片,可举报官府将人强制送往戒毒所。”
四爷点了点头,“还是你考虑的周全。”
隔天并不是上朝的时间,不过内阁大臣却一个个脸色深沉,集结在一起进入了圆明园。
四爷在四宜书屋接见了几位阁老。
阁老拜完之后,四爷赐了座。
“想必福寿膏的危害,众位已经看过了,众位爱卿觉得该怎么处理?”毕竟福寿膏并不是最近传入大清的,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被当成贡品送入了宫。因为这个历史问题,也不能拿这件事当借口向洋人发威。
阁老昨日离开正阳门后,已经聚在一起商议过。
福寿膏是他们亲手操办的,皇帝只是交代了一声,他们亲自派人从监牢里提了人,就为实验福寿膏的药性,没想到这药性真如皇帝所说,就算骨头再硬的人都得败在药性。
可以想象时间再长一些,对于福寿膏的依赖性更大时,会造成什么后果。
想要知道后续可以随时关注正阳门,正阳门那边对于福寿膏的试验可没有结束。
不过,作为内阁大臣已经见识到福寿膏的危害性。
这要是染上了,那可是六亲不认。
想到昨日那铁牢中有一个人看到王胡子吸到了福寿膏,也崩溃的招供了。
甚至禁卫军突然让他学狗叫,学狗爬,那人都一一照做了,只为能够求到一丁点福寿膏。
阁老们心情沉重。
洋人果真是心怀叵测,这种药物要是在大清流传出来,可以想见,整个大清的脊梁骨全都会倒塌在这种药物之下。
这完全是灭绝子孙后代的毒计,众位阁老即使政见不一样,暗地里时常交手,但是对于这件事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决不允许!
之前听说印度被小小的洋人国家给握在手中,原本阁老们还不怎么相信,以为是以讹传讹,不过昨日亲眼见到福寿膏的作用,心里那点侥幸也没了。
唯一庆幸的是,在大清福寿膏属于顶级药物,绝大部分都只供上层人士使用。
还被当成了止痛药,遵照大夫开的药方每次只用一丁点,这才没有当成便宜药物在整个民间流传起来。
阁老们昨日查探之后,便松了一口气,又觉得有些好笑。
想必洋人也挺抓狂的,福寿膏传入中原一百多年,结果却一直被当成止疼药用到现在,看来还真得感谢那些研究出福寿膏用量的大夫。
阁老们甚至觉得这些大夫也不全都是庸医。
“皇上,臣觉得……”
“万岁爷,臣有些许看法……”
几位阁老各抒己见。
四爷静静的听着,听完之后,冷静的说出了昨日敏宁说的那几点,命众位阁老依此照办。
阁老们互视一眼,原来皇帝早就有了对策,这些对策全都是对症下药更绝了后患,不由令各位阁老感到深深的佩服,当即从椅子上起身跪地,“臣等遵旨。”
第172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72)
正阳门前拿福寿膏熏反贼的事仍然在继续的,而朝廷内部迅速反应过来,与此同时四爷发布了一道圣旨,禁绝福寿膏。
这一下就像没有反应过来的,也倒抽了一口气。
再转过头来看正阳门那边,不过短短十来日,被关在牢中的人都已经瘦得不成人样。
难怪皇帝在禁卫军网罗整个京城的福寿膏,原来这东西的效用这么恐怖。
正阳门前,已经没几个能够坚持的反贼了,他绝大多数都已经投降,只为了恳求每日一次的福寿膏。
福寿膏的用词迅速的经过报纸,传遍了整个京城,再往外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风暴。
风暴传到了广州,不少人脸色大变,视福寿膏为妖魔,然而想要脱离才发现,他们已经上了瘾。
明知道这不是好东西,仍然松不掉手,不少人偷吸福寿膏已经转明为暗。
没多久朝廷特派的一队人马也进入了广东省。
这些人直扑入广东,迅速的揪出了各个染上毒瘾的官员。
这导致整个广东官场风声鹤唳,不少人老实的跟个鹌鹑一样。
十来个毒瘾发作的官员被扭出城,这副鬼模样当即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
余下的官员不由悻悻,看到朝廷这样不给这些人脸面,那么只能说这些官员的官肯定是当不成了。
随后跟着绷起了那根神经,不能碰的东西当中又加上了一项福寿膏。
福寿膏传闻是仙药,不少人都有耳闻,同样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这回证实了福寿膏是毒药,这一下子那是听到的全都警惕起来。
而朝廷派遣到各个港口的官员已经就职 ,没多久各个港口改革,只留下一张名单,凡是前往大清通商的洋人所带的物品,必须得是名单上的。若是有新物品想要而大清,那么就得先向海关递交申请,检验之后对大清没有影响才准许入关。
这条防线的出现,一下子打那些洋人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船上有许多夹带的东西都不在名单之上,这就导致这些东西不能够透过海关,不能通过海关就无法销售出去,只能够再带回去。
洋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海上跟大清的商船交易,不过这个漏洞很快也被堵住了。
就算在海上交易,大清的商人也无法带入关。
京城那边正阳门前的那些犯人总共展览了有月余,等整个京城的人全都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教训之后,那些人才被撤退回去。
而整个京城看似平静的下来,但一些私底下的波涛汹涌全都隐藏在平静的表面之下。
以前抗拒洋人,可以说只是表面上,但到如今绝大部分跟洋人交往的人都带上了警惕心。
若说洋人不知道福寿膏的作用,这话传出去,大概没几个会相信。
毕竟报纸上都有宣传,南洋不少国家可是受到这些药的控制。
不管报纸上是真是假,但是消息传播出去,多少会影响到人的感官。
当然,此类事件对于普通人没什么影响,所谓的福寿膏也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得起。
之所以将福寿膏的事情爆出来,也只是个人提个醒。
若是有那坏的心思,都想用福寿膏作孽,朝廷的律法也不是摆放着的。
现如今,朝廷已经整合了一个大型的专门可以提供律法的平台。
基本上每日都有新的律条出现,不过这些律条出现,最后还得通过那个审核,那个审核之后传递给皇帝,皇帝通过之后才会告知天下。
比如这一次禁止毒品流通,就针对毒品形成了一系列律条,围截堵拦,不管是自己吸还是引诱别人吸或是偷偷贩卖,都有律法可以针对。
福寿膏引起了深远的影响,暂时是看不出来什么。
不过京城那确实像是平静了下来。
太上皇见状,便将四爷给叫了过去。
四爷最近太上皇的时候,理亲王同样也在。
四爷行完了礼,太上皇直截了当的开口跟他说,“你二哥年纪也大了,也折腾不起了,以后不要再给他加重担了。”
四爷听到之后眨了眨眼睛,很干脆的应下了。
欧巴罗那边的情况大致了解的差不多了,四爷准备派商人继续远洋的欧巴罗去,这样更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些洋人。
这样一来确实不需要理亲王过去了。
也不知道二哥这一次在那边受的什么罪,之前几年断了消息,而这回回来,竟然拉下脸让太上皇开口跟四爷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