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布置,无论是一进还是二进院落的主屋,晓晓都让韩林在布庄,订购了大量的,鸭蛋青色的粗棉小花布。鸭蛋青的底色,衬托着零星的淡黄色小碎花。
又吩咐匠人按着自己的要求,用这小花布,给屋子吊布棚顶,这样不仅好看,还保暖。
晓晓,无意中的举动,布庄老板的大势宣传推荐,在整个青山镇,又掀起了一种时尚的潮流!有钱的人家都吊布顶棚。
那些太太小姐们尤为追捧,能不追捧吗?那小碎花儿的布顶棚,比原来黑咕隆咚的屋顶,好看了不知多少倍。
现在,那些太太小姐们出门入户的,先问人家吊了布顶棚没有?没吊上的,赶紧的去弄。否则都感觉自个儿出去,没脸见人。
刘叔写信给陈大公子的时候,把这事儿当笑话讲给了陈平。陈平可没当笑话听,麻溜儿的在京城,也掀起来一股吊顶棚的热潮。
只不过在那些富贵的官宦人家,粗棉布换成了绫罗绸缎,各家的屋子更显得富丽堂皇。
这一举动,恼杀了一个传统职业(梁上君子),吊起来的棚顶,遮住了屋子里的,大梁横梁。从此梁上君子的这个行业,彻底的萎糜了。
老威远侯,把这事儿当做笑料讲给大庆帝,大庆帝也不尽莞尔,这个小丫头鬼精鬼精的。
陈大公子,又因为这个点子,挣了个兜满盆满。
他很有见地的,在他那些损友,发动攻势之前,痛快儿的带着他的车队,溜出了京城。
临走之前向父亲和祖父道别,老威远侯问陈平,都给小丫头准备了什么乔迁的贺礼?
“我陈大公子的妹子,出门怎么得有辆像样的车子,我给小妹定制了一辆马车。”陈平不无自豪的宣布。
老威远侯点点头,随即递给陈大公子一个木头小盒子。“我给小丫头准备了两户人家,她那里现在院子大了,没人看护可不行。人现在大门外,这是卖身契,你给小丫头一同带过去。”
威远侯世子,看看父亲,又看看儿子。觉得他们一个是坑儿子的,一个是坑爹的。
你们这一老一少,鸟不悄的把礼物都准备好了。他这个义父就这么干看着?他可丢不起这人。
可是临时上哪找则去?气的恨不得上去踢儿子两脚。
陈大公子,却风轻云淡的开口了,“父亲,您不用担心,我已经以您和母亲的名义,给小妹准备好了贺礼!”
“哦?准备的是什么?”“我从姑姑那寻来个,在宫里出来的嬷嬷。小妹纵然聪明绝顶,可是它毕竟在民间长大。现在倒是无妨,但是有天她毕竟要出来见见世面,待人接物的礼仪方面还是欠缺。所以我就想以父亲和母亲的名义,把蓝嬷嬷送去给小妹。”
“好!还是平儿想的周到。”威远侯世子,微笑点头。“平儿,什么时候启程?”“孙儿,现在就走,走迟了,孙儿怕被那几个货逮住不放。”说完陈大公子就要出门。
“平儿,等下,我真是要老糊涂了。皇上说了,宫里要留五千斤香米。”老威远侯忙不迭的提醒。
“孙儿记住了,祖父父亲,平儿告退。”陈大公子这才撩起长衫,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第107章山里的夜晚
陈大公子,是意气风发的赶到了青山镇。
当马车驶进小青山的时候,远远的望见青山绿树的怀抱中,溪水缓缓绕过的一处青砖碧瓦的院落。
陈大公子都不得不羡慕,小丫头片子才是那悠闲的世外闲人。
当车马的喧嚣,在黑漆漆的大门前停住,都不用叩门。一个清瘦黑衣老者从门内走出,稍稍拱手“请问这位公子,您找哪位?”
“晓晓呢?就说哥哥来了!”“好嘞,请您稍等!春子,去请小姐。”
“哎!”一露头,一个七八岁的小子,拔腿就往院里跑去。
不大会儿的功夫,就见韩林从门里迎了出来。“兄长!近来可好。”“托你的福,还不错。小丫头呢?”
“劳烦兄长挂念,我在这呢!”就见那个小丫头片子,蒙着她那百年不摘的大口罩,轻松自如的,从门里走了出来。
等一看见门口的阵仗,吓了一跳。“兄长,你这是干嘛,行军?还是打仗?”
“切,不是行军,也不是打仗!看见这辆车没?这可是你哥我,送你的乔迁贺礼。”
陈大公子,一副雅痞的嘚瑟,心里的小人儿,举着小旗儿欢呼,你感谢我呀!你感谢我呀!
可是晓晓,并没有一丝动容。走过去揭开车帘。里外看了一遍,“不错,还行!”
陈平心里的小人儿,当时就蹲墙角去了。没天理呀!这么高大上的车子,在这位小丫头眼里,就换来四个字,不错,还行。
太伤自尊了,我得哭一会儿,还没等他的小人儿,大放悲声呢!
小丫头,就笑呵呵的招呼“兄长,快进院子吧,第一个院子我是给你留的。”
哈哈!当时就一片艳阳天。嘿嘿!还是我妹子最好。
说完一挥手,呼啦啦跪下一片。看着终于有了,呆愣萌状态的小丫头,可真有成就感呢。
“这是祖父,送你的两户人家,丁叔一家和李叔一家,丁叔和李叔都是行伍之人,他们的儿子也是从小习武的,看家护院和保护妹子,应该是绰绰有余。
丁婶儿,擅长厨艺,李婶儿,擅长女红。两家都是两个儿子。丁家的两个儿子年长,丁文和丁武。年纪和韩林差不多大。
而李叔家的两个儿子年龄稍小,大郎十四,小郎十二。
这些人,各自给晓晓磕头见礼。这一阵仗,把向来冷清的晓晓,也弄的有些蒙头转向。
生长在现代的晓晓,哪见过这种阵势?
晓晓的反应,终于成功的取悦了陈大公子!心里的小人儿,那个欢呼啊,小样儿,你也有不淡定的时候!
最后,又领出来一位,姿容秀丽,端庄大气,形神俱佳的中年女子。
这是父亲和母亲送你的教养嬷嬷,蓝嬷嬷是从宫里边出来的,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事,可以请教蓝嬷嬷。
陈平介绍完毕,蓝嬷嬷微微一福,“见过小姐!”
晓晓,忙搀扶,示意免礼。
看着家里,忽然一下子多了这么些人。晓晓有点迷糊,不知道安排他们住哪?
看着眼神迷糊的小丫头,陈大公子好心的提醒着。内院的事儿,你就交给蓝嬷嬷,外面的事儿,你就交给丁叔,他们会知道怎么处理的。
“好吧,听兄长的。”一行人走进院子。晓晓就听从陈平的建议。把院子里的事,交给了蓝嬷嬷。
陈平看着这小小的院落,窗明几净,花木繁盛,就连简单的回纹格子窗,都透露出,点点温馨安逸,让人忘却了车马劳顿,远离了喧嚣,回归了自然。
“不错,看见你们的小院儿,哥就累了!”韩林赶紧带着陈平进了主屋安顿。
晓晓趁机,领着蓝嬷嬷,丁婶儿,李婶儿,两进院落看了一遍。就把安排大家活计的权利,交给了受宠若惊的蓝嬷嬷。
蓝嬷嬷,也是做惯了主事的,不大一会儿,就把院子里的事儿安排的井井有条。
下一会儿,来回话,和晓晓商量,丁李两家和自己的住处。
韩林和晓晓商量过后决定,这个家,以后无论再来什么人,都越不过去这几位。
两个人就决定,让丁李两家住一进院子里的东西厢房。蓝嬷嬷住二进院子的西厢房。
丁婶儿和李婶儿听了,激动地语无伦次,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就算来自威远侯府,也是下人,怎能住主院的厢房。
咱们家人口少,房子多没人住,空着也不好。晓晓如实的说出了心里话。
两家人,包括蓝嬷嬷,都感激万分。从上路到现在,他们的忐忑不安终于消失了。留下的是欣喜,和归属感。想到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家,笑容就爬上脸颊。
韩林,又带他们和门房钱叔小春子祖孙两个,以及后院干杂活的吴嫂,相互见礼认识。
家里的诸事都安排好了,丁叔这个总管也开始上任了。先让丁文丁武,把送给小姐的马车,赶进马厩。
修这个马厩的时候,晓晓和韩林都感觉是多余,家里就一头黑驴,修那么大的马厩干嘛?是刘叔坚持,两个人才不得不同意。谁知道现在碰上用场了。
在把大公子的马车也赶进马厩,两名马夫安排住进后罩房。
内院里蓝嬷嬷,带着丁婶儿和李婶儿,在张罗晚饭。
晓晓,告诉蓝嬷嬷,东耳房里有米面肉蛋,青菜更简单,房子后面,葡萄架旁,种着各式小青菜。喜欢吃什么菜式,拔去好了。
一个下午就这样,混混沌沌的过去了。直到晚上,躺在韩林怀里,晓晓才觉得轻松片刻。
“好累,人多真不得劲儿,还是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好!想干嘛干嘛!”
“那你想干嘛?”看着韩林别有用心的问话,晓晓一转身,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我困了,睡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