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扑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大杨氏也气狠了,把聘礼细心的包起来,放进当家的怀里。脱下鞋子,就去招呼王氏。太气人了,人家大喜的日子,你来添堵,你这败家娘们儿是不是太损了?我不打你个卖土豆的,算你认识我!
晓晓,看着杨氏和大杨氏,这都是七十公斤以上级别的,王氏今天,可不是一个“惨”字能描述的。可是没有人同情她,人家大喜的日子,她给人添堵,不打她打谁呀!
宋老二有点看不下去了,那毕竟是他媳妇,刚要过去,宋家爹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立刻蔫了。
虽然从小到大,他得到了宋三老太太全部的溺爱。也没少背后给这个大哥上眼药。但是真正面对的时候,他还是有点怕这个,从小到大啥都比他强的大哥。
那边的“打小人”活动终于结束了,杨氏姐俩终于出了口恶气。在看看趴在地上的王氏,衣服也扯破了,鞋子也打丢了,这丢盔卸甲的熊样,再配上一个媲美猪头的脸。简直是笔墨难说。
这造型能怪人家吗?自己“损”字开头,就别怪人家跟她上演全武行。
奶奶一言不发的看着三老太太,在这无声的对峙里,三老太太感觉毛骨悚然,六月的大太阳底下,竟然觉得浑身发冷,后脊梁冒凉气。
就在她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奶奶开口了“这饭也吃完了,这礼也过完了。老二,扶你娘回去吧!”
如接圣旨的宋老二,拽着他娘,拉着他媳妇儿,头也不回的往家跑啊!太残暴了!以后这老大一家,咱可别去招惹了,吓死我了。
回山的路上,晓晓两个人还在议论那无耻之极的王氏。“自己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总想不劳而获,觊觎别人的东西,咋那么欠打呢!”
“那不是宋三老太太惯的吗!韩林一语道破天机。”对于那个拎不清的老太太,还真得奶奶收拾她,这就是所谓的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第101章空山新雨后
白日还是晴空万里,夜里就电闪雷鸣。一场盛夏的雷雨,趁着夜色浇灌着大地。
听见雷声两个人就醒了,韩林连迟疑都没有,穿上鞋子就跑出去关窗户。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回来已成了落汤鸡,看着浑身往下滴答水的韩林。一边用布巾给他擦拭头上的雨水,一边说明天可以睡个懒觉。
看着笑的跟大宝有几分相似的小丫头,“就那么喜欢睡懒觉?”“那当然,女人的美丽可都是睡出来的!”
看着轻轻巧巧轻启朱唇的小丫头,总是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念头,自己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下了这么大的雨,明天就不去镇上了,说着就抱过来小丫头,“我们睡懒觉喽!”
看着极力配合自己的韩林,在他怀里找个最舒服的位子,“睡懒觉!”
伴着天色微明,雨势见歇。习惯早起的韩林率先醒来,看着怀里睡的正香的小丫头,翻了个身,韩林趁机抽出了胳膊。
轻手轻脚的穿衣下地,心里惦念着,一夜急雨,不知道山路咋样了。
等真真切切站在山路上,韩林的心才算放下,碎石河沙铺成的道路,还是挺靠谱的,没有因为昨夜的疾风骤雨,而泥泞坍塌。
又巡视一遍香米稻田,也没有倒伏的,这才心落地。远远的看见大姑父也蹲在地里看秧苗呢,韩林就过去大招呼。
晓晓醒来的时候,韩林已经煮好了米粥和咸蛋。
两个人直接端着盆碗进了空间,晓晓喂三宝,韩林喂她,两大三小吃的不亦乐乎。
晓晓,看着满树硕大多汁的桃子发愁,他们根本就吃不了,又不敢拿出去。现在山上干活的人多,编不了故事。
正不知道怎么办?大宝乐颠颠的跑了过来,用自个儿的小胖爪指指树上的桃子,又指指嘴,又拍拍自己的小肚肚!
晓晓乐了,好小子,你还喜新厌旧。至从晓晓喂他吃过桃子,这小子就在也不要葡萄了。
看着大宝可爱的小馋样,晓晓摘下来一个大桃子,剥去皮切成寸许的小块,放在碗里,让他们坐下来吃。
看着大宝用小胖爪,抓着一小块桃子,往嘴里送,很享受的眯眯眼睛。晓晓被甜甜的萌到了,也想到了办法。做桃子罐头。
家里正好还有几个坛子,桃子剥皮切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韩林看一眼就会了。
俩人忙乎了大半天,一树桃子被加糖煮熟,装进了坛子。
大宝还挺护食,看着自己心爱的桃子。都被干爹干娘给弄没了,眼泪汪汪的撇个小嘴,萌哒哒的小吃货,没有吃的怎么成。
晓晓也不敢在逗他了,抱他去另一棵桃子树下。“喏,还有这么多呢,够大宝吃很久。”
大宝,看着自己心爱的桃子还在。就憨态可掬的,扒着晓晓的胳膊,想去爬树。
晓晓,点着他的小胖爪,“你还真以为自个是熊猫啊?还想爬树,快去睡午觉,小心干娘打你小屁屁。”
哄睡了三宝,晓晓就跟韩林商量,过几天剪些果树枝,插在地里。等院子盖好了,把它们种在院子周围。以后也是一种进项。
空间出品,必是佳品。明年就能开花结果了。
晓晓又提议,河蚬的生意就都给宋家吧!宋家可以多一份收入,韩林也不必那么辛苦。
“现在家里的存银有三四千两,以后稻田和果树,就是我们最大的收益。大富大贵不去想,做个富足安稳的小地主还是没问题的。”
“嗯,听你的,媳妇儿说啥都是对的!”
当第二天两个人在去榆树屯,说了自己的打算,杨氏激动的都有些语无伦次。
“大林,晓晓,那可是一个月十五两银子,你…你俩咋舍得?”
“咋舍不得?又没给别人,爹娘宽裕了,我们也高兴不是!”
杨氏拉着晓晓的手,“谁也没我好命,闺女孝顺。可是你俩把这个给我们,你们干啥呀?”
“爹娘不用担心我们,我俩都商量好了,等房子盖好了,我们在院子周围都种上果树。有稻田有果树,就够我们忙了!”晓晓有点汗颜,其实都是韩林在忙。
听了韩林和晓晓都安排妥当了,宋家爹娘才忐忑不安的接受了。
韩林终于可以轻松些,这天晓晓看着门前的玉米两眼放光,过去掐掐这个,捏捏那个,转眼咔嚓咔嚓掰下来好几根玉米棒子。
把站在溪水里,帮着抓河蚬的杨氏吓了一跳,“闺女,你咋败家呢,这长的好好儿的玉米棒子,你咋都给掰下来了,这得糟劲多少粮食。”
“娘,不糟劲,我想吃青玉米!”“啥玩意儿?”看着杨氏那疑惑的眼神。
晓晓心说,这里的人不会连青玉米都没吃过吧?
晓晓真相了,这里的人真没吃过青玉米,这时候要是谁把玉米掰下来,准挨家里大人一顿胖揍,那是糟劲粮食。
一根大玉米棒子长成了。能搓下来二两玉米粒子,磨成面粉,够一个家早上煮糊糊吃。
晓晓在杨氏心疼不已的眼光里,都产生了负罪感。可还是阻挡不了,她想吃煮青玉米的决心。
抱着青玉米棒子,跑回院子,扒掉玉米皮子,摘净玉米须子,放进大锅里,在放上清水,烧火开煮。
当一刻钟之后,一股玉米的清香从小院儿散发出来,金子是啥都干不下去了,隔着院墙就喊“妹子,你做啥好吃的?”
“没做啥好吃的?”“竟唬弄你哥,香味儿都出来了。还说没做好吃的。”
“真没做呀,就是煮的青玉米。”“青玉米?那一会儿给哥留根尝尝。”“行,等熟了给你吃。”
韩林踩着饭点儿回来了,老远的就闻到了,与众不同的香味儿。进院子正看见晓晓捞玉米,热腾腾的玉米棒子,让晓晓垂延欲滴。
一根筷子串一根玉米,这是小时候家里大人怕她烫着,都是这样给她吃的,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都没有改变。
现在她还是一根筷子串一根玉米。先串一根递给韩林,“慢点吃,热!”再串上两根,给杨氏和金子送去,最后给自己串上一根,坐在柳树下,细细的品味那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第102章山中琐事
可以想象的,几根玉米棒子,没够吃。韩林和金子,这一对吃货界的难兄难弟,把剩下的几根玉米承包了。
没办法,晓晓只好反复叮嘱两个,吃口咸的,否则光吃玉米会胃里不舒服。
杨氏也服气了,“没想到青玉米这么好吃。可还是反对在掰青玉米,这样太浪费。”
转眼进了七月,天气更热了,新院子已经逐渐成型。占地面积大概有两亩。
杨氏每次上山都禁不住的夸奖,“这大院子,真敞亮!”金子忙不迭的接茬儿,“那当然,比那前村儿的老地主的院子,不知道好多少?当初刘叔还让盖三进的呢,是我妹子说的,不用那么大,二进就行了。”
刘叔也上山来过几次,看看院子的进度。没想到的是,晓晓给他煮青玉米尝鲜,他吃了一次,也喜欢上了青玉米。就隔三差五的来吃上一回,直到长成老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