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道别,退出了御书房。回到未央宫里,狠狠的摔碎了一套自己最喜欢的茶具,还没有解气。“贱人、贱人、都是贱人。”大骂了一场,才让人快速的,给自己的父亲和大皇子送信。
接到母妃派人传来的消息,大皇子如坐针毡,马上派人过府去请外祖父。
当隔天早朝,五皇子随大庆帝出现在大朝会上,大多数的朝臣都大吃了一惊。
只有少数人,知道事情的起因始末。众人各揣心腹事,今天的大朝会出奇的没有争吵。
大庆帝都觉得奇怪,看看小儿子,“难道寄儿还有镇宅的作用?”一句话逗乐了文武百官。冯太师听了这话,脸阴的更沉了。左一眼右一眼的,偷瞄五皇子,暗暗的做着打算。
下了早朝,李寄跟大庆帝告假。“父皇,儿臣要出宫去办些事,请父皇恩准!”
“皇儿刚刚回宫,有什么事要忙?”
“也没什么大事,是表姐过几天要来京城,表姐她成亲了,好像住在哪儿,都不太方便。况且表姐她还喜欢安静,儿臣就想把儿臣的皇子府,借给表姐暂住。”
大庆国的皇子惯例,皇子年满十五,就要出宫建府。李寄的五皇子府,也早就建的差不多了,就等着他年满十五岁搬进去。
听了小儿子的话,大庆帝吩咐身边的太监总管,你也跟着去看看,还缺什么?都给补办上。
“奴才遵旨!”孙立德拎着拂尘,跟着五皇子出宫。一边走,这孙大总管的心里,可是犹如惊涛骇浪般的起伏不定。
旁人也许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他这个侍候了大庆帝一辈子的人,可是听明白了。
第179章君心
大庆帝的意思,以后这五皇子府,可就是安平郡主的府邸了,那么五皇子呢?一个皇子要是没有府邸?
那就意味着两种可能:一,被贬为庶人。二,位居东宫。
五皇子不可能被贬为庶人,那么只有第二个可能,移居东宫。自古以来,东宫都是太子的居所。
呵呵哈!还是老规矩,揣着明白装糊涂,才能一世安好。可是,以后这五皇子,咱家也得好好侍候着。
出了宫门,不远处就是皇子们建府的地方,长长的一条街道,只有四个府邸。
按年纪的顺序,由东至西,五皇子府在最西面,也是风景最好的一个府邸。
一行人进了府邸,说来惭愧,李寄也是第一次来自己的皇子府,以前因为身子的缘故,他根本就没来过。
今天骑着马里里外外都看了一边,感觉还算满意。这是个五进的院落,当时按自己身子考虑,府邸里以舒适为主,风景为辅。
格局简洁大方,又处处透露出精巧别致。无不证明,设计者和建造者的独具匠心。
最让人引以为傲的是府邸里还有一座小山,山下还有一个小小的湖泊,还有一汪活水绕山而过。
看到这些景致,李寄很是满意,顺便让人通知表哥,让他送信给表姐,他已经给表姐准备好了住处。
让表姐住在这里,也是有点私心,可以经常来看表姐。要是住在别的府里,自己去就不那么方便。
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李寄让人收拾院子格外的用心。从屋子里的日常陈设用具,到院子里摆放的花花草草,无处不用心。
定国公在两个孙子那知道了,五皇子为孙女儿准备出自个儿府邸,心里是满满的不愿意,可是谁让人家是五皇子呢。万般的不情愿,还是违心的答应了。
朝堂上,乃至京城里,都因为五皇子健康的归来,悄悄的起着变化。
晓晓接到陈平派人传来的信,知道李寄,把自己未来的府邸,借给自己,前所未有的高兴。
晓晓不愿意进京,更不愿意寄住在别人家里,毕竟哪个府上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没有归属感,就没有家的感觉。
还要整天的,面对一大群的陌生人,那对晓晓来说,绝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当陈平的书信上说,李寄在收拾自己的未来府邸,借给自己暂住,心里就宽慰了不少。
毕竟两相比较,李寄的府里,没有太多的应酬,关起门来,就可以随意的多。
知道烦恼减少了许多,晓晓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回首望着若有所思的蓝嬷嬷,关切的询问,“嬷嬷,怎么了?”
“郡主,老奴觉得咱们这次进京,恐怕短时间内不会回来,所以东西还要多带些。”
蓝嬷嬷就差直接说,怕以后要在京城里常住。得到肯定的回答,晓晓牙疼。对于一个把睡美容觉,当成一种事业的人来说,让她生活在应酬的圈子里,无疑是种折磨。
跟韩林商量半天,韩林到是无所谓,媳妇儿在哪儿,他在哪儿!有媳妇儿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韩林的一席话,仿佛一语道破了天机。在他的怀里找了一个最舒适的位置,很快就睡着了。
看着就喜欢拱在自个儿怀里,睡觉的小媳妇儿,韩林无比满足的闭上眼睛。
接下来的日子是忙碌的,家里一次走那么多人,怕李叔忙不过来,丁叔主动让丁武留下。看着家里的人口,真是不够用,韩林果断的下山,找到刘叔,让他帮忙找几个可靠的人。
刘叔不负众望,没几天的功夫就送来了,两家子二十多口人。这些人连同卖身契,一起送到了山上。
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王。张姓人家,当家的叫张兴,原来就是某大户人家的庄头,大户把庄子卖了,一家子连同庄子被卖了。
可是新雇主,用上了自己人,就把他们一家子卖给了牙行。这些日子张家人都是提心吊胆的度过的。真怕一家人就此分开,骨肉分离。
没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们一家人被送到了郡主府。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兴领着妻儿老小,一个劲儿的给刘叔磕头。自家不用骨肉分离,还有了更好的去处。刘叔就成了他们的再生父母,感恩的活菩萨。
刘叔,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他们别在意,以后好好的帮郡主,把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张家人,点头称是,有生之年不忘。
王家祖上是读书人,虽然没什么大出息,但也是耕读传家,一家老小都是识字的。
谁知道祸从天降,王家现在的当家人,王丰年得罪了当地的大户,被人下套,不仅赔光了家产,还欠下了巨债,一家子被发卖到北方,以为这这辈子就交代了。
没想到绝处逢生,当知道他们一家子,被送到郡主府的时候,一家子老小喜极而泣。
他们这些日子,或多或少的听过这个郡主的事迹,知道郡主不是个刻薄的人。
如今有了生机。怎能不让一大家子欣喜若狂。至此,王家在这里落户,数代相传,忠于郡主府。
有了张王两家人的加入,李叔顿感轻松了不少。晓晓看着家里能扑腾开了,就让方先生一家三口,也跟着进京。
方先生和郑嬷嬷,前些日子已经成亲了,两人真是蜜里调油,羡煞旁人。
知道自家三口都跟着进京,方先生是乐得见牙不见眼。一家三口不分开,比什么都好。
两个财迷也一致决定,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和晓晓的嫁妆,都放进空间里,这走哪儿带哪儿多安全,还能随时取用。
就在启程进京前夕,家里来了两位客人,是杨家二郎夫妻俩。是来给送喜信儿的,杨三郎五月初二成亲,这个时节才来送喜信儿,也是纠结了很久,才让二郎两口子来的。
五月初二,两人已经去了京城了,没法去观礼。晓晓就把事情的始末说给二郎嫂子,二郎嫂子也是个通情达理的。
“你们早就定下来的,咋能让你们改期,公婆也是闹心了好些日子,才决定给你们信儿的。”
晓晓让人拿来五十两银子,和两匹绸缎做贺礼。又单独送了两匹绸缎给二郎嫂子,晓晓喜欢和明理的人交往。
第180章进京
临别时,晓晓又让韩林亲自下山,带着些日常用的米粮布匹,和一套小孩的金质手镯脚镯锁片,去了宋家。
跟他们说自家去了京城,近期可能回不来,赶不及小侄子出生,她这个做姑姑的,就先把礼物送到。又告诉他们,有什么事儿上山去找李叔即可。
宋家人,包括已经很显怀莲儿,都上山来给晓晓他们送行。尤其是莲儿很舍不得,她跟晓晓很投缘,刚刚来的路上,公婆都议论了,晓晓他们这次走,不定啥时候才能回来?或许就不回来了,毕竟晓晓真正的娘家人,都在京城。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行人就出发了。晓晓带着三宝坐在郡主仪驾的马车上,前面有六个侍卫,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开道。
韩林也是一袭黑衣,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和丁叔一起随护在马车的左右。府里的其他人,乘坐在其他几辆马车上,队伍的后面也有六个侍卫断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下了小青山,上了官道。队伍行进的速度并不慢,沿途经过了郡府县镇,只要有些见识的,就知道这是安平郡主的仪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