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上面不同意,为什么自己不找找肖大人让他先把这事情处理好呢?说做就做,苏大壮晚饭后就急呵呵地赶着牛车往肖府跑。这事能不能搞定还得看肖大人的决定呢!
这晚苏大壮回来得很晚,至于结果也是第二天早餐时最关心这事的苏三丫问了才知道。原来苏大壮去了那么久,不是因为肖大人不答应,而是两个爱女如命的男人在讨论着这事要怎样开始执行才有效果,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了一遍。
这事就算这样敲定了,苏家医馆也从此有了新名字叫“淳淮第一人民医院”。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叫人民医院,苏浅浅跟肖大人解释道,人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这医馆既然是为了百姓修健的,那就必须以百姓命名。其实没人知道苏浅浅其实就抄袭前世的,前世每个县级以上的城市都会有很多人民医院。
苏家这边医院的修健开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肖大人那边还在给招来的几个下面的县令开展洗脑工作,其实盖家医院也花不了多少钱,只是这招大夫跟医疗设备及药就需要花大价钱。
至于药的问题还是在一次老顽童带着徒弟苏三丫上山采药时,苏浅浅无聊也带着苏凯屁颠屁颠地跟了去。跟着宗正强屁股后面看着老顽童采一颗就说一颗药的性质及用途,苏浅浅顺便也问了一下这些药的成长周期及生长环境。就这样一老三少一边采药一边讲解,苏三丫记性好,也喜欢学就都一一记了下来;苏浅浅也就只记住了药的成长周期及生长环境;苏凯就更惨,只记得药的模样,至于药性什么的,完全记不住。
看天渐渐暗了下来,老顽童带着这三个孩子找了家山下的农家住下,打算第二天上山采些药再回去。
晚饭过后,苏浅浅带着跟屁虫苏三丫姐妹俩在院子里溜达,这是苏家人的习惯,用苏浅浅的话来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所以苏家不管是谁渐渐都养成了这个习惯。
☆、101.第101章
苏家四口人借住的这家人情况不算太好,苏浅浅通过对方的简述才知道。由于住大山里,外出的情况都很少,吃穿大多是自给自足。很多农夫穿的都是家麻做的,养羊的人家还能用羊毛做件披肩,什么棉布之类的除非家里有钱,赶着牛车去镇上才能买到。
“你们平时总得买盐看病什么吧?那你能用什么去换去银两呢?”苏浅浅把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
“小少爷有所不知,我们这里人所用的银钱还是从山上采些药草回来,拿到里正家去换的,里正家有牛车,出山也方便。”这家的当家的把平时换取银两的事情也跟苏浅浅说了一下。
“你们都上山采药,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种来卖呢?”
“小少爷可能不知道,这药材也就平时拿来换换银两,又不能当饭吃,谁家会种这不能吃的东西?每天上山采点药回来也换不了几个钱,也就只能换点银钱买盐用了。”农夫听苏浅浅这样一问,就觉得这大户人家的孩子还真就什么都不懂,药材只能用来换盐用,又不能吃,谁会花太多时间跟精力在上面?
“老伯伯,你看要不这样吧,我家现在来了家医馆,需要大量的药材。您不如跟别的村民说说看,要不要多种些药材,我们家来收,银两方面,绝对不会少你们的。一年下来收入绝对比种粮食合算,而且有些药材生长周期短,收成也快。我们会以层次、种类来给银两。”苏浅浅听农夫这样一说,又看这山里药材长势好,要是在这里种药肯定比种粮食强,而且自家医院现在正是需要大量药材的时候。有句话叫做瞌睡来了刚好有人送上枕头也就这样吧!
“你一个小娃娃的话叫我如果相信?”很明显,农夫不相信苏浅浅的话。
“看伯伯,你可以不相信我,不过我说的这些话绝对是句句属实。”说完苏浅浅才想到,这个村子能经常出山的也就里正家,如果里正经常出山也有可能听过自己家医院的事情,不如找里正说说这事情。“老伯伯,请问里正家住哪里?不如我找你们里正说去。”
“不远,离得挺近的。里正家就前面屋子建得最好的那家。”农夫指了指里正家方向,好似这样指着苏浅浅们就能看见是的。
“老伯伯你能帮忙带个路吗?我们如果就这样跑去里正家还真有些唐突了。”苏浅浅对农夫说道。
“好,这都没问题。”农夫答应了苏浅浅一声后又朝着屋里说了一声“老婆子,我带几位客人去里正家,一会儿就回来。”
“你去吧!记得带上火把,别摔了几位客人。”
都说了越平穷的地方人就越朴实,这话再说不假。就出个门,还没见过人就说让自己丈夫招待好客人。
“里正大哥在家吗?”刚到里正家院子里农夫就扯着嗓子开始喊起来。
“在呢!是柱子啊?找你里正大哥干啥来了?大晚上的。”屋里一个婆子的声音响起,应该是里正家的夫人吧!
☆、102.第102章
“是嫂子啊!”农夫大柱一边往里走一边说:“城里来了几个客人,想找里正哥商量一下。”
“唉唉唉!城里来的客人啊?赶紧屋里坐。”里正夫人热情万分把苏家四个人迎了进门后,又对自家儿子说,“去把你爹叫来,说城里来了客人找他谈事情了。”
“哎!好勒!”小家伙大概十二三岁的样子,听自己母亲这样一说站起来答应一声就往外跑。
原来里正没在家,去父母哪儿看看人去了,由于里正家里还有个弟弟,本来父母应该跟老家的,可里正家老太爷老太太说小儿子家孩子小,跟小儿子家住还能帮忙虽然不能帮忙干重活,但好歹能帮小儿子家看着点孩子。
里正家两口子也算是老实人,对父母也孝顺,自己家孩子小的时候公婆也没少给自己带孩子干农活,现在老人老了,本该自己家养老送终的,可老人想给老二家带孩子就让他们去吧,只要老人开心,比什么都重要不是。里正夫妻俩也经常去看看老人,有时候帮村里人卖完药材还要给老人带点吃的穿的,里正家也算是这个村子唯一能穿上棉布衣服的人家。
大约一刻钟后,就听到门外有一个男人的声音跟一个变声期男孩的公鸭嗓。“爹,客人都在咱们家,还有一个老爷爷可好了。”
“就你话多,赶紧点走,别让客人等久了。”男人催促的声音在男孩声落后响起。生怕客人多等会儿就不见了似的,声音里还稍稍带了些气喘,这明明是跑着回来的。
“吱呀”一声门响后,就见一个差不多三十左右的男人开门进来,一双憨厚的大眼看了看苏浅浅等人后抱歉的说道:“让几位客人久等了,方才去看了一下父母。”
“里正大人客气了,是我们打扰了才对!”苏浅浅也站起来客气的回答道。
“小兄弟坐坐坐,别站起来!”里正粗粝的大手拍了拍苏浅浅瘦弱的肩膀,表示让苏浅浅别那么客气,赶紧坐下的意思。
“对了里正大叔,我也不客气了。有件事情还真想跟您商量一下。”苏浅浅也不跟里正客气,坐下后直接开口把来意表明了。
“哦,小兄弟想跟老汉说点啥,你尽管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都没什么问题。”里正看着老实,但人不傻,听苏浅浅说要找自己谈事情,就先把立场表明了。
“其实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对于里正来说不过就是起一个号召的作用。”苏浅浅看着里正认真聆听的表情后,顿了顿又说:“我等陪师傅到次采药,又看这村里土地种出来粮食产量不高,但到处都能看到长势良好的采药,就想跟里正大叔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号召一下村民们都种采药。至于收购方面。里正叔完全可以不用担心,我们家最近开了一家大型医院,需要大量药材,价格方面也好说,绝对不会让村民吃亏。我保证种药材绝对比种粮食划算。”苏浅浅诚恳地说道。
☆、103.第103章
“小兄弟这不是开玩笑吧?那有人就管种这是药材不种粮食的?不种粮食那不得饿死?”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不是里正,说这话的是里正夫人。
“婶子听我把话说完。”苏浅浅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后又接着说:“我相信里正叔经常外出,应该都听说过淳淮现在在筹建一家大型医馆叫‘淳淮第一人民医院’的,那家医馆就是我们家开的。我信苏,里正叔完全可以去我们家医馆实地考察后再作打算也不迟。至于我说的种采药的事情也可以到时候再做打算。我师父是名医,很多药材他老人家都知道,至于收购价格,完全可以找我师傅问问,您也可以去城里打听一下市场价格。我们绝对不会让老百姓吃亏。”
里正还是没说话,只是“嗯”了一声后就沉默了。苏浅浅看他在思考,也不去打扰,就让他想好了总会说话的不是。
一刻钟后里正终于说话了:“小兄弟说的苏家我听说话,苏家为老百姓可做了不少事情呢!城里百姓都说苏家是大善人,只是小兄弟说的我得好好考虑一下,毕竟是个村里人的生计问题,我不能草率地就给村民们决定了。”
“里正叔说得有道理,是我没考虑到,不过我还是希望里正叔好好考虑一下。我们家现在虽然急需用药,但也不会强迫里正说去做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里正叔有空也可以去淳淮考察一下,看看我说的这事情是否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