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只剩下五天了,就让一切都过去吧!
“对了,今天咱们的院子主体部分就都差不多了,你不是说搭灶和垒炕的时候要去看着,那就明天去吧!”陈良一直等着景恬安静下来,才开口说道。
然后,突然想起景恬今天交代给他的任务,不免有些尴尬,“那个事情,也都办好了。”
“哦!好!”预想中的调侃并没有发生,景恬只是乖巧的回应。
到了草屋,陈良恋恋不舍地放开了掌中柔嫩的小手,暗下决心,这只手,他要牵一辈子。
☆、176.第176章 炉灶和火炕
第二天,在大姑家用完朝食之后,景恬兴致勃勃地带着三小只,和陈良一起来到自家小院子的工地上。
院墙还在修,可几间主屋正房,都已经盖好了。看着面前的五间青砖大瓦房,三小只兴奋地在房屋之间跑来跑去。
这个小院虽是农家,却修得极为精致。用料都是买来上好的青砖和灰瓦,木料也没有节省,专门托李掌柜从乡里买来成材的好木头。
陈良几次偷偷夜里上山打猎,卖了不少钱,要盖一个舒服的小院给景恬几个。见他这么有心,大家自然也乐见其成。
景恬等人到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有四个人在等着了,见她们来了,就上前打招呼。
“这是长水兄弟,给咱们垒灶搭炕的工头。”陈良笑着给景恬介绍。
景恬这些日子里发现,村里烧火的炉灶燃烧效率并不高。炉口和灶膛都很大,也没有烟囱,每次烧火的时候,都要人拿着吹火筒吹半天。若是个新手,搞不好烧着烧着就灭了。
而且村里也没有人用火炕,大家的炕都是直接用黄土,土砖等垒起来的,说白了就是垒了个高一些的台子睡觉用罢了。
这一点,景恬还专门打听了一下,这圣唐一朝的百姓,条件好些的就会打木床榻,那可不是像她前世那样简单的板床,而是有床有榻,四角有柱还有柜子的,一个复杂的大件儿家具。
女儿出嫁时陪嫁上一台木质床榻,多数人就要在上面睡一辈子,去世了也是一笔可以传儿孙的遗产。
像村子里的人,打不起床榻,便用黄土垒一个高一些的平台,讲究些的也顶多就用土砖封个边儿。
这会儿已经九月上了,圣唐一朝的历法大约和景恬前世所用的农历颇为类似,此时已经马上要秋收,天也有些凉了。不用火炕,仅凭着几个火盆子过冬,这一点景恬可不敢想象。
主屋的结构,中间还是过堂屋,只是比一般的要宽出许多。因为景恬设计的时候,就打算她们姐弟四个,一人一间正房,全部都垒上火炕。
搭灶倒还好说,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炉口和灶膛,加上灶箅和烟囱,再把吊火调低就可以了。这样改良过之后的灶,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内部是一套完成的空气循环系统,可以让柴火的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而且,景恬直接是设计的四孔连环灶,有两个大锅台和两个小灶口,只要打开灶膛之间的隔热层,这边大锅煮饭,那边小灶煲汤,很是实用。而且小灶口上都加了铁质的炉盖和炉圈儿,不烧水的时候把炉盖盖上,还可以烤东西。
景恬设计的主灶台在东正屋的后面,其中一个小炉灶刚好就可以做东正屋火炕的烧火口。
其实火炕的结构远比想象中复杂,景恬也是在前世一个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中看到大体的方法,又自己琢磨了半天才画出了设计图。
关键在于炕腔内每一块砖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因房屋走向、大小、形状不同而异,位置稍有偏差,风道可能就无法顺畅。烧不热炕倒还在其次,可能还会引起烟倒灌。
☆、177.第177章 岂不是要烤熟了?
工头长水是一个健壮黝黑的小伙子,塌鼻梁,厚嘴唇,看着就是一个特别憨厚的老实人。
对于景恬这奇奇怪怪的炉灶和火炕,他虽然觉得疑惑,但还是认认真真地照着景恬的要求去执行,不仅态度一丝不苟,手上的活也干得细致到位。
景恬对这个工头十分满意,笑眯眯地看着他领着三个小子干得热火朝天,眼睛都亮晶晶的。
长水见主家满意,干得更卖力了,因为天热,他的短褂都贴在了身上,黏糊糊的很不舒服,便把衣服脱了下来,打着赤膊继续。
可是,怎么突然觉得有股邪风儿不时吹来,让他打起了寒颤。
不一会儿,景恬见这边长水干的不错,便去看着一个少年和草泥。
可别小看这掺了草渣的土泥,用在抹火炕,可比现代的水泥好用多了。因为水泥会因为长期的高温,越来越脆,可土泥却是越烧越坚硬。
所以,这个草泥的比例她得亲自盯着,绝对不能有差。
“咳!”这边看着长水等人干活的陈良突然轻咳了一声。
长水疑惑地抬头看了陈良一眼,只见他目光冷冰冰地看着自己,眼睛还往他搭在旁边的衣服上瞟了一眼。
啥意思这是?
长水不明白怎么回事,可陈良的眼神,却让他有些发憷,忍不住就看向不远处那个笑眯眯的小丫头。她在的时候,陈良还好好的呀!
“你,不冷么?”低低地声音从身后飘来。
长水原本想说,不冷啊,还挺热的呢!可不知为什么,又打了一个寒颤。
他赶紧拿起自己的衣服穿上,嘿嘿笑着说道:“好像是有点儿……”
三小只在这边新房子待了一天,丝毫不觉得无聊,跑来跑去地帮着搬东西,递砖。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姐姐!”然姐儿突然兴奋地跑过来,“那个新灶真的特别好烧,烧水可快了!”
那是当然,景恬丝毫不觉得意外,倒是长水和他的三个帮工,听到了动静,好奇地跑来看了看。
果然,然姐儿现在烧着的是一个小灶。灶膛里火柴火不多,火却烧的很旺,而且烟气都从之前修好的烟道里面排出去了,灶间一点烟火气都没有。
“难道?”长水突然想到自己垒的火炕,也有类似于这样结构的一个灶炉,便问道:“恬姐儿,你说的那个火炕,不会是要在下面烧火吧?”
突然瞥见陈良瞪自己,长水识相地闭上了嘴。但心里还是忍不住犯嘀咕。
那人在炕上面,下面烧着火,岂不是要烤熟了?我的天呀!长水心惊胆颤。
景恬却是丝毫不以为意,得意地说道:“当然是要烧火啦!到时候只要稍微烧一些柴火,热气流通,整个炕面上都是暖烘烘的,就是冬天刮风下雪也不怕啦!”
三小只听着景恬的描述,六只小手都举在自己嘴边,眼睛里都冒星星了。
大姐姐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样以后她们就再也不用受冻了。不用像壁虎一样扒在草屋贴着隔壁的那面墙上取暖了……
☆、178.第178章 两口子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两样东西可就真的是厉害了!
众人正说着话,却见马四娘提着一个篮子进了过堂屋。
景恬对马四娘印象不差,她性子耿直,嘴也厉害,可却没什么坏心。最重要的是,她看邱氏不顺眼,碰上一次怼一次。这一点,让景恬看她很顺眼。
“马四娘怎么过来啦?”景恬笑呵呵地问道。
长水有点尴尬,赶忙走上前去,扯着马四娘的胳膊说道:“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今天不用过来看我,主家都在呢!”
马四娘见长水似乎有点不高兴,委屈地说道:“方才有个人跑去咱家说的,说是陈良兄弟说你今天辛苦了,让我来看看你,给你送点儿吃的。”
啊?长水一脸懵逼,疑惑地看向陈良。这个陈良兄弟平时监工都冷冰冰的,什么时候这么贴心了?
陈良却是没有理他,只是一心关注着景恬。
“哇!原来长水和四娘是两口子啊!哎呦,我才知道!”景恬原本就对这两个人印象不错,没想到他们是两口子,真是太有缘分了。
漂亮的眼珠一转,心里又有了主意。
长水傻呆呆地站在那里,景恬笑着说道:“我这改良的炉灶和火炕保管好用,你这下也会弄了,回头可以去给人家改炉灶盘火炕,应该也能赚些银子,这样就不用成天去县里干活了。”
马四娘的相公为了多挣钱,给自己的丈母娘治病,长年都在县里做工。夫妻两人聚少离多,到现在也没有要上个孩子。
这件事,一直是马四娘的心病,让她在村里常常被邱氏之流,说三道四。
也许,她泼辣的性子也是这样养成的。
现在,可以让长水用改炉灶和盘火炕的手艺去多赚些钱,还能多在家里待一待,景恬觉得自己这是顺水推舟做了一件好事。
长水是一个手艺人,十来岁开始拜师学艺,深知一门儿手艺的重要性。
这火炕,还有这种新式的炉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他也知道,就凭这新式炉灶,既省柴火又好烧,就一定有很多人愿意出钱弄。
还有那火炕,若是真像恬姐儿说的,只需要少量的柴火,就能过一个暖冬。
村里人只怕省下口粮也愿意花钱盘一个的。毕竟,商州的冬天还是挺冷的。
尤其是家有老人或者有筋骨上的毛病的,一到冬天,每天都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