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闭了闭眼,再次睁眼看向李赋时,脸上的神情明显就是强压着怒气的,问道:“说吧,朕今天就看你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李赋立即磕了个头,领旨说道:“父皇恕罪,儿臣确实是去年便得了这个册子,只不过当时儿臣想的是,先实验一番,能不能种出来,若是贸然告诉父皇,到时候若是种不出来岂不是让父皇白高兴一场,儿臣也只是为了能给父皇一个惊喜。”
李赋言辞诚恳,抬头看向皇帝的表情也是真挚的不得了,皇后也在一旁帮腔道:“陛下,皇儿也是一番好心,您就不要怪他了。”
“父皇,儿臣知道父皇体恤江山万民,这小麦的种植方法也确实存在着风险,儿臣只是想着,能够培育出真正能够抗寒耐冻的小麦种子之后,再连同册子和种子一并上交给父皇的,父皇,儿臣绝无故意欺瞒之心啊。”李赋说道。
听了李赋的话,皇帝的脸色总算是稍微缓和了一些,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看向李赋,问道:“那你又为何现在告诉朕了?难不成你已经培育出种子了?”
李赋再磕一头,回道:“这便是儿臣要跟父皇上报的另外一件事了。”
皇帝见状,干脆就喊了一声平身,让跪着的人都起来,随即对李赋说道:“随朕去御书房。”
“儿臣遵旨……”李赋起身跟在皇帝身后离开,离开之前还给了皇后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等到两人离开了,皇后才后怕的跌坐到了软塌上,身旁立即有嬷嬷上前给她顺气。
“皇后娘娘,您没事吧。”
皇后轻轻摇了摇头,“本宫没事,你去让人盯着御书房的动静,若是皇上冲皇儿发火了,立即回来告诉我。”皇后心中担心,便让人去看着,随时又情况就跟她汇报。
嬷嬷点点头道了声遵旨,便退出去交代人去盯着御书房的情况了。
御书房里,皇帝屏退左右,只留下了李赋和贴身伺候的太监总管,坐在书桌后面看着前方站着的李赋,问道:“说吧。”
李赋抱拳行礼,回道:“禀告父皇,这次缅县县令苏洪安护送西瓜进京上贡,另外,还给儿臣带来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皇帝问。
李赋再次行礼回道:“苏县令问儿臣,他之前上报的冬小麦的种植方法,为何朝廷这么长时间没有给回复,儿臣当时就觉得奇怪,这小麦的种植方法,明明是轩逸交给我的,和他苏洪安有什么关系?
细问之下,儿臣才得知,原来早在一年前苏县令就将冬小麦的种植方法上报给了上峰,也就是如今的兴州府的州府大人,儿臣想,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到现在,朝廷都没有收到兴州府州府大人的折子,是不是中间出了什么事。
不过,既然要查证这件事,必然要将冬小麦的事情告诉父皇,所以,儿臣才选在这个时候将册子交给父皇的。”
皇帝冷笑一声,问道:“若是这个时候不说,你准备什么时候说?”
李赋立即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回道:“父皇,儿臣去年已经得出一匹耐寒的种子了,今年已经悉数交给下面的人发下去种了,现在的京郊城外,儿臣已经让人种了上百亩的冬小麦,只等到明年五月收成之后,便能得到真正能在冬日成长的种子了,儿臣本想是到那个时候才上报给父皇的,还请父皇恕罪,儿臣下次再也不敢隐瞒父皇了。”
听了李赋的话,皇帝心情稍微好了一些,语气也不自觉的好了许多,“算了,看在你也是用心良苦的份上,朕就不追究这件事了。”说完,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说道:“只是,若是真的能在冬日种出小麦,那这百亩的种子,可谓是杯水车薪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李赋松了口气,一听皇帝说的这个话,便笑着回道:“父皇,说道这个,儿臣倒是想起了一事。”
“说……”
李赋抱了抱拳,便开口笑道:“父皇有所不知,这苏县令上报上峰几月之后没有收到回信,便悄悄的带着底下的村子开始种了,这冬小麦最初本就是林家村的人种出来的,现在他们村子里更是全村都在种冬小麦,他们加起来,可比儿臣种的多多了。”
皇帝顿时坐直了身子,脸上有了喜色,问道:“当真?”
第三百一十章差点忘了
李赋弯腰行礼,笑道:“儿臣断不敢欺瞒父皇。”
皇帝这下总算是不气了,脸上也有了喜色,这么多年了,总算能让他再做一件对江山社稷有功的事了,有时候他都在想,光阴几十年,他有多久没有出过功绩了,作为一个帝王,他不想临老了却被人说只会安乐享福,而不为江山社稷做事。
扫了一眼书桌上的册子,皇帝看向李赋,开口道:“你现在姑且回去,明日早朝,就这件事写个折子上来,至于你说的那个兴州府的州府瞒不上报的事,朕自会派人去调查清楚。”
“儿臣遵旨……”李赋应道,不过,他心中也很清楚,这兴州府的州府,怕是走到头了。
“行了,你回宫去准备吧。”皇帝挥了挥手,示意李赋退下。
李赋看皇帝似乎也有些乏了,便躬身行礼告退,等到出了御书房,被外面的风一吹,这才感觉身上有些凉飕飕的,李赋不自觉的伸手摸了一下额头,发现额上竟然有些细汗。
“太子殿下……”就在李赋准备带着人离开的时候,一旁却有道小小的声音响了起来,李赋扭头看去,发现这人是皇后宫里的小太监,便抬脚走了过去。
这人见李赋走了过来,连忙跪下行礼,道:“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请您过去。”
李赋看了看时辰,他还得回去写奏折,而且他还想趁着时辰不晚,出宫一趟去找太傅商量一下的,便对小宫人说道:“你去告诉母后,本宫没事,只是现在本宫有些事情要急着去找太傅商量,还请母后恕罪,等我忙完了自会去正阳宫给她请安的,让她安心。”
小宫人听了李赋的话,也不敢多说,只能应了一声,便退下了。
看着人走了,李赋这才带着随从回了东宫,换了常服,拿上令牌就直接从皇宫侧门给出宫去了。
直到第二日早朝,朝中官员才知道,原来太子一声不吭的竟然做了这么一件大事,并且,竟然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支持太子的一众人看着这样的太子,心中满是欣慰,见太子如此心系万民,一个个的更是对太子崇敬不已。
而今年已经可以参加早朝的二皇子李响更是在看着李赋在大殿上侃侃而谈的自信模样,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的给秦相使了个眼色,眼中满是不甘和怒意。
秦相无奈,但是这个时候却不适合轻举妄动,便微不可见的对李响摇了摇头,让他镇静一些,稍安勿躁。
李响心中冷哼,却不得不强忍不悦听着李赋在皇帝和百官面前表现。
虽说昨日在太子口中已经知道了冬小麦的这件事,但是今日太子所说的还要更详细一些,皇帝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太子为了盯着冬小麦的进度,更是亲力亲为的去到了田庄观看长势,光凭这一点,便给他在百官面前留下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印象了。
这个时候,李赋才不得不感谢赫连轩逸现在的改变,若不是他如今总是念着林莫瑶,想着去看看她说的这个冬小麦长什么样,也不会因此拉着他和沈康平一起去到庄子上,亲自下地去查看长势,没想到,现在这件事却让自己在父皇和百官面前给加了这么多分。
“父皇,今年的小麦已经下种,只等明年收成之后便能直接拉到工部做种了,儿臣从庄头口中得知,两年的时间,足以让种子适应气候了。”李赋以这样一句话结尾,便不再言语了。
皇帝坐在上首,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开口说道:“太子所说的你也知道了,待会退潮之后,你找人与太子的人交接吧,这件事从今日开始便交由工部打理了,至于你当时买地所花的钱,去找户部报销吧。”最后一句,是对李赋说的。
李赋一听,本想说自己愿意将这些地交由工部使用,但是一想到自己为了买下这些地几乎花光了积蓄,便躬身谢恩,应下了皇帝所说的。
工部尚书本就欣赏太子,这会听见皇帝的旨意,更是想都没想就站出来接下了旨意,再回位置之前还对李赋抱了抱拳行礼道:“到时候还请太子殿下多加指点了。”
李赋回礼,笑道:“刘大人客气了。”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冬小麦的事安排好了,接下来就是兴州府州府瞒不上报的事了,说起这个事情,皇帝怒火依然还在,看着殿下站着的百官,冷声道:“这件事若不是太子提起,朕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这些人真的当是天高皇帝远,朕就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了吗?户部尚书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