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二往的大家也都熟悉了,书院的两个先生也都可惜林绍安这样的好苗子,想劝他来书院学习,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没想到林绍安想也不想的就直接拒绝了,家里的情况是不可能供得起他上学的,所以,他只能靠自己。
两个先生当中,有一个曾经和林老爷子也算是同窗,知道林家的情况,所以也不强人所难,但是对林绍安也多了些照顾,凡是以后他有自己学不懂的地方就可以来问他。
林莫瑶知道,自己这个表哥,是真心喜欢读书的。
“三哥,你放心,最迟明年,我一定要让你上学。”林莫瑶斩钉截铁的对林绍安保证道,目光坚毅,语气坚定。
林绍安本想逗弄她一下,但是当他对上那双充满斗志和坚毅的目光时,鬼使神差的就将调侃林莫瑶的话给咽了回去,换成了:“嗯,三哥相信你。”两个孩子就这样达成了共识。
四个大人在一旁看着斗志昂扬的两个孩子,互相对视了一眼,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打击两个孩子积极性的话。
一夜过后,林莫瑶早早就爬起来帮着林氏一起准备出摊,天色刚亮的时候母女三人就将包好的两屉包子和馒头搬到了外面的灶台上,升上了火一边烧开水一边蒸包子馒头,再把捆在树上的桌子椅子拿下来摆好,刚刚做完这一切,林方氏带着林绍远林绍安就过来了。
“娘年纪大了,我让她在家多歇歇,今天就由我来帮忙吧。”林方氏接过林莫瑶手里的活,就开始帮忙。
第二十四章数钱
林氏站在旁边看着林方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事的,大嫂,只要不是赶集的时候,有阿瑶帮我就够了,我们能忙得过来,家里还有那么多事情,我怎么好意思还麻烦你呢。”
林方氏正拿着一块抹布将桌子椅子上的灰擦掉,就听见林氏的这段话,站起身就回道:“你就别跟我争了,这半个月我还能帮帮你,等过段时间地里忙了,到时候就是你叫我来我也不来了,行了,啥也别说了,赶紧干活吧。”
说完,又点了林绍远的名,“大郎,你带着弟弟妹妹趁着今天不忙,去帮你姑多买点面回来。”
这也是林莫瑶的意思,经过昨天一天的火爆,现在手里也有了四五百文的现钱,林莫瑶就想着多买点面粉回来,这样一来就省的她们天天往县城跑了,来回两个时辰的路,又没有车,走的都累死了,还不如现在有钱,多买点来放着呢。
既然已经决定做这个生意了,那面粉堆在家里就没有用不到的时候。
林氏听了她的话,直接打开蒸笼拿了六个包子出来,塞到了三个孩子的手里,说道:“给你们拿着路上吃。”说完,又叮嘱林绍远,道:“大郎,你是,你得看好弟弟妹妹,进了县城买完面粉就回来,知道吗?”
林绍远接过包子,点点头,对林氏保证道:“姑姑放心吧,我一定看好弟妹,不会让他们乱跑的。”林绍远话落,林莫瑶和林绍安连忙狗腿的在旁边跟着点头附和。
林氏见了这才稍微有些放心,但还是跟着走到官道上,看着三人走远了才倒回来,林方氏见她这样,就笑着说道:“三郎和阿瑶都已经八岁了,过了年就该九岁了,你还怕他俩丢了不成?”农村孩子早当家,他们像他俩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能领着弟弟妹妹出门了。
林氏回到灶台旁边,看了自家大嫂一眼,幽幽的开口道:“前年,周家村有个孩子就是在县城丢的,那孩子当时就八岁,和他俩现在一般大。”
林方氏的手就是一顿,抬起头看了看一脸担心的小姑子,又看了一眼三个孩子离开的方向,嘴里就喃喃道:“这,应该没这么巧吧。”
可是,尽管嘴上是这么说,但两人还是提心吊胆了一个上午,林氏更是只要一有空就跑到官道上去站着瞅,她到现在可都忘不了当时钱婆子和张婆子想要强行带走林莫瑶和林莫琪的样子。
就这样,一直到林氏看见官道上出现的三个身影,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这次进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买面,而且三人身上带着的钱也不多,所以直接买了就走,就是林莫瑶想趁机看看,最后都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还记得出来时林氏那双满是担心的眼,反正以后进城的机会多得是。
林氏在看到三人的时候就迎了上去,主动接过了林莫瑶和林绍安背上的东西。
两人因为年纪小,所以林绍远没舍得让他们多拿,就每人背了十斤,而林绍远则自己背了整整八十斤,一路走回来,一直到林绍远将背篓放下,林莫瑶这才看到他那被汗水浸湿的后背。
林方氏也心疼儿子,连忙打水给他洗了脸,又让他赶紧回家换衣服,这才帮着林氏一起将一百斤面粉给搬回林莫瑶家去。
有了这些面粉,林氏到下午的时候就不光单卖包子和馒头了,骨头汤都是现成的,林家后院又种了不少白菜和葱蒜,林氏就趁空闲的时候直接在摊子上擀起了面条,就近让林绍远上山砍了几根细竹子就这样将擀好的面条挂在茶棚外面晾干,直接切成一把一把的放着,这样一来就能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如此一来,不用刻意宣传,那些过路的行商们就知道了林莫瑶家还卖面条,到了傍晚时分,一些肚子饿了,又懒得走到县城吃饭的人就直接坐到了林莫瑶家的茶棚里,煮上一碗骨头汤面,歇息一番,临走的时候还能再带上几个包子夜里头当宵夜。
林氏在擀面时舍得放鸡蛋,所以她擀出来的面条,口感上就比别家的有劲道,虽然这样一来成本高了一点点,但是也不多,一碗面还是能挣上一两文钱的。
经过几天的磨合,林家母女三人也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等到林氏渐渐熟悉,林莫瑶也能帮上不少忙,林方氏也就很少再过来了,地里渐渐开始有活要忙,她也不能总待在这里给林氏帮忙,而不顾她那一大家子吧。
林氏也理解,就是林方氏不回去她也该要赶人了,这半个月来,每天看着大嫂起早贪黑的来帮自己的忙,中间还要回去给一家老小做饭,林氏看在眼里也有些不忍,好在林莫瑶能帮她分担,林莫琪在家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们母女三人虽然辛苦,日子却过得充实。
半个月下来,除了第一天开业时的火爆净赚了三百文以外,后面的半个月生意虽然不如第一天,却每天也都有百八十文的进账,最少的时候也有五六十文,半个月下来,林莫瑶数了数小坛子里装着的铜板,除去买材料和放在家里零花的钱,现在她的小坛子里也有一吊钱的存款了,林莫瑶高兴的连数了三遍。
林莫琪和林氏在旁边看着林莫瑶那傻傻的样子,就笑道:“阿瑶,这一千个铜板你翻来覆去的数多少遍了,还没数够啊?”
林莫瑶将钱放好,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坛子藏好了,这才重新爬回炕上躺在林莫琪的身边,说道:“你们知道什么,这钱啊越数才能越多。”
林氏闻言笑了,轻轻翻了个身在女儿的手臂上拍了一巴掌,笑道:“就你歪理多,快睡觉吧,明天早上还得早起呢,娘琢磨着明天早上再煮上一锅稀饭看看,还有你上次藏在你大舅家地窖里的那个什么酸笋,你不是说半个月就行了嘛,这都半个月过去了。”
林氏的话提醒了林莫瑶,她这段时间太忙,都把这个事情给忘了,这一下被林氏提起,林莫瑶就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酸笋泡的如何了,以至于一晚上都惦记那酸酸的味道,口水直流。
第二十五章品尝
第二天,母女三人起了个大早,林氏早在前一天夜里就将面给醒了,上面盖着潮湿的巾子,只等天蒙蒙亮就开始动手包,锅里早已经放上了水,将前一天晚上就泡上的米给煮上了,不过林氏不敢煮多,就煮了半锅的量。
至于包子,也只蒸了两屉,现在不是赶集期间,当地人不会那么早进城,即使出来的都是在自己家吃过早饭的,这些包子稀饭都是做来准备卖给那些赶路的行商的,而商人大多很少早上赶路,所以不用准备太多。
当林莫瑶帮着母亲一起把东西都准备完毕,天色也大亮了,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照到林莫瑶的面前时,林莫瑶竟然玩心大起,跳到阳光照射的点上,任凭阳光直直的照在自己身上,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就这样在林子中间跳来跳去的玩了一会,直到看时辰差不多了,摊子上也不是很忙,就跟林氏打了声招呼蹦蹦跳跳的朝着林泰华家去了,她可还惦记着她的酸笋呢。
林莫瑶走进林泰华家的时候,他们一家子也刚好吃完早饭,林方氏和林刘氏正在收碗,见林莫瑶来了,两人手上的动作就停了下来。
林刘氏将她拉倒桌子边上做好,开口道:“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吃饭了吗?我给你盛碗小米粥。”
林莫瑶连忙起身拦住了外婆的手,说道:“外婆,我吃过了,早上起来干活的时候就吃过了,我这会是来搬酸笋的,大表哥和三表哥起来了吗?我要他们帮忙搬到我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