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女人 金推 (简梨)


  可以理解,市井小民谁会买花这种奢侈品,大户人家自有固定花卉采买途径。
  无可奈何的柳娘只能背着四盆花走街串巷的推销,她只往那繁华地段和高档住宅区走,一家一家敲门问,被人驱赶也不哭,她早就料到了推销的难处。上辈子成功学都爱用销售员做例子,听多了,倒也从中吸取不少手段。
  两盆百合花径长,被放在上层,花香也浓,老远就能看到闻到,在住宅区被恰巧路过的小姐花十文买了去,剩下的两盆杜鹃却卖给了商业街上的饭庄。
  “掌柜的,你看着杜鹃花,杜鹃啼血染红的颜色,最忠贞不过,文人学士最爱。您若嫌这名字不吉利,它还有个别名叫发财红,这红红火火的模样,也保佑您生意兴隆。您这是高档饭庄,进出的不是文人学士就是富商大贾,摆这杜鹃花正合适呢!”商人两张嘴,几乎能骗鬼。柳娘初次做小贩,谎话也是张嘴就来。
  饭庄老板没见过这么会说话的小孩子,看柳娘衣着只是贫苦人家小孩儿,听柳娘说话却不像没人教导的,一心结个善缘,拿了二十文给她。笑道:“难为你小小年纪,说话有理有据的,家里大人教的好。唉,回去和你家大人说,只要有本事,一时的坎坷也不要紧,总能过去的。”
  杜鹃啼血之类的词肯定是读过书的人才知道,饭庄老板自问有些眼力,想结交柳娘背后的人呢!
  柳娘也不惧,收了他的钱就建立了联系,日后见面三分情,总能建立更深的联系。
  准备了两个月,收益三十文,这还是撞大运的情况下。柳娘说不准这收益好还是不好,只背了背篓,往街上书局而去。
  书局却不是她这种背着背篓、衣衫褴褛的黄毛丫头能去的。穿越定律并没有在她身上生效,柳娘连说话的功夫都没有就被推了出来。周围人看见她被推到地上,也不指责店大欺客、伙计无礼,只说她玷污纸张、有辱斯文。


第7章 不种田
  从人群中冲出来,摆脱众人的指指点点,柳娘去到王老汉所在的酒楼。这是一家主打酒的酒楼,和柳娘卖花的主打吃菜的饭庄不同,酒楼里有个说书台子,正说的精彩。
  “想当年太宗爷爷带着儿郎们五征蒙古,打得蛮人鞑子抱头鼠窜,咱们今天就说其中一段……”惊堂木一拍,说书人精彩的说开了。
  周围和柳娘一样的“白甘蔗”挺多的,像他们这样不出钱,也不在酒楼里正经坐下要酒菜的,就是白白立在田地里的甘蔗。
  柳娘仔细想了想,明太宗是谁?明朝有谥号太宗的皇帝吗?难道自己穿到了假明朝?再一想五征蒙古,这功绩只能是永乐大帝了。
  望着这古色古香的明朝街道,柳娘突然福至心灵,明太宗是朱厚熜该谥之前永乐大帝的谥号啊,后人更熟悉的是朱厚熜改过的“成祖”二字!
  “大爷,今年是哪一年,我都听糊涂了。”柳娘故作懵懂的问周围的看客。
  “宣德五年。”那人摇着头鄙视道:“小丫头片子懂什么,还不边儿去!”
  宣德,宣德,这是明宣宗的年号啊。为人所熟知的大约只有“宣德炉”了。
  柳娘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只知道大趋势。而大趋势是以十年百年为单位的,天下大事并不能指导当前行为。
  明日饭不管今日饱,知道再多有什么用?目前柳娘最关心的,是如何卖出她的花儿。
  镇上的人家少有养花的习惯,市场不大,看来必须找机会往县上去一趟了。
  柳娘背着她的破烂背篓四处走、四处看,也只敢走大街人多的地方,时刻警惕着,她这么个小身板,生怕被人套麻袋卖了。
  柳娘听了一阵,默默退出人群,保证能听到说书人的讲解,又不妨碍别人。古往今来说书人都是科幻小说家,他们口中的故事,只能用神话来形容。
  等到说书人再次拍下惊堂木,周围的“白甘蔗”才慢慢散去,王老汉慢悠悠从酒楼晃出来,坐在旁边台阶上的柳娘赶紧迎上去。
  王老汉把手中的五花肉往柳娘背篓里一丢,道:“回去整治起来!”
  “还需要大料,盐也快没有了。”柳娘提醒道。
  “去买,去买。”
  柳娘自觉把手伸出来,王老汉在她手上拍了一小串铜钱。
  刚刚卖花的时候,柳娘已经把大街小巷都走了一遍,小镇这样小,很多东西都是独一家。柳娘买得多,买得杂,且一看就是配套的,老板给她算钱的时候,还特意让了利。付钱的时候,柳娘特意把串钱的红绳子留下来,而今任何微小的东西对她而言,都是财富。
  把剩下的钱找给王老汉,王老汉数了数铜板,道:“还是个会砍价的,果然是商户托身。”
  回到村子,柳娘露了一手红烧肉的手艺,王老汉吃下第一口就愣住了,疑惑的看了一眼柳娘。柳娘恍若未觉,笑问:“味道好吧?”
  “也就这样~”王老汉吧唧嘴,继续吃自己的大肉。
  王老汉不是苛刻的人,柳娘也跟着吃了一顿油水丰厚的。
  收拾好碗筷,柳娘把今天的收获放进柳条筐。今天去去镇上打听清楚了物价,一个大白面馒头只要一文,于五岁的小女孩儿而言,一文钱的馒头能饱腹一天,三十文仿佛能支撑一个月。可人生在世不是只吃饭的,住的呢?穿的呢?别看赵家现金不多,说不得还没有三十文,可家里有余粮,田里有庄稼,赵二婶还有压箱底的二两银镯子,和家中相比,柳娘这些铜板只是浮财。
  在心里盘算清楚,柳娘趁天还没黑,赶紧回家。
  柳娘非常自觉的去和爹娘报告这一天的行程:“王爷爷带我去镇上了,让我背着背篓,买了大肉回来。王爷爷手艺好得很,那肉烧出来可真香,也不知王爷爷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要请我做饭呢?要是能学到点就好了。今天在王爷爷家里吃饭,肉虽然没吃上,可用了肉汤拌饭,可真好吃。”
  赵二郎矜持笑道:“你王爷爷是个有本事的,跟着他准错不了。”
  赵二婶就直白多了,“你个丫头片子果然好命呢,居然喝上肉汤了。”然后又嘀咕道:“也太小气了,怎么不让人吃肉呢?也不知能不能带点儿回来?”
  “行了,发什么大梦呢!”赵二郎厉声喝止了赵二婶,叮嘱柳娘道:“别听你娘的,好好听王大叔的话,知道不?”
  “知道,爹,娘,我会听话的,好好跟王爷爷学本事,不让他把我撵回来。”柳娘脆生生保证,又从怀中取除一条红绳,道:“今天王大叔给了我一串铜钱去买东西,我把串铜钱的绳子取了下来,想着带给娘和姐姐做头绳。我头上这跟也是当初王爷爷串铜钱的,他给我的。”
  “我的乖儿啊,王大叔的钱还从你手里过。”赵二婶眼冒精光。
  “嗯,我把剩下的钱还回去,王大叔还夸我实诚呢。”
  赵二婶一听就泄气了,想想也是,都是活了几十年的人了,谁心里还没点儿数,街上的东西就那个价,还能昧下不成。
  赵二婶结果红绳仔细翻看,赞道:“不愧是有钱人,串钱的绳子都这么漂亮,给你姐姐用吧,刚好你们一对姐妹花儿。”
  “嗯,谢谢娘~”柳娘乖巧应下。
  “我的乖儿哦,不愧是王大叔教出来了,都会说谢啦,不是村丫头啦。一家人说什么谢,快去吧。”赵二婶心满意足的叫柳娘回屋。
  和家里报备过后,柳娘经常去镇上也算有了许可。春耕结束,夏天是没有多少农活的,田里的谷物还在生长,急需水源,村里都是排好了时间的,赵家排在晚上,赵二郎父子三人一人一段水渠守着,安安生生就把水放到了自己田里,全不用家里人操心。赵二婶肚子已经鼓起来了,大晚上了也不放心她出门,留在家里养胎。家里的活计赵二婶和月娘担起来,柳娘有更多的时间往镇上跑。
  无论面上多么亲热,柳娘骨子里总是保持着冷淡和克制。柳娘以为自己已经是够奇葩的了,王老汉更奇怪,不论她种花卖花,还是不与家里人通气,拿他当挡箭牌的举动,王老汉都不过问。完美践行了他当初的话,只要保证他有饭吃,有干净衣裳穿,他就绝不多话。
  王老汉还特别大方的任柳娘用牛车,柳娘驾驶着这样重要的财产,独自往返镇上与村里。被村里人看到了,柳娘就说“王爷爷让我去镇上办事。”与镇上人打交道,柳娘也回笑着回答“先生让我来的。”
  赵二郎一家以为王老汉在考验什么,或者有什么更大的想头,一直没有干预柳娘的活动,甚至多多的让柳娘给王老汉尽孝。是的,尽孝,赵二郎夫妇仿佛已经认定柳娘迟早是王老汉的徒弟。
  万事开头难,只要打开了缺口,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柳娘口中有个先生,尽管她穿着破烂,但手中的花却是真的,加之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伶俐劲儿,很快就在镇上打开了销路,当季花卉几乎都让她给承包了。
  柳娘还用糖块组织在村里组织收花队,让孩子们把大人修下的枝条送给她,这些无用的枝条上都开满了花儿。若是送的多的,她也拿钱买。为了避免纠纷,她“雇佣”的几个孩子,柳娘都一一上门解释过,请他们千万看着孩子,别让熊孩子把留着挂果的枝条给剪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