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不傻不是你自己说出来的,也不是由别人说什么决定的。而是这里决定的。老道我从来不会看错人。”玄希点了下她的脑袋。要是连这点眼力都没有,那还算什么命,卜什么卦啊。
“那我还得要谢谢你这么有眼光呗。”林兮兮翻了个白眼。
“好说,谢就不用了,有酒就行。”老道顺着杆往上爬。
林兮兮不想再跟老道扯自己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了。
“你先说,不然我怎么知道你知道多少,别以为我看不出你刚刚在胡诌。”
“没良心的臭丫头,老道胡诌还不是为了你好?”玄希气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老头儿,我们不熟吧?”什么为了她好,她怎么一点也不觉得。
“以后就熟了。”
……
“再说,老道可是教过你功夫的啊,你要翻脸不认人么?”
玄希挑了下眉,以为他睡觉听不到就随便拉他当挡箭牌?
呃,林兮兮一噎,正要接茬,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想进来又怕进来,不想进来又不能不进来的纠结样。她一看,不认识,再一看,仍然不认识,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是想要干嘛。
初九连忙跑出去,一看是管家林白身边的一个小厮,只见他手里提着两坛酒,封口上有一品斋的字样。
小厮说这是管家特意买来送给玄希道长的。
她接过酒坛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厮就一溜烟的跑开了。就好像逃避什么一样。
初九无语的拿着酒回来,恭恭敬敬的放在玄希道长面前,然后乖巧的离开就去做别的事情了,独留小姐与玄希道长在院子里博弈。
林兮兮搂过一坛,三下两下打开封口,一股浓郁的酒香飘了出来。
她眯着眼睛,使劲的吸了一口,一品斋果然不是盖的,这酒可真香。不知道要把她上辈子见过的那些什么国酒佳酿甩出几条街。
啪,她把酒坛子往玄希前面一放,不是馋酒么?她借花献佛好了。
“老头儿,我也不是三岁两岁的娃,咱打开天窗说亮话,别兜圈子了。现在就咱俩人在这,条件我可以答应,你要是能说,就现在说,你要是不能说,喏,大门在那,好走不送。”林兮兮左手叉腰,右手指门,一脸悍妇样。
“人不大,脾气倒是不小。”玄希抄起坛子,喝了一口,砸吧砸吧嘴。
“嗯,酒还算凑合。你要是酿
第132章 满桌子的画像
而前面的十六幅,女孩或恬静或欢快,多了许多快乐和小女儿情态,充满了浓浓的温馨。
画中的女孩与墨澜带过来的那幅区别不是很大,只是他带来的那幅画里林兮兮略瘦一些,个子更加高挑一些,神韵和气质稍显灵动。
若是墨澜没走,一定会惊奇林忠为何有这么多林小姐的画像。
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一直到第十六幅,都是同一个小女孩,只是一幅比一幅要长大一些,落款处按顺序写着爱女兮兮三岁,四岁,五岁……,后面都有一个思字。
第三幅里面的小姑娘两岁左右,穿着一套小裙子,在花园里追着一只蝴蝶。依然只有几个字标注:爱女兮兮两岁,思。父忠。
第二幅是一个小女童,头上扎着小辫子,扶着门站的极其认真。右侧一列小字:爱女兮兮一岁,思。父忠。
这十七幅画从左到右一字排开,最左边是一个襁褓里的小婴儿,粉雕玉琢,嘴里吐着一个跑跑。一只肉肉的小手紧紧抓住一根粗壮的手指,不肯松开。落款处写着:爱女兮兮出生,不胜欢喜。父忠。
盒子里面是若干画轴。林忠一个一个打开,放在桌子上仔细端详。算上墨澜交给他的那幅,桌上整整摆了十七幅画。
这是他离京后第一次见到女儿的样子,却也不是第一次。他站起身,走到柜子旁,从里面拿出一个大盒子,放在桌子上。
林忠看着画中人,嘴角含笑。
他的女儿,长的真好。眉眼遗传了她娘,极美。
画上的人栩栩如生,他几乎能听到小姑娘的笑声。如山间清泉脆响,如林间百鸟争鸣。
她面容姣好,细细的柳叶弯眉,眼睛笑的快眯成一条线。
她一身素色衣裙,无骨一般歪坐在桌子旁,笑的合不拢嘴。虽无女儿家的矜态,却多了几分男儿的豪爽。
画画之人与画中的人必定极为熟悉,虽寥寥数笔,却勾勒出姑娘生动的状态。
里面有一张大纸,折了四折。林忠小心翼翼的打开,纸上画着一个姑娘。
林忠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打开了那封他盼了十几年的消息。
女儿,我的女儿……
真的可以回京么?林忠的手轻轻的抚着桌面上另一个信封上的兮字,眼睛里漫上一层水雾。
内容很简单,意思就是他会在京城尽力疏通,让林忠做好回京的准备。
林忠先打开了信封上没有字的那封信,信是宫冥写的。
墨澜从怀里拿出两封信,一个上面写着兮字,另一个什么都没有。他把这两封信交给林忠后,就起身告辞,回到自己的营帐。
他听到墨澜说最近女儿的表现时,心里特别高兴。看来女儿厚积多年,要一朝爆发。想到这,他脸上的笑容越发的大了。
他的女儿,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不过总算是熬过来了。那个人也算是信守承诺,没有赶尽杀绝。
这是这些年来第一次有人跟他聊京城的事情,聊他的女儿。林忠拿着茶杯的手有些抖,以至于他拿了两次才把茶杯端起来。茶水稍微撒出来一些,滴在他的手上,可是他却浑然不觉。
林忠与墨澜在军帐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不同于北国大营现在吵闹的马车,元和的军营一片寂静,主帅军帐亮着灯,只是空气中有一股很浓的血腥味。
暗中观察情况的叶倾扬见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拂了拂衣袖,人不知鬼不觉的离开北国军营,顺着密道来到城外。
这样一次又一次,救出来的粮食逐渐堆出了一座小山,可被烧伤的士兵也越来越多。
他们把自己打湿,冲进火海里,往外背粮食。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能救一袋是一袋,有些人扛着粮袋子出来的时候,衣服已经着火了,他们把粮食扔到离火远的地方,原地打个滚,再钻进去搬粮食。
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眼见灭火不成,士兵们改变了策略。不能救火,他们就救粮食。
可是他们再快,也没有火快。火势越来越猛,粮食越烧越快。粮垛越往里面,就越是着的快,这让士兵们很是绝望。五大三粗的汉子,一边灭火一边掉眼泪,就像是在跟这些刚刚到手还没来得及吃的粮食道别。
可是粮食等不了,他们慢一秒钟,也许就要几袋粮食葬于火海。
鞋子踩掉了,没事,找找就行。
衣服烧破了,没事,补补就好。
每个人心中都只有这一个念头。
救火!
他们还没有从幸福中缓过神来,甚至嘴里的米香还没有散去,粮仓就起了火。
他们多久没有见过军营中有如此之多的粮食了,今天的晚饭,是他们这么久以来吃的唯一一次干饭。也是他们吃的最香的一次。
救火的命令根本就不用下,所有北国的士兵,都在竭尽全力的救火,他们双眼充血,血中带泪。
粮食是北国最珍贵的东西,更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最宝贵的依仗,可是现在却付之一炬,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汗王第一次如此的无能为力。
北国完了。
看着前方的光亮,火蛇叫嚣着往上窜。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焦香。
去别人家放火没放成,自己家的后院却失了火。使得在书房等待偷袭胜利消息的汉王陛下差点吐血。
第133章 出大事了
北国汗王在王宫还没等到失火的原因,却等来了元和三十万大军逼近的消息。
他立刻召集群臣,听取大家的意见。
北国官员心里都明白,以现在北国的现状,不适合开战。可是直接认输他们也做不到,只能硬着头皮先顶上。然后一边继续与元和和谈,一边悄悄找人买粮。
他们还建议汗王派最好的御医去医治十五皇子,不是因为他的伤,而是要保证他活的好好的,以便于一旦和谈成功,他们能立刻将其交出。
他们恨透了十五皇子,要不是他惹事,他们与元和仍然处于表面相安无事的伪和平状态。可是现在全部被打破了。
汗王连考虑都没有,当即同意了。医术高明的御医,药效极好的药材,源源不断的往大牢里送。起初,莎臣豹还受宠若惊,从小到大,他第一次受到如此高规格的重视。可是慢慢他就明白了,这不是重视,他们只是想把他养好,然后洗剥干净送给元和去宰。
哈哈哈,他苍凉一笑,是他痴心妄想了,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人在意他。既然他们想把他养好,那他就遂了他们的意,好吃好喝,好医好药。先把自己养好,再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