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香正想跟几个孩子说自己没事呢,就听到自己婆婆谢桂花的那大嗓门了。
“军子啊,军子!快给妈看看,你伤哪里了!”
一边喊着,一边急冲冲的就跑了进来,扑到李志军面前给上下打量了好一会。打量就算了,还一直拿手在李志军身上摸来摸去的。
这会身后的严秀秀和李志刚也跟着进来了。
比起谢桂花眼里只有李志军来,严秀秀倒是一眼就看到了一脸青紫的谢兰香,立马“啊”了一声,然后关切的询问了起来。
谢桂花确定了李志军没事后,才松了一口气,然后也看到了谢兰香脸上的伤。顿时又咬牙切齿了起来,“你等着,我再去找他们去!”
腾的一下子就要往外冲,打算再去找周桂园麻烦去了。
被李志军给拦了下来。
倒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今天这场子吧,自己一家子已经找了回来了。谢桂花要骂吧,也骂了一顿了。这再去的话,只怕村里其他人私底下闲话就更多了。
到底是还要在这个村子里面住下去,免不了跟大伙打交道。整出一个厉害过头的形象也不大好,大家会有抵触心理的。而且估计有了这么一次,别说周桂园了,就是其他的人也不敢在乱说什么了。
别的不敢说,当面的闲话肯定会收敛很多。
但是李志军不知道的是,村子里面的大伙,已经对他们一家子都有了十足的畏惧感了。
瞅瞅周桂园那两口子,挨了揍不说,人老太太还找门去足足骂了好一阵才走呢!都骂得人把门都给关上了,愣是躲在自己家里头,吭都不敢吭一声的。
所以说啊,要想不惹祸,就得管住嘴!
这件事情里头,除了周桂园两口子,牛老头心惊胆战了许久。另一个就是范春香了。
她可没忘记自己当时也在场,还和周桂园扯了好一会八卦来。当天回去就吓得脸色惨白惨白的,生怕李志军一会就来找她麻烦了。
要知道她不光是参与了,她还帮着周桂园去喊的李满粮!
这一惊一吓的,当晚就发病了。趁着这病让她家男人赶紧去队上给她请了假,反正这几天,她打死也不去出工了。
自此这一战,李志军一大家子都是一战成名了。
李志军最近都有点不大愿意出工了。
反正自打那以后,他每次一出工,看到他的村民都有点害怕。虽然没有躲着他,反而讨好的多了不少。
但这种装出来的讨好到底还是有点不大一样的。然而这又是没办法的事情,他总不能为着这个又把人给揍一顿吧!
然后李志军又跟着六叔弄了一个月的木头后,他就在某一次集市上给弄到了一副石磨回来。
他打算做豆腐卖。
当然像那些点卤水啊,做豆腐这一类的人还是谢兰香,他就负责磨豆子,卖豆腐的活。
其实,他也是看到集市上面担着担子卖豆腐才起了心思的。而且过年的时候谢兰香就做过豆腐,那豆腐做出来可比集市上卖的好多了。
至于销路,他也想好了。城里面和集市上抓的比较严,他就打算担着担子到附近的各个村子里面去转悠。
给钱也行,拿豆子或者其他的粮食换也可以。只要划算,他就成交。
拿石磨磨豆子长期干的话,确实是个辛苦活,担着豆腐到处转也累。要不是李志军平白无故得了这么大一身的大力气,他还真的吃不消这活。
不过倒确实挺赚钱的,别的不多说,至少比跟着六叔去收木头轻省一些。力气上倒无所谓,这个至少不用熬夜到处跑了。
因为可以拿粮食换,所以李志军的生意确实还不错。谷子啊,大豆啊,还有一些粗麦子什么的他都收了不少回来。
而收到的豆子,又恰好可以解决他豆子经常不足的事情。省得他每次豆子要是不够了,还得跑县城里面的粮站去买。家里存下来的一些粮票什么的,都让他给买了豆子去了。
唯一有一点不大好的是,就是经常赶不上出早工了。于是每次李志军要是赶不回来的话,谢兰香就去李佑喜那里交三毛钱的集资钱,顶了这半天的工。
家里的粮食一多,在吃的上面,谢兰香也就没那么抠了。李志军还时常拿些东西给到谢桂花那边,每回谢桂花收到东西后,就乐得合不拢嘴的。
严秀秀看了看,她又心动了。但是心动归心动,奈何她手艺没有谢兰香好不说,她家李志刚在口才上面那也比不上李志军。
虽然不确定李志军一天到底挣了多少钱,但是看送过来的东西就知道了啊!那肯定比之前收木头要好。
而这种走家串户,挑着担子卖豆腐的活,倒是让李志军把周围的好几个村子的情况都给摸了个大概了。
除了干这个,有的时候半夜里面还会摸黑去田边弄泥鳅和鱼仔。用的是那种长竹条,前面挂了一个小细网。
这个年代水质比较好,环境也没有受污染,像这种季节正是弄这个的好时机。基本上每天出去,都是满载而归的。
这样一来,家里的伙食就真的好了起来了。别的不多说了,三孩子身上也渐渐的开始长肉了。比起去年他刚来的时候,那可是胖了不少了。
这一做,就做到了九月份,双胞胎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了。李志军跟谢兰香早就在家里商量好了,孩子今年下半年就八岁了,是该送学校去了。
一起上学的,还有严秀秀家里的李小芳。这娃跟双胞胎同年的,比双胞胎还大上一个多月。
李志军带着三孩子去报的名。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这老师啥也没问先,倒是先让三孩子用右手绕过头顶去摸左边的耳朵。
三孩子听话的,做给了老师看。
然后见都能摸到耳朵后,这老师才拿起桌上的钢笔开始做登记。这就代表这三孩子合格了,确实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了。
完了李志军交了钱,老师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项,领了新发的书本就可以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那年代,孩子基本不上户口的,所以判断小孩到读书的年龄段没,就让孩子用右手绕过头顶摸左边的耳朵。摸到了,就收,摸不到第二年再来。
第63章
孩子上学需要在学校上一天, 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李志军为了这个,还特意跑到县城去给俩娃买了两个长手柄的铝制饭盒回来。
这年代, 学校里面是不供应午餐的。但是却请了个人过来,可以帮着蒸一顿饭。学校里面的学生就从家里面带好米或者是粮食, 早上一进学校就先去食堂把饭盒交上去。
为了怕搞混,每个饭盒上面都写了名字或者是做了记号的。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蒸好的饭盒就按照年级分开,然后堆在一起, 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年级去里面找饭盒就是了。
下午的时候, 两双胞胎一起回家,放下书包后,就跟李小芳在堂屋里面玩抛石子。
这两孩子自从上学后,倒是和李小芳给玩到了一起了。
谢兰香从书包里面把饭盒拿出来, 然后赶紧的打开里面仔细瞅了瞅,终于确定了一件事情。
她每天给俩娃带去的米, 肯定被人抓走过。
谢兰香也是最近这几天给孩子洗饭盒的时候,感觉到了一点不对劲。
像她这种煮饭煮得多了的,只需要拿手往饭盒边上一摸就能弄清楚,孩子中午吃的饭大概有多少了。
像这种直接把米放到饭盒里面蒸的,会在饭盒的边上留下一条印子。就算是孩子把饭都吃没了,那痕迹仔细看, 或者是拿手摸还是摸得出来的。
打从李志军干上卖豆腐的活之后,家里的条件倒是又好了一点。而且他经常收回来不少的粮食,所以在伙食上面也好了很多。
谢兰香瞅着饭盒里面那一层浅浅的印子, 顿时就格外的心疼了。
要知道李志军说了,孩子上学辛苦,苦啥不能苦孩子。所以这每天给孩子拿到学校去吃的,那可都是白米啊!
谢兰香一心疼,就喊住了正在玩的双胞胎,“红利,红星,你们过来一下。”
兄弟两个听话的走了过去。
李小芳瞅瞅就自个一个人在堂屋,觉得有点无聊,干脆也跟了上去了。
谢兰香拿着饭盒问,“你们每天蒸出来的饭有多少啊?”
李红星有点懵,不大明白。倒是李红利拿起饭盒,就给谢兰香比划了一下。然后不用再说啥了,谢兰香就全懂了。
就是懂了,才更心疼了。
正想跟两孩子说几句,一边的李小芳就来了一句,“二婶,是不是饭盒里面的米被人抓过了啊!”
不怪李小芳会懂这个,任谁家里有个像严秀秀那样的妈,当孩子的就傻不到哪里去。
原来食堂里面帮着煮饭的阿姨,早上蒸饭的时候会打开饭盒往里面放水。但是要是谁家的饭盒里面的粮食多一点,就会扣点出来。
如果是条件特别差,只能带红薯去蒸着吃的倒还好。但要是像李志军这样子,能给家里娃吃大白米饭的,那肯定是会抓上几下的。
严秀秀家的李红旗早上学两年,像学校食堂里面的这些小动作,她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像以前李红旗上学的时候,家里给带的粮食都是少少的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