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森林 (浴火小熊猫)
- 类型:网游科幻
- 作者:浴火小熊猫
- 入库:04.09
易弦发出一阵轻笑。
虽然经过理智推敲,何田不认为一月时去火山会有她难以应付的危险,但一路上始终有些担心,平安到达了火山脚下,这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
鸡汤炖好之后,何田干脆摆了满满一盘各种食物,先放进去肉丸子,土豆片,鱼鳔小饺子,这些食物在香醇的鸡汤里滚了几滚之后,加了鸡汤的香味,更加美味,再蘸上用酱油、芝麻酱和鸡汤调好的酱汁,好吃得让人停不下筷子。
最后,再放进去土豆粉丝,鸭蛋面条,捞进碗中,盛上一碗汤,慢慢吃掉。
易弦还美中不足感叹,“要是有羊肉就好了。羊羔肉切成薄片,在滚汤里涮一下就能捞出来吃了。蘸酱里还可以加一块红豆腐乳,那味道,鲜美极了。”
说起吃的,易弦又鼓动何田开春之后从三三家抱羊羔回来养,“有了羊,就有羊奶了,我们还要什么炼乳罐头啊,羊奶喝不完也没事,可以做成奶酪。”
没等何田问,他赶快说,“这个我知道怎么做!我还亲手做过。只要纱布和白醋就行了。”
说了会儿做羊奶奶酪,还有羊奶能做成的其他美食,两人又开始新的畅想。
“要是能把温室做好了,养几只羊都行啊!剩下的蔬菜都可以喂它们吃。”
“对对!还可以扩大温室规模,分成两个区,一边种菜,一边养着羊啊,鸭子啊什么的,粪便可以上肥,烂菜叶直接喂给它们。”
“我觉得温室还是建成好几个,或者多分几个区,万一有什么病虫害,不容易传播。”
“还要再买几个温度计,方便监控温室的温度湿度。”
“湿度计倒是可以自己做。你小时候没做过么?用头发丝做的……”
“要是能种好莲藕就好了。”
“这次带回去一些……”
篝火温暖明亮,加柴的时候,小火星会随着飘起的灰烬一串串升起,松林的枝叶上,高处还有些积雪,林子之外的河面上,随着不舍昼夜流动的水流,升腾着白色雾气,这些雾气落在河边的灌木丛上,在枝叶上凝成小水珠。
清晨时,篝火燃尽了,阳光照在松间白雪上,融化的雪变成水珠沿着枝叶流动,在针叶的尖端渐渐凝成冰珠,将阳光折射出小小的彩虹。帐篷外面的地上,落着一层细细的白霜。
何田轻轻伸个懒腰,转过脸,看到正对她微笑的易弦,唇角就不由自主弯起来,“早上好。”
“早上好。”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也祝大家愉快。
第91章 颜值极高的鱼
91
取火山灰是个力气活儿。
但是比起取硫磺, 还是要轻松多了。
这座火山是活火山, 时刻都在向外喷发,只是喷发的规模较小, 每当火山喷发,汽化的岩浆飞散,冷却凝固之后, 就是火山灰。在火山发生大型喷发时, 火山灰可以飞到山下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地方。
沉积后的火山灰会成为肥沃的土壤。可以说,这片森林,森林脚下的河谷平原, 全是由他们眼前这座默默散发浓烟的火山制造出的。
第二天一早,何田和易弦把食物收进布袋,吊在树上,带上大米小麦, 划了一个小时的船,到了最靠近山脚的地方。
还没有下船,河流上就闻得到火山特有的气味, 那是硫化物燃烧发出的气味。
下了船,大米驮着两个筐子, 何田牵着它走在队伍最前面,小心地避开那些冒着白泡的泉池, 有些泉眼是间歇泉,会突然喷出高温的水汽,由于压力高, 水柱最高时可达近十米,喷散范围也很大,就算离它远远的,还是有可能被滚烫的水珠溅在脸上身上。
好在何田一行早早有了准备,下船时就戴上了帽子,用布巾蒙住脸。
他们向着火山一路缓慢行走,山脚下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些是岩浆冷却后的石头,有些是火山喷发时直接从喷发口飞出来的,全都奇形怪状。由于地热,这附近没有生长什么植物,视野所及的地方全是灰黑色的砂砾,背阴处,还有几块大石头的缝隙中还有些残雪。
这些黑色的砂砾,是富含玄武岩的火山灰,其中还有些色泽深浅不一的火山玻璃,从深黑到海绿色都有,但还不是他们要找的火山灰。
继续向上行走,仿佛走在一座砂砾和石块构成的沙丘上,每走一步,就会有无数黑色砂砾滚落,把他们的脚埋得更深。
何田和易弦两手都握着帮助行走的木杖,还得时不时拉着大米,走得十分艰难。
这是一条没有人走的路,只能由他们自行探索。
幸好,又向上走了大约半小时,就看到了灰白色的火山灰。
易弦摘掉手套,轻轻抓一把灰揉搓一下,细腻的灰粉簌簌从指缝落下,随即扬起。
这种灰白色的火山灰,颗粒细腻,平均直径在二毫米以下,扬起的粉尘最细小的直径只有几微米,大约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玻璃,如果吸入气管进入肺部,并不比能遇水能变成硫酸的硫化气体好玩,所以何田和易弦早早就戴上了防毒面具,给大米小麦也戴了个布条和碎皮子做的“口罩”,系在它们脑袋后面。
两人把大米身上驮的藤编大筐和铁铲拿下来,开始挖火山灰。
大筐里提前装着一个布袋,袋子是按照大筐的尺寸特别做的,袋口刚好可以翻套在筐子边缘,装满一袋后,提起袋口,收紧边缘的绳子,系紧袋子,火山灰就不会飞出来了。
装满两个袋子后,易弦跟何田一起抬起藤筐,放在大米背上,赶着它慢慢走下山。
到了山下,找一块草地,踩平干草灌木,把布袋从藤筐里搬出来,稳稳放在干草上,筐子重新装上布袋,再次上山。
往返了三次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不仅何田易弦累得满身是汗,大米也不愿意再走了。这次一到草地,它干脆地卧在地上,罢工,不动了。
何田和易弦摘下防毒面具,到河边洗洗手,把小麦也叫过去。
小麦个头最小,腿也最短,虽然只有第一次上山时一直跟着,后来就守在几袋火山灰边没再跟着,可是它身上是一家四口中最脏的,灰头土脸,一身金毛变成了土黄色,肚子上更是灰不溜秋的。
易弦洗了洗手,就抓着小麦放在水里,从头到尾给它洗了洗,再用布巾擦干。
何田从小船上取出一块鹿皮,铺在草地上,又在附近找了些干草枯枝,升起火。
在昨晚,何田故技重施,在扎船的竹竿上拴上鱼钩鱼饵,今天早上到河边洗漱时收起鱼线,就钓到一条肥美的鱼。这鱼的样子和泥鳅有些像,但要大得多,足有易弦小臂那么长,而且颜值也高得多,身上全是半透明的银灰色细鳞,腹部雪白,背鳍和鱼鳃后的两片小鱼鳍是半透明的浅粉色。
抠掉鱼鳃,破腹洗净后,何田把鱼斩成几段,用打水的铁桶装上半桶昨夜篝火下尚有余温的灰烬,把鱼埋进去,到了这时候倒掉灰烬,折些松枝,鱼肉放在上面,吃的时候连皮带鳞剥掉,就露出雪白细腻的鱼肉。
这鱼肉甚至不放盐就很好吃,大概是因为温泉中富含矿物质。
何田把两个烧饼穿在竹签上,放在火上烘热,夹上鱼肉,就是美美的一顿午餐了。
因为没有加盐,鱼肉也给了小麦一块,大米出了大力气,当然也得到一块豆渣饼作为奖励。
何田和易弦吃着午餐,看着四周风景闲聊。
易弦盛赞这种鱼肉,然后又故态复萌,“要是可以带回去养在我们家的池塘里就好了。”
当然,他也知道这不太可能,这种鱼很可能需要特殊的水质和水温才能生存,所以他们家附近的河流湖泊中从没见过。
何田退而求此次,“我们临走前多抓两条,煮熟了带在路上吃。”
“不知道腌了味道怎么样。”
火山脚下的风景不算很好,可是因为地热,草地远远望去是枯黄色,如同秋季的草原,但是坐在草地上,就能看到贴近地面有一层稀疏的绿色草叶。在中午这段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段,太阳晒在背上,暖融融的,如果不是抬眼就能看到山顶和远处一层层的白雪,就仿佛是在秋末或是初春。
吃完午饭,也休息够了,他们拉着大米再上了一次山。
这次下山时,大米的前腿打颤了两次,差点跪倒。
何田摸摸它脑袋,知道它的体力已经到极限了。
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两人小心地把八袋火山灰装上船,慢慢地划回去。这可一定要小心,要是布袋沾上了水,或者掉入水中,那这半天的工夫可就白费了。
为求稳妥,途中,他们还停靠在河岸边,让大米休息了一会儿。
回到营地后,这八袋火山灰被珍而重之地放在木箱里,捆紧绳索放好。
休息一夜之后,何田和易弦没有像上次来时那样优哉游哉地一路玩耍,连莲藕都没采,而是以不亚于来时的速度赶回家。
火山灰取到了,他们急于实验这种材料是否真的可以使用。
回程比来的时候要辛苦得多,帐篷什么的肯定不能扔,虽然食物消耗了一些,但是负重大大增加。八袋火山灰的重量不轻,如果是划船或者是在冰冻的河流湖泊上拖行还好,如果走进了山林里,那是非常艰难的。大米身上驮着两袋,拉着爬犁和小船,船上放上四袋,还有帐篷等等杂物,易弦背着两袋,如果遇到障碍,还要和何田一起抬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