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女当家:山里汉狂宠悍妻 (颜小宛)


  别看那些个报名费、赌输赢的赚头小,但胜在人多啊,几乎是全民参与,积少成多,到最后累积了极大的数额。
  这一系列的活动搞下来,富商们赚得盆满钵满,几乎把他们捐出去的钱粮都赚回来了。
  西北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大安国各地,不止京城的百姓们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各地的百姓们纷纷以他们本地的风俗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
  特别是各大边城的百姓们,他们多年来深受战争之苦,听闻宁家军勇猛无比地攻占了狄喜国的国都,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宁家再次出了个战神,各地的百姓们纷纷在家里为宁凌志立长生牌,希望他能继续高歌猛进,一举攻下狄喜国!
  比起各地百姓们实实在在的喜悦,京城的权贵们喜中掺忧,生怕宁凌志志得意满,回归京城来找他们负过宁家的仇人清算旧账。
  当西北边城的捷报传回到京城时,新皇劳累了一天刚打算抱着美人歇下,最是稳重的太监总管欣喜万分来禀报说刚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捷报。
  新皇看了捷报,连连叫好,满脸的喜悦之情。
  他反复看了很多次送回来的折子,每看一次他都忍不住叫一声好:西北大捷,宁凌志率兵攻占狄喜国国都,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瓦解掉与他们敌对的狄喜国。
  不为人知的是,新皇兴奋得在书房里转圈圈,实在按捺不住喜悦之情,他甚至还写了首诗,记录下他此刻的喜悦之情。
  哪怕一夜未睡,上早朝时新皇的心情极好,面上如沐春风,丝毫不见疲态。
  新皇大大地肯定了西北军民的付出和努力,特别夸奖了宁凌志的功绩,以及顺道夸了自己几句知人善任之类的话。
  新皇龙心大悦,知机的臣子们一个接一个,变着戏法地赞颂新皇,搜肠刮肚说出一堆譬如雄才大略、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等赞美的词语
  至于功臣宁凌志,这些人精们没摸准新皇的心思,他们基本都是一句话带过,看新皇并无不满,再加上一句两句的夸赞。
  在这一片夸赞声中,兵部尚书站出来,一本正经地提议新皇封赏西北大捷的相关将领。
  那些个老人精们先是看了新皇的反应,确定新皇对兵部尚书的提议并无不喜,他们分析了利弊,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发表看法。
  新皇比先帝更为英明,至少在对待功臣这方面比他老子强了不少。
  他没把他老子那么蠢,做出卸磨杀驴的蠢事儿,而是顺着兵部尚书等人的话,当朝赐予宁凌志武将最高级别的——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宁凌越等将领们之后再由兵部尚书呈上具体的功绩,论功行赏,这些事情都要走流程,急不得。
  哪怕在场的大臣里心里有计较,在这节骨眼上,只要不是出门时脑子被门板夹了,谁也不敢再提这茬。
  朝堂上有位老臣不知是不是老糊涂了,亦或者是出门的时候被门板夹了脑袋,他不合时宜地向新皇提出要让宁凌志从西北赶回来领赏谢恩。
  老臣这话一出口,朝堂上一片静谧,再无人说话。
  战场上瞬息万变,八百里加急传回来的捷报,只说了宁凌志占领了狄喜国的国都而已,狄喜国尚未完全攻占下来。
  这位老臣在这时候提出这种要求,让朝堂上的臣子们侧目不已,绝大部分大臣俱是用——这老家伙莫不是疯了吧?
  少部分臣子则不自觉地想起当年女战神班师回朝之前,朝堂上的腥风血雨以及先帝的选择。
  这些人纵然觉得这位老臣提出的意见不妥当,但他们选择明哲保身,对此不发一言。
  一片静谧中,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再度站出来,当着新皇和各位大臣的面,摆事实讲道理,掷地有声地狠狠怼了回去。
  兵部尚书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怼得那老臣从最初挺直的脊背,到缩着脑袋,再到羞愧得趴在地上。
  兵部尚书不带一句脏话,他的语调不疾不徐,面上更是完全没有一丝情绪波动。
  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极有分量,让在场的大臣们没法反驳。
  宁凌志刚领军攻占狄喜国国都,狄喜国还没彻底瓦解,战争仍在继续并未结束。
  非要把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宁凌志召回京城领赏,万一草原上那些的部落再次集结该怎么办?
  嘴皮子动两下,却因此而延误了军机,谁能扛得起如此重大的责任?
  新皇听完兵部尚书有理有据的反驳,始终阴沉着脸。
  待兵部尚书说完,新皇毫不留情面地呵斥老臣,骂他是老糊涂,骂得那老臣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众位大臣纷纷出言劝解新皇,让他不要因老糊涂的胡话而动怒,免得伤了龙体。
  一番劝说后,新皇念在老臣为朝廷奉献了大半生的情分上,没惩罚他,而是直接让他告老还乡。
  当颜小婉收到这份情报时,她挑了挑眉,心道:比起卸磨杀驴的先帝,新皇显然更加有海纳百川的度量,而且相当地赏罚分明。
  比起新皇,耿直又能说会道的兵部尚书,格外引人注意。
  颜小婉对他升起了多了几分好感,还特地把兵部尚书说的那些话,复述一遍给萧朗听。
  听着心上人大力夸赞别的男人,萧朗听了心里酸溜溜的,可劲儿地使唤颜小婉去给他端茶倒水,看她心里眼里只剩他一个,那点不舒服才消失。
  神经大条的姑娘不知她的一番赞扬,惹得她家那位醋坛子被打翻了。

  ☆、第560章 歪打正着

  若不是路途遥远,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太多,那些视宁凌志为战神的读书人们,真不介意赶到西北去,看望那些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士兵们。
  哪怕他们的心愿没能实现,但他们依旧写了不少赞美西北大捷的诗篇。
  当然,这些读书人所写的赞美诗词里,肯定是少不了赞颂新皇一番。
  夸奖新皇的片段俱是用上了读书人们最爱用的华丽词藻,极尽所能地大肆颂扬新皇的英明领导,统治有方。
  颜小婉找出随信附来一片诗篇,看着上头大段大段的夸张语句,时不时地又来一句圣人云,圣人曰,看得她眼角止不住地抽搐。
  幸亏这些赞颂的诗篇不是写给大字不识的老百姓,而是写给饱读诗书的新皇,不然别人压根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东西。
  这诗篇写得好是好,问题在于它写得太过晦涩难懂,读者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才能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
  水平不够的人是看不懂这诗篇里对新皇的吹捧,只会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相比较而言,话本为什么那么好卖呢?
  除了故事有趣之外,更重要的是简单直白,好理解,一般人都能看得懂。
  这不到千字的诗篇里单单引用圣人言不下五处,一般的人哪里看得懂这些?
  真正能看得懂这诗篇的读书人,俱是饱读诗书的人,并且这些人的出身不会太差。
  当世的书籍非常珍贵,哪怕是学子们人手必备的四书五经,那也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全套的。
  不然,书斋里也不会那么多靠抄书生存的读书人了。
  书本买的贵,不仅是因为纸张产量低价格高,更是因为印刷的成本太高,所花费的时间太长。
  一般的话本用纸都是很粗糙的那种最便宜的纸,再加上一门心思读书考取功名的人是不会花钱买这些话本。
  买话本当消遣的绝大部分是有钱的“闲人”,一般而言话本卖出去的数量不多,所以流传的不是很广。
  在这种情况下,《将军小姐奇遇记》能流传得那么广泛,除了话本写得好、引人入胜之外,更重要的是颜小婉自掏腰包,出钱印刷,搞出各种噱头吸引注意。
  可以说,《将军小姐奇遇记》完全是颜小婉利用各种手段捧出来的“神书”,难以复制。
  要不是后头卖得数量多,薄利多销回了本,颜小婉估计要倒贴进去数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颜小婉轻叹一声摇摇头:“寻常人家的读书人卖得起全套的四书五经都难,极少有能有饱读诗书的机会,所以寒门出贵子的几率太小。说来说去还是书卖得太贵了,要是那些圣人书、孤本之类的宝贝,能像话本一样流传到全国各地,那就好了。”
  此时的她并不知她这一声叹息,将会给大安国带来多大的改变。
  颜小婉不过是随口一叹,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萧朗看她皱眉不悦,当天便下令,让手底下的谋士们去解决读书人买书难的问题。
  远在江南的谢师爷接到他家主子的命令,暗暗思忖着他家主子是不是打算收买人心,为了日后登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安国素来是科举取士,考取功名是很多人读书的动力,更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谢师爷虽说出身寒门,但实际上他家的家底跟普通人家比起来真不算薄,家中良田几十顷,不然他家真供不起他读这么多年书。
  光他那些买书的钱加起来至少有百两银子,更别说其他的例如纸张笔墨、赶考所花费的盘缠之类的花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