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周清湖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又亲昵地问,“二伯娘,等建安叔搬回自己家,你家不就空出一间房了吗?能不能让我和我婆家住啊?”
俞蘅一脸为难:“我已经答应让清田一家来的时候给他们住了。你知道的,清田早就把老家的田和地都卖了,回老家根本没地方住。”他真诚地握住周清湖的手:“你说晚了,实在对不住啊大侄女。”
“……没、没什么。那我先回去了,下次再来二伯娘家坐哈。”周清湖这人也干脆,立刻就走了。旁边周清荣诧异地问,“妈,大哥什么时候说要回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周清田就是原身丈夫的大哥的独生子,很有出息,远居京都,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也不是说关系不好有什么矛盾,只是生疏了而已,周大伯走得早,周大嫂子带着孩子改嫁外地,时光和距离冲淡了感情,只是情谊仍存,周建军的葬礼,周清田也是来了的。
“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周清田在葬礼后再次返京,之后也联系过一次,不过他可没说要回来,这是俞蘅拿来搪塞周清湖的借口。没办法,他倒不是对周清湖不满,而是周清湖嫁的那一家人太过难相处,当年两家结亲的时候就一地鸡毛,那样一大家子住进他家,他还过不过日子了?反正先把话堵住,就算周清田不回来,也会有别的人做借口。
将这件事揭过去之后俞蘅搓搓手抬头看天,问周清荣:“我觉得好像更冷了,你看看温度计。”
周清荣应了声,利索地将挂在廊上的室外温度计拿下来,“妈,零下二十七摄氏度,啧啧啧这气温一看太吓人了,要是以前跟我说我会习惯这么冷的天气,我一定当那人在放屁。”
一眨眼快一年半过去,如周清荣这样身强体壮的青年人已经比较适应这样的气温了,身体的耐寒能力在增强。
“走吧,赶紧把地窖弄好。”俞蘅是视线从乌压压的天空移开,在看不见的高处,雪被挡在了那里。
随着大量人口入住巷牙镇,老亢村同样来了许多陌生面孔,这些外来人更加好奇所谓防雪罩的存在,因此在调理好身体之后,常组团到处拜访,周家这一排正好处于无雪区中心的建筑最受欢迎。村里人淳朴热情好客,一时之间村中人流走动十分频繁,俞蘅主张关紧大门看好孩子,谢绝陌生来客,紧赶慢赶地将地窖全部弄好了。
留着地窖散气味烘干,俞蘅又忙着种蔬菜了,小小的院子生机勃勃,周建安一边小腿截肢了,平日少出门,他妈羡慕地看着周家人的生活,回头背着她儿子叹气。这么年轻都不到四十就少了一截腿,后半辈子可怎么办呢?周建安却主动安慰她:“那么多人被冻死,至少我还活着呢,等以后天气好了我再去找份工作,找不到也有残联呢。”
他妈擦了擦眼泪露出笑容:“妈信你。”
结果第二天,周七叔就通知全村人,说祠堂终于修好了,让每家都来人参加大祭,修葺费用和祭品费用每家分摊五百。周建安他妈大怒:“如果不是他硬要大雪天修祠堂,我儿子怎么会截肢?!那个老不死的害人精,活该下辈子下地狱!”
俞蘅在房里听她骂得越来越不像样,声音尖锐高昂,怕是外面都听得见,这才过去劝慰,最后按着嗡嗡的脑门子回房。他家的钱由周清荣送过去,周清荣回来时低声跟俞蘅说:“七叔好像要给之前受伤的人赔偿,钱就从老人组那里出。”老亢村有一个老人组,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村里一些有出息的人回馈乡里时,就会捐钱到老人组,由老人组安排发放给村里的老弱病残,称作扶老金。“我就说我不用,我都活蹦乱跳的不缺那点医药费,不过我看建安叔家和老四叔家够呛……”
祭祀那天俞蘅和郑涵都没去,家里就周清荣带着周昊钧过去了,村西头一整早都有炮竹声,听起来比过年还热闹。
俞蘅在厨房里煮药膳,郑涵在客厅边缝衣服边看电视,忽然看见一则新闻,赶紧喊他过来看。电视里在说,今年年末有望做出防雪罩成品,明年可能大批量生产投入使用。新闻上还第一次对防雪罩的结构原理等进行初步解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俞蘅认真地将新闻看完,等新闻播放下一则国际形势时,他舒出一口气。
“妈,你是觉得不靠谱吗?”怎么是这个表情哩?
“没有,就是觉得有点久。”
郑涵就笑起来:“慢慢等嘛,我看着这新闻心里就有底啊,等全国批量使用的时候,我们就都不怕下雪啦!”
“那也是。”
中午,周清荣一手牵儿子一手提着一个大袋子回来,说里面是一条五花肉:“我看着切的,肥瘦都有,做红烧肯定好吃。”又主动说起祭祀的情况,“不太顺利,抛笅杯的时候,七叔抛出两个反面。连续三次,最后匆匆散了,也没人敢再去掷。”郑涵倒吸一口气:“三次都是反面啊?”
周清荣脸色沉重地点头:“老人组的叔公叔伯脸都白了。”
说完这件事,客厅气氛压抑又沉重,周清荣突然笑起来:“不说那个了,说点高兴的,刚刚老人组给建安叔他们发钱了,建安叔拿到了三万,还承诺以后都会有补贴……”俞蘅听了直点头。
当天中午,他们就做了五花肉,加了当地的腌辣椒和豆酱,爽口又下饭,第二天老亢村却炸开了锅,原来是村里接到了镇里的公文,巷牙镇被定为接纳人口迁移试点,老亢村被分配了一千五百人的份额,现要求老亢村“便宜行事”,为一千多即将到来的灾民准备住所。
“大家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啊!我们要开会后才能做出决定,不会强制性征收大家的房子的!”
老亢村户籍人口一千两百多,这个任务直接将村人口翻倍了,其实说难也不难,因为老亢村中村民住得比较稀松,村内面积比较大。难在现在各家各户多多少少早就接纳了临近城镇的居民,现在多进来的一千五百人,住哪里?
周七叔安抚着村民,村长笑呵呵地站在一边,等众人平静下来才说:“都是自己人,我就实话实说啦。现在巷牙镇没有下雪,注定是香饽饽,国家这么安排我们就要听的嘛。我现在先问一个问题啊,谁家还能愿意进人的?站这边。”
零星几个人站过去,他数了数摇头:“不多了啊,行你们愿意的话一会儿来办公室登记。至于剩下的客人那只有第二个办法了,我也不想强制安排外人进你们家,不安全我也不放心,这样,我们先把幼儿园收拾出来,去镇上买那种两层的架子床,勉勉强能住——哎老林,你们幼儿园多大啊?”
老亢村也是有外姓人的,不过不多,幼儿园的园长老林就是,他想了想:“能放架子床的,也就两百来平吧!”
“哦……”村长算了算,留点出入的缝隙,最多放五十张架子床,安顿一百人。嗨呀还有一大半呢!“不行不行,那就只有建房子了!别吵别吵不让你们出钱,我报给上面,让上面拨款!”
会议散了,周清荣没心情和别的堂兄弟唠嗑,匆匆赶回家。家里俞蘅倒不担心会议开得怎么样,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不想让外人住进来,别人就进不来。这座院子倾注了太多心血,后路也在地窖里,不可能让出去让村里统一安排的。
第452章 寒冬已至16
得空俞蘅和周清荣一起上山捡树枝, 之前的大雪压垮了许多大树繁枝, 用铁耙能抛出好多出来, 每天都满载而归。他们将树枝晾在院子里、屋顶上, 晾好的就绑成一捆竖在廊下, 用油布围起来。郑涵看紧孩子, 不让孩子玩火,就怕把自家给点着了。
村长向县级汇报之后, 许久没收到消息。他也够光棍, 你不出钱啊?也不说这么些人到村里之后怎么吃饭啊?得嘞!我也不管了!到时候人一来啥都抓瞎,他也管不着咯。
这一次被划入巷牙镇的灾民,其实并不全是韶安市及附近的居民,严格算起来, 负责开道、护送的军队,是驻扎本省边界城市岸市的, 和韶安市一西一东, 相隔甚远, 在这个天气状况下从西往东, 称得上路途遥远。他们一路东行,沿途极少接纳当地的灾民,在除雪机开路、坦克运送之下,艰难又坚定地在风雪之中往巷牙镇前进。
周家却有了一个好消息,郑涵怀孕了。她自己没察觉出来,是俞蘅瞅着不对劲一抓手把脉,就把出喜脉了。周清荣那个高兴啊, 在客厅里直蹦。
“蹦什么蹦,冷静点,这世道怀个孩子再生下来容易吗?”俞蘅仔细思量一番,写下一张长长的单子递给周清荣,“之前咱们收集东西的时候,可没有准备孕妇和婴儿的东西,我们先送你媳妇上镇医院检查一下,再将这些东西备齐了。”
周清荣被打醒,心情瞬间沉重起来。是啊,这样的天气连大人都不习惯,小孩儿该多难受呐。“我知道了妈!我现在就去跟建民叔借车!”
周清荣立刻载着郑涵去镇医院去检查,下午喜气洋洋地回来了,果然是怀孕了。“妈,我这就去买东西!”俞蘅点点头,在周清荣夫妻俩在医院的时候,他就接到了九九发布的支线任务,守护郑涵这一胎,因此他早就知道医院的诊断和他的判断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