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玉琪带着儿子赵鹏过来了,她们家准备这次直接去沈阳中路建王府,原本是老太妃在长子家养老,现在也要跟着一起走。
“玉彤,我是来看看你怎么收拾的,我们王爷什么都不愿意带,还说我带多了?”玉琪提起这个就恼火。
因为赵晟成了新任恂亲王,宗室并不大买账,而且皇上垂垂老矣,这次回来都是用药吊着命,据不完全消息,很多事情都已经是太子在处理了,恂亲王当时对康王很不错,这点事情恂王府的人都知道,赵晟很知趣的避风头。
玉彤其实带的东西也不多,她道:“既然是要去开垦的,我们带的都是常用的,其实好些也没带。”
玉琪细细的看了看,冬天的毛皮衣裳,布匹带的多,药品带的不少,她道:“你们要带多少人去?”
“不多,就三十来个人吧,有十个还是护院。”这还是再三删减过的,要不然就玉彤一个院子吃的丫头婆子就二十多个人,更别提赵群还要带幕僚,长随小厮,其实带的人并不多,都是常用的习惯的,像春樱夏桔或者王妈妈这些人事必定要在身边伺候的。
不过,这不是去享福的,玉琪也知道,可她们跟玉彤不同的是,以后她们就要一直住沈阳了,可不像玉彤还能回京城。
临走之前,告别亲友是必要的,因为要走的时间已经定了,以后回来可能又是一番变化。尤其是张钊若是再外任,又是好些年见不到面,再有张瑰如果中了进士,可能又有他的前程。
想到这些,出走时的意气风发就显得有些沉重了,赵群抚了抚她手:“彤儿,怎么啦?要下马车了。”
玉彤撅嘴:“夫君,还没走就开始想家了。”
赵群失笑,又想起这段时间他太忙了,有时候甚至直接睡书房,很少跟媳妇说话,毕竟要去东北,那么远也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他竟然忘记考虑媳妇的心情。
“别担心,过几年我们就回来了。”
玉彤微微点头:“哎,现在我成亲都两年了,其实我跟你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是我想左了。”
娘家再好不能养她一辈子,爹娘再好,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只要她过的好,大家彼此牵挂着,这就好了。
张钊这次没有直接让赵群去外边说话,都聚在里屋说话,连夏姨娘都过来了,她越发瘦了,没有年轻时候饱满鲜嫩的模样。
“这次可是个好机会,王爷果真英明。”
赵群笑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他父王在战场上拼命厮杀,还不是为了他,为了信郡王府。
男人们说他们的,曲氏和曲滢就担心孩子的事,“初哥儿年纪那么小,你们路上可一定要小心。好些地方都还没有化冰,衣裳宁可多穿也不要贪凉快,再有小孩子若是哪里不舒服了,一定别忍着。”
玉彤点头如捣蒜,论外放她娘曲氏算是老经验了,曲滢也听的起劲,她丈夫现在是举人,出孝了若是考上进士,以后少不得也要外放,她指不定也要跟着去,现在能提前听听经验也是好的。
她们娘几个说说笑笑的,玉彤抬头一看夏姨娘像是有话要说,她看了曲氏一眼,这才跟她道:“姨娘是有话跟我说吗?”
夏姨娘连忙点头,她带着几分讨好道:“七姑娘,玉佳那孩子在东北,说是有了身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她话还未说完,玉彤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于是道:“这个您放心,我这次要去的地方跟她还不远,我还带了大夫过去的,她是我妹子,我肯定要照看好她。”
说起来曲氏只对玉彤上心,对玉佳也就比玉柔要好那么一点点,嫁妆给到位,找的梁玖人也不错,她自觉已经算对得起她,至于之后的生活,反正张钊会给梁玖去信,曲氏也只在面上客气一番,不会多加关心。
夏姨娘千恩万谢。
她们说完,又听到张瑰特别羡慕道:“我多想去闯闯,就是孝期没法出去,唉,天天困在京城,人都闷出病来了。”
以前外任的时候至少张瑰东窜西窜的,觉得自由,现在天天在京城,再好的东西都看腻了。
赵群心里一动:“你放心,有好的位置我跟你留着。”
大舅哥学问一流,人品也好,若是作为帮手,他必然如虎添翼,自家人提携自家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张钊却不同意:“就让他自己先闯闯。”
张瑰明白他爹的意思,他们家要是事事都靠妹夫,日后妹子岂不是要仰人鼻息了,他便笑道:“爹说的是,我呀,还想考博学宏词科呢!”他若是自己靠自己出息了,别人也多敬仰他三分。
赵群就更欣赏张瑰了,曲氏却打断他们的谈话:“快来吃饭吧,就当为你们践行了。”
第九十三章 路上
雪刚化开, 路上冰块刚刚消融,单层的布鞋都完全不能下脚,一下脚,水汪的一声, 整只脚都有可能湿透了。
平安说话的时候就带着雾气, 他在二门外候着, 并不敢多言。而里间的气氛却稍微凝重,因为信郡王府的小主子们今天就要离开了,信郡王妃有些埋怨儿媳妇, “便是多带俩个乳娘又如何了?你这当年的倒是心狠, 非给断了奶。”
在大户人家很多人喝奶都喝到三岁或者以上, 据说赵群小时候喝奶就喝到快五岁才戒掉, 王府的孙子孙女, 天潢贵胃, 多少好东西都用得起。
玉彤也不恼,毕竟婆婆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 而且她们这一家子人一走, 整个王府就空落落的,只剩下信郡王和信郡王妃两老了。赵群长姐简二奶奶也不是很亲近娘家的人,她丈夫回来后, 她就回来过一次, 赵凌就更不用说, 不回来还好点,而且在信郡王夫妻眼中, 她们生的孩子毕竟是外孙,只有初哥儿和福姐儿才是亲孙子和亲孙女。
原本信郡王妃听说孙子和孙女留下,她还鼓足干劲准备带孩子,哪里知道还是要跟着爹妈去那等苦寒之地,她那一课心哦,简直七上八下的,生怕担心小孙孙出什么意外。
“母妃,您别担心,多吃五谷杂粮他们身体也好,您看初哥儿现在这样给他喝奶他都不喝了。”玉彤道。
信郡王妃也不好数落儿媳妇,毕竟她伺候的人也减少了很多,而且连衣裳都穿的朴素起来,没有往日那般华贵的样子。
“知道了,你们在路上也小心。”
玉彤点头,“母妃放心,我会把初哥儿和福姐儿的画像有空就寄过来给您和父王看,您和父王二老也要保重身体,到时候等我们回来,还离不开您帮忙。”
信郡王看了看天色尚早,便提醒他们上路:“趁早走,还可以赶上最近的驿站,若是出发迟了,到时候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赵群听了,拉了一下玉彤,玉彤这才抱着孩子依依不舍的跟信郡王夫妻道别。比起玉彤来,赵群毕竟是男人,没有什么离愁别绪了,反而是踌躇满志。
上了马车,马车很大,里边甚至可以睡一个人,座椅上放的软垫很是舒服,中间放着小炕桌。紫鸢和黄莺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进来,因为春樱和夏桔都嫁了人,成了陪房妈妈,俩人都携家带口的,能够在外面做事,里边伺候的就紫鸢和黄莺,还有春华和秋实,至于银红和王妈妈则在另一辆马车上准备些吃食,到时候换紫鸢和黄莺进来伺候。
玉彤把干粮都准备的很好,还让王妈妈准备了俩个小炉子放车上,一个是专门帮小孩炖些易克化的食物,像鸡蛋羹这样的,另一个炉子则是帮大家改善一下生活。她带的干货不少,而且毕竟是王府出行,生活上也要过的去。
这次她们去的地方是本次打仗收服的地方,以前是东胡匈奴聚集地,现在改名叫会宁府,相当于在本朝最北边了。
“原本以为咱们出发算早的,您看看,比咱们早的人多的是。”黄莺掀了帘子,看城门口堵塞的车队,有些担忧。
玉彤笑道:“那也是正常的,好些人就是想早到早得。”
不是每一位宗室都能够去东北的,去的大多数都是宗室此次上了战场的人的后代,像赵群就是。不过赵群跟赵惠一起去,赵惠也要直接去东北驻扎,他想完全远离京城,以免让人当做靶子,但怕今上担心他跟东胡人有什么勾结,所以这次选的地方并不大好,而且还有太子妃的舅舅在那里做官。
本来玉彤还想和玉琪一起走的,但因为玉琪家里还有老人跟着,所以要等雪完全化了再走,所以玉彤就只能和叶韶一起了。
叶韶,不,现在已经是康王妃了,她头戴着灰鼠镶翡翠的昭君帽,身上裹的特别严实,双眼带着笑意。昔年伏在老太太怀里撒娇的娇人儿在她身上已经看不到一丝以前的影子了,现在的她既威严又干练,是一位精明的大家主妇。
现在叶韶就独自一个人在她的马车里,陪着初哥儿玩,玉彤便在一旁教福姐儿说话。她仿照现代看卡片说话,也只做了许多卡片,上边画了图,很耐心的一遍遍教福姐儿,间或和叶韶说话。
出了城门,信郡王府的车夫开始赶路了,玉彤怕颠着俩个孩子,所以让初哥儿和福姐儿都过来她抱着,她是抱俩个孩子习惯了的,刚开始天天胳膊酸,现在已经很能承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