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瑰今日穿着一套深绿色圆领袍子,头上用玉簪倌住,他生的俊眉修目,集父母之所长,比之张钊多了几分雍容,比之曲氏又多了几分灵秀,是个十足的好青年的模样。
“给二舅母请安。”
二舅母连忙叫起,寒暄几句,又看他很耐心的听长辈说话,想着年纪轻轻已经是秀才了,人品也很不错,几乎是越看越顺眼。
这个时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论曲氏如何把玉彤看做是个大人,也不会把这种事情告诉她。
只不过曲滢来家里的次数更多。玉彤跟玉佳也高兴,因为曲滢每次来都会带一些好吃的小点心过来,她为人又仁厚大方,不仅玉彤姐妹跟她相处的好,张家其她的姐妹也愿意跟她相处。
尤其是玉涵跟曲滢年纪相仿,都不是爱计较的人,俩人格外投缘。
陶心湄用手肘拐了一下汪淑儿,“曲表妹听说是要许配给瑰表哥的,我让你抓住机会你不听我的话吧。”
汪淑儿傻笑几声没说话,只能说人各有志,心湄姐也是为了她好,可是她太清楚知道自身情况,而且她也不会觉得三房的人会喜欢她而不喜欢曲滢。明显三房的玉彤对她很客气,可不带一点亲近,除非是傻子才看不出来。
玉珠今儿没来,玉彤惊讶的问了一声:“八妹怎么没来,滢姐姐还特地留了一份点心给她。”
汪淑儿向来和玉珠关系很好,此时便道:“她今日跟二舅母去她姨妈家了。”
“那就不用我们说了,去了王府肯定有好吃的好玩的。”玉彤笑道。
**
信郡王府
与安平侯府漫天的淡色系不同,信郡王府则到处张灯结彩,信郡王妃是个个头不高的妇人,眼神却越发的明亮,因为还过几天她的二女儿要出门子了,嫁的是山东的豪门世家,进门就是宗妇,信郡王妃对这桩婚事尤其满意。
见着妹妹华氏,脸上的表情又高兴了几分。
“终于把珠儿带过来了,你们家在守孝,如今珠儿也越发不能随意出门子了。”
华氏笑道:“冰天雪地的,本来这丫头怕冷,我说要来姨妈家,她才舍得从床上爬起来。”
她从张全那里没探听出什么消息来,想想也是,她一个寡妇,从不曾在外面走动,甚至她的人要去外院打探消息多了一点都不行,所以她还真不知道赵群为什么亲近三房。
又听信郡王妃道:“这敢情好,今天就别回去了,免得折腾孩子。”
华氏正是求之不得,却没想到玉珠拒绝:“娘,六姐(玉琪)明儿还找我有事情,我想回去。”她跟信郡王妃的小女儿处不来,因她年纪跟赵凌一般大,赵凌很有点喜欢冷嘲热讽的,不像她的那两位姐姐那么友善,可现在信郡王府就只有赵凌一个姑娘了。
玉珠不愿意跟赵凌相处,所以想避着一些。
信郡王妃不大知道这些机锋,她对玉珠印象很好,觉得她心性单纯,若是真和自己儿子成了亲,以后亲上加亲,自己也不必担心女儿了。信郡王妃有三个女儿,唯独赵群一个儿子,以后儿媳妇若不跟自己亲,还把儿子带歪了,那她百年之后,三个女儿岂不是无娘家可回?
因听了玉珠的话,她挽留:“这几日你二表姐出阁,很该要几个姊妹作陪,你娘不方便,你却是可以的。”
华氏却不让女儿拒绝:“你这丫头,回去做什么,你二表姐往年对你那样好,如今更该送她出阁才是?”
玉珠这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了。
“这才听话,对了大姐,群儿呢?”华氏问起赵群。
信郡王妃摆摆手:“他如今在理藩院做翻译,随康王世子一起做事,明儿也就告了半天假。”
“群儿这么忙还去我们老三那里送东西,哎,姐,群儿怎么跟我们老三混在一起了。可别让他吃亏了,你知道老三两口子那是算盘打的最精的,别让群儿被骗了。”华氏一幅语重心长的样子。
信郡王妃却释然笑道:“别说,这次还多亏他们,群儿才能顺利回来。好了,我现在要去前面看一下布置了,你带玉珠下去吧。”
她根本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而且也找来赵群的小厮问过,张家的两位小姐从来没有“特意”遇到过赵群,已经算很守礼了,自己这个妹妹天天在家憋着,心里想的也太多了。
华氏一走,赵凌笑着从外面走进来,“娘,玉珠今天要在我们家里住啊?”
信郡王妃点头:“是啊,玉珠那孩子也是老实的紧,你该和人家学学。”
这话就说的赵凌不爱听了,她不高兴道:“我才不想跟她学呢,她什么老实呀,其实就是蠢。她都那么大了,还一天到晚躲在小姨的裙子后面,您还让我跟她学?”
信郡王妃嘴上排揎女儿几句,心里却也是赞同的,她想起丈夫信郡王的话,丈夫是绝对不同意找玉珠的,原因就是她丧父,母亲见识不足,这样的姑娘不适合掌家,她是个好姑娘,可是显得有些孱弱。
她这边心里纠结着,没想到女儿赵凌已经跑了出去,她笑着摇摇头。
第二十六章 赛茶
“娘, 你方才说晏姐姐已经生产了,我跟您一起去看看她吧。唐伯父和唐伯母又不在京城,想必她一个人肯定孤独的很。”
唐晏嫁过来也才一年,肚子很争气, 虽说现在生了一位姑娘, 可先开花后结果, 姐姐带着弟弟出来,连曲氏都为唐晏高兴。又因为俩家在益州时候的好交情,曲氏已经准备了许多洗三之礼, 玉彤见状自然也要跟着去。
原本回来京城后就打算去看唐晏的, 又她们家的守孝不好出门, 而唐晏也不过只是个小媳妇, 贸然上门恐怕不好, 这次正好有理由能去看看唐晏。
曲氏把女儿头上的玉垂扇步摇扶正, ,拍了拍她的手:“好了, 你跟我一起去, 只一点,不许胡闹。”
“女儿绝对不会胡闹的。”玉彤在曲氏面前是可这劲儿的撒娇,因为她知道母亲年少时过的很困苦, 这种困苦并不是指物质, 而是指心理上的困苦, 很缺乏家人的关心,所以曲氏很纵容自己的脾气, 愿意溺爱自己也是因为这个方面。
看女儿搀着她走,曲氏笑意遮都遮不住。
在二门遇见同样也要出门的蒋氏和玉诗,见她们匆匆而去,玉彤好奇的问了一句:“她们这是去哪儿啊?”
曲氏坐上马车才跟女儿道:“你五婶如今越发迷信佛教,今儿有大师开坛,约莫是去那里了。”她也怕女儿沉迷于此,便道:“无论佛道都不可太过迷信,立身持正才是根本。”
“知道了,娘。”玉彤本来就是无神论信仰者,不会去信这些。
从灯笼街出来,再走前门大街,过南门,才到太仆寺丞马家。
马家是标准的官宦家庭,马夫人生的瘦瘦小小的,见着曲氏倒还算和气:“你们且先进去,她也才刚醒,这会子她亲娘也不在身边,劳烦您多陪她说说话。”
曲氏惯会说场面话的:“她也幸好有您这个娘在这里,就是亲娘也就这样了,我看您也看了她一宿,先去休息吧,我们之前都熟,很不必客气。”
马夫人点点头,由丫头扶着出去了。
进了内室,尽管已经焚了香,可还是隐约能闻到一丝血腥味。唐晏半倚在床上,旁边放着一个用红色包被包住的小婴儿,她看起来虽然很虚弱,脸上却是一脸满足。
见玉彤跟曲氏进来,她眼眶一红:“张伯母,玉彤,你们来了。”
曲氏连忙上前,用帕子替她擦眼泪:“你这傻孩子哭什么,月子里最忌讳这个了,快别哭,让我看看这小囡,别惊动她。”
在曲氏把注意力集中在婴儿身上的时候,玉彤赶紧坐在唐晏前面,她笑道:“我还没恭喜晏姐姐呢,怎么样身体还好吧?姐夫对你怎么样?”
此时唐晏会珍惜和好姐妹见面的时间,倒也顾不上害羞了:“你姐夫对我倒是极好的,只是我们的情况你也知道,夹在中间不上不下。这次我虽然生了个女儿,他也跑上跑下,没有一丝嫌弃,就是我婆婆说些不好的话,就冲她这样,我也能忍了。”
说完还特意嘱咐玉彤:“妹妹年纪也一年大似一年,这嫁的好不好的,都是看人好不好。”
玉彤知道,若不是二人关系好到那个程度,唐晏绝对不会跟自己这个未出阁的姑娘说这些的。这是唐晏给自己的金玉良言,她道:“我知道,姐姐身子还舒不舒服?我外祖母家里认得一个老太医,最是擅长妇科,若是姐姐需要,我去请过来就是。”
唐晏知道玉彤这个人,关系一般的她根本不会动用自己的人脉,或者说她虽不是古道热肠的人,却是个很重情义的人,只要别人对她好,她也会加倍对别人好。
玉彤越是这样,唐晏越不能麻烦她,她道:“我们家也请了个相熟的大夫,我这只是产后虚弱一些罢了,没事的。”
玉彤把唐晏扶着躺下:“晏姐姐先休息吧,我娘带了只山参过来,你记得让丫头熬点汤补补。”
曲氏也让乳母抱了孩子下去,她再带着玉彤跟唐晏的嫂子马大奶奶告辞。马大奶奶略挽留一二才让曲氏母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