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商户嫡女奋斗史 番外完结 (天际舟)


  御书房内,武胜等人接了旨俱都退下,封明贤也押了下去。危机一解除,影卫便重归黑暗。除了进来伺候的内侍、宫人,便没旁人。
  曹皇后挥手让他们都下去,只留下太医和吴光启。皇帝的病情是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
  “皇上。”赵院使拱手道:“您所中的毒,药性缠绵对身体伤害极大。若无解药,只有这个寿数。”
  他颤抖着比出了三根手指。
  曹皇后吃惊的问道:“三年?”
  赵院使缓缓摇头,声音很低:“三天。”
  “什么?”曹皇后惊得倒退一步,吴光启为庆隆帝拭汗的手顿了一顿。
  庆隆帝和姜冰薇相视一笑,两人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也是不错。
  执子之手,生死契阔。多少人许下过这个诺言,又有多少人做到呢?在阴差阳错之下,两人能达成曾经的承诺,也是一种福分。
  庆隆帝能看开,曹皇后却不能。
  是她的袖手旁观,才导致眼前的这个局面。她也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狠心,会用如此剧烈的毒药。
  吴光启用一个托盘,将被姜冰薇撕碎的奏章小心翼翼的扫在里面装上,送到赵院使面前。
  “赵大人,毒药下在这封奏章里面。请大人务必研制出解药。”封明贤那里,能逼问出解药最好,若是不能,就只能指望太医这里。
  赵院使慎重的接过,“皇上,微臣定竭尽所能研制解药。”
  转头想起一事,对曹皇后道:“娘娘,微臣先开一副方子,护住陛下的心脉缓解毒性。另外,不知出京的淳和驸马是否在回京路上。请娘娘速速遣人去寻。”
  太医院众人医术精湛,但毕竟长年守在京城,缺了些见识。他需要苏良智的眼界,分辨毒性。
  “好。”曹皇后应下。
  知道了最坏的结果,庆隆帝反倒不急了。还有三天时间,能让他做很多事,为齐王登基做好准备。
  吴光启安排了肩舆,将庆隆帝抬回寝殿安歇。
  “她也一起。”
  吴光启以为自己听错了,诧异的回头望着曹皇后。只见她微微垂眸,神色不辨喜怒,好像刚刚没有说过这句话一样。
  见吴光启望过来,曹皇后抬头道:“将她一起抬到寝殿。”
  庆隆帝寿数有限,齐王的太子之位已成定局。说不定,过几日就要登基继承大位。
  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曹皇后心头微微叹了口气,看向着灰色僧衣、容颜不减的姜冰薇。
  在庆隆帝还是太子时,两人在各种场合上见过面。彼时,姜冰薇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妃,两人说过几句话,也是她施礼问安。
  那个时候,谁曾想到有后面那起变故?姜冰薇被废,送入了太庙再也未曾露面。而她,则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两人再见的这一日,竟然是这等情形。既然她以身试毒,逼封明贤交出解药。不如,就让她陪在皇上身边,同时将她看管起来。
  庆隆帝笑了笑,对曹皇后这样的安排很满意。
  此生他注定要对不起一个女人,在最后的时光里,他想任性一次。
  ……
  齐王接到圣旨,匆匆进了皇宫。
  他知晓会有变故,但未料到动静这样大。一路进来,触目之处,处处是残留的鲜血。柱子和石壁之上,还有刀剑留下的豁口。
  宫人沉默的忙碌着,清洗着这些痕迹。
  再往里走,午门前血流成河。一边是斩去了头颅的尸体,一边是瑟瑟发抖等着行刑的乱党。
  刽子手的九环大刀,都砍出了豁口,废弃的大刀扔在地上。
  平日端庄肃穆的午门,此时成了鲜血淋漓的刑场,如地狱一般冒着凶煞之气。几百人的人头落地,宫人、内侍均不敢靠近,执行命令的是北衙的精锐老兵。
  齐王的脸色也有些发白。他不是没见过死人,但这般场景仍然使他胸中烦闷欲呕。
  这些乱党,大多是奉了乱命的士卒。他们冤枉,但并不无辜。就算是杀错,也不能轻饶这等叛逆大罪。
  否则,谋逆作乱都能留得性命,岂不是人人都敢博一把?没有追究牵连他们的家人,已经是皇恩浩荡。
  过了午门,武胜迎了上来,两人迅速交谈了几句,旋即分开。
  武胜先后接到齐王和曹皇后的消息,在全力戒备之下,乱党并无取胜机会。监视着内应打开了宫门,将乱党放了进了,才一网打尽。
  齐王脚步匆匆,心中想着武胜刚才跟他说的话。
  原来在京中,还有这么一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兵力。
  他心中思忖着,这次封明贤作乱,才暴露出的这个漏洞,这支军队必须进行改编。否则,下一次仍然容易被人利用。

  ☆、第825章 急报(万更求月票)

  南衙十六卫,遥领全国府兵,拱卫内城百官衙门,掌管京城宿卫。
  这是先帝留下来的军制。不设统领,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下设郎将、参军等职位,每一卫领两千士卒。
  以皇宫为中心,最里面是宫城,也就是帝后歇息之所。外面是皇城,从天津桥进去,守卫森严。包括皇帝早朝的宣政殿,及召集重臣议事的御书房。
  这两个地方,都由武胜所率的北衙六军护卫。这里,是高芒王朝守卫最严密的地方,同时也是刺客最想渗透之地。因此,立国之后,又增设了影卫。
  再往外走,便是内城。三省六部九寺两军一府的衙门,都设在此处。每日有无数的公文进进出出,将皇帝的政令变成各种条例,下达到全国各地,是治理天下的中央枢纽。
  南衙从将军到士卒,由各地折冲府精锐轮换而来。相对于北衙禁军,他们的名单并不固定。
  南衙的轮换由兵部随机调拨,这是先帝在立国之初就定下的方略。为的是和北衙互相牵制,为京城保留一支除了皇帝之外,无人可控制的力量。
  毕竟,一支经常都在换防的军队,想要收买和渗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收买全国六百三十三府的府兵。
  光想一想,就知不可能。除了皇上,谁还会有这样大的能耐。
  但是,南衙的制度虽好,到了庆隆朝却慢慢形成了惯例。轮换的时候,从北至南依次轮换。只要留心,便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出问题的这支府兵,正是江尘打着前朝雍太子的名号,收买的府兵。
  齐王心头想着事,进了庆隆帝所在的寝殿。
  殿内不见了以往的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味道,宫人们神情紧张不安。见到他进来,纷纷跪地请安:“见过太子殿下!”
  圣旨以下,卫明盛如今不再是齐王,而是高芒王朝身份高贵的太子,国之储君,将来君临天下的帝王。
  “父皇!”太子虎目含泪,眼眶瞬间红了。
  毕竟有血脉亲情在,当他看见庆隆帝青黑灰败的脸色,情不自禁的涌出泪来。
  “盛儿,过来坐。”庆隆帝拍拍身边的床榻,笑着道。
  服过了太医院开的药,至少他觉得心头没有那么难受。吃得下东西,也感觉精神了许多。
  “别难过,朕老了,总有一天要离你而去。”庆隆帝躺在榻上,好似一头病虎,气势犹在。
  太子略略一愣,随即加快脚步走到床榻前坐下。他从成人之后,就未见过庆隆帝如此慈和的态度。
  “都是儿臣不孝。”他心底五味陈杂,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做出决定的时候,他觉得已经够深思熟虑。但是到了此刻,所有的谋划都已成真,九五之尊之位唾手可得,但他却高兴不起来。
  庆隆帝并不知道这些曲折,看着他,心头有些欣慰。至少,他还有这个儿子可以托付江山。
  吴光启上了茶,扶了庆隆帝半靠在床上,两人坐着说话。
  庆隆帝将他对未来的布局、对朝堂的想法、世家的看法、对契丹吐蕃突厥等外族不同的对策、政治抱负,还有帝王之道等等,都剖开来揉碎了讲给太子听。
  他现在已经不再关心自己的生死,能不能配出解药,庆隆帝甚至连问都没有问过一句。
  此刻在他心头最重要的,是天下的黎民苍生,是卫家的大好河山。这一切,卫明盛能不能好好的守住,并进一步开疆扩土。
  所以,他趁自己精神尚可之时,逐一传授给太子,生怕有了疏漏。
  “你的母族权势太大。我下了圣旨,但你更要时时警醒着,不可使外戚入朝为官。”
  “武家子嗣单薄,忠心可用。但军权日重,不可使武家女子进宫为妃。”
  “四大国公,是先帝的恩赐。可使其荣华富贵,不可使其野心膨胀拉帮结派。”
  “朝中朱自厚太老,关景焕野心勃勃,宰相之位你需仔细斟酌人选。哪些人可用,哪些人要打压,这就看你的眼光了。”
  “涂家是先帝留给我的,可惜这一代子孙不成气候,涂弘义太老。你且看看下一代如何。”
  “昭阳去了契丹,有她在你大可放心。寻到时机,可扩大疆土。”
  “……”
  庆隆帝说一句,太子执笔记下一句。这些都是庆隆帝留下的金玉良言,很多都不是他眼下能看出来的事情,常有拨开云雾之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