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夫人慈爱的抚摸着徐文宇的头顶,道:“你的曾祖父,乃是前朝大儒。那时天下初定,缺乏治理国家的人才,先帝爷派了人四处寻找前朝的文人。其中有一队就找到了我们家,将你曾祖父请出了山,做了户部尚书。后来年纪大了才升为国子监祭酒,教化学生。”
徐文宇满脸崇拜的表情,双手合在胸前,道:“宇儿好想马上见到曾祖父!”徐婉真听得神往不已,自己的曾祖父,原来拥有如此传奇的人生。
但果真帝心难测,看看涂家,曾祖父是前朝大儒、户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当年一定是意气风发,门庭若市。再看眼前,遭贬斥后再不录用,长女守寡、次女嫁入江南商户,唯一的儿子至今也不过是官至五品而已。虽然曾祖父开设的“松溪书院”让读书学子们趋之若鹜,但比起当年的辉煌,涂家算是没落了,在京城的权贵阶层已然排不上号。
不知当年究竟发生何事。先帝爷的手段了得,将曾祖父贬了官,但又默许他开设书院。到了今上永隆帝,才将大舅公重新启用。
徐老夫人乐呵呵的道:“宇儿明日就能见到啦,到时,要好好行礼,向曾祖父请教学问。”
徐文宇连连点头,脆生生答道:“宇儿长大了,也要像曾祖父那样厉害!”
听他立志,徐老夫人欣慰的连连点头。
影风还是扮作长随,盘腿坐在船舱中,他正在凝神修炼。武功一道,如小舟逆流而上,不进则退。钱峰立在船头,名为看风景,实则为影风护法。
听到舱中传来一阵骨节爆响声,知道影风收了功,弯身进舱。
明日就要到京城了,影风心情颇好。从旧年的深秋离京,算算已经五个多月,将将好能在半年之期限前赶回。
他已经接到消息,风九已安全抵达影卫总部,只要进了总部,将不会有任何人能威胁到他。那部分证据已经安全了,只要自己顺利到达,便可向主上覆命。相信这份情报的重要性,足以让自己升任为影卫统领。
钱峰施礼道:“大人,入城后,我在‘和丰号’布庄听候指令。”钱家的生意主要在江南道。在京城,只有一间布庄。钱峰此番入京,一则为影风作掩护,这次能拿到证据,他出了大力,也有在京城听候封赏的意思;二则拓展钱家的生意,想在京城开设“和丰号”镖局的分号,京城有了分号,才能在整个高芒走镖;三嘛,顺便护送徐婉真上京。徐家都是老弱妇孺,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徐家娶了苏芷晴做媳妇,成亲后,钱峰亲眼见她过得幸福。但徐昌宗又连累她早逝,所以钱峰对徐家的感情是复杂的,这也是为何汪家出手对付徐家的时候,他袖手旁观的原因。但自从见了徐婉真和徐文宇,这姐弟二人是芷晴血脉的延续,姐姐聪慧独立、弟弟天真可爱,他便再也放心不下,无法坐视不理。
值得庆幸的是,幸好他来了,否则徐婉真遇险,徐家在扬州城孤立无援。徐婉真就算顺利从尹家大船脱险,也很难掩藏身份。若是被外人知道徐婉真曾经被掳走,她的闺誉就算毁了,往后很难找到好人家。
徐家已经提前安排家人,乘了快船,回京郊涂家去报信。
当夜,徐婉真躺在床上,竟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穿越到此已经大半年,京城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所在。
涂家是个大家族,光是直系亲属,跟她同辈的就有两个表姐,两个表弟。不知道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出发前祖母提过,曾祖父有恙在身,不知道现在可好些了?
还有,那个神秘的男子武正翔,他究竟是长什么模样?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见面呢?想起他,徐婉真一颗心如小鹿乱撞,又羞又有些期盼。
直到天色渐明,徐婉真才沉沉睡去。
☆、第82章 松溪书院
翌日清晨,船队即将抵达京城外的洛水码头。桑梓见徐婉真睡的香甜,时间尚早,不忍叫她起身,想着让她多睡一会儿。
徐文宇“噔噔噔”地迈着小短腿,像炮弹一样冲入房间,刘妈妈小跑着跟在后面。
见徐婉真还在睡觉,徐文宇笑嘻嘻的爬上床,去挠她的痒痒:“阿姐,阿姐!太阳都晒屁股啦,你还不起床,宇儿都起来啦。”
徐婉真迷迷糊糊的睁开眼,将徐文宇抱在怀里,道:“宇儿别闹,让阿姐再睡一会儿。”
徐文宇在她怀里扭来扭去,道:“阿姐,都快到京城啦。我刚才在船头都看见了,好高的城墙!”
听得马上要到京城,徐婉真一惊,瞬间清醒。埋怨道:“桑梓,你也不叫我。”
桑梓吐了吐舌头道:“我看小姐睡的很香哩!老夫人昨日说了,到了我们也不着急下船。商号的两船货还要跟京里‘锦绣记’的掌柜做交接,行李箱笼都要收拾,等这些忙完,估计要到午时。”
徐婉真坐起身子,亲了亲徐文宇的小粉脸,道:“阿姐这就起身,宇儿先去玩,我一会来找你。”刘妈妈牵着徐文宇出去。
桑梓打来热水,服侍徐婉真洗漱。如今已是初春,大地回暖,众人都换下了厚重的冬衣。徐婉真穿了一件半旧常服,去给徐老夫人请了安,一起用了早饭。
徐老夫人对郑嬷嬷嘱咐道:“今日真儿第一次见涂家的长辈,嬷嬷你帮着参详一下衣饰,不可失了礼数。”还有未说出口的半句话是:“也不可让人看轻了去”。郑嬷嬷心领神会。
毕竟有几十年未曾回过京城了,徐老夫人离家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的少女,当年涂家人口简单。而如今兄长也是当祖父的人,膝下嫡嫡庶庶儿女众多。人一多、是非就多。何况她本是出嫁女,眼下回娘家求助。
对徐家众人的到来,涂家上上下下那么多人,总会侵犯到某些人的利益。真心欢迎徐老夫人回家的,恐怕除了涂老太爷、涂大老爷、涂大姨奶奶,没有几个人。各房都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人心难以猜度。徐老夫人活了大半辈子,再明白不过这个道理。
因此,这首次正式相见就显得尤为重要。徐婉真的表现,徐老夫人一直看在眼底,叮嘱了郑嬷嬷之后,她并不担心。将刘妈妈叫来,徐老夫人亲自为徐文宇挑选服饰。
徐家在京中本有产业,在紧邻南市的“嘉善坊”内,有一座三进的院子,院子虽不大,但住目前徐家主仆二十余人,完全足够。徐昌宗进京时,拜访了涂老太爷后,都会在那里落脚。
但徐老夫人不同,一则阔别老父亲几十年,无论如何,都想再尽尽孝。涂老太爷年岁已高,想尽孝也尽不了多少年了。二则涂老太爷不同意,当日在苏州决定上京时,徐老夫人就去信跟父亲商议。涂老太爷回信说“既然回京,就要回家。你年纪再大,那也是我的女儿,没有去住外面的道理!”
为了涂老太爷,就算涂家上下有什么别的想法,徐老夫人也打算无视。但她担心自己疼爱的孙辈会受到涂家的刁难轻视,这才慎重其事。
“松溪书院”在京郊以北的邙山脚下,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书院内遍植松树,亭阁点缀,山墻起伏。疏朗的山风吹过,松涛阵阵,读书声朗朗。
整座书院,分为内外两院。
外院是学子们求学之处,占地颇大。有宽敞明亮的学堂、讲师学子们用餐的饭堂,白墙黑瓦处是提供给学子们的住宿。书院给讲师们提供专属的小院精舍,配备一名使唤的小厮和粗使婆子,每一位讲师都一视同仁。
在书院进门的中轴线处,是一间高大敞亮的讲经堂,清水构架,朴实大方。乃是一月一度的聚众讲解经义之处。偶尔会邀请文坛大家、科场前辈来此讲经。尤其是高芒王朝公认的文坛柳伯承回到书院之时,便有各路学子闻讯赶来,盛况非常。
而外院占地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大片黄土夯基,青石铺就的校场。涂老太爷作为书院的山长,引导着书院教习的方向。他认为,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缺一不可。就算不能精通,也须时时加以练习,不能变成死读书的穷酸腐儒。这片校场,大可跑马,小可练拳。每日的晨练,也是“松溪书院”内,不同于其他书院的风景。讲师们也会下场,与学子们一起练习。
而内院,则住了涂家的一大家子。
涂老太爷居于正院,在岁寒三友中,他尤为喜爱松树的高洁不屈,将自己居住的院子题名为“松涛院”,院中自有天地。
寡居的长女涂琼玉,独居于“松涛院”左侧的“寒梅院”中。自丈夫丧后,又未能留下子嗣,她便回到娘家,深居简出,将独女高清扬精心抚育长大。自她出嫁后,涂琼玉更是闭门不出。
长子涂弘义、与夫人林安蓉居于“长弘院”中,如今的主持中馈的便是涂夫人林氏。他们的嫡长子涂博文一家住在“文翰居”,涂博思一家则在“晴芳阁”里起居。涂弘义还有两名庶女,乃叶姨娘所出,均已出嫁。
此时,涂老太爷正在偏院中,身着短打布衣,弯腰喂鸡。他年岁已高,如今很少管书院的日常事务,都交给书院的平讲郎主持。平讲郎原是涂老太爷的得意门生,举人出身,奈何运气欠佳,仕途失意,便回转书院教习。被视为下一任山长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