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第一公主 完结+番外 (罗青梅)


  直到众人哗然,议论声越来越大,他才抬起头,看向梧桐树。
  这一看,他身形僵住,瞳孔猛然一缩。推开挡在他跟前的大臣们,几乎是连滚带爬着跑向裴英娘。
  什么文雅端庄,涵养仪态,全不顾了。
  武太后环顾一圈,把场中所有人的惊愕之相看在眼里。
  唯有武承新表现得很镇定。
  武太后从容不迫,含笑道:“四郎,你过去看看那女子是不是皇后。”
  武承新一撩袍子,抱拳道:“陛下,微臣从未见过皇后,无法确认她的身份。”
  武太后难得噎了一下。
  武承新一把拎起武承嗣的衣领,“尚书随我一道去吧。”
  七彩霞光慢慢散去,仙乐也渐渐消失了。
  李旦第一个冲到裴英娘面前,攥住她的手。
  裴英娘偷偷在他的掌心里划拉几下,小声抱怨:“阿兄,我腿酸了,手也酸了!”
  一开始的计划不是这样的。
  原本他们安排让那只精心豢养的“神鸟”降落在洛水边,然后裴英娘从水中缓缓浮出,水面上百花齐放,她身着彩衣走到岸边,场景既奇妙又唯美,岸边处处是可以供老百姓围观的浮桥,对传播传说更有利。
  可惜李旦不答应。
  他知道裴英娘畏水,坐船的时候船一摇晃她就吓得心跳加速,要她在水底下藏一两个时辰,万一出意外了怎么办?万一工具出了差错,她溺水了,谁能救她?
  裴英娘和李令月一起劝说李旦,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没能让李旦点头。
  于是计划变成凤栖梧桐,从霞光中幻化出“永安公主”。
  这个出场方式一点都不美观,也不霸气,裴英娘始终觉得从水底下突然冒出来更容易唬住人。
  从树里钻出来什么的,想想就觉得怪异,而且很土气。
  李旦眉心轻拧,捏捏裴英娘的手,心里的紧张和忐忑因为她的抱怨而烟消云散。
  她总能自得其乐,随遇而安,波云诡谲的宫闱政变也没法夺走她的笑容。
  武承嗣哆嗦着靠近李旦,他眼睁睁看着马车被奔涌而下的山石积雪掩埋,山风吹起车帘时,他确定车厢里有人,而且那个人的身形面貌绝对是裴英娘无疑。
  裴英娘肯定死了,不然执失云渐怎么甘心远赴西域呢?
  那这个……这个树干里爬出来的人是怎么回事?她到底是人还是鬼?
  难道真像老百姓们传说的那样,裴英娘真的是仙女下凡?
  裴英娘眼珠一转,顾盼有神,莞尔道:“武尚书,别来无恙。”
  武承嗣汗流浃背,噗通一声,栽倒在地。
  不管裴英娘是人是鬼,他真的怕了!
  裴英娘眸光流转,看向蔡净尘。
  眼神淡然,没有厌恶,也没有亲近。
  明知武太后即将称帝,她没有丝毫惧怕,红光满面,轻松自然,和李旦互相搀扶着站在一起,好像任何风雨都不能把他们拆散。
  蔡净尘仿佛能听到自己的胸腔被揉成一团,发出一声声碎裂声,然而他脸上波澜不惊,弯腰致意,“皇后殿下。”
  裴英娘点点头。
  裴宰相和几位阁老慢慢走近,裴英娘环顾一圈,朗声道:“吾梦中受到感召,下世恭贺神皇。”
  裴宰相等人愣住了,纷纷侧目去看李旦。
  武太后号“圣母神皇”,这神皇,说的自然是武太后,皇后什么意思,她是来辅佐太后的?
  李旦没说话,扶着裴英娘站稳。
  机灵的宫人们抬来毡毯,铺在她脚下,价值千金的波斯毡毯,一路铺到武太后面前。
  裴英娘屏气凝神,双足踏在柔软的毡毯上。
  她一步一步走近武太后。
  周围的人纷纷让开道路,目光茫然而又惶惑。
  裴英娘屈膝,从袖中取出一卷经书,进献给武太后。
  清唳声再度响起,众人遍寻不着的神鸟蹿上高空,巨大的双翼遮天蔽日,盘旋不去。
  “噗通”一声,一张彩帛从神鸟的羽翅间跌落下来,彩帛很轻,于空中慢慢展开,上面写有字迹。
  待彩帛落下后,裴宰相念出上面的字:
  “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
  这是魏国寺的僧人讨好武太后的话。
  众人愀然变色。
  裴宰相领着群臣下拜,口中道:“陛下应当顺应天意,即刻登基,否则这只神鸟不会离去。”
  大臣们拜伏在地,再三求恳武太后登基。
  李旦也跪了下来。
  武太后扭头看着裴英娘。
  这一刻,她明白,从此以后,不能再对裴英娘痛下杀手。
  裴英娘是吉兆,是祥瑞,是灵仙降世,是代表她的登基名正言顺的象征。
  她得好好供着裴英娘。
  这是李旦想出来的法子,还是李治准备好的?
  武太后掀唇微笑,忽然觉得裴英娘有点像自己。
  择日不如撞日,既然祥瑞都有了,那就登基罢。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还可以叫《大唐第一神棍》……好像放飞得太远了……
  ·······
  关于神鸟出现在明堂的传说,见于野史,正史中没有哈。
  ·······
  “晓阴阳……”那句话是引用的
  ·······
  弥勒佛转世那句话引用自《隋唐五代史》,是僧人为武则天舆论造势


第208章
  在群臣们的再三恳求下,武太后顺水推舟, 改朝称帝。
  群臣请上尊号, 武太后乃天命所归, 为“圣神皇帝”,李旦降为皇太子,李显仍然为庐陵王,赐姓武氏。
  有人暗地里提醒裴宰相, 道:“这……降为皇太子,那太子妃也姓武……是不是不妥?”
  裴宰相一哂, “太子妃并非凡人, 何必忌讳?”
  礼部的官员对望一眼, 不敢在女皇登基的时候给女皇找麻烦,默契地不吭声。
  民间还一直称呼太子妃为“永安公主”呢!太子都能娶公主了,姓氏改不改, 并不重要。反正太子妃已经改过两次姓氏,这一次就当太子改姓武, 太子妃还是姓李好了!
  接着, 女皇开始追赠武氏先祖, 她以其生父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生母杨氏为太祖孝明高皇后。封异母兄元爽子武承嗣为魏王, 堂侄武攸暨等十余人为郡王,诸姑姊皆为长公主。
  古往今来,男人们争权夺利,篡位夺权者比比皆是, 武太后不满足此,这也是她为什么要屠杀李唐宗室和文武大臣的原因——她要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做一个从古未有的女皇帝。要开创壮举,自然必须行非常之举。
  她做到了。
  手段不怎么光彩,但她还是做到了。
  裴英娘的立场和女皇相对,可是当她看着女皇接受众臣恭贺时,亦不免思潮腾涌。
  女皇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她只求实际利益。不管天下百姓接受还是不接受,都得俯首称臣。
  之前受诸王牵连,一大批大臣遭到流放贬谪,太师、太傅、太保及太尉、司徒、司空等大批官职职位空缺出来,朝廷需要补充新鲜血液,这正是女皇登基以后收揽人心的好机会。
  她大力选拔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是有才华的,破格录用,若有尸位素餐的,果断罢免。
  登基一个月后,她下诏命百官举荐人才,等各地士子进京,女皇亲自接见那些有才之士,逐一问政。
  表现尤为杰出的人,试凤阁舍人、给事中等高官,确实有真才实学的,委任以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等官职。
  试官制度,自女皇开始。
  女皇打击的对象,始终是属于上层阶级的宗室王亲和权臣贵族,一般平民老百姓并未受到太大波及。各地的寒门学子和女皇并没有深仇大恨,又得女皇青眼相加,委以重任,大为感动。
  在女皇有条不紊的整顿下,社会逐渐恢复安定,此前诸王接连遭到屠杀,一时之间风声鹤唳,女皇登基以后,重视经济生产,任用贤能,蒙在人们心中的阴影逐渐散去,开始走向稳定繁荣。
  在此时,以武承嗣为首的武家子弟开始频频和朝臣们接触,武承嗣获封魏王,心中大为不满,既然现在已经是武周的天下了,为什么不能立他为太子?他才是武家的嫡子!
  武承嗣怕李旦和裴英娘——这对夫妻实在是太能折腾了,总能出其不意,把他吓得心惊肉跳,汗毛倒竖。他为姑母伪造了不少神迹,那些奇石、奇果、奇树、奇龟什么的,不过是下人们略施小计,提前准备好的。
  裴英娘的神迹,才是真神迹!
  她都死而复生了,还有什么变不出来?
  鬼神之说人人敬畏,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女皇都放任裴英娘了,武承嗣更不敢直接和她对上。
  他故意放出话,鼓动和武家交好的大臣上书女皇,劝女皇改立他为太子。
  武家人纠结了上百个大小官员联名上表,暗示女皇,虽然李旦改姓武,但在众人心中,他仍是李氏皇子,是异姓王。只有册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周天下才能真正安定。
  李旦和裴英娘听到这个消息时,奏疏已经送到女皇的案头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