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第一公主 完结+番外 (罗青梅)


  “姑母,朕已经决定,立二娘为显儿的正妃。”李治不想多谈长孙无忌,那毕竟是他的亲舅舅,“二娘是李家的外孙女,如今又嫁回李家,不管你从前怎么看待皇后,以后还是收敛些罢,她毕竟是二娘的阿家。况且,太子年幼,离不开皇后的辅佐。”
  常乐大长公主咬紧牙关,李治的话,正好戳中她的软肋。
  她是李唐公主,比谁都深刻体会到身为皇室贵女的种种尊贵之处,所以她希望能把女儿嫁回皇室。公主固然好,但公主的后人有几个能享受到和公主一样的实封?
  唯有把观音嫁给李显,她们母女才能重新回到长安贵族阶级的顶端。
  李治明白常乐大公主的打算,顺水推舟,应下亲事,想通过联姻,改善武媚和李唐皇室的关系。
  常乐大长公主厌恶武媚,可却不想错过一个正妃之位。
  李弘和李贤都已经娶亲生子,李旦倒是个好的,可他比观音小。观音只能嫁给李显,才能入宫。
  其实还有个更妥帖的法子——让李治纳观音为妃,他是观音的表兄,辈分上更适合。
  可李治早就废除后宫,含凉殿的那些女官,只负责服侍他的衣食寝居,从不侍寝。
  观音当不了贵妃,只能退而求其次,嫁给亲王。
  常乐大长公主明白李治的暗示,想要观音嫁入皇家,就得和武媚握手言和。
  她咬牙恨恨道:“贺兰氏放荡,武氏兄弟跋扈,他们是生是死,是武媚的家事,我不多嘴。可她不该把那个裴十七带进宫,还让你册封她为公主。”
  她眼眶微红,五官因为激动而变得狰狞:“新城是她害死的!她怎么敢!怎么敢厚颜无耻,随随便便找一个小姑娘,就想抹除新城?!”
  李治默然。
  常乐大长公主横眉怒目,指甲滑过凭几,发出刺耳的锐响:“我只要看到那个裴十七,就恨不能撕破她的脸!新城死得凄凉,她只凭一张脸,就想锦衣玉食、得享公主的尊荣?”
  去年年底,第一次在宴会上看到神似新城的裴英娘时,常乐大长公主差点当场翻脸。
  新城公主当年暴亡于通轨坊,朝野震惊。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新城是被驸马韦正矩虐待而死,李治同样这么认为,他震怒之下,处死驸马,流放韦氏全家,为新城报仇。
  常乐大长公主怀疑新城的死因,一直命人私下打听,去年秋天,她终于找到新城的真正死因!
  新城是被武媚害死的。
  驸马长孙诠死后,新城改嫁韦正矩。韦正矩知道武媚不喜欢新城,怕得罪武媚,对她很冷淡。
  新城婚姻不顺,曾想进宫找李治求助。
  武媚仗着自己是皇后,横加阻挠,不许新城进宫面见李治。
  新城绝望之下,回府质问韦正矩,被韦正矩失手推倒,磕在几案的尖角上,才会突然暴毙。
  否则,一个年华正好的公主,怎么会无缘无故病逝?
  常乐大长公主立刻派人赶去东都洛阳,把查到的内幕透露给李治。
  不出她所料,李治和武媚爆发争吵,帝后失和。
  她以为,李治会从此认清武媚的真面目,废掉武媚,重新启用旧日功臣。
  没想到武媚的动作那么快,不过几个月的工夫,就找到一个和新城样貌相似的裴英娘。
  她更没想到,李治竟然如此纵容武媚,因为一个不相干的裴英娘,就原谅武媚。
  新城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孩子,是李治的同胞妹妹,武媚是害死新城的罪魁祸首!
  常乐大长公主气得浑身发抖,发间的簪环首饰跟着颤动:“一个裴十七,就能抵得过你的亲妹妹?”
  李治低头拢拢衣襟,神色黯然,“说来说去,姑母非要朕亲口承认吗?”
  想起早逝的同胞妹妹,他眼中泛起冰冷泪光,“姑母不必迁怒皇后,新城的死,和旁人没有关系。非要找个因由的话,只可能是朕的缘故。”
  常乐大长公主的怒骂声一滞,愕然看向李治:“九郎糊涂,新城分明是武媚害死的!那些证据,你不是一一查证过吗?”
  “证据?”李治抬起手,他缠绵病榻多年,昔日宽阔厚实的手掌,如今已经连奏折都握不住了,“那不算证据,姑母查到的,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常乐大长公主不信,“那九郎为何命人把墓中壁画上的侍女的脸全部刮掉?为什么处死驸马韦正矩?为什么和武媚争吵呢?”
  李治在姑母的一连串追问中沉默下来。
  为什么?
  因为他愧疚。
  新城公主是李治最小的妹妹。她出生的时候,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因为长孙皇后为了生下她,病情再度加重。
  宫中所有人和外戚世家,时刻关注着皇后的病情,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一个幼小的婴儿。
  两年后,长孙皇后溘然长逝。
  李世民伤心不已,把李治和晋阳公主兕子接到身边,亲自抚养。
  新城年纪最小,尚且离不开乳母,丧母过后,只能交给宫人照顾。
  也许是怕勾起伤心事,李世民虽然给予新城最优渥的生活,最尊贵的身份,破格让她在及笄前享受汤沐邑,把她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为她安排好一切,但很少见她。
  魏征死后,李世民悔婚,贞观二十三年,他将新城嫁入长孙家。
  婚事还没完成,李世民因为服用婆罗门神药病逝于终南山翠微宫。
  新城不得不推迟婚礼,为父守孝。三年后,她正式嫁给长孙诠。
  他们的感情很好,琴瑟和谐,举案齐眉。
  直到李治开始清算长孙家。
  新城披头散发,哭着进宫,恳请兄长饶过驸马长孙诠。
  李治狠下心肠,拒绝宽恕长孙诠,把他流放到偏远的荒凉之地。
  随着长孙家的败落,长孙诠被当地官员杀死。
  驸马的死讯传回长安,新城整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
  这时候东阳公主向李治提议,尽快让新城改嫁,她才能忘掉长孙诠。
  李治同意了。
  东阳公主举荐的驸马人选是韦正矩。
  李治为了弥补妹妹,把韦正矩从一个小小的低级官吏,一路提拔至常朝大员。
  新城仍然闷闷不乐,最终抑郁而逝。
  李治之所以处死韦正矩,流放韦氏全家,完全是出于迁怒,不是世人猜测的为新城报仇——韦正矩和新城感情生疏,但他绝没有胆子虐待皇室公主。
  新城从小孤苦,安分守时,磕磕绊绊长大。她贤惠谦卑,远离朝政纷争,从没有仗着身份插手朝政,但身为大唐公主,她注定会受朝政影响。
  驸马长孙诠的死,才是造成新城迅速衰弱的主要原因。
  而把长孙诠送上黄泉路的人,是李治。
  所以他才会下令以皇后的规格操办新城的丧事,才会再处死驸马韦正矩后,又让人把韦正矩的尸身和新城合葬。
  他对不起妹妹,只能通过这些举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武皇后确实曾经瞒着李治,阻止新城进宫为长孙诠求情——常乐大长公主查到的“真相”中,只有这一点是真实无误的。
  李治因为这个和武皇后争吵,三成是愤怒武皇后的欺瞒,剩下七成,是为了减轻心中的愧疚。
  他疼爱妹妹,但那时候的他年轻,自负,一切以政事为先,长孙家的子弟,不能留。
  新城的悲剧,早在她嫁给长孙诠的那一刻,就无法扭转了。
  韦正矩,韦家,武皇后,只是替李治担下虚名的恶人而已。
  含凉殿气氛严肃,守在内殿外的宫人胆战心惊,还在为刚才听到的谈话恐惧。
  重重回廊之外的东阁,裴英娘也满面愁容。
  李令月已经哭了一早上了。
  也不知她哪里来的那么多眼泪,哭哭啼啼两个时辰,竟然还能挤出泪花。
  裴英娘绞干帕子,温柔解劝,“人死不能复生,阿姊切勿过于伤怀,否则贺兰表姐九泉之下也会不安。”
  李令月抬起脸,哭得红肿的双眼像两块掺了酪浆蒸饼,“那天上午我们还好好说话呢,怎么一下子,人就没了呢?”
  说完这句话,她哭得愈发伤心。
  裴英娘束手无策,哄也哄过了,劝也劝过了,撒娇卖乖,装傻充楞,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李令月就是哭个不停。
  说到底,裴英娘和贺兰氏没什么关系,没法和李令月感同身受,所以不知道该怎么解劝李令月。
  正头疼着呢,眼光无意间扫过李令月发间的佛手纹桃木簪,裴英娘心头一亮。
  她留下忍冬照拂李令月,带着半夏去寻李旦。
  李旦没有出门,照旧在书房抄写古人文章。
  他的书房空旷阔朗。三面是高高的书架,架子上累着一卷卷精心裹起来的卷册,书轴上挂着签子,注明绸袋里装的是哪卷古籍。微风拂过,各色彩绸签子随风摇动,发出窸窸窣窣的细碎声响,听起来有些像雨声。
  书房南面大敞,冬天时会设屏风帷幕,其余季节只悬几道竹帘挡雨,长廊直接通向花木扶疏的院子。廊檐底下流过一条浅溪,溪水清澈明净,偶尔游过几条色彩斑斓的锦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