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见立即点头。
她当然是知道这些的,也就只是在姜氏和徐玉初跟前,她才会这般开玩笑罢了。
姜氏于是很是欣慰地点头。
她这个小女儿啊,以前一直就喜欢与她姐姐犯拧,虽然不知道现在为何突然就又与初姐儿亲近起来,但她们是嫡嫡亲的姐妹,能亲近些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这女儿啊,养到十几岁上就要嫁去别人家,她们姐妹俩,也不知道还能在一起相处多久……
姜氏想到这些,都差点要叹出一口气来了。
她随即将心情收敛好,又看向徐玉初,“初丫头,既然说起这件事,那母亲也不瞒着你,你舅母前段日子才提了你与献哥儿的事,若是你自己没有意见,等你及笄了,你的亲事大抵也就会定下了……”
姜氏不是个霸道的母亲,平时有什么事若是关乎到几个孩子,也都愿意与她们商量。
徐玉初脸上一红。
但现在在这里的只有她最亲的人,所以她抿了抿红唇,也没瞒着自己的想法,只轻轻点了点头。
姜氏于是一脸的舒心。
姜伯羡的人品,她这个做姑姑的自是再清楚不过,尤为难得的是,姜伯羡自小就爱护着徐玉初,稍大些之后,更是从来没有改变过对徐玉初的情意。
将养了十几年的女儿交到这个侄儿手里,姜氏自是放心的。
而现在,既然徐玉初自己也点了头,那么,只待徐玉初再过两个月及笄了,这桩婚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唯一有些不确定的,就是老太太的态度。
想到老太太,姜氏就又是一阵头疼。
徐玉初打小容貌就酷似周氏,是以周氏对她的宠爱是几个孙女里谁都比不上的,都不用想也知道,对徐玉初的婚事,周氏必定不会完全由着徐勋和姜氏夫妇作主。
而周氏又因为当年之事一直看姜氏不顺眼,这其中难说还会不会生出什么波折来。
不过……
看着徐玉初那副带了娇羞与喜悦的模样,姜氏又定下心来。
她对几个孩子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只要徐玉初自己喜欢,就算是她原本就不看好的孙霖宇那里,她都能想着去争上一争,更何况是她本就满意的姜伯羡了?
哪怕老太太那里真的要阻挠,她也总要为了自己的女儿据理力争的!
姜氏平素看着柔婉的面上,这时带了些坚定。
徐玉见打趣了徐玉初几句,突然想到之前在出云轩里发生的事,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那两个将沈熙丢进缸里的人是成国公府的,那么,这件事只怕是成国公府那几房之间的争斗,徐慧贞是无辜被陷害的人,而武定侯府,那就全然是殃及池鱼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武定侯府的一次危机。
自然,也就有必要讲了给姜氏和徐玉初听,也好叫她们往后都警醒着些。
心里有了决定,徐玉见也没有迟疑,便开口道:“母亲,姐姐,我有一件事要与你们说。”
姜氏和徐玉初面上便都略带了疑惑地看向徐玉见。
第13章 告之
徐玉见于是将先前出云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姜氏和徐玉初哪里想到,在武定侯府里居然还发生了这样的事,都听得有些花容失色。
“恬姐儿,你是说,那个差点出事的,是成国公府五少爷?”姜氏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哆嗦。
徐玉见点了点头。
姜氏和徐玉初立即面色变得煞白。
沈家五少爷是什么人,京城谁能不知,若是他真的在武定侯府出了事,别说最后查来查去会不会只得出个沈熙是自己顽皮才出事的结果,就算真的查出来是成国公府后宅之间的争斗又能如何,这人,可毕竟是在武定侯府出的事。
武定侯府虽然也是勋贵,但比起如日中天的成国公府来,那又太过不够看了。
有了这一出,徐慧贞,武定侯府,又有谁能讨得了好?
姜氏庆幸地看向徐玉见。
也亏得恬姐儿今天心血来潮往了出云轩那条路走,否则……
她们都是成国公府的女眷,成国公府出了什么事,她们又哪里能有什么好结果?
姜氏这般想着,便不由将徐玉见轻轻搂在怀里。
过了一会儿,姜氏和徐玉初总算是将心里的震惊都压了下来。
徐玉初看了徐玉见一眼,想的却是之前在熙风院里,徐玉见特意问起二姑母的事来。
“原来,二姑母是因为这件事而突然回去的……”她喃喃道。
姜氏心里一动,“恬姐儿,府里发生了这种事,咱们是不是应该给老太太那里递个信儿?”
这般问询的语气,却是将徐玉见当作了可以与之商量的人来看待的。
在此之前,徐玉见在姜氏心里还是个有些任性的小丫头,又哪里会像现在这般询问她的意思。
但,不得不说,如果徐玉见真的只有十一岁,那她今天处理这件事也确实是有着远超她年龄的沉着与冷静了。
危急之时将人救下,又使了锦年和锦华没惊动任何人的将事情传到徐慧贞的心腹那里……
徐玉见自然也发现了姜氏态度的改变,对此她只轻轻笑了笑。
重活了这么多世,她的改变当然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姜氏日后发觉的也会更多。
轻轻摇了摇头,徐玉见道:“母亲,这件事现在可与咱们没有关系了,我告诉您和姐姐,也只是想让你们日后行事多长个心眼儿,至于祖母那里,想必二姑母早就已经去了信儿……”
徐玉见也没有猜错,徐慧贞自打从安阳郡主那里出来之后,就立即写了封信送到了老太太周氏那里。
姜氏这时也回过味来了,点了点头之后倒也不再提此事。
就如徐玉见所说的那般,这件事,现在与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不过……
姜氏又将徐玉见上下打量了一番,温和的目光中还带了淡淡的疑惑,“恬姐儿,你怎的……”
怎的突然之间就改变了这么多。
徐玉见闻言一手挽了姜氏,一手挽了徐玉初,又冲徐承允笑了笑,“母亲,姐姐,以前是我不懂事,昨晚做了个梦,醒过来觉得自己以前太混帐,你们不会嫌我醒悟得太迟吧?”
姜氏闻言伸手在徐玉见额上点了点。
她从前虽然没少为徐玉见和徐玉初姐妹俩的关系而烦恼过,却也从来没有恼过徐玉见,又哪里会嫌弃什么早啊迟的。
至于徐玉初,她的容貌虽然不似姜氏,性子却与姜氏如出一辙,就连对这件事的想法也是大同小异,听了徐玉见的这番话,也只掩了唇笑。
最小的徐承允没怎么听懂母亲和两个姐姐的谈话,但见着徐玉见三人都面带笑容,便也跟着笑开了。
这样的场景,大概也只能用温馨二字来形容了。
便在这时,四人先听得一阵脚步声,然后一道深厚低沉的声音传了进来,“你们娘儿几个这是遇到什么好事了,竟然躲到一边偷笑,也不着个人叫上我?”
随着这声音,来人也踏进了房门。
来人是一名年约三十四五的男子,他面容俊美,略狭长的眼中含着淡淡的笑意,身上穿了一件淡蓝的直裰,一头长发用一支玉簪固定了,往这屋里一站,立即就让人觉得这屋里亮了几分。
却是徐家三老爷,也就是徐玉见姐弟三人的父亲徐勋。
姜氏领着三个孩子站起身,“老爷回来了。”
徐玉见三人也都向着徐勋行礼,“父亲。”
徐勋并不是严父,相反,在几个孩子跟前,他从来都是温和而有耐心的,这时见了三个孩子,眼中的笑意不自觉的加深,“在自个儿院子里,哪里用得着如此多礼。”
一家人又重新坐下。
徐勋之前是出去访友去了,自然还没见过孙霖宇的,听姜氏提起,还特意多问了几句。
“……听说是个机敏且有才学的,改天可得好好见上一见。”徐勋道。
他自己就是个好风雅而轻权势的,自然也欣赏那等有才华的晚辈。
徐玉见听了便低头在心里偷笑。
她和孙霖宇第一世时之所以能定下亲事,说起来,徐勋倒是功不可没。
虽然不慕权势,但徐勋是真的有才华,出身勋贵的他当年也曾经是参加过科举的,还中了进士,不过因为对做官没什么兴趣,这功名倒也算是白得了。
第一世时也是这样,孙霖宇来了武定侯府之后,徐勋就寻了机会考较于他,后来因为欣赏孙霖宇,也没少指点孙霖宇。
孙霖宇后来能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不能说全是徐勋的功劳,但他的功劳至少也占了三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徐玉见和孙霖宇定亲之时,孙氏那位眼高于顶的大嫂才没有反对。
当然了,两人之所以定亲,徐勋对孙霖宇的指导不能算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孙霖宇自己向的徐勋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