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郡主和徐玉见只有两个人,要招呼这么多的客人,也真是忙得脚不点地了。
等到荣阳长公主到了之后,徐玉见就更忙了。
荣阳长公主身份尊贵,又与安阳郡主是至交,自然要安阳郡主亲自去接待了,因而剩下的这么多客人后来都是由徐玉见一人来招待的。
也好在徐玉见之前是掌过家的,虽然忙了些,但到底还是没乱。
荣阳长公主眼瞅着徐玉见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倒也忍不住夸赞道:“你这个儿媳,倒也确实能干。”
安阳郡主于是有些得意。
荣阳长公主不仅身份尊贵,眼界之高在京城也是出了名的,等闲之人又哪里能被她看在眼里,徐玉见这个后辈能得了荣阳长公主的一声夸,也是极不容易的。
数遍全京城,又能有几个媳妇得荣阳长公主的一声夸?
“那是,也不瞧瞧这儿媳妇是谁挑的?”安阳郡主洋洋自得地道。
荣阳长公主闻言斜睨了安阳郡主一眼。
两人明明都人已至中年,凑到一起的时候倒仍像了那十几岁的小姑娘一般。
徐玉见这时正将一位女眷引到了暖房里,得了点空闲,来到两人身边,先笑着与荣阳长公主行了个礼。
安阳郡主笑着将荣阳长公主先前夸赞的话重复了一遍,“恬姐儿,荣阳轻易可是不开口夸人的,好不容易得了她这么一句夸,你可得好好谢过才行。”
徐玉见于是便也真的笑着向荣阳长公主道谢,“那可真要多谢姨母了。”
上次跟着安阳郡主一起去荣阳长公主那里时,荣阳长公主就直接让徐玉见唤她一声“姨母”了。
荣阳长公主面上的笑意便也加深了些许。
她自孀居之后就深居简出的,自己更是没个儿女,能在她面前说得上话的晚辈还真是不多。
徐玉见随后就想起了沈怡宁的亲事。
徐慧贞虽是徐玉见的姑母,但如今却是成国公府的儿媳,寅哥儿满月,徐慧贞自然是想来看看的,不过她也知道先前成国公府往郡王府送东西,又惹怒了安阳郡主的事,唯恐沈家的人会从她这里打安阳郡主和徐玉见的主意,干脆今天也就没来。
不过,沈怡宁却是送了一封信过来。
除了向徐玉见道喜之外,也说起了她的亲事。
沈怡宁与慕烜早早的就定了亲,因为徐慧贞有些不舍得唯一的女儿出嫁,因而特意多留了她一年,将两人的婚期定在了今年的五月。
而这一年来,慕烜也谋了一份好差事,虽然算不得功成名就,但总算也是开始起步,这时候成亲也确实是个好时机了。
信里明显可以看得出来,沈怡宁对于自己的将来是有着期盼的。
因为想到这里,徐玉见又对荣阳长公主道:“姨母,上次托了您的福,怡宁表妹才能结了一门好亲,她一直想当面谢谢姨母呢,不过她最近被二姑娘关在府里绣嫁妆,倒是不能向姨母致谢了。”
荣阳长公主面上又带了笑。
像她与安阳郡主这般岁数的人,总是喜欢热闹喜欢喜事的,沈怡情和慕烜的亲事虽然不是她一手促成的,但怎么说也是荣阳长公主在中间牵了线,现在得了沈怡宁的感谢,荣阳长公主又哪里能不高兴?
“这有什么好谢的,也是他们有缘分。”荣阳长公主道。
徐玉见抿唇笑。
说话的这会儿功夫,就又有客人需要徐玉见招呼,她与安阳郡主和荣阳长公主打了个招呼,便又去了二门上。
这次,徐玉见接到的客人,却是万夫人。
见着万夫人,徐玉见其实是有些惊讶的。
自那次去过万府之后,后面的这些时间,徐玉见就一直再未见过万夫人,倒是万通,不知道怎么的,先是通过徐玉见阴晦的提醒了沈熙一次,后来又间接的给了陈义安一个在景泰帝跟前露脸的机会,叫人有些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意。
不过,徐玉见只愣了这么一会儿,就连忙迎了上去。
“万夫人。”她与万夫人打着招呼。
万夫人似是极喜欢徐玉见,才见了面就用着一种极为慈爱的目光将徐玉见打量了一番,“……早就知道郡王妃有了身孕,原本是想上门探望一番的,又想着女子有了身孕最好静养着,是以一直等到现在才不请自来了。”
安阳郡主还真的没给万府送请柬。
端郡王府与万府本就没什么交情,安阳郡主对于万通又向来不怎么待见,会不给万府送请柬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所以,万夫人说她是不请自来的,其实一点也不说错。
不过……
今天不请自来的人有很多,万夫人大概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个了。
徐玉见对万夫人其实还是有些亲近的,一直到现在,她都还记得那日去万府时,万夫人看她时那温和的目光。
她冲着万夫人笑了笑,“夫人哪里的话,您能来,不管是母亲还是我,都是再欢迎不过的。”
然后引着万夫人往里走。
万夫人达到暖房时,暖房里原本极热闹的众女眷们齐齐静了一静。
都在京城,她们从前多少也是与万夫人打过些交道的,自然知道万夫人其实是个再温和不过的人,但这也架不住万通那酷吏的名声啊,为了不叫自己或者府里的爷们儿不明不白的就进到诏狱去,这满京城还真没几个人能毫无顾忌的与万夫人来往。
第434章
不过……
这些心思放在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又哪里有人会表露于外?
于是,这一瞬间的静默之后,众女眷们自然也就极为热情的纷纷与万夫人打起招呼来,万夫人这里顿时也就变得如众星捧月一般了。
万夫人为人本就温和,这些女眷们的真实心思她不一定看不出来,但总不会叫人脸上难看了去,因而这暖房里的气氛倒也算得上是极为和谐了。
自万夫人之后,再上门的客人就少了许多,徐玉见便也寻了些功夫喘口气。
这么多的女眷坐在一处,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这副情景说是花团锦簇也一点不为过了。
等到了午膳时分,早已备好的宴席也准备开席了。
到这时,徐玉见才抱了寅哥儿出来。
刚刚剃成了小光头的寅哥儿,于是又成了众女眷的中心。
这些女眷们也都是惯会说话的,这才满月的小奶娃,就已经被她们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还说什么将来定能青出于蓝,接了端郡王的衣钵等等。
徐玉见倒是没将这些话放在心里。
寅哥儿是她和沈熙的第一个孩子,不管怎么样,将来总也会富足尊贵一生,比起什么建功立业,徐玉见其实更希望她的孩子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只不过……
徐玉见也清楚的知道,人生在世,又哪里有完全能按着自己的意愿生活的?
好在,寅哥儿现在还小,倒是不用太早的考虑这些有的没的。
将寅哥儿抱出来晃了一圈,好话收了一箩筐,徐玉见这才又将寅哥儿交到了乳娘的手里,招呼着众多的女眷入席。
吃完酒席之后,下午众女眷仍留在了郡王府里。
安阳郡主特意让人在暖房外建了一座戏台,只要将暖房一侧的窗户打开,坐在这暖房里就能直接看到戏台上的好戏了。
除此之外,安阳郡主还安排了暖房两侧的耳房,里面摆了桌子,让那些喜欢抹牌的女眷们打发时间。
还有不喜欢看戏也不喜欢抹牌的,也能寻了交好的夫人们一起在安静之处说话。
整个郡王府,倒也就这样又热闹了一下午。
这郡王府自从赏给了沈熙之后,大概也只有上次徐玉见和沈熙成亲时有这么热闹了。
等到天色渐暗了,众多女眷们这才有些意犹未尽的向安阳郡主和徐玉见告辞。
送走了各府的女眷,安阳郡主和徐玉见又亲自将荣阳长公主和万夫人送走,到最后仍留在郡王府的,也就只有徐玉见的娘家众人了。
老太太这时面上已经带了些疲色。
徐玉见有些担忧,连连问了好几次。
老太太后来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没事,也就是上了年纪,精力不如往常罢了,哪里需要这样大惊小怪了。”
众人于是都默然。
这世间,最不能违抗的,也就是时间了。
老太太等人也没有久留,又说了会儿话,便也向安阳郡主告辞了。
众人起身的时候,徐玉见看到钱氏将怀里的寅哥儿交到了乳娘手上,而孙氏偶尔看向钱氏的目光里,则是带了再殷切不过的期望。
孙氏在期望什么,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想想钱氏先前抱着寅哥儿时那有些僵硬的举止,与面上隐隐的不快,徐玉见又忍不住暗暗叹息一声。
她虽然很少回娘家,但武定侯府的事她也是知道得不少的。
比如孙氏对钱氏这个儿媳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