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科举辅导师! 番外完结 (腿毛略粗)


  林唯衍晚间给她带回来近三年每月的米价记录,宋问翌日大早带到讲堂。
  宋问找了一张长条的大纸,贴到前面的墙上。而后比着数据,画了张月线图。
  学生们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在画了,只是看不懂她到底在画什么。
  坐在下面,不明所以。保持着一致的动作,抬头仰望。
  进士科乙班,陷入难得的安静。
  等书院晨钟敲响的时候,宋问画线的手一顿。又往后翻了翻,继续画下去。
  待画完后退一步查看,摸着下巴道:“这不对啊。”
  学子一脸懵道:“先生,什么不对?”
  孟为:“先生,您这画的是什么?”
  “这是米价。”宋问给他们解释道,“从三年前开始,米价一直平稳,非常稳,总体趋势还是轻微向上。从去年开始,米价有了明显上涨的趋势。”
  众生点头。
  “这有什么问题吗?”梁仲彦不解道,“近几年来长安越加富庶,米价上涨,不该吗?”
  他们大部分是官宦子弟,不知油米盐贵,对其中的变化自然不能理解,甚至对米的价格都没有多大概念。
  哪怕是像梁仲彦这样的寒门子弟,米也是轮不到他操心的。
  宋问:“假使价格是自由变动的,那么它发生轻微波动才是正常的,可我几乎找不到它的调整点。”
  这不像一副股线图,它没有一般股线图的特点。
  宋问道:“一路冲高,趋势明显,几乎没有回调的时候。虽然它涨的速度不算快,幅度却很稳当。为什么呢?”
  孟为猜测道:“大概是……长安人多了,行情好了?”
  赵恒道:“说涨,可学生看着也不算很高啊?”
  宋问摇头道:“不对,影响大米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合不合理,不是看它高不高,而是看它的原因。”
  宋问给众人讲道:“其中一个重要的是产量。长安人多了,米就不够了吗?不,近几年来,长安近郊开荒屯田,产量高了不少。还有外地运米进来,绝没有说米不够的说法。”
  “另外一个重要的,是朝廷的政策。”宋问道,“近三年来,风调雨顺,朝廷不仅没有增收税赋,甚至还稍稍的减了,因为朝廷也有钱了。可就是这样,米价竟然涨了!”
  经济水平提高,米价应当是会降的。价格够低,温饱的人越多,国家才显得富庶。
  就唐朝来讲,贞观之治后,粮价一路从斗十五钱,跌至斗二钱。封泰山后,京城粮价最低甚至跌至只需不到二十文。彼时盛传“天下无贵物”。
  安史之乱后,粮价重新开始上涨。
  而且古代的粮价一般不会太高,只有在什么灾害的时候,米价才会腾飞。贵的粮价,可以涨到上百钱一斗。
  米价波动幅度很大,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的一大标准。
  大梁已经和平了那么多年,年月又好,经济发展一直很稳定。这里又是京城,米价还居高不下,就有点不大正常。
  梁仲彦:“所以先生觉得?”
  宋问煞有其事的点头道:“我怀疑有人在蓄意哄抬米价。这人一定是个知情人,做的如此不显山漏水,水平一定不简单。”
  众生忽然低下头,憋笑。
  宋问瞪眼。什么意思?
  梁仲彦道:“先生多虑了吧?学生家境不算非常好,可这粮价,不觉得有多贵,还是负担的起的。”
  “我说了,这跟贵不贵无关,看的是合理不合理!”宋问拍桌道,“它没有涨的理由,可它还是涨了,我钱塘都没有这样的事啊!”
  林唯衍附议道:“我在外游历的时候,米价确实是年年愈低的。”
  宋问拍手:“看!听!”
  孟为指着道:“可是先生,京城不一样嘛。您凭这一幅什么也看不明白的画,就能推测出来了?”
  赵恒:“先生,您开天眼了不成?”
  梁仲彦:“不是学生不相信先生,只是……单看这几样数字,先生就觉得有人在哄抬米价,偏颇了些吧?”
  冯文述道:“先生,您是不是近日压力有些大?”
  “先生,哄抬粮价是重罪。谁敢在京城做这样的事情?”李洵道,“单凭这样一幅画,说服力不大吧?”
  宋问:“……”
  哎哟喂,她这小脾气。


第78章 解释不通
  宋问打开折扇, 笑了两声:“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表达对我崇拜。”
  众生诚挚摇头。
  宋问顺了把头发,道:“再给你们一个提醒,同类或相关联的东西,他们之间的价格变动, 在趋势上,应该是相似的。”
  在股市里面,或许可以称之为板块。分为行业板块或者概念板块。
  “譬如猪饲料的价格和猪肉的价格。猪饲料上涨的时候, 猪肉一般也会上涨。再譬如种子和作物。”宋问道, “如果双方呈现极为不同的变动趋势, 就是非常可疑的。”
  孟为望向梁仲彦,问道:“种子?价钱多少?”
  梁仲彦懵道:“……米的种子,不就是米吗?”
  孟为:“……”
  宋问:“……”
  宋问觉得自己都快迷糊了,抬手抹了把脸。
  “我不是单指大米,我现在是在和你们教学,如何透过现象, 看见事物的本质。刚刚所指的情况,是根据成本来比对价格变动。”宋问道, “还有同类产品之间的比对。比如猪肉。如果猪心猪肺猪大肠的价格都涨了, 而偏偏猪尾巴的价格毫无理由的下跌了, 奇怪不奇怪?”
  宋问翻开林唯衍带来的小册子。不知道为何宋祈还主动将别的价格也写进来了,宋问记得瞥到过一眼。
  她往后一翻,果然看见。
  宋问敲着书本道:“五谷里,黍、稷、麦、菽, 三年里价格都或多或少的跌了。偏偏就这稻米涨了,你们不觉得有些微妙吗?”
  孟为又问梁仲彦:“这个你知道吗?”
  梁仲彦摇头,无语道:“我没关心过,你别总问我。”
  宋问道:“我在钱塘的时候,米价才十钱呢。你们长安这里竟然要十八钱!相差了近一倍,怎么?特别金贵的?”
  孟为摸着后颈想了想:“大概是因为……”
  宋问笑道:“长的特别漂亮?”
  孟为顺杆爬道:“或许呢?因为品质好?”
  宋问沉下脸:“你带脑子的样子也特别漂亮,怎么你不带呢?”
  孟为:“……”
  “先生,您这说的就不对了!那江南水乡与这里,也不能相比嘛。”孟为摸摸脑袋道,“何况学生未觉得自己说的不对呀。”
  “哪里不能比?只多不少才是。”宋问道,“长安的粮价,简直是一枝独秀。这样的情况,连周边的都城,都愿意将米运到长安来卖。”
  “周边的人,哪有长安人多呀?”赵恒也道,“虽说周遭的米运到京城里来了,可他们的人,不也跟着过来了吗?”
  宋问长长叹了口气,这群小子就认定了不同意。
  或者说,对宋问凭着几个数字就下结论的事情,不很同意。
  “你们也太想当然了。”宋问道,“好好好,先不管我之前说的,单就近三个月,米价从十七钱,涨到十八钱,是不是不正常?”
  众学子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备考科举的学子,家人哪有会让他们去打理这些杂事?就算是不备考,多数家中也认为,这不是他们男人该管的。
  所以,米价多少是正常,多久内涨多少是合理,他们并不明白。只知道在长安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十八钱每斗听着并不贵就是了。
  何况,如今政治清明,风调雨顺,这样的作为,有什么好处呢?
  “哼!”宋问不悦道,“如果我观察的没错,最近粮价还会有一番波动。它现在这像是在吸筹,等囤粮足够,将会迎来一波大跌。”
  众生摇头:“听不懂。”
  更不懂的是,这样做,为了什么?
  “成吧。”宋问点点头,将纸撤了下来,拍到桌上。
  她第一次在教学中感受到了时代的隔阂。
  主要是样本没选好。用未知的方法未知的推测,直接来了一个震撼的结论,谁能接受得了?
  学生们只当宋问是挫败了,笑笑没有拆穿她。
  心里却无比舒爽,第一次见宋问犯错。
  可先生似乎也太小看他们了,就这样还想唬住他们?
  林唯衍倒不这样认为。
  宋问平时很喜欢胡扯,但对教学的事情却很认真。尤其是你觉得她在说假话的时候,其实多半是真的。
  唐毅皱眉,他也觉得不是。
  宋问骗人的时候一贯是风轻云淡的,而她现在是真有些气了。
  宋问重新坐下,看着底下一个个的骄傲嘴脸,觉得尤为不爽。摇头道:“你们将会为你们的无知付出代价。走势这么诡异的图你们都看不出来?”
  众生不屑道:“这原本就是几个毫无规律的数字嘛。”
  宋问:“你这是在侮辱金融市场。影响米价变动有多番的因素,而健康的市场,这些因素变动,应该能在图像上清晰的表示出来。哪怕是涨,也会有涨幅高低的区别。可它这里只有涨涨涨。只有最近三个月的涨幅有所不同,动作明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