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武家萝莉好种田 完结+番外 (花色妖娆)



那么他们说的一斗究竟是现在的多少呢?

唐朝的最常用的容积单位是“斗”。还分“大斗”、“小斗”。关系如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其中,大斗:1斗=现在6000毫升,小斗:1斗=2000毫升。

酒的计量一般是用小斗。

由此可知,李白喝大约2000毫升(4斤)酒,就可以写出很多诗来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是“海量”了。

那么他们说的“斗酒十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买一斗酒,得花“十千”,也就是1万文铜钱,相当于10贯铜钱,10两银子了。那么究竟是多少?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呢?

我们来换算一下:

2013年1月5日的国际白银报价是6.04元/克(买入价),6.06元/克(卖出价),我们就取整数6.00元来换算吧。

唐朝的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42克,那么:1两白银=42*6=252元人民币。李白他们喝的酒买2000毫升要用2520元,等于630元1斤(500毫升),就是今天看来,也是比较好的酒了。

再来看杜甫喝的酒:300文钱相当于0.3两白银,也就是75.6元人民币1斗,1斤的酒钱是19元,跟李白他们喝的酒,价钱竟然相差了33倍!看来,杜甫此时真的不是“下岗职工”就是“无业游民”了。

其实,唐朝的物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特别在不同的时期,物价差别可以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但李白和杜甫都是同时代的人,两人还至少见过两次面。所以可以拿他们喝的酒作一个横向的对比。

在研究古代经济制度和物价水平时,一般衡量不同时期的物价指数就用大米来作为参照物。

唐朝的时间跨度是289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物价是呈现阶段性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跟当时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政权、农业、手工工业的发展、稳定、兴衰、变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整个唐朝时期,物价最低是唐太宗贞观年间。1斗米竟然只要三四文钱就能买到!唐朝1斗米的重量约有现在的6.25公斤,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25元人民币,也就是二毛五分,用1元钱,甚至还不到1元钱,就能买到6.25公斤的大米!一毛六买1公斤大米!简直便宜得让人吃惊了!

如果我穿越到唐朝贞观年间去,用我每月3000元的工资换成白银,竟然可以买到18750公斤大米!如果按照2013年1月5日BJ地区4.50元/公斤的米价再穿越回来全部出售,不计运费、人工费等开销的话,能卖到84375元(换句话说,我现在3000元/月的工资相当于在那个时代可以过上84375元/月收入水平的生活)!刨去成本3000元,这一趟,就能净赚81375元。得,下一步“生意”干脆买辆轿车开着再穿越回去,直接卖给爱游山玩水的李白好了!李白在买单的唐玄宗面前一忽悠,准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来看看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唐朝各时期的大米价格:

《新唐书》卷51《食货志》说:“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初年,用一匹绢,才能换到一斗米。说明那时候的大米还是很贵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说:“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也就是说,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丰收了,流落到外乡的人都回归家乡,一斗米的价格才有三四文钱。

《新唐书》卷79《魏徵传》里也说:“帝(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到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由于大唐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再加上天灾人祸,大米的价格一下子比太宗贞观时期飞涨了百倍,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如《资治通鉴》卷203记载:

“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到唐中宗时,虽然米价比贞观时贵了几十倍,但比起高宗遇到饥荒的年间还是要好多了:

《资治通鉴》卷209记载:“是岁(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

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物价又下落了很多:

《资治通鉴》卷212说:“是岁(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

到天宝年间,物价更是便宜:《新唐书》卷51《食货志》:“是时(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青齐间”说的是当时SD青州、齐州一带的米价,说明地区间的物价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几倍的价差。

可惜唐朝盛世的好景不长,由于玄宗后期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放任地方节度使胡作非为,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大唐王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物价也是一路飙升。看下面这个记载:

《旧唐书》卷114《鲁灵传》说:

“灵收合残卒,保南阳郡。为贼所围。……伪将(武)令均等攻之,累月不能克。……灵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斟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

被安史叛军团团围困的城中,米价涨到了四五万一斗,而且还有价无市。也就是说,就算是拿四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想买一斗米也买不到。这个价格,比起贞观年间上涨了10000倍!比起开元年间也上涨了2600多倍。

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了!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以后的官方物价记录是:

公元766年,一斗米830文钱,一匹绢为3500文;

公元780年,一斗米200文,一匹绢为3500文;

公元820年左右,一斗米50文,一匹绢为文。

再往后的米价,基本就在1000文上下徘徊了。相当于用现在的40元买一公斤大米,当然是很贵了。这样的物价水平,已经是民不聊生了,正好昭示了大唐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就能大概知道唐朝中期的物价是什么样了。下面提供的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朝中部某地的物价资料:

米一斗:约20文钱(约等于5元人民币)

白面一斗:37文(一斗白面的重量没有一斗米重)

生绢一匹:470文(最常用的布料)

火麻布一匹:400文(常见中高档麻布)

细绵绸一匹:1880文(高级绵织物)

粗棉布一匹:440文

紫熟绵绫一匹:2640文(高级丝织品,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原料)

丝割一匹:1440文(中等丝织品)

棉鞋一双:27文

细鞋一双:100文(估计是丝绵鞋)

锄一个:50文(铁或钢制的农具)

镔铁横刀一口:2000文(贵重的镔铁刀器)

梓霸刀子一镔剑:200文(含镔铁甚少的刀器)

普通钢或铁质刀:75文

波斯公骆驼一只:15510文(相当于3909元人民币)

突厥敦马一匹:9400文

普通母马一匹:4320文

细健牛一头:4200文(高等公牛)

次健牛一头:3200文(次等公牛)

酒价:在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京城普通的中等酒价约为150~300文一斗(2000毫升)。

如果这个时候请朋友在中等餐馆吃饭,两人的酒量都不算大,两人喝1斗酒的话(每人2斤),光酒钱至少得38元(150文),还是最一般的酒,加上菜肴,没个150--200元(600文--文)的,这顿饭怕是吃不下来。说明德宗这个时候的东西已经不便宜了。

综合一下唐朝各个时期的物价来看,有三个物价下落时期,有四个物价上涨时期。初唐贞观时最低,盛唐开元天宝时比较稳定也很低,安史之乱以后就忽高忽低,极不稳定了。到唐朝末期,物价更是涨得离谱了。
------------

第五百四十章、船厂

扎猛子就能抓个带珍珠的贝壳,武暖冬表示她有点晕。那时的场面应该不像他们形容的这般容易,要不然历来珍珠是珍品,就是因为它难得。

“他年纪大,当然比较厉害,等你长到他那么大,他就老了,肯定还是你厉害的。”阿岳很是信任自己的小伙伴,赶紧跟武暖冬解释,“少夫人,阿海说的那人已有十五岁了,阿海才九岁呢!”

“你们都很厉害,要是我什么海贝、海虾的,一只也抓不到。”她笑呵呵的说。

“那可不一样,少夫人是夫人命,我们是下人命,下人就该多会一些,才能让主子重用。”阿凤歪着脑袋,很认真的和武暖冬讲道理,“而且少夫人您长的漂亮,少爷也很疼您,吃饭都紧着您。哪里像是我阿爹、阿娘,要不是今天有主子,阿娘和我都该是最后一个吃饭的呢!所以不一样的!”

阿兰赶忙拽拽阿凤的衣袖,深怕她多嘴得罪了少夫人,另外两个小子也沉默了。他们还太小,不理解其中的意味,只知道看着娘和姐妹吃他们的剩饭,心里很是难过和别扭。之前谁都不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现在被阿凤挑明便多了几许不清不楚的尴尬。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