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烁冲他挤挤眼,见袁文季温润的视线再次望向自己,立马就又收回了调皮的神色。
正式拜过一番,袁仲道就起身,不顾何氏的埋怨,直接带着陆烁去了前院书房。
等陆烁走后,屏风后才想起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是群没长大的小丫头。
陆烁十岁,算是外男,这几个是为了避嫌特意挤在屏风后的。
“……京师来的公子,跟咱们魏州的果然是不一样。”
杨月娇从屏风上房一格格缝隙中收回视线,回身对着塌上的两人说道。
她声音娇俏,说起话来百转千回,着实是好听。
“有什么不一样的?”
袁文懿见到表哥自然也高兴,但听杨月娇如此说他,不知为何心里竟有了些恼意。
“还不都是一只鼻子两只眼睛……我看没什么特别的。”
“好好好!”
杨月娇拿扇子半挡住脸,轻笑了一声,道:“咱们袁表妹可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眼光自然不是我们能比的,看不上京师来的才子才正常呢!”
杨月娇嘻嘻笑了一阵,话中之意却不像打趣,惹得袁文懿更加着恼。
“你……”
袁文懿面上一红,不知是羞的,还是气的。
两人如同往常一样再次争吵起来……
袁文沁坐在一旁,始终微笑着,好似一尊活菩萨一般,对两位妹妹的争吵充耳不闻。
只是心里在想什么,却不得而知了。
☆、第262章 名与道
陆烁亦步亦趋跟在袁仲道身后,边走边聊去了前院书房。
书房里点上灯,小厮们上了茶,就都退了下去。
“坐。”
袁仲道依旧笑眯眯地,说起话来却言简意赅。
陆烁听从吩咐,在他对面坐下。
袁仲道摸了摸胡子,也不再说别的,捡起书本就开始考校陆烁的学问。
陆烁坐直了身子,仔细听他的问题,集中精神一一作答。
约摸半个时辰之后,袁仲道才放下书本,对陆烁点点头,面上一派满意之色。
而他面前的书桌上,早已堆放了满满一摞的书本,从简到易,各类都有,都是刚刚袁仲道考校他时是用到的。
“不错。”
袁仲道赞了一声,道:“学文很扎实,涉及面也很广,可见这些年是真正沉下心来好好读书了!”
这样的夸奖陆烁以往听过太多,他都能做到面不改色。
但袁仲道的这句夸赞,却让他面上闪现出一种赧然之色来。
被名满天下的大学士夸赞一句,即便他是自己的外祖父,也十分的难得!
想想都觉得是一件不可思议而又美妙的事情。
“您过誉了!”陆烁谦逊道。
袁仲道和蔼的笑了两声,突然直视着陆烁,面色肃然起来。
陆烁见此,知道他是有重要的话要与自己说,不由跟着挺直腰背、敛了笑容,认真的看着袁仲道,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你父亲也好,母亲也罢,这些关系全都抛在一边。我只问你,你读圣贤之书,究竟是为名还是求道。”
陆烁被问的一愣。
他没想到袁仲道要问的是这个。
求名?求道?
名为熙熙攘攘之名,道为旷达明心之道。
自己当初读书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这并不难回答。
陆烁想了想,须臾才顺从本心拱手道:“自然是为求名。”
很显然,袁仲道这句问话最完美的答案,应该是“求道”。
读书人清高向学,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弟子将读书视为谋取名利的工具,学道、向道、取道、正道,这才是历来贤人所追求的正道。
但陆烁却并不想用言语欺瞒袁仲道。
他读书的初衷,确实是想通过科举获得名利,用实力保住自身的地位、再在这基础上惠及百姓……
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袁仲道听了陆烁的回答,面不改色,也未作评价,对此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陆烁一时有些摸不清他的态度。
袁仲道接着又问:“我再问你,你来桃山书院,究竟是为求名还是求道?”
还是这句?
等等!
来桃山书院……
陆烁毫不犹豫道:“此来别无他想,专为求道。”
陆烁懂了袁仲道的意思。
桃山书院开办已久,在天下享誉盛名,与此相应的,由书院里教授出来的学子也都被人高看一眼。
于世人而言,桃山书院既是求学圣土,又是镀金宝地。
但陆烁可没抱什么二心!
一心一意想要跟着大儒读书,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是他来桃山书院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听完陆烁的这两个回答,袁仲道才和缓了面上的表情,向陆烁点点头。
陆烁见他笑了,虽仍不明他的态度,心里却是一松。
他实话实话,但打心眼里,陆烁并不想给这位初次见面的大儒外祖父留下不好的印象。
“答案本就不是一定的,不论哪一种,都是个人的选择,一旦选择了,就要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袁仲道似是看懂了他的想法,不由笑道:“我第一问,是要让你清楚,你来桃山书院究竟是为了什么?名也好,道也罢,不能说选道就一定对,选名就一定错!大象希形、大音希声,一心专研圣人之道固然可贵,但若能将其以正道用于济救天下上,倒更为可取……”
陆烁听了这句话,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也暗暗吃惊。
没想到外祖父居然认同他这种想法!
当初外祖父正当盛年却远离官场,来到这乡野之地建立桃山书院,陆烁还以为他是看不惯官场争名夺利的乱象,才逃离庙堂一心钻研修道的!
谁知道他对名与道的看法不仅不狭隘,反而比陆烁所见的许多人都要开明!
不过,既然如此,他当初又为何要辞官归乡呢……
陆烁想问,袁仲道却已继续下去了。
“至于第二问……“
袁仲道笑了笑,看着陆烁,道:“你来书院既然是一心求道的,在此期间就莫存多余想法,专心钻研圣贤书才是正理!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若是日后让我发现你顽劣不堪、不诚心向学,即便有你父亲母亲的颜面在、有咱们陆袁两家的关系在,我也不会轻松饶过你的……”
这算是约法三章,也算是提出要求了!
陆烁连连点头,同时心中赞许不已。
怪不得桃山书院这些年来人才辈出!
袁仲道这种“六亲不认”、一心授学的教学方法,收此回报半点也不为过。
这话题关系到日后陆烁的努力方向和读书方法,就有些沉重压抑。
等这话题过去了,室内的气氛顿时一松。
祖孙两个回到小花厅内,坐在罗汉床上边喝茶边聊天。
“…来时你父亲就跟你说过住书舍的事情了吧……你来之前我就已经嘱托人收拾好了半开小院,明日你们主仆就可搬进去住了…”
半开?
这就是要与人同住一院了。
陆烁微微一愣,连忙应是,却没有半分的质疑。
前世与人同寝亦算平常,如今只是同住一院,根本算不了什么。
袁仲道见他这个态度,心里愈发的满意。
可见他是真正的不以吃苦为忧、诚心向学了!
想到自己的安排,袁仲道也不解释,转而问起卫夫子来。
“怎的?之前看信上说的,卫夫子是与你们一同来的,怎么这会儿竟没见他的踪影?”
“哦,途径平宁县时,卫夫子偶遇多年老友,就应邀到他府上住了几日,外孙给他留了车马和人手,想来过不得几日就能赶回来了……”
袁仲道点头。
陆烁却突然想起进入那些匪贼的事情来。
略犹豫了一下,陆烁还是向袁仲道说了出来。
☆、第263章 身份
袁仲道听罢,只单手梳了梳胡子,面上却无异色。
陆烁有些诧异。
难道外祖父早就知道?
“这伙盗贼是从藤泉山逃过来的,因往日只截些钱财,加上行动隐秘、住所多变,魏州知州派人去围剿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藤泉山!
那里不是晋地吗?
且晋王剿匪的对象就是藤泉山匪贼。
难道今日那些援兵是晋王派来的?
袁仲道好似看透了陆烁的想法,道:“依我看,救你们的那伙人,应该就是晋王……”
陆烁点头,他对此半点疑问都没,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那个提醒书生的年轻人身上。
“…看打扮像是书生,当时所有人都看出那货郎是贼,只他一人出声提醒,也因为这个,那货郎才恼羞成怒、对我等拔刀相向……”
“咳咳,虽说没有这人,那些贼该杀还是会杀,但孙儿总觉得太巧合了些,且听白管事所说,当时这书生被几个富商团团围在身后加以保护,看着倒像是一伙儿的……”
袁仲道听到这里,眉梢都没抬一下。
陆烁说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您说,这书生会不会就是晋王?若真是他,也不知这些匪贼到底什么来头,竟能让晋王以身犯险……”
听到这儿,袁仲道才面色微变。
陆烁恰好捕捉到他面上的裂痕。
难不成外公知道些什么?
“不必猜了,这人绝不会是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