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媳妇穿成婆 (时雨凉)



“迎春,你听到了么?村里终于要拉电线通电了耶。”赵清茹直接打断了沈枫的话,回过头看向吕迎春。

“听到了听到了。有了电,晚上屋子里就亮堂堂的。也不用再用那个气味大的煤油灯了。”吕迎春配合着赵清茹,浅笑道。

“可是,我怎么没听沈大爷还有我哥提这事啊。”赵清茹眨了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很是无辜地看向沈枫。

如果问赵清茹到沈家洼村当知青,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除了需要她这个从未摸过锄头,只会在网上偷菜的娃下地干农活外,便是村里还为通电。大晚上的需要点煤油灯。光线阴暗不错,还有股煤油味。

现在通电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她可以搬出本本,抱着手机,宅在家里啃了?

“呃,这事还在商量。毕竟沈家洼村,偏僻了点。”沈枫原不过是随意找了个借口,谁曾想竟然还被当真了。不过沈枫心里还是挺高兴了,见着了两个美人儿,一个比一个漂亮不说,最关键的这两个美人儿瞧着还挺单纯。

“是么?也就是说通不通电还两说咯。”

“那,那个……也需要时间安排……”

“是啊,小汝。”吕迎春朝着赵清茹眨了下眼,“沈家洼村,毕竟有点偏僻呢。”

“好吧。”赵清茹点了点头,突然又将话题回到了开头,“赵小花,你是不是该好好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跟迎春才从你屋里搬到隔壁,你屋里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个男人出来?你这样可不行哟,就算你不顾及名声……”

“……”这下不止赵小花脸露菜色,就连沈枫也是一口气没接上,差点吐血。感情,之前白解释了不成?

赵清茹跟吕迎春到底没能将沈枫怎样,俩小妮子最多也就是一唱一和地在沈枫的心里稍稍留下一小片阴影而已。

目送着沈枫逃命一般离开小院的背影,赵小花恨得牙痒痒的。望着赵清茹跟吕迎春手拉着手,心情愉快地回到隔壁那间屋子,赵小花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

“小汝,你说那朵花今天不会气得睡不着觉吧。”吕迎春进屋时因为不放心,便回头看了一眼还在院子里的赵小花,自然也就看到了赵小花黑如锅底灰似的脸。

“管她呢。对了,我们看书吧。”

“好。”吕迎春锁好房门后,便脱了外裤直接上了床。床上摆放着赵清山托人新做的小案桌,桌子上放着全套的高中课本。这一次赵清茹来沈家洼村时,一共带了两套高中课本,一套文科一套理科。理科自然给了赵清山。

文科需要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以及外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外语。其中政治、语文、数学是文理科必考,外语则是考语言类学校加试科目。

赵清茹前世虽说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可毕竟走出学校也好些年了。乍然让她翻看那些高中的课本,除了外语,其他几门多少有点陌生。尤其那政治,才看了两页,就招惹来了瞌睡虫,有了困意,只想睡觉。

“迎春,课本我就准备了两套,还有套是理科的,我放我哥那儿了。”赵清茹将政治放到了一边,打算当睡前读物,“我跟你也好说话的,分开来自学好了。若是有不懂不会的,先记下来,回头互相讨论。你看这样安排好不好?”

“嗯嗯。这样挺好的。”吕迎春想了想,点头同意了,在选科目时,率先拿起了历史课本,而将数学推给了赵清茹。

赵清茹只当没看到吕迎春的这点点小动作,其实在前一世时,赵清茹高中时理科成绩比文科成绩好。只不过重生了一回,记忆倒是比前一世更好了。不说过目不忘这么夸张,多看几遍也能将大部分内容记得清清楚楚的。

如此天赋,若是不选文科岂不浪费?

事实上,同一时间,赵清山跟田学家也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开始埋头苦读。

收割好晚稻,上交完了任务粮后,差不多也十一月份了,这天是一天比一天冷。当然,比起北方,尤其东三省那边,动不动零下二三十度,出门撒尿都能冻成冰棍,地处南方的沈家洼村这温度好歹保持在零上。

问题北方冬天有暖气,烧暖炕,屋子里只要煤炭柴火充沛,其实也冷不到哪里去。而且北方的冷属于干冷,室内室外温差大,完全是两个世界。

南方过冬可就没那么舒服了。那种阴冷是冷到骨子里,主要也是因为环境潮湿,衣物都带着潮气。

赵清山不愧是个好哥哥,已在沈家洼村过了两个冬天的他,早早地便准备好了大量过冬需要的干柴,还特意给赵清茹打了个全铜的火炉。火炉中间有个小隔层,用来烤番薯土豆或者煮开水。一端连着跟长长的铜管子,直通屋外,用来排放多余的二氧化碳跟一氧化碳。铜管子上可以用来烘干暖和衣物。

忙完了秋收,到了冬季,整个沈家洼村基本也开始猫冬了。考虑到天寒地冻,加上也不需要出工,赵清茹跟吕迎春每天只有午饭跟晚饭跟赵清山田学家一道吃,早餐则是前一晚提前准备好,早上起来后用火炉简单地热一下。

冬天属于农闲时节,在沈家洼村绝大多数人家一天也就只吃两顿,甚至不宽裕时只吃一顿。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节约粮食,以免抗不到下一次分粮。所以像赵清茹兄妹这样,还坚持一天吃三餐,伙食还相当不错,真的挺招人侧目,甚至羡慕嫉妒恨的。

043加盖屋子(500收藏加更)

既然忙完了收割晚稻,加盖房屋的事儿就该提上日程了。

这一天,赵清山拎着刚刚从镇上买来的一斤多五花肉,外加一封糕点,直奔村尾办公室。加盖房子的事儿,怎么都得跟村里通个气。最最主要的,还得托村长徐老头帮忙招募几个全劳力,帮忙一道盖屋子。

“哟呵,清山小子能耐了。这才一年时间,就盖上新房子了?”正在村尾办公室侃大山的沈利河开着玩笑。沈利河是沈老太爷家的小儿子,沈枫的小叔叔。

“我哪有什么钱。这钱说起来还是我那汝儿妹妹从家里带来的钱,再加上大家东拼西凑凑出来的。”

因为没打算盖什么砖瓦房,只是最普通的土坯房,毡布茅草顶,所花费的钱并不多。最多也就是回头上梁宴请村里人时,需要花点钱。

“横梁找好了?”坐在座位上,抽着水袋烟的徐老头吸了两口烟后,慢悠悠地开口问道。

“找好了。之前决定加盖屋子时,我就乘着空闲时,跟田学家两个,上后山砍了一棵杨木,丢在后院阴干,这些天也准备了些土坯。”

“行啊,清山小子。不声不响的,把材料什么的都准备差不多了。”沈利河笑呵呵地拍着赵清山的肩膀,侧过头道,“叔,既然清山小子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要不就乘着这几天天没下雪,找几个人,帮着把屋子先起起来?”

“也行。”沈老头敲了敲手里的长烟杆子,同意了。

赵清山跟田学家事先给准备的那点土坯肯定是不够用的。好在这东西原就不难,力气大典的男人,一天下来便能做出好些来。于是一边找几个健壮劳力负责打土坯,另一边再组织人将土坯叠垒起来。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三间屋子的框架便出现了。

原本家庙的后面是个小院子,有一整排好几间厢房供人休息用。只可惜年久失修,后来倒塌了。这一次加盖屋子,便是在原来厢房的地基基础上,垒建三间土坯屋。说是三间,其实面积都不小,中间稍稍间隔一下,便是两间屋子。

此外,乘着这次加盖屋子的机会,不仅起了围墙,在后院垒了猪圈,盖了鸡棚,更修建了个带浴室的茅房。赵清茹也不晓得从哪里弄来了一些白色的瓷砖,在那茅房地上跟墙壁都贴了一圈,搞得那茅房比居住的屋子还干净。把前来帮忙建屋子的诸位沈家洼村村民稀奇的,隔三差五过来串门子。

当然,闲话自然也少不了。说什么的都有,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一点儿酸溜溜的话。即便最后传到了赵清茹耳朵里,也只当没听到。

其实即便没有改造茅房这一桩事儿,加盖屋子这事也能引来不少议论。这会儿村里互相帮忙盖屋子,也没什么工钱一说,基本属于义务帮忙。但中午要管饭。赵清茹跟吕迎春三个商量了一下后,便请了兰婶子帮忙负责这顿午饭。

兰婶子自然是乐意出一份力的。之前,因为帮着赵清茹四个做冬天穿的棉袄,兰婶子得了四块钱,把兰婶子高兴得连着几天走路都是带着风的。这钱算是额外收入,按理说不用交上给公公婆婆,即便最后兰婶子交出了一半两块钱,也让兰婶子在诸妯娌间长了回脸。当然,也惹来了妯娌的若干酸话。

76年的两块钱,还是能买不少东西的。旁的不说,像肉,这会儿算通货,不分什么五花肉、蹄髈肉,大塘镇都卖六角八分一斤。只不过多数时候,好肉都内部消化了,市面上难得有可以熬制猪油的大肥肉。即便有也得早早排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